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地球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4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相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使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实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
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绝绝大部分。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不过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结构呢?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
我们也能够在地球内部制造某种震动,通过度析这种震动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来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
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分布特点。
(重难点)⑵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难点)⑶能够绘制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在本节课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本节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目的的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课中讲解】本节课的整体思路:地球的结构分为:(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方式:地震波(1)地震波的分类:横波(S波)和纵波(P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地震波的特点:横波左右摇晃危害大纵波上下抖动危害小2、不连续面(根据教材P25图1—21,速度变化明显的地方)莫霍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1)地壳:在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部分。
它是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①深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约6千米。
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硅镁层:地表上层②分层:硅铝层:地表下层(2)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其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①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它是岩浆的发源地②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但需注意:岩石圈它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的一个圈层.(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组成地核的物质:铁和镍.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固)和外核(液)。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