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板离层仪使用管理规定

顶板离层仪使用管理规定

顶板离层仪使用管理规定

1512辅运顶板离层仪管理台帐

顶板离层仪安设标准

顶板离层仪安装技术及观测标准1、根据巷道围岩条件每30~50m应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当巷道尺寸、掘进工艺或围岩地质条件发生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调整顶板离层指示仪间距;巷道交叉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横川根据顶板情况在措施中规定),顶板离层仪的数目按以下执行: 2、双基点顶板离层仪指示仪浅基点应固定在3m位置,深基点一般应固定在锚索端部上方稳定岩层内300-500mm(若无稳定岩层,深基点在顶板中的深度应不小于巷道跨度的倍)。顶板离层仪内、外筒初始读数应控制在10mm,并由验收员负责验收和填写“顶板离层仪原始安装读数记录表”,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3、巷道每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必须进行统一的挂牌管理,并按要求进行编号和填写,施工队组技术员要绘制“定置图”,标明顶板离层仪的分布情况。 4、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内,每班观测1次,观测数据填写到观测牌板并在班检表上做好记录;其它范围每周观测1次,将观测数据填写到观测牌板上,并在周检表上做好记录。班检和周检记录表于每周一送交生产技术部。如遇顶板离层值超过设计顶板离层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补强加固措施。施工队组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反馈信息,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要及时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将结果向部室领导汇报。 5、离层仪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蓝色表示顶板离层小,顶板较稳定;黄色表示顶板不稳定,离层已达到警戒线;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较大,已进入危险状态。 6、顶板离层仪由队组指派专人进行安装,顶板离层仪积水盘要紧贴岩面,不能进行有效测读的顶板离层指示仪应立即更换,如果不能安装在同一钻孔中,应靠近原位置钻一新孔进行安设,原指示仪更换后,要记录其读值,并标明已被更换。新指示仪的基点安设层位与高度应与原测点一致。

顶板离层仪安装及使用规定

顶板离层仪安装及使用规定 一、顶板离层仪的原理 顶板离层仪是将顶板岩层钻孔内的固定装置随着岩层变化时,拉动装入孔内的钢丝绳,再通过孔内钢丝绳牵动设在顶板下面的刻度数装置上,来掌握顶板的位移差,判断出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和锚杆的支护效果。 二、顶板离层仪结构 顶板离层仪由孔内固定器、测量钢丝、孔内盘和刻度数装置四部分组成: 1、孔内固定器采用弹簧抓爪式结构; 2、测量钢丝由柔软弹性小的多股细钢丝连接内固定器与测度数装置; 3、测度数装置由两个带有刻度标志的半圆钢条组成; 4、孔口盘由塑料圆盘和塑料管组成,圆盘作用是导泄孔内水,圆管是读数装置的基准点。 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 为了准确反映顶板变化情况,离层仪要随着掘进延伸及时按规定安装。在安装后,工作面50米内的离层仪要每班进行观测记录。 安装步骤: 1、用锚杆钻机φ27-28mm钻头,打4m—5m深的孔; 2、深部基点: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

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卡住,深部基点应固定在顶板以上4m—5m处; 3、浅部基点: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3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4、对准刻度:将粗读数筒和孔口套管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后,截取多余钢绳:将细读数筒与粗读数筒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后,截去多余钢绳。为了方便统一,细筒和粗筒的基读数值都设置在10mm处。 5、记录指示仪编号、安装日期及位置,初始读数。 四、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1、巷道每隔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仪安装位置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50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3、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安装后,两个刻度活环均应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任何卡阻现象; 5、施工区队要将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设置、安装、显示标志牌的挂设纳入巷道施工的责任制。巷道每隔50m安设1个顶板离层指示仪,遇丁字口、十字口安设1个顶板离层指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一节全站仪的结构组成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字化测图的关键仪器是电子全站仪。它 具有功能强、精度高、用途广和使用方便、快 捷等特点,备受欢迎。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全站仪品种、规格、型号繁多,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增加自动调焦、自动锁定跟踪目标、激光对点、数字键、免棱镜观测、DOS操作等等。但无论哪一种规格型号,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指标是:测程、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存点数量。(图5-1)为南方测绘公司的全站仪系列产品。 各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基本相同。本章将以拓普康电子全站仪为例,介绍全站仪的有关知识。 一、GTS—332电子全站仪的组成 GTS—332电子全站仪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机三部分组成,主要技术指标是:单棱鏡测程3km,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野外测量最多能存8000个点,能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文件存储并通过RS—232C串行信号接口与其它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全站

