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池设计(终版)
- 格式:doc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6
水处理技术第二篇——预处理系统调节池调节池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
在水电站上,是指具有一定的调节容积以适应水电站负荷变化的水池;在污水处理厂上,为了使管渠和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废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的水池。
本文主要介绍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的功能、设计、运行管理。
Professor Wang什么情况下需要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池超高多少?调节池的位置?污水处理的调节池到底多大,效果才好?Professor WangP P T 讲技术环保水圈预处理系统调节池1、调节池的概念2、调节池的分类3、调节池的设计4、调节池的运行管理目录广泛定义:指的是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
主要起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污水pH值、水温,有预曝气的调节作用,还可用作事故排水。
污水调节池对于有些反应,如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所以对于工业废水适当尺寸的调节池,对水质、水量的调节是厌氧反应稳定运行的保证。
调节池的作用是均质和均量,一般还可考虑兼有沉淀、混合、加药、中和和预酸化等功能。
均量池——线内水量调节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来水重力流,出水用泵抽,贮存盈余,补充短缺。
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有效水深一般为2~3米;最低水位为死水位。
均量池——线外水量调节一将调节池设在处理系统的旁路上,利用水泵将高峰时多余的废水打入调节池,当实际流量低于设计流量时,再从调节池汇流到集水井,然后送往后续处理工序。
集水井泵房调节池均量池——线内线外调节优缺点优点缺点线内调节线外调节被调节水量只需一次提升,消耗动力小调节池不受进水管高度限制调节池受进水管高度限制被调节水量需要两次提升,消耗动力大均质池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①利用外加动力强制调节(如叶轮搅拌、空气搅拌、水泵循环)。
②利用差流方式进行自身水力混合。
调节池实施方案1. 简介调节池是指为了平衡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量、水质和水力负荷而设置的池塘或设备。
它能够调整进水水量、去除污物、稳定水负荷等,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本文档旨在介绍调节池的实施方案,包括设计要点、建设过程和运营管理等内容。
2. 设计要点调节池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2.1 池容量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容量和水力负荷特点确定调节池的容量。
通常情况下,池容量应能够满足进水水量的波动和水质的缓冲要求。
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模拟计算得出合理的池容量。
2.2 进出水口设置调节池的进出水口设置应保证水流平稳、均匀,减少对池内沉积物扰动和悬浮物沉降的影响。
进出水口应设置阻流板或流速调节设备,控制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以避免水力冲击和混合污水的分层。
2.3 池内设施调节池应设置适当的池内设施,如隔板、混合装置、上升流装置等。
隔板可用于分隔不同功能区域,如进水区、沉淀区和出水区;混合装置可提高池内水质均匀性,促进污物的沉降;上升流装置可增加水力循环,提高池内废物的降解。
2.4 排放方式调节池的废水排放方式应与污水处理系统相匹配,确保处理后的排放水质达到环保要求。
常见的方式包括外排和回用。
在选择具体方式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法规、水资源状况和处理成本等因素。
3. 建设过程调节池的建设过程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验收等步骤。
3.1 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明确污水处理系统的需求和目标,确定调节池的位置和容量。
还需进行流量和水质的测算,结合当地环境要求和技术要求,完成详细的设计方案。
3.2 施工安装在施工安装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
土建施工包括池塘或设备的建造,设备安装包括进出水口、隔板、混合装置、上升流装置等的安装。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3.3 调试验收在调试验收阶段,需要对调节池进行试运行和性能测试。
试运行期间,应关注池内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设备运行状况等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调节池施工方案1. 简介调节池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污水流量,防止污水超负荷流入下一处理设施。
本文档旨在介绍调节池施工方案,包括调节池的选址、设计、施工步骤等内容。
2. 调节池选址调节池的选址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考虑: - 可利用土地资源:优先选择空地,避免占用建设用地。
