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 格式:ppt
- 大小:626.50 KB
- 文档页数:51
中国对外关系法中国对外关系法是指规范和管理中国与外国或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这些法律旨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尊严,促进与外国的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关系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
从那时起,中国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协议,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对外关系法源于国际法和中国宪法。
它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外交、领土与边界、国际条约、领事关系、外国投资、贸易和海洋法等。
中国对外关系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各国的独立和尊严。
中国对外关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交法。
外交法规定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维护外交关系的程序和要求。
它包括规定外交代表团的地位、外交特权与豁免、领事保护和领事机构、外交文书、外交通信保密等内容。
外交法还规定了外交关系的终止和解决外交争端的机制。
中国对外关系法涉及到领土与边界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积广阔,领土边界复杂。
中国对外关系法明确规定,中国的领土及其海洋权益是不可侵犯的,任何外国或组织都不得侵犯中国的领土完整。
中国通过与邻国进行谈判和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对外关系法还涉及国际条约的签署和执行。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承担国际义务,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中国的对外关系法要求中国政府依法签署和履行国际条约,并与各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外国投资和贸易是中国对外关系法的重要方面。
中国大力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对外关系法鼓励和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和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
另外,海洋法也是中国对外关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土和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对中国至关重要。
中国对外关系法确立海洋领土的原则和标准,保护和管理中国的海洋权益,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和国内法规规范海洋活动。
第七章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名词解释外交: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国际关系的活动。
外交关系:是指国家相互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并通过它们进行交往的关系。
外交关系法: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
***外交使馆人员:P175临时代办:使馆馆长不能履行职务时,代理馆长职务的人。
可以是大使、公使、代办。
***国书:派遣国发给其外交使节的任命书,是重要的国家法律文件。
外交使节在递交国书之后开始执行使节职务。
领事:是一国为了实行其对外政策,经另一国同意派驻在该国一定地点,以便在该国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人员。
***外交领馆人员:P189下名誉领事:派遣国在接受国当地聘任的兼任领事职务的人员。
主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商人或律师,其薪水从领事事务费中扣除。
不受欢迎的人:接受国可以随时不加解释,通知派遣国,宣告使馆馆长或使馆任何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或宣告使馆任何其他人员为不能接受。
遇这种情形,派遣国就应斟酌情况召回该人员,或者在他是接受国国民的场合终止其在使馆中的职务。
如果派遣国拒绝或者不再合理期间履行上述义务,接受国可以拒绝承认该人员为使馆人员。
简答题1、试述国家外交关系机关的体系。
答:(一)国外交机关:国家元首,政府,外交部门(及其首长)。
(二)驻国外外交机关:常设性外交机关,临时性外交机关。
常设性外交机关如使馆,驻国际组织代表团;临时性外交机关如特别使团(又分为政治性特别使团和礼节性特别使团)。
***2、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区别:(重点)答:联系:1.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建立了领事关系2.在行政系统上,领事官员与一般外交官员同属于外交人员组织系统,由外交部领导3.外交使节也可同时执行领事职务区别:1.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2.使馆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政治机关(政府、外交部等)进行交往;而领馆在原则上仅与接受国非政治机关(商贸、交通部等)进行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摘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定义和背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主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规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原则和方式。
