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了解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903.00 KB
- 文档页数:6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教案标题: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3. 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构造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解读和分析。
3. 建筑构造技巧和方法的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例。
3. 建筑模型和构造材料。
4. 教学活动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2. 解释建筑识图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三、图纸解读与分析(20分钟)1. 展示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例,解读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和标注。
2. 引导学生分析图纸上的空间关系、尺寸比例和材料选择等内容。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幢建筑,并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使用建筑模型和构造材料进行实践搭建。
2.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建筑构造技巧和方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建筑识图与构造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建筑相关知识,并探索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的发展前景。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工地或建筑展览,深入了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
2. 提供更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图纸解读和分析练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建筑识图与构造在不同建筑风格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构造”课程标准二○一○年四月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工程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识图与工程制图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的认识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各部分的细部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课程以系统知识为主,结课课堂实训等操作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
2. 课程定位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本课程主要培养预算员岗位能力要求中的专业识图能力,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各专业工程图纸中的建筑施工图部分,掌握一定的建筑规范识读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序前置和后续课程如下图。
3.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及各节点详图,能够准确认识建筑构造及其细部节点构造的图纸及实物,对建筑工程各构件使用材料能够详细的识别并合理应用,能够绘制基本的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目标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为民用与工业两大类,本课程主要掌握民用建筑的宏观构成及细部组成,工业建筑的宏观构造识读,使学生具备识图、实操、合作等多方面综合知识。
具体分为以下三类:1.专业能力(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
(2)了解建筑平立剖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常用设计形式、设计尺寸。
(3)能够识读不同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类别。
(4)能够识读建筑物各构件的详细构造。
(5)能够掌握建筑抗震、防火、耐久等要求的构造方法。
2.方法能力(1)具备认识及判断建筑物类型的能力。
(2)具备识读、绘制建筑平、立、剖、详图的能力。
(3)认识各建筑物组成部分,并能够绘制构造节点施工图。
(4)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在各不同建筑构件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并应用建筑材料。
(5)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平面设计及楼梯平面设计。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资源收集、处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2. 实施方法1)任务驱动小型模拟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
建筑制图与识图__教案第一章:建筑制图基础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规范和标准,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制图的概念与意义1.2.2 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2.3 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1.2.4 建筑制图的方法与步骤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3.2 介绍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标准1.3.3 演示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4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制图的实践操作第二章:建筑图纸的分类与作用2.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2.2.1 建筑图纸的分类2.2.2 建筑图纸的作用2.2.3 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建筑图纸的分类和作用2.3.2 介绍各种图纸的编制方法和技巧2.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图纸的实践绘制第三章:建筑制图符号与标注3.