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学生能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小猪佩奇》第一集2. 生字词:佩奇、乔治、爸爸、妈妈、兔子、恐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小猪佩奇》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游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
3.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小猪佩奇》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小猪佩奇》第一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并理解词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用语言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兴趣。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生字词测试:通过生字词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小猪佩奇》第一集动画片。
2. 《小猪佩奇》第一集故事书。
3. 生字词卡片。
4. 互动游戏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阅读故事、学习生字词。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看《小猪佩奇》第一集动画片,巩固故事情节。
2. 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小猪佩奇》第一集故事书,提高阅读能力。
3. 学生完成生字词卡片练习,加强生字词的记忆。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故事内容,是否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以及是否能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1.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好处。
2. 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3. 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4. 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2. 准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相关资料。
3. 准备阅读理解练习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课外阅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好处: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影响。
3. 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如何理解文章内容等。
4. 分享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有趣的书籍、故事、文章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5. 阅读理解练习:给学生发放阅读理解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解答。
七、时间分配1. 导入:5分钟2.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好处:10分钟3. 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10分钟4. 分享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10分钟5.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通过阅读理解练习的答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
2. 引导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阅读活动,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
3.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阅读,提倡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在阅读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向同学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
【教学难点】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吧,了解读书的快乐。
(板书:读书真快乐)【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1.仔细观察课文中四幅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书很有意思。
2.交流图意学习第一幅图:出示:(1)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预设:女同学坐在沙发上,正在与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
(2)我们怎样与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呢?预设:不懂就问,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与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读得快……(3)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
(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学习第二幅图:出示:(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2)教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5)谈谈你读书的收获?预设:课外阅读让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同学友谊。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指导课教案5篇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指导课教案篇1【目标综述】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着重指导学生写带有口字旁的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环节设计】一、走近太阳,以“趣”点燃孩子探究的火花。
1、歌表演《粉刷匠》2、揭题:(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怎么这身打扮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
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宝宝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认生字)二、走进太阳,以“读”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1、分自然段检查自读情况。
2、师画简笔画,指生上台贴词卡“云彩”“沙滩”“大海”。
3、根据学生的问答相机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1)太阳把沙滩粉刷成什么样了?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金黄金黄的?(2)指导朗读第1句。
(3)(出示玻璃工艺品)你感觉怎么样?对着阳光看感觉又怎么样?(4)指导朗读第2句。
(5)太阳把云彩粉刷得怎么样?你能轻轻地挥一挥纱巾吗?(表演读)4、巩固朗读成果,认读促背。
(1)同桌互读第2自然段。
(2)推荐同桌读。
(3)师生合作读。
(根据自己的实际可背诵)5、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
(1)太阳把小朋友粉刷成什么样了?指导朗读。
(2)比较“金黄金黄”“碧蓝碧蓝”“黝黑黝黑”,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3)你想对太阳说点什么呢?三、拥抱太阳,以“乐”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如果你是太阳,你还会粉刷什么呢?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指导课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2个笔画“竖提、竖折”和1个偏旁“耳刀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课时划分)两课时。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八篇开学了,为了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一年级语文老师如何制度教学计划?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
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除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学校编制的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
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
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快乐的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快乐的小青蛙》的内容,能够朗读故事中的文字。
2.能够从小说中提取信息,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增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小说《快乐的小青蛙》,是一篇寓言故事,以小青蛙为主人公,讲述了它如何在森林中游戏、找食物、结交朋友、遇到危险等故事情节。
小说文字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学生认真朗读故事文本。
2.教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和信息。
难点1.教学生提取文本中的信息。
2.教学生形成对小说整体情节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呈现《快乐的小青蛙》封面,告诉学生这是一本小说,读完这个故事后,你们将会了解到一个小青蛙在森林中的生活。
2.让学生尽可能地描述封面上的小青蛙、树林、天空、阳光等画面,引导学生主动预读。
2. 讲述故事1.教师朗读小说《快乐的小青蛙》全文,让学生跟读,理解故事的情节。
2.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分析故事情节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让学生说出小青蛙在森林中的生活及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逐一查找故事中的信息,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内容。
4. 练习口语表达和朗读技巧1.让学生按照故事情节,分别扮演小青蛙、小猪、小蜜蜂等角色,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模仿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情感表达,练习朗读技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幅图,展示小青蛙在森林中的情景,以及小青蛙的朋友。
2.让学生重复朗读故事,强化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拟定学生朗读故事评价标准,如包括音准、语音、语速、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反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对小说内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手势、演示、讲解等)较为明显地表达情感,缺乏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评价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寓言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3. 阅读交流:学生分组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