这部法律的制定,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为我国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终止、外交代表的任命和待遇、外交特权和豁免、条约的缔结和执行、领事关系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尊严,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法律也为我国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在国际交往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法外交机关体系(1)最高代表(2)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国家元首(3)无须出示外交全权证书a.中央外交机关政府:一国最高行政机关、无须全权证书外交部门:处理日常外交事务的机关外交机关大使级使馆公使级常驻外交代表机关:代办级b.外交代表机关驻国际组织的常驻代表事务性使团临时外交代表机关:特别使团礼节性使团使馆使馆人员领馆职业领事:派遣国任命,专职从事领事职务领事官员名誉领事:非专职,从接受国中的本国侨民或当地的商人或律师中选任,从事某些职务领馆人员受雇担任领馆行政技术事务领事雇员通常包括:译员、速记员、办公室助理员、档案员等服务人员:司机、清洁工、修理工、传达人员等外交特权与豁免——领事特权与豁免使馆馆舍不可侵犯使馆财产及档案不可侵犯通讯自由使馆馆舍的使馆免纳捐税特权与豁免使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自由使用派遣国的国家标志人身不可侵犯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外交特权管辖豁免: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与豁免外交人员特权与豁免某些方面免税和免验其他特权与豁免:于个人劳务和服兵役等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的例外使馆行政技术人员:执行职务范围以外的行为不享有民事和行政豁免使馆服务人员:仅就其执行公务行为享有豁免、所得免税、免于保险办理领馆馆舍不可侵犯(范围、推定同意、征用问题)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可侵犯通讯自由领馆馆舍的免纳捐税特权与豁免领馆人员有行动自由使用派遣国的国家标志、与派遣国国民通讯联络人身不可侵犯(一定程度)领事特权管辖豁免:例外与豁免领事官员特权与豁免某些方面免税和免验其他特权与豁免:免个人劳务和服兵役等领事雇员:执行职务范围的行为享有和领事官员相同的司法和管辖豁免领馆服务人员:仅就其服务的工资免纳捐税使领馆及其人员特权与豁免比较馆舍及财产保护人员人员的寓所、财产、文书信件使馆非经馆长允许,接受国人员绝对不得进入使馆任何地方;不可推定同意而进入;使馆及财产绝不可征用接受国有保护使馆安全与安宁的责任外交官员:无论轻重罪,均不得逮捕、拘留、监禁、搜查私人寓所非经允许,接受国人员不得进入,文书、信件以及财产,不得对之采取开拆、扣留、检查、查封领事馆非经馆长允许,接受国人员不得进入领馆专供工作的区域;可推定同意而进入;财产必要时可征用接受国有保护领馆安全与安宁的责任领事官员:犯重罪的,可以限制人身自由;已判决的可执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未作专门规定使领馆人员的管辖豁免及例外外交人员:①绝对的刑事司法管辖豁免;②民事行政管辖豁免的例外。
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两者同属于国家对外关系的范畴,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同意建立领事关系。
但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
在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或尚未恢复外交关系情况下,领事关系的存在有助于两国建立和恢复外交关系。
领事与外交代表同属于外交人员组织系统,由外交部领导。
外交代表可同时执行领事职务。
当两国无外交关系时,领事人员获外交部特别授权也可以兼办外交事务。
区别:1、使馆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政府进行外交往来,而领馆通常只就护侨、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职务范围内的事务与所在国的地方当局交涉。
2、使馆着重保护派遣国国家和国民的整体利益,活动范畴一般限于有关领事区域。
3、使馆与外交代表享有的外交特权与豁免高于使馆和领事享有的领事特权与豁免。
表决制度(1)全体一致同意。
也称一国一票一致同意制,它采取一国一票,并要求议案经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方可通过。
(2)多数同意制。
采用一国一票,要求议案经成员中多数同意票即可通过。
多数通过制又分为简单多数通过、特定多数通过、多数加特定成员通过等三种。
简单多数指有超过半数的同意票即可获得通过;特定多数通过要求达到一定比例的多数时议案才能通过,如2/3多数;多数加特定成员同意制,除对票数数量作出要求外,还要求包括特定成员的同意票方可通过。
(3)加权表决制。
也称一国多票制,它具有某些股份制表决的特点,多用于金融等经济性组织。
各成员国由于其对组织的贡献或责任的不同,根据组织章程规定的分配标准,享有不同的投票权,在此基础上进行表决。
(4)协商一致通过。
在成员国间进行广泛协商后,不采用投票表决方式而采取对议案达成一致或不持异议则通过。
公海自由是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声称将公海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
(1)航行自由。
所有国家的船舶不论商船或军舰,均享有在公海任何部分无障碍地航行的权利。
九、苏联间谍马尔琴柯等五人被中国驱逐出境案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一等秘书维•伊•马尔琴柯夫妇,三等秘书尤•阿•谢苗诺夫夫妇及其武官处翻译阿•阿•科洛索夫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
1974年1月15日晚,他们在北京市郊区与苏联派遣特务李洪枢等秘密接头,交接情报、文件、电台、联络时间表、密写工具和伪造的边境通告证等间谍用品,以及活动经费等,被我国公安人员和民兵当场抓获。
人赃俱在,罪证确凿。
对苏联驻华大使馆人员的间谍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各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并于1月19日宣布维•伊•马尔琴柯夫妇,尤•阿•谢苗诺夫夫妇和阿•阿•科洛索夫为不受欢迎的人,立即驱逐出境。
本案涉及国际法的问题有:(一)外交人员享有特权与豁免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外交人员享有特权与豁免,这是为了保证外交代表的正常外交活动而给予的一种特殊的权利和待遇。
由于外交人员职务上的需要,给予使馆人员以外交特权与豁免,才能使他们在履行职务时不受任何干扰和压力。