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掌握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2.2 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建筑制图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3.2 介绍建筑标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3 引导学生进行建筑标注的实践操作第四章: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4.1 学习目标:了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4.2.1 立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2 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2.3 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定义和作用4.3.2 介绍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3.3 引导学生进行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实践绘制第五章: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综合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关系,掌握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综合应用方法和技巧。
第七章图样画法一.教学目的了解工程图样的视图方法、建筑图样中的各种简化画法。
,理解建筑剖面图、断面图的形成原理,掌握各种剖面图、断面图的使用及画法。
二.教学重点讲课重点:剖面图的形成及画法。
断面图的形成及画法。
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绘制形体的剖面图、断面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概念。
四.布置作业习题集§7-1 投影法与视图配置一、基本视图表达一个形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射方向。
相应地有六个基本投影面分别垂直于这六个基本投射方向。
通常也把这六个基本投射方向称为六个基本视向,垂直于V面、H面、W面的基本投射方向分别称为正视方向、俯视方向、侧视方向。
六个基本投影面组成了一个方箱,把待表达的形体围在当中。
形体在这些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基本视图。
同三面图一样,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然保持着内在的投影联系,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当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同一个物体的若干个视图时,为了合理地利用图纸可将各视图的位置按这样的顺序进行配置。
此时每个视图一般应标注图名。
图名宜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用粗实线绘一条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
二、镜像投影有些工程构造,如板梁柱构造节点(图a),因为板在上面,梁、柱在下面,按第一角画法绘制平面图的时候,梁、柱为不可见,要用虚线绘制,这样给读图和尺寸标注带来不便。
如果把H面当作一个镜面,在镜面中就能得到梁、柱为可见的反射图像,这种投影称为镜像投影。
镜像投影法属于正投影法。
镜像投影是形体在镜面中的反射图形的正投影,该镜面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用镜像投影法绘图时,应在图名后加注“镜像”二字(图b),必要时可画出镜像投影画法的识别符号(图c)。
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常用来表现吊顶(天花)的平面布置。
§7-2 剖面图一、剖面图的基本概念1.概念:工程上常采用作剖面的办法,即假想用剖切面在形体的适当部位将形体剖开,移去剖切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形体,把原来不可见的内部结构变为可见,将剩其余的部分投射到投影面上,这样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剖面图,简称剖面。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表笔试机考设计(论文)通识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是否是否二、课程定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容(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容。
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2个: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学习情境描述:通过教学,应使学生:①熟悉绘图工具的功能;②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③规使用绘图工具。
第1讲建筑平⽴剖⾯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2 建筑平、⽴、剖⾯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预备知识:1.正投影的知识;2.剖⾯图的画法及相应知识;3.建筑尺⼨的标注和建筑图例的熟悉。
章节组成:2.1 建筑平⾯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2.2 建筑⽴⾯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2.3 建筑剖⾯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主要知识点:建筑平⾯组成、⽴⾯设计⽅法、建筑层⾼和净⾼、平、⽴、剖⾯图的主要内容、平⾯图外部尺⼨标注、⽴⾯图的命名、剖⾯图的剖切位置2.1 建筑平⾯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2.1.1 建筑平⾯的组成使⽤部分:包括主要使⽤房间和辅助使⽤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平交通联系部分(⾛廊、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坡道、电梯、⾃动扶梯等)和交通联系枢纽部分(门厅、过厅等)。
结构部分:具体墙体、柱⼦等。
1.门厅 2.展厅 3.会客厅 4.阶梯教室 5.电话室 6.化学试验室 7.空模活动室 8.海模活动室 9.锅炉房 10.男厕 11.化学仪器室 12.化学办公室 13.空模仓库 14.海模仓库 15.配电室16.更⾐室 17.⼥厕 18.休息室 19.庭院 20.办公室图2-1 少年宫平⾯⽰意图2.1.2 建筑平⾯图的识读1、建筑平⾯图的形成:建筑平⾯图是⼀幢建筑的⽔平剖⾯图。
假想⽤⼀⽔平的剖切平⾯,沿着房屋门窗洞⼝的位置,将房屋⽔平切开,移⾛上部分,作出切⾯以下部分的⽔平投影图,即为建筑平⾯图。
对于楼房,⼀般应该每⼀层都画⼀个平⾯图或作标准层平⾯图。
2、⽤途:建筑平⾯图是施⼯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及编制预算、施⼯备料等的重要依据。
3、建筑平⾯图的主要内容和识读⽅法(1)看图名、⽐例从中了解平⾯图层次及图例,绘制建筑平⾯图的⽐例有1:50、1:100、1:200、1:300,常⽤1:100。