- 地势条件: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质良好的地区,以便便于施工和维护。
- 与污水处理厂的距离:调节池应尽量靠近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和能耗。
3. 调节池设计在进行调节池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调节池容量: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和流量峰值,确定调节池的容量大小,一般建议为处理能力的1.2-1.5倍。
- 调节池结构:调节池通常采用圆形或矩形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 进出口设置:调节池需要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合理设置这些口的位置和尺寸,以确保调节池的正常运行。
4. 调节池施工步骤4.1 地基处理在进行调节池的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1. 清理地表: 清除地表杂物、杂草等,保持施工区域的整洁。
2. 打地基桩: 根据设计要求,在地基上进行桩基施工,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基面处理: 在地基上进行平整处理,保证基面的平整度。
4.2 结构施工调节池的结构施工包括建设池壁、底板和顶板等,具体步骤如下: 1.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搭设池壁、底板和顶板的模板,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钢筋绑扎:在模板内安装钢筋骨架,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混凝土浇筑:将预制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进行振实和养护,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4.3 设备安装调节池还需要安装相应的设备,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等。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进水管道:将进水管道与调节池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
2. 安装出水管道:将出水管道与调节池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
调蓄池工程设计(1)功能定位:①旱季截流雨水管中的污水;②混接点改造前,雨季截流混接雨水管中初期的合理制溢流污水;③混接点改造后,雨季截流道路的初期雨水。
(2)设计的原则:截流对象:错接、混接雨水管网;实施初期雨水末端截流,调蓄池与截污管道相结合;雨季通过弃流井将前5mm初期雨水弃流进调蓄池;(可取4mm-8mm)池内初期雨水达到设计容量时,关闭调蓄池进水闸门,后期雨水进入河道;调蓄池内初期雨水在雨后24小时内送至新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3)调蓄池类型:雨水调蓄池的位置一般设置在雨水干管(渠)或有大流量交汇处,或靠近用水量较大的地方,尽量使整个系统布局合理,减少管(渠)系的工程量。
可以是单体建筑单独设置,也可是建筑群或区域集中设置。
设计地表调蓄池时尽量利用天然洼地或池塘,减少土方,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并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常见的雨水调蓄池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地下封闭式调蓄池目前地下调蓄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结构,其优点是节省占地;便于雨水重力收集;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保持较低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藻类不易生长,防止蚊蝇滋生;安全。
由于该调蓄池增加了封闭设施,具有防冻、防蒸发功效,可常年蓄水,也可季节性蓄水,适应性强。
可以用于地面用地紧张、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但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
②地上封闭式调蓄池地上封闭式调蓄池一般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中,常用玻璃钢、金属或塑料制作。
其优点是安装简便,施工难度小;维护管理方便;但需要占地面空间,水质不易保障。
该方式调蓄池一般不具备防冻功效,季节性较强。
③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属于一种地表水体,其调蓄容积一般较大,费用较低,但占地较大,蒸发量也较大;地表水体分为天然水体和人工水体。
一般地表敞开式调蓄池体应结合景观设计和小区整体规划以及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设计时往往要将建筑、园林、水景、雨水的调蓄利用等以独到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效果。
3、1、2 调节池得设计计算1、调节池得作用从工业企业与居民排出得废水,其水量与水质都就是随时间而变化得,工业废水得变化幅度一般比城市污水大。
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得正常运行,需对废水得水量与水质进行调节。
调节水量与水质得构筑物称为调节池。