2. 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评价能力等。
3.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如定时阅读、专注阅读等。
五、教学资源1. 课外阅读材料:绘本、童话、寓言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自由选择一本课外阅读书籍,阅读并准备分享内容。
2. 阅读分享:学生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掌声。
3. 互动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观点,形成共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4.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
八、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难。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结合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活动1. 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 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一年级兴趣班阅读教案大全教案标题:一年级兴趣班阅读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培养一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教案一:阅读启蒙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正确翻阅书籍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书封面或故事片段,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呈现:介绍图书馆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可以借阅各种书籍。
3. 实践: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让他们体验借书的过程。
4. 拓展:鼓励学生每周借阅一本书,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案二:词汇拓展教学目标:1.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词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汇,通过游戏或图片等方式进行复习。
2. 呈现:引入新的词汇,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设计课堂活动,如词汇卡片配对游戏、词汇填空等,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4. 拓展:鼓励学生每天背诵几个新词汇,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学到的新词汇。
教案三: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个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猜测和讨论。
2. 呈现:教师朗读或播放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学生跟随理解故事内容。
3. 实践: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案四:阅读习惯培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度。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些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如每天阅读一段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等。
一年级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采用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小兔子乖乖》(1)生词:小兔子、乖乖、大门、妈妈等。
(2)课文内容:小兔子乖乖回家,遇到大灰狼的追赶,聪明地逃脱的故事。
2. 第二课时:《小猫钓鱼》(1)生词:小猫、钓鱼、小鱼、大树等。
(2)课文内容:小猫钓鱼时,被其他事物吸引,导致钓鱼失败的教训。
3. 第三课时:《小鸭子学游泳》(1)生词:小鸭子、游泳、水花、快乐等。
(2)课文内容:小鸭子学游泳的过程,以及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4. 第四课时:《小乌龟搬家的故事》(1)生词:小乌龟、搬家、房子、朋友等。
(2)课文内容:小乌龟搬家时,得到朋友们帮助的故事。
5. 第五课时:《小猪快跑》(1)生词:小猪、快跑、比赛、荣誉等。
(2)课文内容:小猪参加跑步比赛,虽然摔倒,但勇敢地爬起来继续跑,最终获得荣誉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阅读策略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认读与运用。
(2)阅读理解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阅读指导法: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互动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年级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 学生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4. 学生能运用已学的基础词汇和语法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 学生能运用已学的基础词汇和语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熊过桥》。
2. 课件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桥是什么,桥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引入本次课的主题——阅读课。
询问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2. 阅读课文(10分钟)播放课文《小熊过桥》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然后逐段解释课文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3. 问题回答(10分钟)提问学生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小熊为什么要过桥?桥上有什么危险?小熊是怎样过桥的?学生逐个回答,并鼓励他们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4. 词汇巩固(10分钟)把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
然后进行口头记忆练习,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
5. 句子描述(10分钟)让学生分组小组讨论课文描述小熊过桥的句子,然后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描述一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写作练习(10分钟)引导学生用已学词汇和句型写一段关于小熊过桥的故事,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
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再次强调今天学的知识点和技能,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读后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主题、人物和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一年级阅读课教案八、教学反思这堂阅读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兔子乖乖》、《拔萝卜》、《小猫钓鱼》、《小狗跑跑》、《小猪快跑》等。
2. 生字词:以每课新词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课主题。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可以通过卡片、游戏等形式进行。
4. 课文阅读(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5. 阅读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测试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教学卡片: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3. 教学媒体:PPT、视频、音频等。
4. 课后阅读材料: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3. 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等趣味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一年级阅读课指导教案【篇一:一年级阅读课指导教案】一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安徒生童话》班级读书指导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1、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学生自由说说。
2、是的,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3、播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猜故事名字。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安徒生资料。
小组畅谈:说说自己的搜集的资料。
2、集体交流,评议:谁的收获最多。
3、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三)、了解童话目录1、咱们班同学带来的《安徒生童话》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完整版等??2、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通过朗读来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新单词卡,相关图片,关于诗人,字典,词典的信息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歌有了大致的了解,一起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烧不尽:烧不完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四、总结;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五、作业离离—()一岁—()野火—()春风—()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篇二《火车的故事》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
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4、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需要识别和书写的新单词。
2.简单了解一下文中介绍的几种列车及其特点。
3、学文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查阅有关火车的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火车吗?有关火车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火车的知识)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给课文中的生词划线,然后再读一遍。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寓言等。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2. 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复印备用。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心得: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 互动交流:全班学生针对分享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6. 情景模拟:根据阅读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
