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15
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摘要】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入手,介绍了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其开发利用方式和保护意义。
探讨了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在指出了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并强调了保护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关键词】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分类,特点,开发利用方式,保护意义,商业化利用,可持续利用,前景,重要性。
1. 引言1.1 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野生花卉植物资源是自然界中独特而珍贵的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包括各种具有药用、食用、装饰、观赏等价值的植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通过对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保护野生花卉植物资源,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对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深入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野生花卉植物资源是指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经人为栽培的花卉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资源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研究中,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药用方面,如采集野生药材制作中药等。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食品、化妆品、园艺等多个领域。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这些挥发性物质大多具有发香团,因而具有香味。
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1·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7期摘要:植物资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农、林业生产直接以植物资源作为栽种对象,食品、制药、油脂、纺织、造纸、橡胶、油漆、酿造等许多工业行业依赖植物资源提供原料,植物资源还提供了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绿化城市和庭院、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各种生态效益。
因此,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压力使植物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需求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植物资源供求失调。
植物资源既具有再生性,又具有可解体性,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时一定要把握好开发的规模和力度,千万不能过度地利用,如果开发量没有超过植物自然更新量,则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地得到开发利用;但若开发量超过了植物资源本身的再生量,而且不进行植物资源人工栽培的话,许多野生资源将会枯竭或灭绝。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意义重大。
1 利用的原则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以下8个原则。
1.1 综合利用过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为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生产的“余料”常成为难以处理的包袱,造成污染,解约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综合利用。
1.2 可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时一定要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有限的植物资源为人类创造无限的财富。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这手:根据资源的储量、生长年限有计划地利用,不要因其在国内市场抢手就过度收集,也不要因销路一时不畅而毁掉资源,应冷静地对待市场价格的波动;轮采轮挖,给植物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挖大留小,维持一定的种群大小;尽量避免采挖根部,对于取皮的植物要逐年在不同的部位剥取;掌握商品标准。
1.3 深加工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随着资源—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的转化,产品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加,而且同样的经济收入所消耗的资源量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减轻资源所承受的压力。
植物资源利用学研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物不仅仅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还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 植物资源的经济利用植物资源在经济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许多植物被用作食物,如谷物、蔬菜和水果。
这些食物提供了人们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此外,一些植物还被用于制作药物,如中药。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植物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植物还被用于制作纤维、木材、纸张等各种工业材料。
2. 植物资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利用植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植物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并提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此外,植物还被用于城市绿地建设、景观园林和森林保护。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我们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3. 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持。
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的研究,探索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求和抗病能力。
他们还研究植物的基因,通过基因改良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科学研究也在寻找植物中的新物质,如抗癌药物、抗菌剂和植物激素。
这些研究为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植物资源的文化价值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许多植物与人类的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一些植物在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些植物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成为艺术品和装饰品。
此外,植物的外观和花卉也被用于园艺和花卉观赏。
通过保护和传承植物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领域。
它涉及到经济、环境、科学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1: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影响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在影响植物资源时是怎么工作的?答: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不理智的行为也使资源遭到了惨重破坏,其资源的破坏程度最终导致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植物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和资源破坏,则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所以生物多样性能影响植物资源,而植物资源也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如遗传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那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也同样受到影响,植物种内所有个体的所有遗传性状的基因构成了该物种的基因库,其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已知或未知的有用基因,如控制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和控制有效成分代谢途径和代谢速度的基因。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为评估基因资源的开发前景提供重要信息。
特别是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育种的基础,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对药材生产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许多疗效优异的“道地药材”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地方品种”的作用。
“高含量育种”是药用植物育种的主要目的和特色。
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都是在原有的植物资源基础上通过选择、杂交、回交、诱变等方法修饰、加工、改良后培育出来的。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植物资源也随之增加,某一地区的植物物种与植物资源的数量成正相关,此外动物的多样性受到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植物资源的减少,因为动物增加了,草食动物每天吃的也就增加,这样一来有些植物就容易灭绝,最终导致植物资源的减少。
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1.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①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②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
③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
④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