2、调节池得设计简图如下:图53、调节池尺寸得计算调节水量一般为处理规模得10%-15%可满足要求。
调节池设置一用一备,便于检修清泥。
4、调节池所需空气量调节池作为平底,为防止沉淀,用压缩空气搅拌废水。
空气用量为1、5-3、0,取2、0则所需空气量为调节池计算:3、5、2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T = 6h ;设计流量Q = 15000m3/d = 625m3/h =0、174m3/s;3、5、3 设计计算3、5、3、1 调节池有效容积V = QT = 625×6 = 3750 m33、5、3、2 调节池水面面积取池子总高度H=5、5m,其中超高0、5m,有效水深h=5m,则池面积为A = V/h = 3750/5 = 800 m23、5、3、3 调节池得尺寸池长取L = 28m ,池宽取B = 28 m ,则池子总尺寸为L×B×H = 28m×28m×5、5m=4312 m3。
3、5、3、4 调节池得搅拌器使废水混合均匀,调节池下设两台LFJ-350反应搅拌机。
3、5、3、8调节池得提升泵设计流量Q = 93L/s,静扬程为36、00-27、00=9、00m。
总出水管Q=174L/s,选用管径DN500,查表得v=0、94m/s,1000i=2、2,设管总长为50m,局部损失占沿程得30%,则总损失为: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5m,考虑自由水头为1、0m,则水泵总扬程为:H=9+0、14+1、5+1、0=11、64m 取12m。
选择200QW360-15-30型污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其性能见表3、7:表3、7 200QW360-15-30 型污水泵性能流量360m/h 电动机功率30KW扬程15m 电动机电压380V转速980r/mi出口直径200㎜轴功率23、4KW 泵重量900kg效率75、9%设计要点(参见城市污水厂平p13)(1)水量调节池实际就是一座变水位得贮水池,进水一般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3.1.2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1。
调节池的作用从工业企业和居民排出的废水,其水量和水质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业废水的变化幅度一般比城市污水大.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
调节水量和水质的构筑物称为调节池。
2.调节池的设计简图如下:图53.调节池尺寸的计算调节水量一般为处理规模的10%—15%可满足要求。
调节池设置一用一备,便于检修清泥。
4。
调节池所需空气量调节池作为平底,为防止沉淀,用压缩空气搅拌废水。
空气用量为1.5—3.0h m m 23/,取2。
0h m m 23/则所需空气量为min /2.104/6250/505.622333m h m h m ==⨯⨯调节池计算: 3.5.2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T = 6h ;设计流量Q = 15000m3/d = 625m 3/h =0。
174m 3/s; 3.5.3 设计计算3.5.3.1 调节池有效容积V = Q T = 625×6 = 3750 m33.5.3。
2 调节池水面面积取池子总高度H=5.5m ,其中超高0.5m ,有效水深h=5m ,则池面积为A = V /h = 3750/5 = 800 m 23。
5.3.3 调节池的尺寸池长取L = 28m ,池宽取B = 28 m ,则池子总尺寸为L ×B ×H = 28m×28m ×5。
5m=4312 m3。
3.5.3.4 调节池的搅拌器使废水混合均匀,调节池下设两台LFJ-350反应搅拌机. 3。
5.3。
8调节池的提升泵设计流量Q = 93L/s,静扬程为36.00-27.00=9.00m。
总出水管Q=174L/s,选用管径DN 500,查表的v=0.94m /s,1000i =2.2,设管总长为50m,局部损失占沿程的30%,则总损失为:()m 14.03.015010002.2=+⨯⨯ 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
调节池设计说明调节池应用于原水排放水量、水质波动大的情况,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有相对稳定的水质水量条件,一般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厂和小规模城镇污水处理厂。
调节池在整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中的位置需要根据原水的水质特点和主体工艺处理需要确定。
原水中如果含高浓度油、悬浮物、高温、高酸碱或含特殊污染物的物质,则调节池的位置不同,见表 4-2。
表4-2 调节池预处理工艺概述(1)设计接口条件设计调节池前要确认的接口条件和信息包括可用地尺寸及在总图的位置(坐标)。
来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空管和冲洗管等管道接口,废水特点、规律性时间间隔的水量水质数据和规律曲线。
上下游水位(或水位范围).地坪标高、冻土层.管道覆土深度最低要求. 除臭要求.保温要求以及地质和气候等其他设计条件。
设计师不能局限于调节池本身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调节池的系统调节功能。
调节池一般情况下和事故池、pH 调节等单体(如有)有联动的控制关系,在设计前应搞清楚该单体和接口上下游单体的逻辑关系。
举例来说。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控制方式是在来水管设在线监测(根据废水成分确定检测指标项目,常用的是C(D、pH/T等)。
当来水水质在设计范围内时。
来水直接进入调节池。
水质超出设计上限的事故来水通过在线监测联动电动阀门进入事故池。
事故池配泵以小流量分批引入调节池。
经调节池水稀释后达到低于水质上限范围进入下游构筑物、避免事故水对后续生化等工艺系统造成破坏性冲击。
为了节约事故池容积、降低事故池闲置率、可考虑在调节池和事故池间设连通.有事故水时切断连通。
