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研究团队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1.54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进修招生简章一、科室简介皮肤科于1994年创建,在中美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发展迅速,目前皮肤病及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居省内领先水平。
邵逸夫医院皮肤风湿科是由学科带头人程浩教授带领的一支优秀团队。
现我科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
已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近20个,发表于国内外杂志的文章已有100余篇,近5年发表SCI文章20余篇。
取得多项省部级成果奖、申请多项专利。
科室成员多次前往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研修,对皮肤及风湿常见疾病及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有着深厚的造诣。
邵逸夫医院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有着重要的教学与科研责任,我科也不例外。
我科的医生除了临床工作外,还需要为浙江大学医学院5年制、7年制、8年制学生进行教学及讲课。
同时我科入选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省内刚毕业的皮肤科医生提供皮肤科规范化培训。
在规范化培训考试中,考生以90多分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
二、特色诊疗项目皮肤病、性病及风湿性的诊治是我科医生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科开设皮肤科普通门诊、皮肤科专家门诊、皮肤性病门诊、风湿科普通门诊、风湿科专家门诊、痤疮专科门诊、银屑病专科门诊、过敏性疾病门诊、脱发门诊、白癜风专科门诊、皮肤外科专科门诊、面部年轻化门诊、皮肤风湿病门诊及皮肤风湿科住院部。
为您解决各类皮肤及风湿性问题。
邵逸夫医院皮肤科自1994年建院起就开展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经历20余年的发展与累积,邵逸夫医院皮肤激光美容中心已拥有10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还有高年资美容技师,从事面部日常保养、清洁、祛痘、果酸换肤、补水面膜、纹眉等治疗。
配备当下最先进的激光、光子治疗仪。
三、专家介绍邵逸夫医院皮肤风湿科是由学科带头人程浩教授带领的一支优秀团队。
现我科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
四、进修简介1、进修方向皮肤病与性病、风湿性疾病、皮肤激光美容及皮肤外科2、科室招收计划、时间及进修期限:招收1-2人。
邵逸夫医院护理人文环境及临床实践优势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关爱生命,呵护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发展爱的科学,正是邵逸夫医院护理团队奉行的工作信念。
该院护理部多年来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护理专家的合作指导下,在护理管理、教育、科研和临床专科护理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创建了一支具有专业、人文特色的护理团队,并不断汲取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为优质护理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护理在科学与艺术上的有效结合。
护理部多年来一直努力营造以病人和家属为中心,相互认可、赞扬、欣赏的支持性护理工作环境,倡导十大人性照护理论,将“Caring”关爱作为护理团队文化的核心,注重护士的成长与发展,设立了12个护理专业委员会和护理人文建设委员会(伤口造口护理委员会、糖尿病教育护理委员会、静脉输液管理委员会、健康教育委员会、护理科研-循证委员会、疼痛护理委员会、同事间支持委员会、护理交流委员会、哀伤护理委员会、护理礼仪委员会、心理评估干预委员会、志愿者委员会)实施护理管理和护理专业发展的具体事务,护士可根据自身爱好及特长选择参加各个委员会,委员会作为民主参与的一种管理实践,为护士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平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目前护理委员会已成为邵逸夫医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全院各个场所。
护理部在为护士创造发展机会的同时不忘及时倾听大家的心声,创立了多种渠道鼓励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并给予中肯回复,如院内护理论坛、岗位调整意向等,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及被尊重。
一个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关怀的护士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关爱病人,在我院支持性护理环境下成长发展的护士,关爱已成为一种习惯,“敬业”、“自主”、“自律”、“开放”、“感恩”是进修护士长对我院护士的真实评价,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成为病人无悔的选择。
在日常工作中,她们全面、规范的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全过程,提供健康教育资源,不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和接受相关培训,通过具体行动改变患者及家属健康行为。
【关键字】考察邵逸夫医院考察报告,XXX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赴杭州邵逸夫医院进行考察学习,重点考察该院通过JCI认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全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做法、经验和体会。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邵逸夫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研究型的三级甲等医院,位于杭州市中心地带,医院现有职工2251名,副高以上专家270名,核定床位数1200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
医院拥有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研究所、浙江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和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大研究机构。
自1994年建院,先进的管理理念、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锐意进取的员工,使医院在医疗、管理、教学上处于领先水平,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认同。
医院始终保持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以及其他国际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医院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邵医模式”,是大陆最早一批通过JCI认证的医院,其第一次通过认证的时间为2006年12月,此后分别在2009年、2013年1月通过了JCI的再次认证。
该院的卒中中心也于2011年12月通过了JCI认证。
目前是大陆唯一连续三次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明确各岗位的服务东西,医生的服务东西是病人;护理人员的服务东西是医生、病人;医技人员的服务东西是医生、护理人员、病人;后勤人员的服务东西是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病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东西是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后勤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单位。
每类岗位都有具体明确的服务东西。
医院对外服务的核心是病人,而对内服务的核心就应该是医务人员。
医院辅助科室及后勤科室与临床医疗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不断解决科室配合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诊疗程序,共同为病人服务。
(二)岗位工资与档案工资分离。
岗位等级工资制就是按岗定酬,员工在什么岗位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工资标准由医院自行制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招生简章一、科室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创建于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医疗、教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十足的进展和喜人的成就,目前担任着浙江省乃至国家层面较多的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而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姒健敏教授和曹倩教授,均为全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在各自的消化道癌前病变及炎症性肠病领域独树一帜。
.科室目前的建设成就:(1)医疗:浙江省消化病重点学科和支撑学科。
