3历史比较语言学
- 格式:ppt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5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名词解释历史比较语言学,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它就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共同根源和演变过程的一门学问。
想象一下,语言就像一棵大树,树干是古老的原始语言,分支是各个后来的语言。
你可能不知道,汉语、英语、德语这些语言其实都是这棵树的枝叶,偶尔还会有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表达着各自的故事。
每当我们聊到语言的时候,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那些经典的成语和俚语,比如“同舟共济”就说明了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门学问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语言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吧。
说到语言的起源,真是让人感到神秘又兴奋。
想想看,几千年前,可能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开始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谁也没想过,这些声音会发展成今天这么复杂的语言体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就像是侦探一样,借助语言的线索,试图揭开这些古老故事的面纱。
通过对比各个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研究者们就像拼图高手,把一个个碎片拼凑起来,最终呈现出语言演变的全貌。
这就像是找到祖先的照片,看到自己脸上那熟悉的轮廓,瞬间觉得亲切无比。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仅是个学术话题,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说,有些词在不同语言中竟然有相似的发音和意义,这绝对不是巧合。
想象一下,英语的“mother”和德语的“Mutter”,听上去是不是很像?这就让人觉得,哇,原来我们之间的联系这么紧密。
说不定,某个祖先在古代的时候,和不同民族的朋友一起聚会,喝酒聊天,结果就把这些词传了下去。
语言,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能把不同文化和历史联系在一起。
历史比较语言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
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它背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比如,汉语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成语,像“风和日丽”,这不仅仅是在描绘天气,更是在体现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通过研究语言,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
这就像翻开一本厚厚的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千年的智慧,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声音在耳边轻轻诉说。
导言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
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作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使得语言学从其他学科的附庸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历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
3、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
4、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5、一般语言学——一般语言学也叫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使用的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个别语言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6、内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本身内部要素的研究。
7、外部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主要着眼于语言与外部要素的关系,如语言与社会、文化、民族、哲学、心理、思维、生理等因素的关系。
8、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
9、微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以语言的局部变体为研究对象,如以结构的变体、社会的变体为研究对象,也就是以某一语言体系的局部为研究对象。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
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各种语言的综合研究。
1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一般是用理论语言学的原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语言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辞典编纂、语言障碍的治疗等。
近年来人们也把从应用的角度对语言展开的各种研究称为应用语言学。
12、《梵语语法》——公元前4世纪巴尼尼(Panini )《梵语语法》,是世界最早的语法著作。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引言: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揭示出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中,人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于我们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建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重建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通过对现代语言的对比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测出这些语言的古代形态,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共同点,逐步构建出古代语言的原貌。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各个语言的比较,人们成功地重建了原始印欧语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词汇。
二、揭示语言的家族关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揭示了语言之间的家族关系。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确定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祖先,从而划分出不同的语系和语族。
例如,通过对亚洲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认定汉藏语系的存在,并进一步将其分为汉语和藏缅语族。
通过研究语言的家族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三、揭示语言演化的规律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揭示了语言演化的规律。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语言的演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例如,一些音变规律在不同语言中得到了验证,如韵尾的变化和辅音的演变等。
这些规律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历史比较语言学还为证明语言的共同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许多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这些共同点不仅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联系,也支持了人类语言具有共同起源的理论。
例如,通过对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的比较,人们发现了许多相似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证明了这些语言的共同起源。
五、推动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果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发现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语言的学习和教学。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与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与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与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与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与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与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表达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与言语,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与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与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与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与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与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与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与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与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与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与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表达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与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与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与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与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语言学纲要导言1、传统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形成统称小学的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的我国传统语言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普通语言学创始人:洪堡特瑞士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出现。