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958.00 KB
- 文档页数:91
第一章概论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生活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2。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3。
大气污染分类按影响范围:局城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全球性污染、地区性污染按污染特征分类:煤炭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特殊型污染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还原型、氧化型按存在状态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霾、雾),气体状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S化合物、以NO为主的含N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4.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方式:高架源和地面源。
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源、面源和线源污染物排放的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颗粒物质等。
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结合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6.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之统称。
降尘:粒径 > 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飘尘: 粒径 < 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第二章燃料与大气污染1.煤的分类:褐煤、烟煤、无烟煤2.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P293.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4.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
5.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等的含量.P316.煤中含有硫的形态(四种):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
7.煤的成分表示方法中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8.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为: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40124学时:56学时学分:3.0学分授课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郭静阮宜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赫吉明马广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以成熟的常用技术为主,适当地介绍国内外新技术,并结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环境监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
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成因,大气污染物产生及其特性,以及中国大气污染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包括大气扩散作用,颗粒物分离技术、设备计算和设计选型,气态污染物控制工艺与设备,管道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包括除尘、颗粒粒径检测,吸收,吸附等实验。
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四、学时分配学时第一章大气污染基本知识6学时§1 大气污染定义,分类,历史与现状§2 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3燃料利用与大气污染第二章气象与大气污染6学时§1 大气结构与气象要素§2 大气稳定度§3 大气扩散模式§4 烟囱高度设计与厂址选择第三章粉尘性质及除尘器性能4学时§1 粉尘的粒径和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2 尘粒在流体中的动力特性、除尘器性能第四章机械式除尘2学时第五章湿式除尘2学时第六章过滤式除尘2学时第七章静电除尘2学时第八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3学时第九章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1.5学时第十章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1.5学时第十一章净化系统中管道设计4学时§1 流动气体的能量方程,压力损失,管道检测§2 局部排气罩的设计,气体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风机选型第十二章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净化工艺8学时§1 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工艺技术§2 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的净化第十三章专题训练6学时§1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技术§2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第十四章实验8学时1、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2、活性炭吸附气体中的二氧化硫3、旋风除尘器的性能4、粉尘分级合计:48学时(教学)、8学时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由讲课、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组成。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完《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机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前沿研究领域,同时,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三个目标:(1)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2)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设计等实践实验能力;(3)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前沿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概论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组成、分布及大气污染问题,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定义。
(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2)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情况(3)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4)大气环境标准2、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3、教学难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燃烧与大气污染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燃料的种类、组成,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掌握燃烧的计算。
(1)燃料的性质(2)燃料燃烧过程(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4)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5)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6)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7)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重点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重点掌握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3、教学难点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培训材料环境保护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日益增强。
为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本次培训将介绍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
2.水资源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资源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个人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洗浴和冲水的次数,使用节水设备,避免在自来水中浪费水资源。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建设水资源保护设施,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
3.大气污染防治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遗传资源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个人可以爱护动植物,不非法猎捕和销售野生动植物;政府可以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
5.固体废弃物管理固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不当处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个人应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废物的产生,重复使用和回收可再利用的物品。
政府应加强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倡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谢谢大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环境污染防治基础知识1.某炼钢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的标准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996.答案:正确或错误。
2.排气筒高度应该高出周围1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物5米以上。
答案:正确或错误。
3.酸雨是指pH值小于7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答案:正确或错误。
4.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项目中的污染物属于颗粒污染物。
选项:TSP、SO2、NOX、VOCS。
5.加大锅炉排烟引风机功率可以提高烟气排放速率,从而降低烟气排放浓度,实现达标排放。
答案:正确或错误。
6.某硫酸生产厂的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XX吨/年。
审核组应该获取下列哪些数据作为证据,以判断受审核方的SO2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指标。
选项:SO2排速率、SO2排放浓度;SO2排速率、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SO2排速率、SO2排放浓度、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SO2排放浓度、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996)中规定的达标排放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哪项?选项:符合排气筒高度;符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符合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符合周边社区居民要求。
8.天气现象及大气污染一般都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哪一层?选项: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细颗粒物直径是多少?选项:小于或等于100微米;小于或等于10微米;大于或等于2.5微米;小于或等于2.5微米。
10.光化学烟雾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答案:正确或错误。
11.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的现象。
答案:正确或错误。
12.采用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对锅炉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原理属于哪种方法?选项:吸收法;吸附法;液体洗涤法;氧化还原法。
13.采用SCR法对锅炉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的原理属于哪种方法?选项:吸收法;吸附法;液体洗涤法;氧化还原法。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习题解前言《第一章 概论1.1 计算干洁空气中N 2、O 2、A r 和CO 2气体质量百分数。
解:由表1-1查得干洁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百分数如下: N 2 O 2 A r CO 2 78.08 20.95 0.93 0.03 以N 2为以例,计算其质量百分数已知N 2分子量为28.016,干洁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8.966,N 2的质量百分数:N 2%=%52.75%100966.28%08.78016.28=⨯⨯同理得:N 2 O 2 A r CO 2 体积百分数(%) 78.08 20.95 0.93 0.03 质量百分数(%) 75.52 23.14 1.28 0.0456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求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表1—6查得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为: SO 2 NO 2 CO Cm(mg/m 3) 0.15 0.08(2012) 4.00 以SO 2为例计算体积分数C v =3104.222-⨯⨯SO m M C=0.053×10-6=0.053×10-4 %同理得:SO 2 NO 2 CO体积百分数(%) 0.053×10-4 % 0.0389×10-4 % 3.20×10-4 %1.3 CCl 4气体和空气混合成体积百分数为1.5×10-2%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量为10m 3/s ,试确定。
(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C m (单位g/m 3)和浓度C m ′(单位mg/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kg解:已知 1544=CCl M 1.5×10-2%=1.5×10-4(1)C m ′=334/03.1154104.22105.1m g =⨯⨯⨯-- C m =1.5×10-4×154×10-3=2.31×10-5kg/mol(2)已知:1d=86400s 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 1.03×10×10-3×86400=889.92kg/d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如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考试重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2、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3、对于气体污染物,有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4、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
P75、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P76、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7、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氮氧化物。
8、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2、大气污染物的影响: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②对植物的伤害③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④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而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讨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际应用经验。
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理论基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这一指标的设定基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源。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排放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燃煤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区域环境状况、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源特性等因素,科学地设定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
指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当前的环境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明确的环保目标,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
其次,它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约束条件,有利于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1. 政府部门的应用政府部门在应用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时,通常会将其纳入环保规划、环保政策、环保考核等体系中。
通过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政府部门可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引导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通过开展环保考核,政府部门可以监督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
2. 企业部门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不仅是一种约束条件,更是一种机遇。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课程编码:300013、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4、适用学制:三年5、课程学时:124(84+40)6、课程学分: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开设的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通过污染物浓度估算及厂址选择、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和净化系统技术四个情景的教学,课程实习实训、集中实训(实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完成废气治理设备的选型、运营与管理工作;完成废气治理工艺的选择和部分工艺的设计;完成销售和选购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及耗材、完成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工作完等方面废气污染治理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人才所必备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能力、环境工程方案设计能力、环境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及监理能力和环保业务推介及售后服务能力。
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并培养其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协助的职业素养,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科学严谨的职业道德,为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将学生成在环保友好产业、环境工程类公司、环保设备类公司和基层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务环境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项目辅助设计、环境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监理、环保业务推介及售后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大气、大气污染基本概念,了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步骤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
2.学会查阅大气污染控制相关国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3.掌握燃料的基本性及影响燃料燃烧的因素;掌握煤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制,掌握先进的洁净燃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