(2)教案:浙江大学内科学教案基地浙江大学消化病博士、硕士负责地卫生部消化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科研:国家消化病药理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胃肠生理三级实验室浙江省胃肠病创新研究团队负责地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胃肠病研究所.科室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1)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临床、基础研究及各种内镜下治疗技术。
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多年来致力于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监测和干预阻断研究,已具备开展各种高难度内镜下治疗的能力,长期在省内乃至国内居于先进水平。
(2)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联立消化科、病理科、普外科、放射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的炎症性肠病中心,长期与国内外一流炎症性肠病中心建立合作,与梅奥等医院建立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使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技术时刻与国际接轨。
(3)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在胃肠动力领域,科室拥有省内最先进的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检测系统,能进行食管、肛门直肠测压、阻抗监测、生物反馈治疗、胃肠起搏治疗。
.科室人才队伍建设科室现有主任医师人,副主任医师人,博士生导师名,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知名医院有着长期合作关系。
二、特色诊疗项目1、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监测和干预阻断。
2、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
3、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4、胰胆镜下乳头切开胆总管结石取石术。
5、胆管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胰腺肿瘤等相关疾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科进修招生简章一、科室简介血液内科是邵逸夫医院最早建立的专科之一,在建科初期即接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系统培训和管理模式,病人管理和临床诊治工作规范,与国际接轨。
我科在省内率先成立中美合作的淋巴瘤诊治中心,其中诊断平台依托国家重点专科病理科,广泛应用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使淋巴瘤的诊断精细化,治疗个体化。
2017年9月邵逸夫医院成为中国首家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其中我科骨髓瘤中心为重点合作项目,通过与Mayo Clinic多层次进行结构化的合作,为骨髓瘤患者提供国际最权威医疗机构的协作,进行先进的、综合化、个体化分层诊治和管理。
学科系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科室现有医师21人,均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拥有一支学历及能力俱优,技术与经验俱佳,医德优良的临床科研教学队伍。
二、特色诊疗项目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异体干细胞移植术CART细胞治疗三、专家介绍黄金文:主任医师,邵逸夫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从事血液专科临床工作将近30年,精通各种血液病,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淋巴瘤核骨髓瘤的诊治。
张瑾:副主任医师,邵逸夫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浙江省血液病学医师协会委员。
擅长恶性淋巴瘤的分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
杜华平: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血液病基础理论知识,擅长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的诊治,尤其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上有较深造诣。
肖浩文: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细胞治疗学组委员,亚太血液与骨髓移植组织官方期刊《Blood Cell Therapy》编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擅长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特别对自体/异体干细胞移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先进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有一定的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进修招生简章一、科室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年率先在国内成立全科医学科,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年成为首批国家级培训基地,年成为全科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大学全科医学学位点负责人单位;年开始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建立了中美全科培训基地;年被批准为浙江省全科医学技术指导中心;年成为浙江省重点支撑学科;年获得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教育认证;年,获得“十佳全科专业基地”的称号。
在国内最早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学科建设规范有成果,拥有一支国内最强劲的专职全科医生队伍,一个持续运行全科医学门诊、病房、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的医疗团队,一直从事全科医学临床、科研、教案工作。
学科发展全国领先,根据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坚持以全科医学专业为导向,建设符合全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培训基地。
配备国内领先的教案硬件系统,拥有最先进的临床技能模拟中心,设立全科模拟门诊和病房、基本技能训练模型及高端模拟人,及临床思维训练系统,视频教案系统等,充分保障技能培训、实践操作和考核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创建及实施国际化培训模式及科学方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获得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评审专家团队高度认可及赞扬。
二、特色诊疗项目、独特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注重全科学科及教案基地的建设,打造高质量全科专职师资队伍,围绕全科医师职业胜任力,按国际标准建立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了“三位一体、分层递进”的教案课程体系;“垂直、分层”门诊教案模式;“全程、全科一对一的导师制”及“双向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承担了大量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厅骨干师资培训工作,成功创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及教案培训新模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高度肯定,在国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及示范应用,由此产生广泛辐射效应,提高了全科医学临床和教案水平,为全科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进修招生简章一、科室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成立于2011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临床、科研、教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科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人(含双聘教授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博士5名,硕士9名。
有一支精干、充满活力与爱心的14人护理团队。
科室设有现代化、开放式病床41张,收治除物质依赖外的所有精神科疾病病人,开展药物、物理、心理、工娱等治疗。
科室是国家、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留学生教学负责单位,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精神病学分中心。
是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精神医学分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单位。
二、特色诊疗项目以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与心理治疗作为科室的主要方向,以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研究手段,围绕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效果的生物学预测指标及评估的开发;个体化精准定位的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对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特色心理治疗)。
