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_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2
20XX年真题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20分1.文化区计划分依据2.地理物象3.PRED问题4.麦金德5.人口迁移及其机制6.辽宁沿海经济带二、试述文化史层及意义。
10分三、试论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10分四、试论民族及其特征10分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一、简答题20分1.空气增温与冷却的方式,固定地点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子2.降水形成的原理3.空气水平运动与高低压的关系,为什么?4.小气候及其形成二、试述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0分三、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0分四、分析北半球温带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为什么?10分地貌学一、名词解释20分地貌羊背石黄土地貌断层三角面海蚀柱新月形沙丘侵蚀基准面冰水扇河口泥石流二、问题30分1.何谓坡面径流,形成那些地貌?2.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分析说明河漫滩与河流阶地关系。
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30分线性构造带台风后备耕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邮电通讯业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题70分1.自然风光资源主要有哪些?14分2.地下水资源的种类?12分3.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15分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5分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14分三、论述题50分1.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2.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理学基础气候与气象学部分一、简答题30分1.引起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其主要方式2.人工降水及其方法3.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动力4.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天气和分类5.季风的形成6.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二、试述大气环流平均基本特征与形成主要因素三、试分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气候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地貌学一、名词解释冰斗里亚斯型海岸海蚀柱河曲岛状山二、问题1.简述黄土风成说理论及依据2.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分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目的地2.罗曼语族及所包括的语言3.适应论4.行为地理学5.文化景观二、简述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城市化及机制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1.冲积岛2.黄淮海平原3.旅游4.中国经济景观地域分异5.后备耕地资源6.线性构造二、简答题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3.我国现阶段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布局特征是什么?4.简述“齐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点5.中国自然景观带的纬度地带性有哪些规律三、论述题1.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质量特点,谈一谈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地理第5课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建议:师:课件展示以下内容:(1)某某岛上鲜花已经盛开,长江两岸柳枝刚刚发芽,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2)请你们讨论解释冬季人们到海边避暑,夏季到海边御寒.(3)疗养院、避暑山庄大都设计在山坡上,这又是为什么?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得结论。
师: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纬度因素】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65读图的设计,让学生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2.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
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
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3.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简答题、论述题狂背1.沉积岩的基本特征P50①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含生物化石。
②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
③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板块边界类型P67基本思想: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的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浮在地幔软流圈上做漂移运动。
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
1.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2.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a.俯冲型边界b.碰撞型边界3.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3.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P23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这就保证了地球的大气不致逸散。
而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的体积和质量,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
没有风,也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
4.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P143(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也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变化引起的。
而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受地理纬度制约,故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
①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对形成现阶段的气候具有基本的重要性。
任何物质都可以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但其转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
②地球上的天文气候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
它促使不同性质的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320mm B.450mm C.650mm D.400mm【答案】A【解析】图中华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450mm,最多为650多mm,最少只有350mm左右,年际变化的最大值为300mm多。
故选A。
【2】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A.气温高,蒸发量大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答案】C【解析】我国之所以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
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向北推进快,控制北方时间长,东北、华北降水量较往年偏多。
所以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故选C。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集合。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材料二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
(4分)(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3)简述图中盛行风的成因,并分析该盛行风对C地气候的影响。
(6分)(4)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8分)【答案】(1)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
(4分)(2)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海地区地势地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
查补易混易错点03 局地气候分析局地气候分析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大气运动原理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分析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自然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是历年高考高频考点。
例如2022年北京高考的第1-3题,2022年辽宁高考的第7题等都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气候的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的影响,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包括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水的影响,受赤道低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少;受盛行西风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多;受信风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少。
季风控制区域吹夏季风时雨水多,冬季风控制时雨水少。
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既表现在气温方面也表现在降水方面。
总体上看距离海洋越近气候受到海洋影响越大,海洋性特征越明显;海洋性特征表现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总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4.地形(1)海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降水较少。
(2)地形:①气温方面:阻挡冷空气;冷空气易在迎风坡和山谷堆积;山谷或盆地地形较为封闭,不易散热,冬季气温偏高;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较低。
①降水方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谷地区多夜雨;地形平坦的地方便于海洋水汽深入。
5.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易错02 局地气候的昼夜差异分析1.局地气候的形成通常是在背景风的前提下,叠加局地特殊的环流导致。
通常指海陆风、山谷风、湖陆风等。
2.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陆风的影响: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加速了陆地的升温速度,因此加剧了海风;夜晚降低了陆地降温的速度,因此减弱了陆风。
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试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
(2)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
2、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球上的海洋相连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根据海陆分布的形势,可将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或某条经线为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一、陆地大多分布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1/5,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部都是海洋。
二、除了南极的陆地外,所有大陆在南北的分布都较为均衡: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这里岛屿众多,最容易爆发火山和地震。
三、一般情况下,大陆的轮廓都是北边宽南边窄,形状就像一个倒三角。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就是典型的代表;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
南极大陆却不具备这种特点。
四、较大的岛屿和弧形的列岛大多分布在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向东部凸出的岛弧,岛弧的边缘是一系列深海沟。
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像大陆东岸的岛屿成弧形排列,大岛屿也很少见,只有不列颠群岛是个例外。
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海岸线凹凸轮廓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很多年前从一块大陆分离出来的。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两种差别巨大的气候,分别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2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选错选的题不得分)(每题1分,共15分)1、在干洁空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气体成分是:A、氮气;B、氧气;C、臭氧;D、二氧化碳。
()2、在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性雨雾的是:A、氮氧化物;B、氟化;C、一氧化碳;D、碳化物。
()3、在低纬度对流层顶的高度是:A、8-9公里;B、10-11公里;C、11-12公里;D、17-18公里。
()4、一天中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在:A、太阳高度最大时;B、12-13时;C、气温最高时;D、云量最多时。
()5、我国年总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在:A、新疆;B、西藏;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
()6、空气与地面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交换;B、传导;C、对流运动;D、潜热交换。
()7、影响蒸发的诸因素中,最经常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空气湿度;B、蒸发面温度;C、风速;D、蒸发面的性状。
()8、在各类云中,降水总量大、多连续性降水的云是:A、积雨云;B、层积云;C、雨层云;D、浓积云。
()9、不同性质和形状的蒸发面E不同,在同温度下:A、冰面大于水面;溶液面大于纯水面;小水滴大于大水滴;凹水面大于凸水面。
()10、水平气压度力G、地转偏向力A、摩擦力R与风向的关系是:A、G始终与A垂直;B、G始终与R相交;C、G始终与风向垂直;D、A始终与风向垂直。
()11、在北半球,地面风吹东北风,按风压定律,高压应在: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12、锋面经过某地时,天空先后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连绵阴雨、历时一天,继而风向转南,气温上升,降水停止。
此锋面天气过程属:A、暖锋;B、缓行冷锋;C、快行冷锋;D、准静止锋。
()13、活动于我国境内的冷高压:A、属深厚对称的天气系统;B、一天四季均有活动;C、冷气团受高空槽前气流引导南下入侵我国;D、在冷高压控制下多大风阵雪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