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⑤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
⑥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⑦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药用植物资源以后的发展战略1.实现药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大力发展规范化栽培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健康一大部分依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为切实保护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但很多濒危稀缺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经很少,其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每一种来源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我们不能再走开发→资源破坏→濒危→保护→栽培的老路,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
2.坚持突出优势、市场导向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控能力极其巨大。
在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上,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优势的原则。
既考虑眼前市场需求,又兼顾长远的发展。
执行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指导的部门,除在宏观上对资源的“怎样保护”,“怎样利用”,“如何开发”等问题上给予指导外,应做好市场的前瞻性调研,并提供相应的咨询,使资源的开发既有优势、重点,又与市场需求相符,对资源实施有序开发,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大的合理利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植物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纤维等多种资源,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日益增加。
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也给植物资源带来了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一、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食物资源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物作物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一直在改良和培育这些作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蔬菜、水果等植物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2.药物资源植物中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如生物碱、鞣质、挥发油、黄酮类等,这些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
中国传统药材就是以植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例如黄芪、当归、白术等药材,它们已成为中医药的代表性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3.建筑材料与木材资源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如竹子、木材、红砖等。
木材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它被用于建造房屋、桥梁、家具等。
但是由于过度砍伐,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森林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木材资源,加强森林保护。
4.纤维资源植物纤维是纺织业的一个重要原料,如棉花、亚麻、大麻等植物纤维被广泛用于制造衣服、床上用品等纺织品。
此外,纤维素是造纸的主要原料,许多工业产品也需要纤维素。
二、植物资源的保护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植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植物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劣化、退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湿地保护等领域的保护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严格控制采伐行为要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就必须对采伐行为严格控制。
尤其是对于珍稀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更应该设立保护区,禁止采伐、买卖、捕捉等行为。
摘要:本文从我国森林的特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并探讨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求为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植物丰富,种类齐全。
据统计,我国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
个属、24600个种。
其中被子植物2946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
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一世界总数的62%。
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杳等,在世界其他各地都已绝灭,是存在于中国的“活化石”。
所谓植物资源,即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有用植物的总和。
从用途来说,我国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6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
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多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
我国植物资源的特点全面了解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概括起来植物资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
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生物资源可以利用太阳能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而非生物资源则不可能。
所以,我们利用植物资源必须首先保护它们不断更新的这种生产能力,以达到长期利用的目的。
2.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大都要受到地域性规律的制约,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更是非常强烈,各种植物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才能生长,并非一切地方都能生长发育。
植物资源地域性的特点,要求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种群的扩大繁殖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那种盲目“越区种植”和“一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
3.植物资源的季节性。
生物的发育和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规律的。
所以必增刊试论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须使植物的发展过程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做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植物生物质和有机化学物质的总和。
它们包括了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也越来越成为重要话题。
一、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食用植物的开发利用食用植物是指能成为人类食用的植物,比如谷物、蔬菜、水果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开发利用各种食用植物资源变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农业方面,人们不断发展各种新品种的作物,在改良、提高种植技术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人们还发展了植物加工业,对植物进行加工,制成多种产品,如粮食加工、淀粉加工、果蔬加工等,增加了食品的种类和品质。
2、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是指可以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植物,是世界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使用中草药治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今天,中草药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成为了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除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成分经过提纯和加工,制成了各种药品。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人类医疗水平,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3、工业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工业用植物是指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植物,例如纤维植物、橡胶树、油料植物等。
近年来,全球工业的发展壮大,对工业用植物更为重视。
例如让工业用植物成为生物燃料的来源,这对石油资源的减少,环境保护,以及农民能够增加收入都有很大的好处。
4、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观赏植物是指为了人类审美需要而种植的植物,包括名贵花卉、盆景、室内观叶植物等。
它们的种类和品种非常之多,且多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谓利益和影响并存。
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从植物中获得食物、药物、能源等多种资源。
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人类文明长足发展的证明。
植物是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一个自然条件,如何更好地利用、开发植物资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一部分:植物资源的分类植物资源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工业和能源植物等几类。
食用植物是我们最常见的植物资源。
绿豆、花生、荞麦、玉米、小麦、大米等是人类常见的食用植物。
药用植物通常分为中药和西药。
中药又分中草药和中药材两类。
观赏植物与人类情感关联较大,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花朵颜色、芳香等吸引人类赏览。
工业和能源植物的利用较为广泛,如橡胶、桑树、松树、竹子等。
