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30
绪论1野生植物资源:就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2野生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野源的种类贮量用途利用方法和持续利用途径的学科。
3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4种植植物:国家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或是重要栽培植物的野生原种或近缘属种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社会价值的植物5环境植物/生态植物:在环境保护培肥地力和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6时间性;是指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及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7空间性:是指植物在其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利用价值的差异。
一,研究野源的意义?1)野源是人类的食物来源2)野源是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药物来源3)野源是许多工业原料的来源4)野源是新型无污染生物农药开发的热点5)野源是筛选绿化观赏植物抗污染和净化植物绿肥植物能源植物等重要野生物种库6)野源的研究是寻找进口或短缺植物原料的替代品发现自然界中新化合物及其用途的重要途径,并可通过化学技术改造和合成该化合物。
7)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护天然林资源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野源的主要研究内容?1)野源分类系统的研究2)野源种类和用途的研究3)野源有用成分的研究4)野源驯化栽培的研究5)野源综合利用的研究(重要内容)6)野源开发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7)野源调查规划与评价的研究8)野源保护管理与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论本书用野源分类方法分为17种1)药用植物资源2)果树3)野菜4)芳香油5)色素6)纤维7)油脂8)淀粉9)树脂10)树胶11)鞣质12)观赏13)农药14)甜味剂15)皂素16)经济昆虫寄主17)木栓1垂直地带性:植被和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有规律的变化现象。
2能源植物:指能量富集型的植物将太阳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植物中。
我们将其分为三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可得到生物柴油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富含类似石油成分的能源植物--------植物能源的最佳来源3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类与植物直接作用的一个新的科学领域4仿生栽培:是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野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
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
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
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
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及保护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动物资源:西岭山保护区迄今已知共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65种,隶属于4纲27目86科。
其中,两栖类20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78种的25.6%;爬行类28种,占广西爬行类种数169种的16.6%;鸟类87种,占广西鸟类种数536种的16.2%;兽类30种,占广西兽类种数159种的18.9%。
西岭山保护区陆栖脊椎野生动物共16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动物2种:黄腹角雉、林麝。
国家II级保护的动物21种:细痣疣螈、大鲵、虎纹蛙、鸳鸯、凤头鹃隼、松雀鹰、灰背隼、红隼、白鹇、红腹锦鸡、小鸦鹃、褐翅鸦鹃、草鸮、斑头鸺鹠、猕猴、穿山甲、水獭、斑林狸、小灵猫、水鹿、鬣羚(苏门羚)。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别名寿鸡、角鸡,主要栖息于海拔800m以上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主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也吃少量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食物。
在富川县主要分布于城北乡的大源山和朝东乡的鸟源山一带。
近年来由于森林被砍伐,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过度捕猎,数量减少。
估计种群数量为200~250只。
林麝(Mochus berezovskii):别名香獐、林獐,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上的森林、草地或灌丛,喜独栖,胆小,视觉和嗅觉灵敏,善跳跃和奔跑。
植食性,以多种植物为食。
由于森林砍伐和捕猎,数量较少。
估计种群数量为20~30只。
植物资源:西岭山保护区植被种类有91科166属255种。
其中双子叶植物66科,123属195种;单子叶植物8科22属27种;蕨类13科17属27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
西岭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种,野生兰科植物21种,未定级珍稀濒危植物47种。
(带*号的为人工栽培种,不列入野生保护植物中)。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杉科Taxodiaceae*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银杏科Ginkgoceae*银杏Ginkgo biloba L.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L.) J.Sm.桫椤科Cyatheaceae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松科Pinaceae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柏科Cupressaceae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木兰科Aagnoliaceae*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Rehd.et Wils.) Cheng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樟科Lauracea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Y ang毛茛科Ranunculaceae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visepala W.T.Wang et Heiao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 ex Ying苏木科Caesalpiniaceae任木Zenia insignis Chun.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榆科Ulmaceae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M.芸香科Rutacea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红豆杉(中国红豆杉)T. chinensis(pilger) Rehd.是2亿年前冰川活动时期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又叫紫杉,叶常绿,假种皮肉质,鲜艳红色。
植物野生资源在种质创新的作用植物野生资源在种质创新的作用1. 引言植物野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生长的、未经驯化的、能够供人类利用的植物资源。
这些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根茎、叶、花等多种部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在种质创新中,植物野生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野生资源在种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2. 植物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植物野生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是由于其生长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
这种遗传多样性为种质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叶片等部位,往往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这为改良栽培植物的性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一些野生植物具有抗逆性强、耐病、适应性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杂交、选择等方式转移到栽培植物中,从而提高栽培植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3. 植物野生资源在新品种育种中的应用在新品种育种过程中,植物野生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野生资源中具有的一些优良性状,可以通过选育、杂交等方式,转移到栽培植物中,从而改良栽培植物的性状。
一些野生水稻具有抗逆性强、耐盐碱性好等特点,可以通过与栽培水稻杂交,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新水稻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抗病虫害、适应不良生长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植物野生资源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作用除了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外,植物野生资源还在药用植物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野生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功效,对医学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野生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用价值,培育出新的药用植物品种,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5. 总结与展望植物野生资源在种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丰富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改良了栽培植物的性状,还在药用植物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野生资源的利用价值,加强其保护,推动植物野生资源在种质创新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是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内的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调查的工作。
这对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以及制定相关保护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1.实地调查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野生植物的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
实地调查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方案进行,包括选择调查地点、时间和方法等。
调查人员可以使用地图、GPS定位等工具,准确标记和记录调查点位。
