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7
试卷共有五种题型,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绪论一、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1、多样性(1)种类多;(2)含脂量差异大2、易腐性(1)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式;(2)原料本身的特性3、渔获量不稳定性(1)人为过度捕捞(2)周期性的鱼类资源变化(3)外界环境造成的不稳定性4、原料成分多变性二、水产品的营养特点(功能)。
水产食品的营养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而且含量平衡,属于优质蛋白质:(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它们都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3)矿物质丰富,如微量元素Zn、Se、Cu、Fe等;(4)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前体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都较高;(5)海藻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如海藻淀粉、褐藻酸、纤维素等。
水产食品的感官功能与食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有关。
(1)水产食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经过加工或烹调后,具有一定的状态、造型、光泽、颜色等外观美学特征。
(2)色、香、味、形等俱佳的水产食品,能够给人以愉快的感觉、畅美的享受,能够满足人类内外感受器官的生理需要,形成所谓“好吃”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对感官的味觉、嗅觉、视觉的应答功能。
水产食品中含有许多特有的功能因子,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健功能。
水产食品中能发挥保健功能的主要功能因子可分为12大类:(1)活性多糖类,如海参多糖、甲壳素和壳聚糖、海藻多糖等;(2)氨基酸类,如牛磺酸、海带氨酸等;(3)多肽类,如降血压肽、抗氧化肽、抗肿瘤肽;(4)蛋白质类,如藻胆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5)糖蛋白类,如贝糖蛋白、海参糖蛋白、乌贼墨糖蛋白等;(6)活性脂质类,如EPA和DHA、磷脂、糖脂等;(7)萜类,如角鲨烯、卤代萜、海兔素等;(8)天然色素类,如β-胡萝卜素、叶绿素、藻胆色素等:(9)皂甙类,如海星皂甙、海参皂甙等;(10)生物碱类,如甘氨酸甜菜碱、丙氨酸甜菜碱;(11)多酚类,如褐藻多酚、腐殖酸等;(12)微量元素类,锌、有机硒、有机碘等。
《水产食品加工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水产品的化学组成成分一、鱼贝类的水分[1]水的作用●溶解物质如糖、盐;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渗透压●影响产品的加工、保藏和质量[2]食品中水分●游离水,结合水[3]水分活度●Aw=P/p0二、鱼贝藻的蛋白质[1]鱼贝类肌肉组织●普通肉和暗色肉●红肉鱼和白肉鱼[2]鱼贝类的蛋白质组织1.鱼肉类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纤维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2.鱼类肌肉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肌浆蛋白水溶●肌质蛋白不溶[3]肌肉的构造1.肌纤维●细胞组成◆肌膜◆肌原纤维✓粗肌丝✓细肌丝✓肌原纤维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浆✓溶酶体◆肌细胞核2.肌基质蛋白(构成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弹性蛋白3.胶原氨基酸共性组成●胶原蛋白●交联◆胶原蛋白的应用◆其它基质蛋白[4]水产品过敏原[5]水产品过敏蛋白[6]海藻蛋白质1.藻胆蛋白2.藻红蛋白3.藻蓝蛋白4.异藻蓝蛋白三、鱼贝类的脂质[1]脂肪1.非极性脂肪2.极性脂肪[2]鱼贝类脂肪含量1.脂质含量2.作用●作为热源●必须营养素●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缓冲3.影响脂质含量的因素●环境条件(水温、生栖深度、生栖场所等)●生理条件(年龄、性别、性成熟度)●食饵状态(饵料的种类、摄取量)四、鱼贝类的糖类[1]鱼贝类的糖原●贝类●鱼类[2]水产品的其他糖类●中性粘多糖●酸性粘多糖五、鱼贝类的提取成分[1]Extract的定义1.抽提成分●含氮成分●非含氮成分2.提取物成分研究课题●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化学方面的研究●食品工业方面的研究3.提取物成分的分布含氮成分●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有机盐类●其他低分子成分非含氮成分●有机酸●游离单糖类六、鱼贝类的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A、D、E、K)1.维生素D(Vit D)2.维生素E(Vit E)[2]水溶性维生素(B、C)1.硫氨素(Vit B1)2.核黄素(Vit B2)3.尼克酸又称烟酸(Vit B5)4.维生素C(Vit C)七、鱼贝类的无机质[1]概述1.常量元素(Na、K、Ca、Mg、Cl、P、S)2.微量元素(Mn、Co、Cr、I、Mo、Se、Zn、Cu等)[2]鱼贝类中无机含量的特点●硬组织含量高●肌肉相对含量低●作为蛋白质、脂肪等组成的一部分●体液的无机质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同渗透压力调节和酸碱度平衡相关八、鱼贝类的呈味成分[1]鱼类[2]甲壳类[3]贝类●琥珀酸及其钠盐具有鲜味,其次还有苷氨酸等●糖原具有调和浸出物成分的味,增强浓厚感[4]其他水产食品加工学什么是root effect?答:root effect(鲁特效应):鱼类特有的现象,是指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而且Hb氧容量也下降的现象。
第二节食般水产食品原料的一般化学成分及其特性鱼虾贝肉的般化学成大致是水分占%一般化学组成大致是水分占60%~80%,粗蛋白占20%上下,脂肪占0.5%~30%,糖类在1%以下,灰分占1%~2%。
具体组成不仅随种类而异而且同鱼种还随个体大小、部位、随种类而异,而且同鱼种还随个体大小、部位、性别、年龄、渔场、季节、鲜度等因素而异。
水分一、水分大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0%之间。
海蛰水分大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0%之间海蛰水分含量很高,达到95%。
养殖鱼水分含量比野生鱼高,但养殖虾和野生虾水分含量差别不大。
不同时期的水产品中水分周年变化较大不同时期的水产品中水分周年变化较大。
生物组织的水分按照其存在状态可分为自由水(free 生物组织的水分按照其存在状态可分为自由水(freewater)和结合水(bound water)。
