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 格式:ppt
- 大小:790.00 KB
- 文档页数:3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以下特征:
1. 反映社会现实。
艺术歌曲创作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命运,呼吁革命和进步。
2. 浓厚的民族风格。
艺术歌曲在音乐上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民族乐器、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彰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3. 艺术性和普及性并重。
艺术歌曲虽然以艺术性为主,但也注重普及性,强调歌曲的感染力和普遍性,能够赢得广大群众听众。
4.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艺术歌曲创作始终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吸收外来音乐风格,融合各种音乐元素,不断发展和进步。
5. 重视歌词和表演。
艺术歌曲的歌词表现了强烈的思想性和人民性,成为当时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
艺术歌曲表演注重情感表达和唱腔抒发,强调歌唱艺术的力量和感染力。
德科风格,又称装饰艺术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该风格是由法国装饰艺术派(Art Decoratif)的英文缩写“Art Deco”演变而来。
它源自于法国的艺术工艺运动和比利时的几何艺术风格,并在整个欧洲大陆及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德科风格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现代主义的体现,其设计融合了几何形状、对称性和装饰性,风格新颖、独特,给人一种高贵、奢华和现代感。
对于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德科风格的形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探讨。
从形状的角度来看,德科风格的设计多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状,例如椭圆形、方形、圆形等。
这些形状在德科风格中被巧妙地融合和运用,既呈现出了现代感,又保留了一定的装饰性,使得作品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实用性。
德科风格的流行形状还体现在建筑、家具和装饰品等方面。
在建筑方面,德科风格的建筑物常常采用了流线型的造型,通过几何形状的运用,呈现出了动感和前卫的设计风格。
在家具方面,德科风格的家具设计通常会运用到方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同时结合金属、玻璃等材质,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美学享受。
而在装饰品方面,德科风格的形状设计也同样注重几何形状的简洁明快,经常运用到镜面、烛台、雕塑等艺术品中,营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德科风格的形状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感,通过对几何形状的精妙运用,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
这种形状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现代主义的审美追求,更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在当下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从德科风格的形状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进德科风格的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从中汲取灵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德科风格不仅在形状上具有独特之处,在颜色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德科风格的颜色搭配常常是明快而富有魅力的。
这种风格的设计师常常喜欢采用黑、白、红、金等颜色,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去呈现出现代感十足的独特艺术作品。
绪论工业设计三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手工业阶段工业设计阶段工业设计三时期:1750(18世纪下半叶)到1914(20世纪初期)1915(第一次世界大张)到1939(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到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篇手工业设计阶段中国手工业:陶器(慢轮彩陶)青铜器(失蜡法)漆器瓷器(宋瓷)明代家具(分类发展原因)国外手工艺:埃及设计(金字塔阿蒙神庙)古希腊(3柱式)罗马(翻模赤红色)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及教堂)文艺复兴后的设计(巴洛克洛可可)第二篇1.18世纪的设计风格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间接、电压、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切普代尔木匠世家椅子靠背不同魏德伍德陶瓷业波特兰花瓶保尔顿小五金引进机械化生产为主第四章2.机械化与设计英国的纺织业18世纪中叶阿克莱特(水利纺纱机)哈格瑞夫斯(珍妮纺纱机)克罗普顿(骡子纺纱机)织布机出现飞梭技术与设计土木工程师柯本《机车工程与铁路机械化》实用主义工业产品追求美学与实用的协调维也纳托勒公司生产的曲木家具1865年第一种塑料赛璐珞1888 柯达盒式相机3. 美国制造体系与技术新生产方式的特点: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使用大功率机械化装置怀特尼美国制造体系之父霍尔来福枪科尔特海军型左轮手枪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汽车是美国典型的消费工业品汽车革命亨利·福特T型车和流水装配线作业5.标准化和合理化为了进行皮赖那个生产,产品必须标准化,即不见的尺寸设计应该精密并严格一致。
贝伦斯电水壶80多种组合第五章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者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1.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帕金斯反对“纯美”的观点科尔推崇帕金斯的设计原则雕塑家贝尔洛可可复兴式的鱼餐具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1851 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帕克斯顿钢铁和玻璃设计水晶宫意义:全面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革命。
探究艺术装饰风格与流线型风格的对比作者:余道平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6期摘要:艺术装饰风格是上世纪20、30年代席卷欧洲与美国的一种风格,涵盖了艺术的多个领域。
流线型风格是空气动力学名词,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并影响到世界各地。
本文拟从背景、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关键词: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对比一、艺术装饰风格艺术装饰风格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的潮流的总称[1]。
艺术装饰风格涵盖了艺术的多个领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风格形式不够统一,这也造成了艺术装饰风格的多样性。
二、流线型风格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主要是用来描述物体形状,圆润的曲线是其造型语言。
在工业设计中,它象征着速度与未来,不但出现在汽车造型上,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它的身影。
流线型风格形成了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2]。
三、艺术装饰运动与流线型风格的对比艺术装饰风格与流线型风格,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会被拿来做比较。