(2)看图中定位轴线编号及其间距(3)看房屋平⾯形状和内部墙的分隔情况(4)看平⾯图的各部分尺⼨外部尺⼨总尺⼨:最外⼀道尺⼨,表⽰建筑物的总长、总宽,即从⼀端外墙⽪到另⼀端外墙⽪的尺⼨。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介绍01建筑平面图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建筑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沿略高于窗台的位置剖切房屋,移去上面部分,剩余部分向水平面做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称为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表达的内容建筑平面图反映新建建筑的平面形状、房间的位置、大小、相互关系、墙体的位置、厚度、材料、柱的截面形状与尺寸大小,门窗的位置及类型。
3、建筑平面图的用途是施工放线、砌墙、安装门窗、室内外装修及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图纸。
1、建筑平面图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房屋有几层,就应画几个平面图,并在图的下方注写相应的图名。
由于多(高)层房屋其中间层构造、布置情况基本相同,画一个平面图即可。
2、建筑平面图的图线平面图实质上是剖面图,被剖切平面剖切到的墙、柱等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
未被剖切到的部分如室外台阶、散水、楼梯以及尺寸线等用细实线表示。
门的开启线用细实线表示。
3、建筑平面图的比例建筑平面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或1:200。
其中1:100使用最多。
1.表示所有轴线及其编号、以及墙、柱、墩的位置、尺寸。
2.表示出所有房间的名称及其门窗的位置、编号、与大小。
3.注出室内外的有关尺寸及室内楼地面的标高。
4.表示电梯、楼梯的位置及楼梯上下行方向及主要尺寸。
5.表示阳台、雨蓬、台阶、斜坡、烟道、通风道、管井、消防梯、雨水管、散水、排水沟、花池等位置及尺寸。
6.画出室内设备,如卫生器具、水池、工作台、隔断及重要设备的位置、形状。
7.表示地下室、地坑、地沟、墙上预留洞、高窗等位置尺寸。
8.在底层平面图上还应该画出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及编号9.标注有关部位的详图索引符号。
10.底层平面图左下方或右下方画出指北针。
11.屋顶平面图上一般应表示出:女儿墙、檐沟、屋面坡度、分水线与雨水口、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天窗、上人孔、消防梯及其它构筑物、索引符号等。
(一)底层平面图的识读1.了解平面图的图名、比例。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性质:《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实践性较强。
学分:4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1.前言1.1课程定位《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是学习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预算软件等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
1.2设计思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制图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方法两大部分内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的初步能力,能正确的识读常见的施工图纸,了解组成房屋的各部分的做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了解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技术制图标准;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的作图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仪器和工具;4.掌握识读和抄绘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方法。
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4.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与要求建筑制图与识图学习领域(80学时)序号项目名称学习难度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参考课时1 模块一绪论11.制图的概念2.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3.学习目的、方法4.建筑发展简史要求学生理解建筑制图定义,了解课程任务、内容和建筑发展简史,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22模块二制图工具、仪器和用品的使用21.绘图工具、仪器和用品2.简单几何作图掌握制图工貝仪器、用品的使用和保管,能动手准确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建立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定义剖面图是假想用一个剖切平面将物体剖开,移去介于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对于剩余的部分向投影面所做的正投影图。
作用剖面图主要用于表达物体内部的结构形状,它是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平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
定义断面图是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平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
作用断面图主要用于表达物体某一局部的断面形状,如轴的断面、阀门的断面等。
两者关系与区别关系剖面图和断面图都是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形状,都需要用剖切平面将物体切开。
区别剖面图除了画出剖切平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外,还要画出剖切平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而断面图则只画出剖切平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
另外,剖面图一般用来表达物体的全面内部结构,而断面图则常用来表达物体某一局部的断面形状。
选择剖面位置和方向01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剖面位置,能够清晰地表达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层次。
02确定剖面方向,一般选择与建筑物的主要立面平行或垂直的方向进行剖面。
绘制剖面轮廓线和剖面符号使用细实线绘制剖面轮廓线,表示被剖切到的建筑构件的截面形状。
根据不同的建筑构件和材料,使用相应的剖面符号进行表示,如混凝土、砖、钢筋等。
标注尺寸和添加注释在剖面图中标注必要的尺寸,如构件的截面尺寸、楼层高度、门窗洞口尺寸等。
添加注释说明,对剖面图中的特殊构造或细节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
01根据设计需求或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绘制的断面位置,如建筑的基础、墙体、楼板等。
02根据断面位置,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如矩形、圆形、多边形等。
03考虑断面的剖切方向和视图方向,确保断面图能够清晰地表达所需信息。