正如该公约的序言指出的:“确认此等特权与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
(二)外交人员的活动是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并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外交人员虽然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受到驻在国的尊敬和享有优厚的礼遇,根据国际惯例,使馆及其外交人员在享受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同时,其行为和活动必须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必须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对驻在国负有一系列的义务,如果外交人员的行为严重地危害当地的社会秩序或驻在国的安全,如行凶打人、酒后开车肇事、或进行政治阴谋和间谋活动等,驻在国可以在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监视现场,临时拘捕等予以制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解读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目标、原则、政策和制度等内容,对于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原则1.平等互利:国家主权平等、尊重各国独立、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互利共赢:追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公正合理:支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5.开放包容:坚持开放的外交政策,加强与各类主体的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融合。
主要内容1.外交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推动和平发展。
–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在任何军事集团中参加针对第三国行动。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
–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2.对外政策–追求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对外工作–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各国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
–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履行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改革。
–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方针。
在国际社会中,我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实施策略1.坚持外交思想和原则:在实施对外关系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和平发展为主题、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外交思想,全面贯彻外交原则。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一、判断题(每题1分)1. 外交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外交部进行的各种方式的对外活动。
对错2. 不完全的外交关系的特点是两个没有正式建交的国家直接进行外交谈判,互设某种联络机构。
对错3. 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通常是通过国家之间互设使馆来实现的。
对错4. 国与国之间的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的建立是同步进行的。
对错5. 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
对错6.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于1975年12月25日起对我国生效。
对错7. 在20世纪以前,外交使团的活动集中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对错8. 国内外交机关是国家外交活动的领导机关,这些机关的职权范围通常由条约规定。
对错9.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对错10.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对错11. 本国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同外国政府或同外国使馆的联系,一般通过外交部。
对错12. 我国与其他国家建交,坚持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为条件。
对错13. 代办和临时代办都是一级馆长,两者在职位上并无区别。
对错14.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接受国须经派遣国的同意才能宣告派遣国的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员。
对错15. 新任使馆馆长到达接受国后,应立即拜会接受国的国家元首,商定递交国书之事。
对错16. 我国以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为其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
对错17. 使馆馆长在接受国期间,遇等级升格时,应重新向接受国元首递交国书。
对错18. 国家在国际组织的总部或密集地设立常驻使团于联合国成立之后。
对错19. 外交人员在接受国家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他们可以因此主张免除其受本国的管辖。
对错20. 使馆档案及文件无论何时,亦无论位于何处,均不得侵犯。
对错21. 所有的使馆人员在接受国境内都享有行动和旅游自由。
对错22. 使馆享有通讯自由,有权在使馆内装置并使用无线电发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