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年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建立.4、语言学的分类研究对象的不同:个别(具体)语言学和普通(一般)语言学研究内容的时限不同: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5、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6、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有语言,会说话7、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室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8、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解读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教学;语言应用;语言政策法规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①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是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信息的表达。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理解:①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飞语言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②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③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的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室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②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室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即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方面:一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①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室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②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二.儿童语言的三个过程①独词句的阶段②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到双词句③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三.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功能A左半球: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用“五段两线三解放”来概括。
一、“五段”: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1、语文学阶段——语文学阶段又称传统语言学阶段,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具有附属地位的语言学。
语文学的三个源头为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这些原则非常适用于语言这个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认识语言的系统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把语言看作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用实验技术和归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
实验语言学将语言结构划分出词句层次、音节层次和音素层次等等。
4、形式语言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的崛起,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语言学的一统天下。
转换生成语言学是注重语言形式和内容或者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相互联系和转换的语言学。
是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威廉琼斯等人的研究使语言学摆脱了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结构主义语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鼻祖。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的语言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3、音素: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5、义素: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6、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指的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语境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也叫小语境和大语境。
7、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不能独立运用。
8、基本词汇: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
9、语法:语法是组词造句规则的综合,它是语言的一个层面,独立于音系学和语义学之外。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10、实词:实词在有形态的语言里往往有词形变化,实词都有明晰的词汇意义,实词主要充当一般性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实词往往是开放性的即能产性很强。
二、填空题: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成语言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2、语文学的三个源头在古中国、古希腊与罗马、古印度。
中国语文学的特点是围绕字的音形义。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威廉琼斯,草创者是施列格尔,奠基人物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格里木和葆朴。
4、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但宣告语言学真正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洪堡特和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6、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它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变迁。
因此,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语言的历史演变。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各个语言之间的历史上的联系和演化关系。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它主要研究各个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演化关系。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利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因此,历史比较语言学也被称为比较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出现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
然而,当时由于缺少足够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比较的理论基础,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直到近代,随着语言材料和语言比较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个语言之间的历史发展和演化关系、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历史语言地理以及语言分类等。
为了实现对各个语言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历史比较语言学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如基于语音的比较、基于词汇的比较、基于语法的比较以及对于文献的比较等。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技术历史比较语言学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方法、历史反演法、内部重构法、外部比较法、文献比较法等。
其中比较方法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方法,它是选择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特性来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比较方法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各种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除了比较外,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方法,如:语素重组法、内部重构法、考古证据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在解决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时使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是内部重构法。