确定断面位置和形状绘制断面轮廓线和填充图案01使用绘图工具,如CAD软件,按照确定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绘制断面轮廓线。
0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填充图案,如实体填充、网格填充等,以增强断面图的视觉效果和易读性。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中的制图技术和图形识别能力。
本文将从建筑制图和建筑识图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探究“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更好地学习此课程。
一、建筑制图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构造图等。
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使用各种制图方法,进行空间表达和构造表达,同时也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D)。
建筑制图是将建筑设计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环节,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进行。
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工作中重要的输出端,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合理的建筑制图可以减少设计变更,降低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提高建筑的工效。
二、建筑识图建筑识图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图纸进行分析、理解和识别。
建筑识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通过识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方案,找到其中的不足和弱点,进而进行优化调整。
建筑识图可以帮助建筑师在实际建筑过程中更快更精确地进行工作。
透过图纸,建筑师可以了解到建筑的各种构造、材料和工艺等细节。
通过识图,不仅可以避免错误和失误,还可以加快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
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识图的重视程度也不可小觑。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重要性“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学习此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平面到立面,从细节到整体,从思维到行动的能力,将建筑理论应用到建筑实践中。
学习此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制图技能和识图技能,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方案,找到其中的不足和弱点,并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学习此课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提高建筑设计效率。
学习此课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的流程和建筑法规,更好地了解建筑行业的各项规定和标准。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08课时学分:6分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后续课程:专题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环境艺术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制图的基本原则,能对装饰设计施工图纸的基本内容有个初步系统的认识,理解图纸的要求,能正确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分析制图能力,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一方面是装饰制图,结合立体几何,增强空间概念;另一方面是装饰识图,对建筑装饰图纸全面的了解,掌握图中所有符号代表的意义。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识图。
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绘制的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为达到初级设计员应具备的知识做准备。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原则要求设置的。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项目、任务课程为主题,以设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过程化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体设计思路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二章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依据。
◆了解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主要内容,掌握识图方法。
学习重点
◆建筑平面的组成和建筑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立面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建筑立面图的主要内容。
◆剖面形式和建筑层数的确定,建筑剖面图的主要内容。
◆熟悉建筑常用尺寸和数据。
2.1 建筑平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2.1.1 建筑平面的组成
1.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
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的合理布置的要求;例如:教室
图2-1 房间的布置
2)门的大小和位置,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图2-2 门的布置
3)窗的大小和位置,采光通风良好;
2.辅助房间的设计根据使用设备的数量、布置方式及人体使用所需要的基本尺度来决定;
3.交通联系部分要求:
①交通线路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
②人流畅通,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③满足采光通风要求;
④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造型问题。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就是将建筑平面中的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使用方便、结果合理、构图完整、造价经济及与环境协调的建筑物。
平面组合的要求
1、使用功能
合理的功能分区:考虑主次关系、内外关系、联系与分隔;
2、结构类型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3、设备管线
集中布置、上下对齐、方便使用、有利施工、节约管线
4、建筑体型
建筑各使用房间首先是围绕一个中庭空间进行布置,在画室部分又采用了走廊式空间组合方式,主次分明,脉络清晰。