7.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
2. 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
3. 学生交际技巧的提高,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评估。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日常观察、阅读记录等方式评估。
六、教学资源1. 课外阅读材料:绘本、童话、寓言等,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2. 复印材料:用于学生分组阅读和记录阅读心得。
3. 教学课件:用于课堂导入、总结提升等环节。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环节。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 第3-4周:挑选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分组阅读和分享心得。
篇一:一年级阅读教案11、书的世界真大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去书的海洋漫游,初步感知书的力量;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2、在比赛中交流体验,激起学生爱书,爱读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准备各种书及书的光盘。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面:是谁能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谁能让我们了解过去走进未来;是谁能让我们心爱祖国胸怀世界;是谁能让我们智慧无穷茁壮成长。
2、出示名言,读名言,解名言: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全班交流、评选书星⒈组织参观看学校图书馆。
过渡:书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你看到了什么?⒉小结:学校、地方都有图书馆、书店,这都是提供大家读书的地方,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读书,长大了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小组交流各组代表带书上台交流。
①书店是我们选书的地方,那里书真多,真是知识的海洋。
②阅览室是我们看书的地方,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刊物和书籍。
三、出示光盘感悟现代⒈出示光盘,请谁说说这里面包含多少本书,有多少字?⒉教师告诉学生包含的内容,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3、小结。
四、实践体验课外拓宽⒈请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进行分类。
善后选取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进行阅读比赛。
2、请学生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3、回家选书阅读,准备交流。
2、读书要正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读书,养成正确读书的习惯。
课前准备每生准备一本拼音读物。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讲故事:天线宝宝都很爱读书,由于会读书,他们个个能说会道,知道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
可最近丁丁与拉拉不知怎么一回事,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背也驼了,你们是什么原因吗?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学生讨论:因为他们看书时不注意姿势,书和眼睛太近了,腰不挺直,所以他们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背也驼了。
3、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是他们不注意正确看书习惯而生病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课文,如《小兔子乖乖》。
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妈妈”、“兔子”等。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小兔子为什么乖乖地回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讨论法:运用讨论、问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
4.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阅读态度。
2. 朗读能力: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和流利程度。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生字词掌握: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姿势和翻书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提高图文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姿势和翻书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或故事书,让学生进行阅读。
3.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与文字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翻书方法,并进行示范。
2. 阅读示范:教师选取一本适合学生的绘本或故事书,进行阅读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与文字的对应关系。
3. 学生阅读:学生按照正确的阅读姿势和翻书方法,自主选择一本绘本或故事书进行阅读。
4. 分享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与文字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姿势和翻书方法,是否符合正确的阅读习惯。
2. 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和理解能力。
3. 搜集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绘本或故事书。
2. 阅读指导手册或教学卡片。
3. 学生阅读记录表。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角活动,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
2. 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
3. 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 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反馈与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体验。
2.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3. 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分享经验和成果,与同事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和兴趣,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儿童阅读课教案——《等我也长了胡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爸爸。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写出来。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说出自己的心愿。
教学准备:
教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首歌的录音带。
学生: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说一说,写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首歌曲。
师:请大家说一说小头爸爸怎么样,再谈一谈自己的爸爸又是怎么样的。
2、语言过渡,板书课文题目。
3、教师领读课文题目,指导理解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注意正确的姿势。
(2)大胆地阅读。
(3)边读边想诗歌内容。
2、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教师:孩子们,你们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想?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3、小结。
三、再读课文,识字交流
四、细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好好读一读。
教师:你对哪一部分感兴趣,你就读哪一部分。
2、个别抽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谈感受。
(1)教师:你为什么对这一部分很感兴趣?说出你的理由或体会。
(2)同学们相互评议。
(注意说话中的礼貌用语。
)
(3)让学生领读刚才说的这一部分。
适时鼓励并加以补充。
3、在读中感悟、体会,加强朗读的指导,注意现实与想象两种画面不同语气的处理。
(1)第一节,指导学生想象,可采用陈述的语气朗读,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2)第2、3、4节:
①注意区别“我要……”“我一定不……”这是想象和现实对立的生活画面,联系生活经验。
读,边读边想。
(板书这两个句式。
)
想象部分:轻松、快乐、天真、感兴趣;
现实部分:生气、郁闷、讨厌、不高兴。
②体会“跟”、“给”、“带”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板书)
③在第四节中,感悟“先……再……”的句式,齐读这句诗,也可以仿说。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小结诗歌的内容。
五、表达情感,仿说练写
1、读课文并思考:你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爸爸?“我”要是做一个爸爸,那又将做一个怎样的爸爸?
2、小组交流,评议结合。
3、仿照课文,说出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4、把刚才说的或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5、教师给学生朗读一首儿童诗,如傅天琳的《我是男子汉》。
边读边欣赏。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记
1、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
(课后第三题“描描写写”。
)
2、指导写字,关键处在黑板上选字示范,并要求正确的笔顺。
七、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的语言是那么的生动风趣,那么自然活泼,道出了儿童纯真的希望,流露出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和内心需求。
这一
切就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一样。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美美地朗读,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到了许多知识。
大家回家之后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家里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一下。
八、完成练习
1、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几句在课后第二题的横线上。
2、把你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