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 格式:docx
- 大小:35.91 KB
- 文档页数:23
常有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序号品名H2 氢气1O2 氧气2CL2 氯气3NH3氨气4CO 一氧化5碳SIH4 硅烷6AsH3 砷化7氢危险性类火灾危主要危险特征险性类别别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甲类气体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藏时,漏气上涨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惹起爆炸。
第类不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焚烧爆炸的基本因素之一,能氧化大多半乙类气体活性物质。
第类不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焚烧爆炸的基本因素之一,能氧化大多半乙类气体活性物质。
第类有毒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能惹起焚烧乙类气体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响。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类易燃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乙类气体明火、高热能惹起焚烧爆炸。
第类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响,有窒息性甲类易燃气体影响。
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焚烧时会开释出未结晶的二氧化硅浓烟。
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惹起钢瓶爆炸。
若硅甲烷在高压下开释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形成混淆物而发生延缓性的爆炸。
第类强复原剂。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甲类有毒气体能惹起焚烧爆炸。
PH3磷化第类强复原剂。
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遇明火、高热甲类8氢有毒气体能惹起焚烧爆炸。
CH4甲烷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甲类9易燃气体烧爆炸的危险。
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甲类CH3F 氟甲气体化剂易焚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烷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10燃。
第类易燃与空气混淆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甲类CH2F2 二气体化剂易焚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氟甲烷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11燃。
附件8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J 16—87)
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J 16—87)
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 50160—92)
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 50160—92)。
化学品的危险防火分级标准
化学品的危险防火分级标准主要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类。
1. 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化学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其中,甲类和乙类是具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甲类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性,如酒精、汽油等;乙类化学品虽然也有易燃性,但相对甲类较轻,如煤油、柴油等。
2. 爆炸危险性分类:爆炸危险性根据爆炸下限和爆炸范围进行划分。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被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被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化学品的助燃性、燃烧热等因素,以及不同类别化学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其危险防火分级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是发生频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火灾事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需要对危险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如下。
1.易燃物质
易燃物质是一种在空气中易于燃烧的化学物品,通常在室温下
具有低闪点和低爆炸极限。
这类物质在接触火源时,很容易引发火灾,且火势迅速蔓延,燃烧过程亦极为激烈,给人员和设备带来极
大的危险。
2.易爆炸物质
易爆炸物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受到明火、静电、撞击、摩
擦等刺激,易于爆炸的化学物品。
这类物质在爆炸时,产生高温、
高压、高速等危险因素,其爆炸规模和破坏力度很大,容易造成严
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强氧化物和还原剂
强氧化物和还原剂是指能在化学反应中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
物质。
这类物质在遇到易燃物或可燃物时,很容易引起剧烈反应,
产生很高温度和压力,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4.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对人体或环境有毒性或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接触
这类物质往往会引发中毒、休克、呼吸困难、烧伤等危害,极易造
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5.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是指能发生化学反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腐蚀性、损害性的化学物质。
接触这类物质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损伤,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瘢痕和永久伤残等严重危害。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要根据不同化学物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提前预防、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序号品名危险性类别主要危险特性火灾危险性类别1 H2氢气第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2 O2氧气第2.2类不燃气体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乙类3 CL2氯气第2.2类不燃气体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乙类4 NH3氨气第2.3类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5 CO一氧化碳第2.1类易燃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6 SIH4硅烷第2.1类易燃气体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影响。
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硅浓烟。
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瓶爆炸。
若硅甲烷在高压下释放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甲类7 AsH3砷化氢第2.3类有毒气体强还原剂。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8 PH3磷化氢第2.3类有毒气体强还原剂。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9 CH4甲烷第2.1类易燃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10 CH3F氟甲烷第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11 CH2F2二氟甲烷第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难燃烧物品戊非燃烧物品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序号品名危险性类别主要危险特性火灾危险性类别1 H2氢气第 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2 O2氧气第 2.2类不燃气体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乙类3 CL2氯气第 2.2类不燃气体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乙类4 NH3氨气第 2.3类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5 CO一氧化碳第 2.1类易燃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6 SIH4硅烷第2.1类易燃气体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影响。
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硅浓烟。
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瓶爆炸。
若硅甲烷在高压下释放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甲类7 AsH3砷化氢第2.3类有毒气体强还原剂。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8 PH3磷化氢第2.3类有毒气体强还原剂。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9 CH4甲烷第2.1类易燃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10 CH3F氟甲烷第 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甲类11 CH2F2二氟甲烷第 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1.高毒性化学品高毒性化学品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高毒性化学品大多数具有挥发性,易吸入和吸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危险特性:高毒性化学品对人体具有严重的毒性和致死性,并具有燃烧、爆炸、腐蚀、刺激等危险特性。
2.易燃物质易燃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易燃物质具有低闪点,低自燃温度和高蒸气压,易挥发,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危险特性:易燃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能够导致火灾和爆炸,对人体有毒。
3.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腐蚀性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破坏金属结构,引起腐蚀。
危险特性:腐蚀性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能够引起组织损伤和化学灼伤。
4.毒性物质毒性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毒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毒性,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积累。
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能导致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5.爆炸品爆炸品一般具有以下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理化性质:爆炸品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爆炸化学反应,具有挥发性,易形成可燃混合物。
危险特性:爆炸品能够在外部能量的引发下迅速放出大量热能和气体,形成爆炸,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
总结:主要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高毒性化学品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对人体具有严重毒性和致死性;易燃物质具有低闪点和易燃易爆特性,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腐蚀性物质具有强烈腐蚀性,对皮肤和呼吸道具有刺激和腐蚀性;毒性物质具有强烈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爆炸品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爆炸反应特性,能够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对于安全存储、运输和使用这些化学品非常重要。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2015-12-18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形变或爆裂。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 附灭火介绍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或防火分区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
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
(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