2.野外标本采集法:野外标本采集法是认识和收集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可以了解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鉴定。
野外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选择健康的植株和标本保存的方式,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同时,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损害。
3.社区调查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还可以采用社区调查法。
社区调查法是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调查,了解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民间传统知识,并促进当地居民的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调查人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4.数据库查询法:现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记录了该地区的野生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调查人员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库进行查询,并获取相关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调查效率,减少调查成本。
5.卫星遥感法:卫星遥感是一种无接触式、高效的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可以对大面积范围内的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和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应注意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尊重当地居民的观念和利益,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同时,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野生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兴趣和认识。
2.讲授(30分钟)a.介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了解野生植物的分布、数量和种类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b.介绍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分布和特点的文献资料、地图等。
(2)现场实地考察:通过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3)标本采集:对于重要的植物种类,可以采集标本进行保存和研究。
(4)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论编写调查报告,做出科学建议。
3.示范操作(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的野外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示范操作,包括现场实地考察、植物标本采集和数据整理等环节。
4.小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野外场地,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实际操作。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操作,进行现场考察、标本采集和数据整理等环节,并及时向教师汇报调查结果和分析。
5.总结(15分钟)让学生汇总各组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拓展延伸1.了解国内外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实践和成果,了解野生植物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案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整理,评价其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报告和讨论,评价其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六、教学资源1.野生植物的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
2.野外实地考察的场地和植物标本的保存设备。
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生态习性以及生态功能,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的基础,可以通过记录物种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等信息来了解植物物种的生态学特征。
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调查、逐级分布调查和多样性指数调查等。
样方调查通常选择一定面积的样方进行采样,记录样方内的植物物种组成和数量信息。
逐级分布调查则通过在不同地理区域或垂直高度区域进行调查来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规律。
多样性指数调查则通过统计样方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如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来评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GIS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植被信息,是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信息来研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GIS技术能够将遥感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植物物种的生境选择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构建植物物种分布模型,可以预测植物物种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为植物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遗传学方法遗传学方法在野生植物资源生态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分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来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适应性。
常用的遗传学方法包括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单序列重复(SSR)和DNA测序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以及种群遗传结构等信息,为保护濒危植物和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4.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通过数学模拟来研究植物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方法。
生态系统模型可以通过构建植物的生长模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模型来预测植物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态功能变化。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指针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调
查方法的规程。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利用和管理这些资源。
调查技术规程包括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命名、调查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调查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命名,调查人员应当遵循国际通用的植物分类系统,确保对植物物种的正确识别。
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具有专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判断并识别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地带法、标本法、记录法等。
样方法是指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区,并对每个小区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植物物种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
地带法是指将调查区域按照地理位置和地形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植物分布区,对每个分布区进行植物调查。
标本法是指对野生植物进行采样和标本制备,然后进行植物分类和鉴定。
记录法是指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记录和调查。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数据采集和处理应当符合科学、系统、完整和实际的要求。
调查人员应当注意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调查报告应当详细记录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量、分布、生态习性等重要信息,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
总之,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一项专业性强、科学性高的工作,对于保护和科学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2、芳香油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器官中含有芳香油的一类植物。
3、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是指植物具有产生新个体繁殖后代和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
4、仿生栽培:是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野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5、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称为生态适应6、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
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
7、野生植物资源评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状态的综合分析,对区域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进而未指定区域野生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8、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9、植物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10、炮制:是中药材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原料药材的一般修治或较复杂的加工处理。
1、油脂精炼: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粗油(直接由油料中经压榨、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油脂)中影响产品外观(如色素等)、气味、品质(如纤维素、蛋白、有毒物质)的杂质去除,提高油脂品质,延长贮藏期的过程。
2、油脂酸败:指食用油脂贮存于不适宜的条件下,高温(高湿)接触空气、阳光、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而造成感官性状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油脂酸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