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环境《年月日》简稿10min
- 格式:docx
- 大小:22.54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精选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年月日》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黄河路小学的刘双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年月日》,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的感性经验。
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
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引导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年月日》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月日》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月日》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
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学情分析: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二、说教学流程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激情导课,大约用5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
大约用25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
大约用10分钟。
(一)激情导课上课伊始,我会告诉小朋友今天的日子(20xx年3月20日)并让小朋友记住。
然后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上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从而引出年月日,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年月日》的说课稿(通用12篇)《年月日》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认识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年、月、日》的知识内容。
2、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材把学生已有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一是通过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生日的活动,了解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基础。
二是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年历卡,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引出一年有12个月,几个大月和几个小月。
再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凸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促使学生主动的发现规律,并用规律来记忆。
三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0xx年全年的天数,想想做做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从年历卡查找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特征。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大月、小月和二月及每个月的天数。
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知道20xx年全年有365天。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3)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相互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记住各月的天数。
二、说教学程序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想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今天小小特别高兴,因为明天是他的生日。
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日。
让学生拿出年历卡,找出自己的生日。
2024说课稿《年月日》范文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例尺》,以下是我将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够在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中进行操作。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法学法
采用课前预习法和引导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准备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通过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地图上的缩小和比例尺的意义。
2.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前预习成果,解决问题并总结比例尺的意义。
3.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比例尺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表达方式,并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环节四:多重训练,巩固运用。
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进行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5. 环节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补充,强化对比例尺知识的认知。
五、板书设计
以简单明了为宗旨,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这是关于《比例尺》的说课稿,我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谢谢大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时间单位是较为笼统的计量单位。
三年级小同学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同学完成下列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同学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同学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依据《数学课程规范》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同学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同学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数学课程规范》的基本理念:"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
《年月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的天数。
这节课的内容以知识讲述为主,如果设计、组织不当,就会失之于枯燥。
笔者以这节课为例,展示智趣课堂化枯燥为趣味的魅力。
创境引思,智从趣生智趣课堂强调课的开始就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换言之,就是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趣成为课堂底色,让智由趣生。
我们来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的教学片段。
师:动画演示(年数字宝宝2016和2017在激烈争吵。
2016认为它有366天,所以它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天数都比2017多;2017不服气,认为它虽然只有365天,但它下半年的天数和2016一样多)。
为了给这两个年数字宝宝评理,我们需要怎么做?生1:我们要算算2016年、2017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多少天。
师:知道怎么算吗?生2:如果知道了2016年、2017年各有多少个月,其中上半年是哪几个月、下半年是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师:说得很好!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吗?(学生七嘴八舌,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真多!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年、月、日之间的秘密。
关于年、月、日,你还想知道什么?生3:为什么有些年的天数不一样?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生4:为什么有些月是30天,有些月是31天?生5:为什么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却是29天?教学中,两个年数字宝宝争执的动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笑过之后,学生迫切地想要解决年数字宝宝们的问题,但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就是这节课需要教学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
不过,教师没有在这方面过多地花费精力,而是让知道的学生把结果告诉大家。
这种处理方法是很高明的,因为所涉及的知识都是常识性知识,不是教学的真正起点。
就这节课而言,真正的教学起点或者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对原因和规律的探究,也就是最后三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