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噪声和干扰
- 格式:ppt
- 大小:561.00 KB
- 文档页数:26
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
2.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
3.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
4.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
5.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
6.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
7.移动通信按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和。
8.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可以分为、、。
9.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和。
10.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理论基本模型是超短波在平面大地上和的矢量合成。
11.多普勒频移对速数字信号传输不利,对速数字信号传输影响不大。
12.多普勒频移与、以及电磁波的波长有关。
13.我国移动通信的G网指的是。
14.我国移动通信的D网指的是。
15.我国移动通信的C网指的是。
16.移动通信中,900MHz和1800MHz频段的收发双工间隔分别是和。
17.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现在主要使用的频段为高频和高频18.移动通信网包括、基站子系统和。
19.BSS和MSC 之间通常采用链路传输数据信号。
二、单项选择题1.在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中,需要天线共用装置的是()A、半双工B、频分双工C、异频单工D、时分双工2.在移动通信网中,提供与公众网接口的是()A、交换网络子系统B、基站子系统C、移动台D、操作管理中心3.在移动通信网中,负责管理无线资源的是()A、交换网络子系统B、基站子系统C、移动台D、操作管理中心4.无线寻呼系统采用的工作方式为()A、半双工B、全双工C、单频单向D、异频单向5.下列四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工作方式属于半双工方式的为()A、无线寻呼系统B、无绳电话系统C、蜂窝移动通信系统D、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三、名词解释1.移动通信:2.多径效应:3.远近效应:4.邻道干扰:5.同频干扰:6.互调干扰:7.人为干扰:8.漫游:9.同频单工:10.无绳电话系统:11.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四、简答题1.电磁辐射的两种度量方法是什么?2.我国电磁辐射标准是如何划分的?3.手机信号辐射的度量有哪些种方法?各是什么?4.为什么说GSM与CDMA的辐射功率相当?5.什么叫移动通信?6.移动通信的特点。
第3章干扰和噪声3.1 概述外部噪声和干扰是使通信性能变坏的重要因素。
接收机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噪声和干扰的大小。
比如说,在接收机灵敏度很高的情况下,当外部噪声和干扰远高于接收机的固有噪声时,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各种干扰和外部噪声,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部噪声分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自然噪声主要是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和太阳噪声;人为噪声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和太阳噪声一般比接收机的固有噪声低得多,故可以忽略不计。
通常,仅需考虑人为噪声。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机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即能在其它通信系统所产生的许多较强的干扰信号中检出可能是较弱的有用信号。
或者说,基地台在接收远距离移动台的有用信号时,还会受到较近的其它基地台的干扰及本系统中的另外几个移动台的干扰,因此对移动通信的干扰的限制更为严格,对其接收机、发射机的抗干扰特性要求更高。
3.2噪声移动通信的环境噪声大致分为:1.自然噪声大气噪声、银河噪声、太阳噪声2.人为噪声汽车或其他发动机点火系统噪声,通信电子干扰,工业、科研、家用电气设备干扰,电力线干扰。
人为噪声多属于冲击性噪声,大量噪声混一起还可能形成连续噪声或连续性噪声叠加冲击性噪声。
由频谱分析结果可知,这种噪声的频谱比较宽,且强度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根据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A T&T)提供的数据,环境噪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如图3-1所示。
图中A是市区人为噪卢;B是郊区人为噪声;C是典型接收机热噪声。
该曲线适合于工业化国家,而对我国目前工业化水平和汽车数量而言,人为噪声强度要略低一些。
从图3—1可见,人为噪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必须予以考虑,而自然噪声的影响则可忽略。
图3-1 认为噪声曲线对陆地移动通信来说,最主要的人为噪声是汽车点火系统的火花噪声,为了抑制这种噪声的影响可以采取必要的屏蔽和滤波措施,在接收机里采用噪声限制器和噪声熄火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