第二部分: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是我们最常见的植物资源利用。
食用植物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特殊食用植物。
特殊食用植物包括野生食用植物,如野菜、山珍、海味等。
常见的食用植物主要是大米、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
目前,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植物的品质和保健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发展高品质、高保健、绿色、有机的食用植物。
第三部分: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人类对药用植物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许多现代药品的原料如中药、中药材,大部分是来自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成分不仅有临床功能,同时也具有植物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价值。
药用植物中目前已知的有效成分已经超过1万种,这些成分涉及了生物学、化学、物理、药理等学科。
未来,人类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利用将会更加深入,开发出更多的药品。
第四部分: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观赏植物以其美好的外表、独特的特性和良好的气质而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
随着园林绿化的普及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观赏植物的价值不断提高。
观赏植物的开发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同时也涉及到城市绿化、林业经济等方面。
第五部分:工业和能源植物资源的开发工业和能源植物是人类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工业和能源植物有时也称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即遵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与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挖掘野生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
理解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熟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对象、目标掌握寻找新资源植物及扩繁的途径第一节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的方针是“积极保护,采育结合,大力发展,合理利用。
”这十六字方针是正确的和全面的。
它既包括了保护现有的植物资源,也包括了人工培育新的种苗,同时明确保护的目的是在发展与利用。
一、植物资源增长量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量相一致的原则两“允许”,“一杜绝”:在允许的繁殖周期内开发利用在允许的采收量范围内开发利用杜绝“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达到“生态平衡”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效益的原则“两个一”:一提高、一实行提高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水平(玉米、味精、黄色素)实行无废料生产工艺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三、寻找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商品利用率的原则做到“五有”:有目标有分析有方法有工艺有初试为投入生产奠定理论和生产基础,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四、摸清资源家底,立足发挥本地优势的原则“一优先”、“两既要,又要”优先发展需求大、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产品。
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长短结合;既要大力发展原料生产,又要相应地发展加工业。
做到布局合理、增产增值。
五、着眼长远发展,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原则“一加强”、“一杜绝”制定措施、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
杜绝只顾眼前利益,超负荷开发的做法。
实现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第二节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和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植物资源开发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我们自然界中珍贵的宝藏,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丰富的经济价值。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的开发方式。
本文将探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一、植物资源开发现状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具有经济价值或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各类物质和功能组分。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手段,导致其中大部分植物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不仅错失了经济价值,也限制了人类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植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植物资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功能和组分,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植物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
最后,植物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替代化学合成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植物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1. 植物资源筛选与鉴定。
通过对植物的各种性状和成分的筛选和鉴定,确定其具备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潜力。
2. 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建立植物资源保护区,对有潜力的植物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并制定管理规划,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植物资源提取与分离。
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等方法,从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需要开发利用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纯化与检测。
4. 植物资源开发与工程化应用。
根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并利用工程化手段进行扩大化生产。
四、植物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1.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例如,借助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基因的功能,并开发出相关的转基因植物。
2. 在植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3. 植物资源开发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
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
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
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
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
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1.绪论2.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5.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6.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7.药用植物资源8.野果植物资源9.野菜植物资源10.芳香油植物资源11.色素植物资源12.纤维植物资源13.油脂植物资源14.淀粉植物资源15.树胶植物资源16.鞣料植物资源17.农药植物资源18.观赏植物资源19.其他植物资源绪论一自然界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资统称为资源(resources) 。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区域性。
▲二植物资源(plant resources)的概念及内涵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内涵:时间性、空间性、人文性、经济技术性时间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空间性:植物在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利用价值差异。
人文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植物的种类、经验和方法的差异与多样性。
经济技术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随人类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改变。
三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植物有何用途是由其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所决定的,由于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的差异,所以植物的用途具有多样性,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
食物来源:粮食、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药物来源:人参、柴胡、甘草、草麻黄(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红豆杉、雷公藤、美登木、喜树(抗癌、抗艾滋病)工业原料:纤维:棉花、亚麻、苎麻、芦苇、木本纤维;香料:薄荷、花椒、百里香、香茅、紫罗兰;色素:紫草、茜草、菘蓝;非糖植物甜味剂:甜叶菊、甘草、水槟榔、油脂、树胶、树脂、鞣类(单宁)生物农药:特点:低毒、无残留、易降解已开发利用:除虫菊酯、苦参碱、烟碱、苦楝素、蜕皮类激素、卫矛醇、雌酮、雌三醇。
绿化观赏;抗污染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绿肥植物;能源植物;种质植物;饲料植物;蜜源植物;四植物资源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内容▲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的边缘分支学科,是植物学向应用领域拓展,并与植物化学、分类学、中药学、生药学、食品学、生态学、农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用途、品质、贮量、利用方法、产品开发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是对人类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植物资源的用途和利用方法;研究的重点:是野生植物资源。