自由水:占多数,具有作为溶剂的功能,可在组织内流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调节渗透压。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蒸发和冻结。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等形成氢键而结合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蒸发和冻结。
根据结合性质和强度,又可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三种类型。
加工中,可被除去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吸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而化学结合水一般不易通过脱水干制的方法除去,水产原料中这合水般的方法除去水产原料中这部分水分占全部水分的4—6%。
水分活度:食品的蒸汽压/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食品的蒸汽压/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水分活度w表示的是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分的量;水分活度A新鲜水产原料A w的一般在0.98—0.99,腌制品在0.80—0.95,干制品在0.60—0.75;A w低于0.9时,细菌不能生长;低于09时细菌不能生长A w低于0.8时,大多数毒菌不能生长;A w低于0.75时,大多数嗜盐菌生长受到抑制;A w低于0.6时,霉菌的生长受到完全抑制。
海产品储运与管理作业第1次作业绪论1. 简述水产品的资源特点。
特点:①品种的多样性②组织的易腐性③渔获量的不稳定性④产区的地域性⑤水产品的功能性和营养特性2. 简述鱼类肌肉比陆生动物肌肉更易腐败变质的原因。
原因:①鱼的含水量比陆生动物的高②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生活环境温度低③鱼体在体表消化系统鳃等都附着细菌,且数量多种类多④相对来说鱼体组织松散脆弱,表皮保护能力弱。
第2次作业第1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一、名词解释:1. 鱼贝类提取物成分:鱼贝类组织用热水或适当的除蛋白剂处理,将生成的沉淀除去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各种物质。
主要包括:含氮成分和非含氮成分,不包括:脂肪、色素、无机质等。
2. 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核苷酸是由嘌呤碱基、嘧啶碱基、尼克酰胺、等与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核苷酸的分解产物核苷、碱基等则为核苷酸的关联化合物。
二、问答题1. 鱼贝类提取物成分中含氮成分主要有哪几种?解:含氮提取物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低相对分子质量肽类、核苷酸及相关化合物、脲及季铵化合物。
2. 简述在加工贮藏性能方面普通肉优于暗色肉的原因。
解:①暗色肉含有较多的色素蛋白质及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和活力很强的酶。
②暗色肉含有TMAO还原酶氧化三甲胺鱼体死后使之生成三甲胺,易腐败。
第3次作业第2章鱼贝类的鲜度评定一、名词解释:1. K值:反映鱼体初期鲜度变化的指标,也称鲜活质量指标,是指ATP分解产物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占A TP及其关联物总数的百分比。
2. 挥发性盐基氮:是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氮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具有挥发性。
二、问答题(没完)1. 鱼贝类鲜度评定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获得可靠的评定结果?方法有:感官检验法,化学检验法,物理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等;第4次作业第3章鱼贝类的死后变化一、名词解释:1. 鱼体的解僵:鱼体死后进入僵硬期,并达到最大程度僵硬后,其僵硬又缓慢地解除,1肌肉重新变得柔软,称为解僵。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第二节鱼贝类的水分新鲜水产原料的Aw一般在0.98-0.99,腌制品在0.80-0.95,干制品在0.60-0.75。
Aw低于0.9时,细菌不能生长;低于0.8时,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低于0.75时,大多数嗜盐菌生长受抑制;低于0.6时,霉菌生长完全受抑制。
第三节鱼贝类的蛋白质一、鱼肉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细胞内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盐溶性)、肌浆蛋白质(水溶性)细胞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质(不溶性)(一)肌原纤维蛋白肌球蛋白(粗丝)肌动球蛋白(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肌动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原肌球蛋白细丝(60%-70%)肌钙蛋白(二)肌浆蛋白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或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种类复杂,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蛋白。
低温贮藏和加热处理中,较稳定,热凝温度较高。
此外,色素蛋白的肌红蛋白亦存在于肌浆中。
肌红蛋白含量的高低,是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普通肌)的主要标志。
红肉鱼类的肌浆蛋白含量多于白肉鱼,腐败速度也大于白肉鱼。
(三)肌基质蛋白(2-10%,远低于陆地动物15-20%)胶原蛋白、连接蛋白、弹性蛋白(三者构成结缔组织)(四)胶原蛋白1、胶原蛋白的概念胶原蛋白(Collagen)又称胶原,是由三条肽链拧成的螺旋形纤维状蛋白质。
是动物结缔组织重要的蛋白质,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占了约20~30%,因为有高含量的胶原蛋白,结缔组织具有了一定的结构与机械力学性质,如张力强度、拉力、弹力等以达到支撑、保护的功能。
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肉、骨骼、牙齿、内脏(如胃、肠、心肺、血管与食道与眼睛等处。
2、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征①甘氨酸(glycine)约25~30%,每隔两个其他氨基酸残基(X,Y)即有一个甘氨酸,其肽链可用(甘-X-Y)n表示。
②胶原中脯氨酸(Proline)约12%,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约10%,一般动物性蛋白质中羟脯氨酸含量极少,另外氨酸(alanine)有11%,羟赖氨酸(hydroxylysine)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