内部重构法基于相似语言中存在共性的原则,首先对一种或多种相似的语言进行内部分析,分析单词和语法结构的变化情况,以此推断出它们共同的原始语言。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ComparativeLinguistics)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语言学研究,致力于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变迁过程,利用语言的归类方法以及其它比较方法来检查和解释语言的演变,进而推断语言的共同历史起源。
历史比较语言学涉及日常语言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的变化,以及各种语言系统的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语言的成因,还可以追溯言语的进化历史,更好地理解人类共有的语言特征。
基本原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发展而来,而这些不同的语言都是由更早期的共同语言派生出来的。
例如,现代的英语、法语和德语都是派生自古英语,这种古英语又派生自更早的日耳曼语,而日耳曼语又派生自更早期的印欧语。
因此,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由比较语言分析原理开展的,这一原理认为语言之间虽然有某些类似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不同之处。
研究方法为了证明某种语言衍生自另一种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者利用古语言学来对比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分析后结果可以用于证明语言的衍生源,而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一方法的应用就要结合语音、语法、词汇、话语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在该地区的用法等因素,最后总结从更早的共同语言衍生出来的表达规律,形成一种比较语言学分析框架,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则。
举例以英语为例,英语是古英语的继承者,其中最显著的语言特性是拉丁词汇和古英语词汇的复合。
拉丁词汇来源于古罗马人所使用的拉丁语,而古英语词汇则来源于古英语。
这种混合的结果使得英语有同一类的词汇,但由于表达的规范、文化的差异以及地理的因素,它们的意义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happiness”(幸福)一词由拉丁词汇“happy”(高兴)和古英语词汇“ness”(状态)组成,而“joy”(欢乐)一词则是由古英语词汇“ge”(快乐)和“efu”(物体)组成的。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种扩展语言学研究,它涵盖了从语言的进化历史到共同语言特征的跨学科研究。
xx锵《历史语言学》知识要点1.普通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简称历史语言学。
2.个别历史语言学是研究一个个具体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比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
3.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一个特殊部门。
它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的亲疏远近,重建原始语,把各亲属语言纳入母女繁衍式的直线发展关系之中,从而提出语系、语族之类的概念。
它是在印欧系语言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
它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研究语言历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语言演变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规律有两种类型:解释性的、预测性的。
语音演变规律属于预测性的,其他属于解释性的。
5.历史语言学的材料有两大类: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材料,一是文字、文献的材料。
前者主要用来建立史前时期的语言史,后者主要用来建立有史时期的语言史。
6.语言史的研究方法:一是前瞻法(从古到今、以古证今法),一是回顾法(从今到古、以今证古法)。
其中回顾法共包含四种: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扩散理论、变异理论。
回顾法是历史语言学的主要方法。
7.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重建原始语。
对应关系主要是语音对应关系。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8.内部拟测法:结构语言学家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从系统内部那些不符合系统结构的差异因素入手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了内部拟测法。
从时间的角度和整齐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
9.扩散理论:从空间角度和参差论出发,研究的是已经完成的音变现象10.变异理论:针对当前正在变化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11.语言年代学:以核心词汇为材料,对已经消亡的语言事实进行研究。
12.语言的分类:一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一是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一是语言的地域分类。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原则的学科。
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
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作为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者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欧洲,研究重点是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
1786年英国学者W.琼斯在对梵语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梵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非常有系统的对应关系。
例如下表3组词在3种语言中的读音非常相近,就词首辅音而言,“三”在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都是t,“父亲”都是 p。
——————————————————————意义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三 trayas treis trēs父亲 piyar pater pater哥哥、弟弟 bhrater phrater frater ————————————————————————这种系统的对应现象非常普遍,绝不可能归结为偶然因素。
琼斯同时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有认为它们共同源自现在也许已经消亡了的某种语言。
接着,丹麦学者R.K.拉斯克、德国学者F.博普、J.格林等人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并且根据这些系统的对应关系,推测了它们的共同起源──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同时把原始印欧语同后来语言之间的关系用简洁明确的定律形式表现了出来,例如:原始印欧语*bh-----------------|-----------------| |梵语bh 希腊语ph 拉丁语f也就是说,假定原始印欧语有个*bh音(*表示没有文字记录,只是凭现有材料推想构拟出来的),它在梵语中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在希腊语中变成了ph,在拉丁语中变成了f,以这种方式来解说“哥哥、弟弟”在上述语言中的系统对应现象。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运产生和发展摘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主要研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主要有三个前提, 分别是语言材料的积累、方法论的形成和梵语的深入研究。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19世纪成立, 并在19世纪和20世纪迅速发展。
关键词:历史比较语言学; 兴起; 发展;1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历史比较语言学始于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有三个主要原因:语言材料的积累, 科学方法的引入和梵文的发现。
1.1 语言材料的积累。
文艺复兴以后,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各种民族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 对它们的原始语言进行了种种猜测。
在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国之后, 欧洲的科学旅游和冒险以及宗教传播的兴起一度成为热潮。
结果导致了欧洲人有着广泛的语言视野, 不仅有欧洲的语言, 而且有美洲, 亚洲和非洲的各种语言。
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调查世界上的语言, 并收集语言材料。
1.2 科学方法的引入。
引进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 特别是生物学, 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生物学领域, 学者们于十八世纪上半年发现并收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 自然采用了历史比较的方法, 形成了比较解剖学和比较植物学的新课题。
由于这些新学科的历史比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所以对其他学科, 尤其是语言学领域的学科影响很大。
1.3 梵文的发现。
梵语的发现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最直接的动力。
在十八世纪, 许多传教士学习梵文来布道, 他们发现拉丁语中有许多相似的词, 两者的语法结构非常相似。
亚洲和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引起了欧洲学者的兴趣。
威廉·琼斯(Franz Bopp1791-1867) 是第一个开始深入研究梵文的人, 他发现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文和拉丁文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
2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真正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系统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的人是丹麦人拉斯克和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