有 pH 调节需要的情况下、宜注意 pH信号反馈时间差的问题,容易造成信号反馈与中和加药设备的不同步性。
(2)池容计算根据来水水量、水质规律画出曲线图计算调节池池容,可以参考崔玉川等用逐时流量曲线或累计流量曲线计算调节池容。
如果非常清楚工厂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和排水规律以及总排口的排水规律。
工程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调节池施工方案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调节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垃圾渗滤处理站调节池有效容积200m3,建成以后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调节池。
1.2.调节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净长10m,宽6.5m,深3.6m,全地下式。
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混凝土为C15,其他为C30,混凝土抗渗等级S6。
池底板厚400m,池壁厚350mm,盖板厚120mm。
池内集水坑一处(1500×1150×700),低于池底700mm。
二、编制依据:2.1相关标准和规范。
2.2施工图。
三、施工部署:本工程拟建工期为20天,质量目标为优良。
全面满足工程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
为达到上述目标对本工程做出如下安排:3.1本工程拟采用钢管扣碗式脚手体系。
3.2土方工程拟采用机械挖土。
3.3本工程采用商品砼3.4本工程采用木模板。
3.5本工程垂直运输采用搭钢管斜道。
3.6本工程配备挖掘机1台、自卸车2台、混凝土搅拌机1台、混凝土工10人、钢筋安装工6人、模板工10人、普工10人。
钢筋制作在钢筋加工房统一进行。
3.7文明施工措施详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
四、施工流程:为保证工程进度及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具体流程如下:基坑定位----机械挖土----人工清土----立模------垫层商品砼浇捣---- 轴线投放----- 扎基础底板钢筋------立模------ 底板商品砼浇捣------放样-----扎池壁和盖板钢筋----池壁和盖板浇捣商品砼----养护----蓄水试验----粉刷----回填。
五、主要施工技术:5.1测量工程5.1.1、测量器具本工程选用S3水准仪三台,5米铝合金塔尺两把;全站仪一台,J2经纬仪二台,D3030红外线测距仪一台,50米钢卷尺一把。
5.1.2、测量定位根据业主指定的坐标控制点,在场区按二级导线设置坐标控制网,控制网避开建筑物,管线、和道路,用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按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5+5+S)mm(S为边长,单位为公里)。
调节池设计假定:在水一方餐厅每天用水量为15m 3左右,用水高峰期分别为10:00am —14:00pm 和17:00pm —21:00pm 两个时间段。
平均每个时间段进水量为7.5 m 3。
其他时间段没有进水。
则其24小时平均流速为0.625 m 3/h 。
(所以最优的出水量是控制在0.62 m 3/h 。
)据此绘制污水流量变化曲线见下图,见红色线表示。
蓝色线表示平均污水流量。
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余量在调节池中贮存,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需取用调节池中的存水。
由此可见,调节池所需容积等于上图中面积A 、B 或C 中最大者,即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为0.62*13=8.1 m 3。
设计中采用的调节池容积,一般宜考虑增加理论调节池容积的10%-20%,故本例中调节池容积按V=8.1*1.2=9.7 m 3,约等于10 m 3来计算。
调节池池子高度取2m ,其中有效水深1.7m ,超高0.3m 。
则池面积为 A=V/h=10/1.7=5.9m 。
将调节池长设为3m, 宽设为2m ,所以调节池的实际尺寸为L*B*H=3*2*1.7=10.2 m 3。
水力学的计算公式流量与流速的关系: 式中:Q ——流量,m3/s ;vA Q ⋅=A ——过水断面面积,m2;v ——流速,m/s ;谢才公式计算流速: R ——水力半径(过水断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 I ——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C ——流速系数,或谢才系数。
C 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即n ——管壁粗糙系数 由上可推导出:充满度水流断面及水力半径计算见下图进水管管径选择已知流量Q=1.75 m 3/h =0.49L/s 。
根据设计手册,污水管最小设计流速0.6m/s,假设在满流的情况下,可算得管径为D=(4*1.75/3.14*0.6*3600)^0.5=33mm可计算坡度为i=0.008 考虑到污水管最大充满度不得大于h/D=0.55,以及坡度方面的问题,决定采用DN=100mm 的PVC 管。
调蓄池工程设计(1)功能定位:①旱季截流雨水管中的污水;②混接点改造前,雨季截流混接雨水管中初期的合理制溢流污水;③混接点改造后,雨季截流道路的初期雨水。
(2)设计的原则:截流对象:错接、混接雨水管网;实施初期雨水末端截流,调蓄池与截污管道相结合;雨季通过弃流井将前5mm初期雨水弃流进调蓄池;(可取4mm-8mm)池内初期雨水达到设计容量时,关闭调蓄池进水闸门,后期雨水进入河道;调蓄池内初期雨水在雨后24小时内送至新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3)调蓄池类型:雨水调蓄池的位置一般设置在雨水干管(渠)或有大流量交汇处,或靠近用水量较大的地方,尽量使整个系统布局合理,减少管(渠)系的工程量。