同一时期,风格迥异。
就可比性而言,艺术装饰风格,主要在法国、英国、美国流行,在不同国家,特点不同,这与环境、社会背景、领域有关。
但就地域来说,美国经历了艺术装饰风格与流线型风格两种流行风格,流线型风格中是否会有与其相同的地方。
接下来就背景、特点及影响方面进行比较。
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两种风格的异同。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行业百废待兴,设计界也是如此,为推出一种新潮流引领大众,法国设计师门开始通过新兴贵族的资助,开始全新的设计。
这种“全新”并未完全抛弃以前的新艺术、包豪斯时期的内容,而是将遥远的东方(中国、日本)及埃及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给使用者一种耳目一新的风格。
美国的流线型风格,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即对其造型的设计。
流线型风格本不属于设计用语,可以说它是从机械工程发展而来的,流畅的线条体现的速度感、时代气息被设计师运用到家用电器的设计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思潮对时装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充满了创新和变革的时期,艺术思潮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时装。
这个时期的艺术思潮对时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材质选择和造型风格等方面。
首先,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思潮给时装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简约和几何化的风格,拒绝繁琐和过度装饰。
这种思潮影响了时装设计师们的创作,使得他们更加注重线条和结构的美感,追求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同时,与此相呼应的是,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这也反映在了时装设计中。
时装设计师们开始考虑穿着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注重服装与身体的贴合度和运动性,使得时装更加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其次,艺术思潮对时装的影响还表现在材质选择上。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新的材质和技术的应用,这反映在时装设计中。
设计师们开始使用新的合成纤维材料,如尼龙和人造丝等,这些材料具有轻便、耐用和易打理的特点,使得时装更加实用和舒适。
同时,设计师们也开始运用机械化的生产技术,使得时装的制作更加高效和精确,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思潮对时装的造型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现代主义的风格,强调简约和功能性。
这种思潮也反映在时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开始尝试新的剪裁和设计技巧,使得时装更加简洁而富有几何感。
此外,人们对于对称性和比例的追求也体现在了时装的设计中,使得服装更加对称和平衡,展现出美的秩序和和谐。
总的来说,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思潮对时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的设计理念、材质选择和造型风格使得时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同时又展现了现代主义的简约和几何感。
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时装的外观和风格,也为后来的时装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西洋服装史】20世纪30年代服饰流行文化1934年莱恩德克尔时装插画《永别了,夏天》岁月如虹流年似锦在时光的轨迹里历经浮华从懵懂稚嫩到成熟优雅从绝代芳华到返璞归真在服装的历史长廊里每一段都似曾相识每一段都别有一番滋味是昙花一现亦是愈久弥新上个世纪30年代,前承经济危机,后启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多事之秋,但,人们并没有停下追随时尚的脚步。
《Harper’s BAZAAR》1939年10月刊的封面,此时欧洲已经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Fashion as usual〞的文字跃然纸上,穿着时髦的女士似乎与世事无关,经历了过长时间的低迷经济,一切似乎都变得都没什么大不了。
虽然经济低迷,但是人们特别是那些爱时尚的女人,总是需要找回些生活的自信。
与战争带来的不安全感不同,经济低迷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失望,而失望的心态,总是需要移情于物,因此,在如此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如梦似幻的感觉暂时让人忘却了此时的囊中羞涩。
这个时期的女人,追求流行的来源不再是昂贵的高级定制,而是更多精神层面的愉悦,特别是当购置服装变得吃力时,自己做衣服穿的风潮又开始回归。
30年代的女性时尚正如这个时代一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如果说20年代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有着明显的贵族气息,那么经过30年代政治经济社会的重新整合,服饰更加简化,廓形更加流畅,正大步迈向现代社会形态的标准,为之后的女性意识回归以与二战后New Look样式的诞生打下根底。
那个时代的女人无疑史最精致的,他们妥帖的表达了时装的玄妙:不流于衣物的表象而重于体会与展现色彩、剪裁、廓型、印花,亦或是捕捉设计的灵感,情绪的显露,都被演绎得尤为玄妙。
典雅、美观、大方的形态特点史这个时代的标志,也是对以后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硬是要为20世纪30年代服装文化贴上一个标签,无疑史“最优雅〞飘逸绸缎和绉纱制成的“希腊女神装〞无处不在,这也印证了30’s 确实是整个20世纪女性裙摆最低的年代。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的德科风格的形状20世纪20-30年代是艺术和设计风格迅速发展的时期,德科风格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当时大受欢迎。
德科风格(Art Deco)源自法国,最初被称为“新装饰风格”,后来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德科风格以其豪华、典雅、现代的特点而备受瞩目,其设计形状也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德科风格的形状多为线条简洁、流畅的几何形状,其灵感来源于艺术家们对于现代科技及机械工业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建筑、家具、珠宝、时装等各个领域都体现了德科风格的设计风格,形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现代感。
首先,在建筑设计中,德科风格的形状常常体现为对称、简洁、流畅的线条,建筑物的外观通常采用几何形状的装饰,如菱形、圆形、楔形等。
同时,德科风格建筑的线条也十分流畅,常常使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错排列,形成了一种简洁而典雅的视觉效果。
这些形状设计体现了德科风格对于现代科技和机械工业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了建筑物的稳健和雄伟。
其次,在家具设计中,德科风格的形状多为简洁、对称的几何形状。
椅子、桌子、灯具等家具的设计常常采用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线条流畅、简洁,展现了一种现代感和独特美感。
这些形状设计不仅表现出了对现代科技的崇尚,也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注入了一种新颖、时尚的气息。
此外,在珠宝设计中,德科风格的形状也为其注入了独特的美感。
珠宝常常采用了硬朗的几何形状设计,如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同时也结合了对称、线条流畅的特点,展现出了一种奢华、现代的美感。
这些形状设计不仅体现了德科风格对于现代科技和机械的追求,也使得珠宝设计更加吸引人眼球。
最后,在时装设计中,德科风格的形状也为服饰注入了一种现代感和典雅的气息。
服装的设计常常采用了几何形状的图案,同时也运用了大面积的对称线条,展现出了一种简洁而时尚的感觉。
这些形状设计不仅代表了德科风格对于现代化的追求,也使得时装设计更加具有了视觉冲击力和时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