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大气污染讲义控制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第⼀章概论⑴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分类答:环境:指⼈类的环境,即以⼈或⼈类作为中⼼事物,其他⽣物和⾮⽣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构成⼈类的⽣存环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类环境问题:由⾃然⼒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旱和滑坡等。
②第⼆类环境问题:由⼈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态破坏等。
⑵⽬前最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①⽓候变化:全球变暖;②臭氧层耗竭:③酸⾬;④淡⽔资源短缺及⽔污染;⑤海洋污染;⑥⼟地退化与沙漠化;⑦⽣物多样性减少;⑧危险废物与有害化学品扩散。
⑶试简述⼈与环境的关系。
答:⼀⽅⾯是因为⼈是环境的产物:从⼈的⾎液矿化度等于30亿年前海⽔的矿化度可以看出⼀切⽣命来源于海洋;⼈类的⽣存物质(⾐⾷住⾏)来源于环境,环境是⼈类的⽣存载体。
另⼀⽅⾯是因为⼈是环境的创造者:⼈类为使环境更适合⼈类⽣存⽽使⽤⼯具来改造环境,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态、破坏环境。
⑷试阐述⽓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成因:⼤⽓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在近地层:⼤⽓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升⾼⽽增⾼(⾃下⽽上地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下⽽上地被冷却)。
⼆氧化碳等温室⽓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们在⼤⽓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种⽆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变热起来。
⼤⽓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主要有⼆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和⽔汽等。
其中对增温影响最⼤的是⼆氧化碳,占55%。
危害:海平⾯上升问题、⽔资源问题(导致地球⽔资源重新分布)、⽓候变暖措施:全⾯禁⽤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改善汽车燃料、提⾼能源利⽤效率、限制化⽯燃料的使⽤、开发绿⾊新能源、⿎励使⽤天然⽓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2.大气的组成恒定组分:氮N2(78.09%)、氧O2(20.95%)、氩Ar、氖Ne、氦He、氪Kr、氙Xe等组成比例90k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空气的垂真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可变组分:CO2、O3、H2O(0.02~6%)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变化(例如,CO2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体的腐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等,从总量上来讲,夏天>冬天,陆地>海洋,城市>乡村,在大工业城市CO2含量高达0.05~0.07%)不定组分: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浮颗粒例如,NO2自然因素:雷雨时产生;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SO2自然因素:火山和温泉的排出物;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关系:恒定组分+ 可变组分= 纯净大气纯净大气-H2O = 干洁大气3.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1)大气污染源(1)燃料的燃烧:冬季取暖—煤烟型污染(2)工业生产过程:如冶金过程形成的烟(3)交通运输:汽车废气、扬起的尘土(4)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流星燃烧产生宇宙灰尘。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a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但在某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缎、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粒子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
粒子的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1—200μm左右.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粘土粉小,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在大气污染控制中,还根据大气中的粉尘(或烟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飘尘、降尘和总悬浮微粒.①飘尘:飘尘指大气中粒径小于lOµm的固体颗粒.它能较长期地在大气中飘浮,有时也称浮游粉尘.②降尘:降尘指大气中粒径大于lOµm的固体颗粒。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岩石和土壤风化、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自然过程的污染往往不会超过自然的承受容量。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全部的生活,它来自生产、运输过程以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提供能量和能源的使用过程。
其中各类燃烧产能过程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影响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烟雾、灰尘、PM10、PM2.5、PM0.1)、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产物三氧化硫、硫酸盐)、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臭氧、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频发的雾霾现象就是由于区域大气中积聚或二次生成的细微颗粒物所造成的。
3.颗粒态污染物颗粒态污染物指分散在气体相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其与载气构成非均相体系。
按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粉尘(dust)固体颗粒,能重力沉降,但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保持悬浮,由物理破碎、风化等形成。
粒子范围在1~200um。
2.烟(fume)指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离子气溶胶,为熔融物质挥发后的冷凝物,往往为氧化产物。
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lum。
3.飞灰(flyash)系指随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4.黑烟(smoke)一般是指由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可见气溶胶,我国将冶金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燃烧过程的飞灰和黑烟也称为烟尘,而其他情况或泛指小固体粒子时则统称粉尘。
5.雾(fog)是气体中液体悬浮物的总称。
6.烟雾(smog)是固液混合态气溶胶。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气体吸收一概述1.定义: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吸收2.分类:( 1)物理吸收: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如:水吸收HCL 、 CO2等。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 2)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如:碱液吸收CO2、 SO2等;酸液吸收NH 3等。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3)异同点: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是吸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二吸收净化的基本原理1.气液相平衡(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发生接触后,吸收质便由气象向液相移动,随着液体中吸收质浓度的逐渐增加,吸收速率逐渐渐少,解析速率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吸收速率和解析速率相等,即吸收质在气象中的分压和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简称相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被吸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平衡溶解度,溶解度。
( 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在100kg 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参见 P241 图 7-4,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知:①不同性质的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不同;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多数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温度一定时,溶解度随溶质分压升高而增大。
在吸收系统中,增加气相总压,组分的分压会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2.亨利定律( 1)定义:对于稀溶液,在较低压力下,x— p 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压力偏高时与直线偏差很大,这样在较低压力下,我们就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旳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旳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旳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旳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送污染源。
)5、中国旳大气环境污染重要以煤烟型为主,重要污染物为TSP和SO,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2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旳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旳空气。
7、颗粒物旳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重要表目前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轻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旳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识别旳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妆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旳基本点是:防与治旳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旳两种范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旳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旳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旳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旳合理运用,到达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旳目旳。
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旳生产过程和清洁旳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运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旳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原则旳目旳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获得效益旳物质。
第一章. 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 可以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可以分为两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 (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粒径越小, 越不容易沉淀, 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 粉尘比表面积越大, 物理化学活性越高, 生理效应加剧。
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 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 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 狭义: 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 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 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13.清洁生产包括: 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 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