可以是单体建筑单独设置,也可是建筑群或区域集中设置。
设计地表调蓄池时尽量利用天然洼地或池塘,减少土方,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并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常见的雨水调蓄池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地下封闭式调蓄池目前地下调蓄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结构,其优点是节省占地;便于雨水重力收集;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保持较低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藻类不易生长,防止蚊蝇滋生;安全。
由于该调蓄池增加了封闭设施,具有防冻、防蒸发功效,可常年蓄水,也可季节性蓄水,适应性强。
可以用于地面用地紧张、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但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
②地上封闭式调蓄池地上封闭式调蓄池一般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中,常用玻璃钢、金属或塑料制作。
其优点是安装简便,施工难度小;维护管理方便;但需要占地面空间,水质不易保障。
该方式调蓄池一般不具备防冻功效,季节性较强。
③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地上开敞式调蓄池属于一种地表水体,其调蓄容积一般较大,费用较低,但占地较大,蒸发量也较大;地表水体分为天然水体和人工水体。
一般地表敞开式调蓄池体应结合景观设计和小区整体规划以及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设计时往往要将建筑、园林、水景、雨水的调蓄利用等以独到的审美意识和技艺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效果。
调节池设计
假定:在水一方餐厅每天用水量为15m3左右,用水高峰期分别为10:00am—14:00pm和17:00pm—21:00pm两个时间段。
平均每个时间段进水量为7.5 m3。
其他时间段没有进水。
则其24小时平均流速为0.625 m3/h。
(所以最优的出水量是控制在0.62 m3/h。
)
据此绘制污水流量变化曲线见下图,见红色线表示。
蓝色线表示平均污水流量。
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余量在调节池中贮存,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需取用调节池中的存水。
由此可见,调节池所需容积等于上图中面积A、B或C中最大者,即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为0.62*13=8.1 m3。
设计中采用的调节池容积,一般宜考虑增加理论调节池容积的10%-20%,故本例中调节池容积按V=8.1*1.2=9.7 m3,约等于10 m3
来计算。
调节池池子高度取2m ,其中有效水深1.7m ,超高0.3m 。
则池面积为 A=V/h=10/1.7=5.9m 。
将调节池长设为3m, 宽设为2m ,所以调节池的实际尺寸为L*B*H=3*2*1.7=10.2 m 3。
水力学的计算公式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 式中:Q ——流量,m3/s ;
A ——过水断面面积,m2; v ——流速,m/s ;
谢才公式计算流速:
R ——水力半径(过水断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
v
A Q
⋅=I
R C v ⋅⋅=
I ——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C ——流速系数,或谢才系数。
C 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即
n ——管壁粗糙系数 由上可推导出:
充满度
水流断面及水力半径计算见下图
61
1R
n
C ⋅=
进水管管径选择
已知流量Q=1.75 m3/h =0.49L/s。
根据设计手册,污水管最小设计流速0.6m/s,假设在满流的情况下,可算得管径为D=(4*1.75/3.14*0.6*3600)^0.5=33mm 可计算坡度为i=0.008
考虑到污水管最大充满度不得大于h/D=0.55,以及坡度方面的问题,决定采用DN=100mm的PVC管。
表5.2.3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
项次管径(mm) 标准坡度(‰) 最小坡度(‰)
1 50 25 12
2 75 15 8
3 100 12 6
4 12
5 10 5
5 160 7 4
坡度采用i=0.006,根据水力计算表,可知h/D=0.20左右。
流量为0.45m/s,主要是流量太小,达不到设计流速。
管道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最大流速来定的,假定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4倍,则V=0.49*4=1.96m/s,根据水力计算表,可知
选择管径DN=160mm,坡度为0.006,充满度为0.22。
出水采用溢流出水的方式,出水管路采用与进水管路相同的管径DN=160mm。
心得:管径的选择,主要根据最大进水量,使管径在实际中满足设计流速以及坡度两个要求。
最小设计流速与最小坡度,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水管道内产生淤积和沉淀,导致管道堵塞。
当实际流速比较小时,要使设计流速与坡度都达到要求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