2.1.2建筑平面图的识读
2.1.2.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与用途
1.形成: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面沿着房屋门窗洞口的位置,将房屋水平切开,移走
上部分,作出切面以下的水平投影图。
2.用途:施工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编制预算、施工备
料等的重要依据。
2.1.2.2 建筑平面图的主要内容和识读方法
1、看图名、比例
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比例有1:50,1:100,1:200,1:300,常用1:100.
2、看图中定位轴线编号及其间距
3、看房屋平面形状和内部墙的分隔情况
4、看平面图的各部分尺寸
一般标准三道尺寸。
最外一道尺寸为总尺寸,表示建筑物的总长、总宽,即从外墙皮到另一端外墙皮的尺寸。
中间一道尺寸为定位尺寸,表示轴线尺寸,即房间的开间与进深尺寸。
最里一道为细部尺寸,表示各细部的位置及大小。
5、看楼地面标高
6、看门窗的位置、编号和数量P18
门的符号用“M”,表示,窗用符号“C”表示。
2.2建筑立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建筑立面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由门窗、墙面、梁柱(外露)、阳台、雨篷、檐口、勒脚、台阶、花饰等组成。
2.2.1 立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建筑立面设计就是恰当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确定这些组成部分的形状、尺度、
比例、排列方式、材料和色彩等,使之与总体协调,与内容统一,与内部空间相呼应,它是建筑体型设计的进一步深化。
1.建筑立面设计的步骤:
1)首先是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考虑建筑整体的几个立面之间的统一,相邻立面间的连接和协调;
2)然后着重分析各个立面上墙面的处理,门窗的调整安排;
3)最后对入口门廊、建筑装饰等进行重点及细部处理。
2.2.2立面设计的主要方法
2.2.2.1立面的比例尺度
立面整体比例的把握多数呈两种趋向:横向发展的舒展比例,即立面长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表达建筑亲切明快的个性;竖向发展的高耸比例,即立面高度尺寸大于长度尺寸,表达建筑庄严崇高的个性。
2.2.2.2 立面的虚实与凹凸
立面的虚是指行为或视线可以通过或穿透的部分,如空廊、架空层、洞口、玻璃面等。
立面的实是指行为与视线不能通过或穿透的部分,如墙、柱等。
在立面设计中,要巧妙地处理好虚实关系,以取得生动的立面效果。
(1)虚实对比在立面设计中,要分清各个立面的虚实对比关系,“虚”多“实”
少,建筑显得轻盈;“实”多“虚”少,建筑显得厚重。
考虑建筑物的日照、通风、采光的需求,一般南立面基本上以虚为主,北立面及东、西立面基本上以实为主。
图2-3 建筑的虚实对比
(2)虚实穿插在立面设计中,虚实部分相互渗透,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称为虚实穿插。
在虚立面中,利用结构柱、局部实墙面、装饰性符号等对虚面进行分割性点缀,以求虚中有实;在实立面中,可以利用窗洞以及面的凹凸所产生的阴影打破以实为主的沉闷感。
图2-4 虚实穿插
2.2.2.3立面的线条处理
1.建筑立面上存在着各种线条,如檐口、窗台、勒脚等,这些线条的位置、粗细、长短、
方向、曲直、繁简、凹凸等不仅客观存在,也能由设计者主管上加以组织、调整,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
2.从方向变化来看,水平线有舒展、平静、亲切感;竖直线有挺拔、庄重、向上的气氛;
曲线有优雅、流动、飘逸感。
3.从线条粗细变化来看,粗线给人们以厚重有力感,细线则有精致、轻盈感。
2.2.2.4 立面的色彩与质感
借用建筑材料固有的色彩,烘托建筑的艺术气氛,是建筑立面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1.色彩
色彩是构成一个建筑物外观乃至整个建筑环境的重要因素。
以浅色为主的立面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以深色为主的立面多使人感到端庄、稳重;红、橙、黄等暖色趋于热烈、兴奋;青、蓝、绿等冷色多用于表现宁静、淡雅。
处理建筑色彩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本色调的选择;
二是建筑色彩的构图,即色彩的配置。
立面色彩处理应考虑如下因素:
(1)色彩处理要注意统一与变化;
(2)色彩运用应符合建筑性格;
(3)色彩运用要与环境有机结合。
2.质感
立面上饰面质感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材料及装修方法。
不同的材料,其质感表现不同,如铝板和玻璃墙光滑细腻、新颖轻快,砖石与粗糙的混凝土墙面则显得质朴厚重,富有力度感。
2.2.2.5 重点与细部处理
细部处理是对建筑物立面上体量小或在近处才能看清的构件与部位(如凹凸线脚、窗框、窗台、台阶、栏杆、雨篷、檐口及遮阳板等)进行细致的加工装饰和必要的点缀,使立面形象更加完美、生动(下图)。
图2-5 细部构造
2.2.3 建筑立面图的识读
2.2.
3.1 建筑立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形成——是在与建筑物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正投影图。
用途——主要表达建筑物的外形和外貌,立面各部分配件的形状和相互关系(门窗洞口、雨蓬、檐口、窗台等在高度方向的定位)和立面装饰要求及构造做法。
2.2.
3.2建筑立面图的命名与数量
立面图名称的标注方法为:对于有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宜根据两端的定位轴线号编注立面图的名称。
2.2.
3.3 立面图的内容与识读方法
1、看图名、比例
2、看房屋立面的外形、门窗、檐口、阳台、台阶等形状及位置
3、看立面图中的标高尺寸
4、看房屋外墙表面装修做法和分格线
2.3 建筑剖面设计和识图的基本知识
2.3.1 剖面设计的任务
建筑剖面设计是以建筑在垂直方向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为研究内容。
1、分析建筑物的各部分高度和剖面形式;
2、确定建筑的层数
3、分析建筑空间组合和利用
4、分析建筑剖面中结构和构造的关系。
2.3.2 房间的高度和确定因素
层高——该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净高——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
直距离。
图2-6 层高与净高
影响净高的因素:
1、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2、采光、通风的要求
3、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
4、建筑经济技术条件
5、室内空间比例
2.3.3 建筑剖面图的识读
2.3.3.1 建筑剖面图的形成和用途
形成——建筑剖面图是统用一假想的垂直剖切面将房屋剖开,移去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房屋部分,作出剩余部分房屋的正投影图。
用途——表示房屋的内部结构、分层情况、各层高度、楼面和底面的构造以及各配件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关系。
2.3.3.2 建筑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及数量
位置——通常选在通过楼梯间、门窗洞口等部位,多为横向剖切数量——1个到多个
2.3.3.3 建筑剖面图的内容及识读方法
1、看图名、比例
2、看房屋内部的构造、结构形式和所用建筑材料等内容
3、看房屋各部位竖向尺寸
4、看楼地面、屋面的构造
图2-7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