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肾脏病诊治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5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概述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复杂且多发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
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患病率差异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除了关注患病率的变化外,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会对慢性肾脏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其定义主要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以及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脏病理学异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73m,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来源:医政科阅读: 3860发布时间:2008-09-10宁波市老医卫生工作者协会张祖懿近20年来,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elace)患病率高、防治率低、病因谱发生显著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人数迅速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一个威胁人类健康重要疾病。
一、CKD的流行病调查CKD的发病率高、预后差、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上升,医疗费用昂费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公共健康问题。
全世界人口64亿,但>5亿人有不同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衰(ERSD)目前需治疗137万人。
美国:CKD发病数>2000万,占人口比例11%,占医疗人群7%,ESRD患者1998年为30万以上,估计2010年达65万,ESRD患者每年以6%递增。
我国CKD发病数>1亿,40岁以上占人口8-9%,发病率与ESRD发病率与美国相同。
·CKD患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每年超过百万人,占死亡原因首位,血肌酐≥≥150uml 的心血管患者死亡数量是普通人群15倍以上。
·全世界面临着透析人群迅速猛长趋势:1990年42万6千人,2000年106万5千人,预计2010年将达200余万人。
而我国1993年4万人,2003年6万人。
但全世界ESRD患者能接受血透治疗仅20%,其中90%在发达国家,而我国能接受血透治疗占ESRD患者的5%。
·在医疗费用上:全世界CKD治疗费用占总数24%,90年代4500亿元$,预计新世纪达万亿元$。
我国占500亿人民币。
血透治疗费用,每人每年耗资,世界范围平均30.000$,我国为10-15万人民币,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ERSD患者,如大海漂浮的冰,隐藏着巨大基座(CKD患者)。
我国形成巨大基座(CKD患者)原因:其一,生活、工作条件相对差地区,因感染、免疫介导的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发病高。
其二,充裕地区和人群中,生活不合理改变,继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对肾损害发病率日渐上升。
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治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肾脏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CKD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除了肾脏功能受损外,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包括蛋白质-能量消耗。
蛋白质-能量消耗是指体内蛋白质和能量的代谢失衡,导致机体持续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蛋白质-能量消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因此及时诊治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1. 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机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性废物蓄积:肾功能受损导致了尿液中代谢性废物的排泄减少,如尿素、肌酐等,这些代谢性废物的蓄积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平衡。
2)营养摄入不足: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味觉障碍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加重了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程度。
3)慢性炎症状态: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机体易于出现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加速蛋白质的分解、能量的消耗。
4)内分泌功能紊乱:肾脏是内分泌器官,慢性肾脏病会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例如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的分泌异常会直接影响蛋白质-能量代谢。
2. 蛋白质-能量消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蛋白质-能量消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导致疾病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表现:1)体重减轻:由于持续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患者常常出现体重减轻,严重者甚至出现消瘦。
2)乏力、乏力:蛋白质-能量消耗导致机体缺乏能量支持,患者常常感到乏力、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能量消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加重疾病的进展。
4)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和炎症状态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衰等。
引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慢性肾病,由各种慢性肾病或涉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有害于人体健康。
慢性肾衰竭(CRF)的年发病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为98-198/100万,其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例如,CRF在美国发病率为802/100万,在日本的发病率为996/100万,以上数据具有高度真实性,均可在国际肾脏疾病协会查找。
所幸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个主要因素,最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疾病,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疾病。
不过,慢性球状肾炎在该国依旧占主导地位,导致肾衰竭的继发性因素在逐年增加。
假若没有早期诊断和诊治,在晚期发育时,会有1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肾衰竭尿毒症,其中高血压是导致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是以,若对高血压施行有效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肾衰竭的发生率。
1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分析1.1 从CRF进展到ESRD阶段的治疗现状目前,现代医学在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现初期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一阶段还没有有效措施能延缓,尽管有大量文献数据已经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肾脏得到保护,但作用比较单一,在很多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CRF 患者仍不适合应用。
但是透析期期间,肾脏治疗替代疗法(透析或肾移植)可以维持生命,但是这样会使患者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会受到身心折磨;然而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方面,同时对于肾组织的病理损害也会更大;在肾移植后,所产生的排斥反应,也会存在肾源不足,费用高等问题,这也让绝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同时有大量资料表明,中医药可以使CRF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残余肾功能得到保护,早期和中期肾功能衰竭进展和患者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的延缓等,它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独特优势。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游晓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ly of ginkgo dipyidamolum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Methods 83 senior people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were assigned into the study group (43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injection of ginkgo dipyidamolum plus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singly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3.02% (40/43) and 80.0% (32/40),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all the indexes wa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eriatric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jection with ginkgo dipyidamolum has preferable effect, without untoward effect, such as haemorrhage and allergy.%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4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0% (32/4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效果更好,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银杏达莫注射液疗效较好,且无过敏、出血等不良反应.【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1(000)019【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银杏达莫;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作者】游晓蓉【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内六科,重庆4012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肾功能不全是因肾小球严重破坏,造成患者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后群,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1]。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衰弱评估的研究进展(完整版)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进展,衰弱已经成为老年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更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
在老年人群中,共病的存在亦是衰弱的潜在因素,如慢性肾脏病等,可促进衰弱的发生与发展。
本文将对衰弱的评估工具进行简要综述,并重点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与衰弱的相关性及其干预措施。
2017—2022年中国养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
慢性肾脏病(CKD)作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过1/3的老年人患有CKD[1]。
有临床观察显示,近年来CKD患者衰弱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因此,我们要了解衰弱,正确使用衰弱的评估工具识别衰弱,关注CKD 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并早期做出干预,以期减缓CKD及衰弱的进展,最大程度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一、老年衰弱的定义衰弱最早是在1968年由O′Brien等在社区老年人的横断面研究中首次提出,定义为对不良事件的不良反应。
2001年Fried等[2]学者提出,在老年人群中,衰弱作为一种不成功老化的标志,与不断增加的残疾、跌倒、住院和死亡有关,将衰弱定义为认知能力、生理储备的下降,即在压力作用下低下的反应能力。