▲主要研究内容植物资源学研究内容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技术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贮量、用途、采收加工方法,有效成分及其性质、形成、积累和转化规律,有用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的技术方法,以及植物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管理等。
(1)植物资源分类系统。
(2)植物资源种类和用途。
挖掘有用植物的种类;研究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阐明其用途、利用方法或采收加工技术。
(3)植物资源有效成分。
植物资源中的大多数是利用其含有的各种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化合物。
(4)植物资源驯化栽培。
利用的重点对象是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其自然更新,造成资源破坏、甚至物种灭绝;(5)植物资源综合利用。
植物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点(6)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技术。
植物资源的有用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的细胞组织中,可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有用成分;利用植物的茎尖、花药、胚胎等组织作为材料,生产无性繁殖苗木,实现幼苗的快速工厂化生产;基因工程改造植物优良资源性状和抗逆性等。
(7)植物资源调查规划与评价。
植物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生态区域分布有不同的植物资源种类或植物资源的贮量不同。
(8)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典型的可更新资源,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不断产生新的个体。
种群的增长能力是一定的;过度利用使种群自然更新受到负面影响;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一植物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构建合理的分类系统,使系统化、条理化意义:是有助于阐明研究范畴,认识研究对象的差别,并对深入开展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生产具有理论指导,是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评价、制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二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历代国内外,植物资源的主要分类方法是按照植物资源的用途进行的。
第二种分类系统:1、食物植物资源2、药用植物资源3、工业用植物资源4、防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4小类)5、植物种质资源:近缘属种指示植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落。
三简述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野生植物资源具有一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和遗传学特性等普遍的植物特点外。
具有1、可再生性2、易受威胁性3、成分的相似性4、利用的时间性5、用途的多样性6、可栽培性7、分布的地域性8、价值的潜在性1、可再生性。
植物具有产生新个体繁殖后代和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
〔1)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2)组织器官的再生性2、易受威胁性。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速率是其自然灭绝速率的100~1000倍,有近30%受威胁的物种与直接经济利用有关。
3、成分的相似性。
植物化学分类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近缘属种在所含化学成分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
它的理论依据是从生物化学角度研究,发现植物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仅决定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遗传,而且决定植物代谢产物的积累。
利用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的原理,在相近种中寻找新的资源植物,是一种既省时间又省人力、财力的一条捷径。
4、利用的时间性。
掌握采收时期总的原则是按经济目的要求,选择植物含有效成分最多、产量最高的时期采收,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5、用途的多样性6、可栽培性7、分布的地域性。
分布的地域性是指野生植物资源都分布在一个自己适应的区域内,换言之,一定的地区有一定的野生植物资源。
生态环境是复杂的,主要包括气候(温度、降水、风等)、土壤、地形和其他生物。
生态环境不仅影响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而且影响其有用成分的含量及其结构、功能等特性。
8、价值的潜在性四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影响因素,三向地带性?我国植物资源自然区域划分。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水分状况的不同。
植物资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即所谓“三向地带性”学说。
《中国自然区划》将我国的自然区域概分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
简而言之,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五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我国自然地理学家从多学科角度,根据中国自然情况的最主要差异,首先把全国区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并进一步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农业分布等,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等8个自然地区和36个副区。
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水热条件的分布规律。
(一)东北区本区又进一步划分为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东北平原森林草原3个副区。
本区气候冷湿,冻土、沼泽广布,森林及草甸、草原植被。
土壤在平原上为黑土和黑钙土,山地为暗棕色森林土;在低洼的中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盐碱土发育。
本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北药”的基地。
(二)华北区本区包括辽宁西部、河北省(张口地区除外)、山西、陕西(北以长城为界,南以秦岭为界)、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山东、河南和安徽淮河以北、江苏黄河故道以北、北京和天津。
本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辽东、山东半岛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草原和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干草原等4个副区。
主要地道药材:祁药、怀药、东药(三)华中区本区进一步划分为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林和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常绿林3个副区。
(四)华南区(五)西南区本区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川药”、“云药”、“贵药”的主产区。
(六)西北区(七)内蒙区。
也是我国地道药材“北药”中适应干旱环境种类的集中产区之一。
(八)青藏区本区分为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热带、亚热带森林,藏东、川西切割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藏南山地灌丛草甸,柴达木盆地及昆仑山山地荒漠,阿里昆仑山山地高寒荒漠草原和荒漠5个副区。
第二章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一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1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
开发的手段侧重于农学和生物学方面,目的在于不断扩大野生植物资源产量,不断提高质量。
2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
开发手段侧重于工业生产方式,但因资源开发目标不同而异。
3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开发手段涉及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包括区域调查、植物系统分类、植物区系、植物化学、植物生态、植物地理、植物生理等多个学科。
目的在于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发现新成分、开发新产品等。
二植物资源不同开发利用层次间的关系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科学支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稳定保障。
三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采用系统研究法寻找和开发植物资源?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相关性,即利用近缘属种植物成分的相似性特点,发掘新资源的方法。
特点:系统研究法常用于寻找已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代用品的研究。
目标明确,研究周期短,一旦成功,可直接为医药及工业等生产服务。
要求:系统研究法要求实验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精良;要求有重大开发价值或潜力的目标化合物;要求对植物区系情况有深人的了解和认识,包括相关植物种类资源、生态地理分布等情况。
研究方法的工作程序:1、研究目标的确定2.研究方法的制定3.研究结果的评价四什么是民族植物学?如何采用民族植物学法寻找和开发植物资源?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一个新的科学领域。
它是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文化和现状,特别是种类及其用途和利用方法。
据裴盛基教授的观点,民族植物学法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可划分为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和应用阶段3个不同的研究阶段。
1、描述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是对民族民间利用野生植物进行科学鉴定、分类和利用状况的记述。
2、解释研究阶段3、应用研究阶段描述阶段和解释阶段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研究的性质均以基础和应用基础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