近5年学科目前已主持科研项目近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包括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慢病课题1项。
发表SCI/SSCI论100余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项。
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9部。
参加国际、国内多中心II、III期临床试验10项,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焦虑症的新药。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专科特色,服务医院需求,科室开设了记忆门诊、失眠门诊、心理咨询门诊、情感障碍门诊,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心理体检服务。
同时开设了多学科联合门诊,如功能胃肠病联合门诊、心衰门诊、戒烟联合门诊、下腰痛联合门诊、肥胖联合门诊、糖尿病联合门诊、运动疾病脑血管疾病联合门诊、疼痛联合工作小组。
2007年,第一批巴林特小组成立;2010年起,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进入到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同时开展院内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邵逸夫护理核心价值观
邵逸夫护理核心价值观是指邵逸夫基金会旗下的邵逸夫护理项目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邵逸夫护理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几点:
1. 尊重和尊严:邵逸夫护理项目坚持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人权,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或社会地位如何。
2. 关注和关爱:邵逸夫护理项目致力于关注和关爱那些需要特殊护理和支持的个体,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疾病患者。
3. 专业和创新:邵逸夫护理项目追求专业的护理服务,并不断推动创新,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4. 团队合作:邵逸夫护理项目鼓励团队合作和合作精神,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5. 社会责任:邵逸夫护理项目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些核心价值观指导着邵逸夫护理项目的日常工作和决策,确保他们能够为那些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科技_Technology I f i S 和超级细菌战斗到底文/本刊记者郭潇雅今年召开的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项目获得浙江 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事实上,该研究项目在2016年就曾荣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负责 人、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说,对于耐药菌耐药机 制的研究,他的团队已做了十多年。
俞云松介绍,多重耐药菌一般指对3种以上、不同 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也就是常说的超级细 菌。
业内认为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就是多重耐 药菌;肠球菌中氨基糖苷类高耐的就是多重耐药菌。
比如,对于肠球菌须评估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糖肽 类、喹诺酮类、磷霉素、恶唑烷酮类等有活性的药物,是否有3类以上的3种药物耐药。
“具体何时开始的研究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大 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当发现第一例超级细 菌时,便誓要和它斗争到底。
尤其近年来,超级细菌感 染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及时准确地找到应对之策,成 为当务之急。
”俞云松说道,在研究过程中,国家卫生 健康委、当地政府、院校和企业厂商给予了大量的帮 助,获得国家级、省级等科研基金,推动着研究的持 续,特别是微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 成立,极大加速了该课题的研究进度。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耐药机制都有着自己的特 点,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科研团队也遇到了一系列难 题,其中技术是最难突破的瓶颈,为此,俞云松邀请了 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跨专业合作,用其他领域的技术 来解决超级细菌研究中的问题。
从几个人到如今二三十人的团队,从小项目到大 项目,研究的技术手段也从最初简单的培养和PCR 技术(一种基因研究技术),一直到了现在的基因组技 术、蛋白质组技术和转录组技术,超级细菌耐药机制的秘密逐渐被揭开。
“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项目在国 际上首次发现了 7个新耐药基因,建立了多种重要耐药 菌治疗新方案,牵头制定了 4个我国耐药菌感染诊治与 防控专家共识,已成为我国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重 要方案。
邵逸夫“5+3”模式初探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
科医学科主任方力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
【年(卷),期】2012(000)017
【总页数】2页(P5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邵逸夫医院的管理新理念——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吴金民院长 [J], 郝秀兰
2.给药师营造发展空间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剂科主任章辉 [J], 王霞
3.引领“糖”人的整合医疗服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红专访 [J], 秦筠
4.用人性化服务打造国内首家JCI认证的公立医院——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何超 [J], 沙莎
5.仁心仁术大医至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李华 [J], 张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逸夫医院眼科研究团队介绍邵逸夫医院眼科研究团队介绍(用于招聘科研助手)实验室(课题组)总体介绍:姚玉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括角膜疾病诊治、角膜移植技术开发、感染性病原诊断技术开发、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系统研发、3D打印人工角膜等多方向、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
在角膜病诊治和研究领域造诣高,活跃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
获得过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 论文40余篇,多篇收录在眼科最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所开发的技术被编入美国眼科教科书,被推广到国内外多家医院。
欢迎有志向、有作为的青年才俊的加盟,携手打拼新天地!团队或导师介绍:学科负责人:姚玉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大求是特聘学者,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角膜病诊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委员。
国际著名的角膜病和屈光学专家,是发明被国际命名的Yaos 法角膜移植技术的原创者。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专项基金、国家-省卫健委省部共建重大项目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
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获得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
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委员、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委委员、第十三届浙江省人大代表。
团队:眼科团队医师25人,科研助手2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3名。
此外,团队还与浙大基础医学院病原学教授,浙大计算机系教授,浙大机械系教授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1、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诊断学研究2、眼免疫性疾病及其机理的研究3、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平台建设4、人工角膜的研究招聘要求:(专业方向、研究背景、发表论文、工作内容)1、已获医学相关的博士学位,或获非医学博士学位但有志于从事与医学交叉的研发工作,年龄在35周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