2017年,我国《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3]指出:衰弱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的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涉及多个系统,且相互影响。
二、老年衰弱的评估工具1.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ried等[2]通过对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进行研究,制定了5项指标: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疲乏感、握力下降、行走速度下降、躯体活动下降,≥3项为衰弱。
尽管衰弱表型使用广泛(包括透析患者),但未将精神心理、环境等因素纳入,并且评估相对耗时。
所以,衰弱表型更适用于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评估,而不适用于门诊和社区卫生机构。
肾病的诊治进展及趋势分析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内脏之一,具有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和水平衡、合成激素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的逐步增多,肾脏病也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肾脏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和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肾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而且同时会产生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
针对目前肾病的目前诊治进展及科学趋势,本文将分为以下章节进行展开讨论。
一、肾病的分类及其治疗方法肾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其中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间质疾病。
其中,肾小球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而肾小管间质疾病则包括肾盂肾炎、药物肾病、急性肾损伤等。
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伤等。
治疗方法也因病种而异,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减轻症状、控制病程进展等措施。
其中药物治疗是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同的药物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如对于肾小球疾病病人,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而对于肾小管间质疾病病人,则常用的是抗生素、变异双胍等药物。
二、肾病诊治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诊治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肾病的诊治进展得到了极大提升。
1.肾脏生物标志物以传统临床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和肾功能指标为主的肾病诊治模式已经逐渐被生物标志物诊断技术所取代。
肾脏生物标志物指的是存在于血液或尿液中特定代谢产生或反应的分子,在诊断肾病时起到帮助鉴别肾脏疾病类型、监测疾病进展等精准作用。
目前常用的肾脏生物标志物有肌酐、肝素、肌酸激酶、尿酸等。
肉桂酸能够有效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损伤,同时对糖尿病肾病伴随的肾纤维化有防治作用。
2.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的肾脏病治疗方式大多需要经皮穿刺、剖腹探查等比较创伤的手术方式。
而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肾病的治疗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治进展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CK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因人而异,但是不管病情轻重,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并发症都是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蛋白质-能量消耗是指患者在不断消耗蛋白质和能量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有效修复和补充,最终导致患者身体衰弱和损伤。
在CKD患者中,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肾脏疾病的进展,甚至导致死亡。
为了更好地诊治CKD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并发症,不断有新的进展被提出并实践。
本文将介绍CK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治进展,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方法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明确了患者的消耗程度和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营养评估:通过测量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耗情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代谢情况,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蛋白质-能量消耗。
3. 营养相关疾病的筛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的营养指标,筛查是否存在营养相关疾病,如低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
以上诊断方法可以互相印证,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1.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口服或静脉营养补充,提高患者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补充被消耗的蛋白质和能量。
3. 营养干预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促进患者的营养状态。
蛋白质-能量消耗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合营养干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正常摄入的营养物质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1. 提高营养意识:患者要重视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从而提高营养摄入和代谢的速度。
2. 饮食调整: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饮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避免因为过量而给肾脏造成更大的负担。
2024版《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正式公布前言慢性肾脏病(CKD)是我国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为了提高CKD 的诊疗水平,推动我国CKD防治事业的发展,我国专家团队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
新策略概述1. 早期筛查与诊断- 提倡定期筛查:建议对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等)进行定期筛查,以早期发现CKD。
- 加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排泄率等,为CK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2. 疾病分期与评估- 细化疾病分期:根据e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将CKD分为5期,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 多维度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维度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3. 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强调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 药物治疗:优化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肾脏负担。
- 慢性肾脏病特定治疗:如鱼油、α-酮酸等药物的使用,以保护肾功能。
4. 并发症的防治-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 防治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贫血、骨质疏松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康复与护理- 肾脏康复:包括肾脏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
- 专业护理:加强对患者家庭护理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
新策略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策略的培训,提高其对CKD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 政策支持与保障: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提高CKD诊治水平。
- 公众宣传与倡导: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CKD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结语《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的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CKD防治事业迈向新的阶段。
我们期待这一新策略能为广大CKD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也为我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肾内科前沿研究报告肾内科前沿研究报告肾内科是研究肾脏疾病的内科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内科领域的前沿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报告将介绍肾内科前沿研究的一些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肾脏病诊断技术的发展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突变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等。
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肾脏疾病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功能,可以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质谱仪等分析设备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肾脏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
二、肾脏病治疗的新进展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来选择和应用药物的治疗策略。
这种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疗法更具精准性和个体化,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利用干细胞或其他可分化为肾功能细胞的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
该技术已经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有望成为肾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三、肾脏病预防与健康管理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疾病管理等。
优化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肾脏疾病的风险,对于早期肾脏病患者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早期筛查与干预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前进行干预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例如,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定期尿蛋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展望未来,肾内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肾脏器官的再生和再生医学的发展。
1. 肾脏器官再生肾脏器官再生研究旨在利用干细胞或其他可分化为肾脏组织的细胞来重建受损的肾脏,以替代目前肾脏移植和血液透析等治疗方式。
通过生物三维打印等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肾脏组织相似的人工肾脏。
2. 再生医学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来重建和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学科。
肾脏再生医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再生技术实现肾脏功能的恢复或替代,以提高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