仪的各部件名称如(图5-2)。 基本操作方法 全站仪的安置操作(对中、整平、瞄准等)与经纬仪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全站仪有一操作键盘和显示屏(图5-3),通过观测和键盘的操作,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数据。 1、键盘操作 各种操作键的功能见(表5-1)。按POWER键打开电源开关后,可 直接进入角度测量,如按键或键可进行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 若按MENU键,将进入菜单测量模式。 操作键表5-1

2、显示屏显示的符号(表5-2) 显示屏表5-2

在显示屏右边的各操作键与显示屏下方的软键(功能键)配合,将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信息(图5-4)。 3、角度测量模式下各功能键的功能(表5-3) 角度测量模式表5-3

顶板离层仪安装管理规定[1]

大河边煤矿 顶板离层仪安装、监测管理规定大河边煤矿

日18月1年2012 大河边煤矿顶板离层仪安装、监测管理规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为加强我矿巷道顶板安全设施管理,规范顶板离层监测技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一、测点布置规定 采用锚喷或锚网支护的巷道,每间隔100m必须安装1台顶板离层监测指示仪。安装时,炮掘距迎头不超过25m,锚固器的深度必须符合要求。 二、安装技术规范 1、用φ28mm钻头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钻孔必须位于巷中且垂直顶板。当顶煤厚度小于3m时,钻孔深度不少于4m;当顶煤厚度大于3m时,钻孔深度不少于5m。 2、用安装杆(或钻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端,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3、用安装杆(或钻杆)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必须处于顶板锚杆锚固端下方10cm~15cm的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4、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杆)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牢固在

钻中。在将孔口套管组件推入钻孔中的同时,需将细钢丝绳从刻度杆端部向外拉。 5、将下部锚固器刻度指示环(杆)的绿色边缘与一定刻度对齐,测绳张紧然后将卡箍将与其相连的细钢丝绳卡住。确认指示环(杆)移动不受卡阻,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 6、将上部锚固器刻度指示环(杆)的绿色边缘与一定刻度对齐,然后用卡箍将与其相连的细钢丝绳卡住。确认指示环(杆)移动不受卡阻,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 7、记录测站位置顶煤的厚度、支护形式、测站的位置、测站的编号、锚固器的深度、安装日期、初始读数等。 8、喷浆时必须加以保护,以免刻度不清,影响监测读数。 三、日常监测管理规定 1、安装后,立即观测记录一次。安装后7日内或距迎头150m内,必须每日观测记录一次,并填写记录。 2、安装7日或距迎头超过150m后,必须每间隔4~6日观测记录一次,并填写在记录上。 3、现场每班施工人员,在接班后和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常查看离层指示仪的读数变化。 4、当发现顶板离层指示仪显示离层加剧时,是顶板事故的预兆,若现场确定该处巷道顶板活动异常威胁安全生产时,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及主管业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支护,杜绝事故发生。 5、生产区队的技术负责人,必须按时对每一测站填写顶板离层观测记录,每月或工程结束后,报技术科存档。

全站仪介绍及使用方法步骤

全站仪介绍及使用方法步骤 【简介】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原理】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新型测角仪器,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电子经纬仪的自动记录、储存、计算功能,以及数据通讯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测量作业的自动化程度。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或编码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5″,1″,2″,3″,5″,10″等几个等级, 【简史】 全站仪是人们在角度测量自动化的过程中应用而生的,各类电子经纬仪在各种测绘作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全站仪的发展经历了从组合式即光电测距仪与光学经纬仪组合,或光电测距仪与电子经纬仪组合,到整体式即将光电测距仪的光波发射接收系统的光轴和经纬仪的视准轴组合为同轴的整体式全站仪等几个阶段。 最初速测仪的距离测量是通过光学方法来实现的,我们称这种速测仪为“光学速测仪”。实际上,“光学速测仪”就是指带有视距丝的经纬仪,被测点的平面位置由方向测量及光学视距来确定,而高程则是用三角测量方法来确定的。 带有“视距丝”的光学速测仪,由于其快速、简易,而在短距离(100米以内)、低精度(1/200(1/500)的测量中,如碎部点测定中,有其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子测距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速测仪的发展。用电磁波测距仪代替光学视距经纬仪,使得测程更大、测量时间更短、精度更高。人

巷道顶板离层仪管理制度最终

巷道顶板离层仪管理制度最终

生产技术部便函 高河能源生便字【】第1号 关于高河能源有限公司顶板离层仪管理制度的规定为加强顶板管理、实现巷道顶板的科学监测,杜绝顶板离层仪管理在制度、执行、整改、考核等方面的漏洞,全面提高顶板管理水平。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顶板离层仪钻孔规格 采用B19(B22)中空六方接长式钻杆、28mm或30mm钻头用锚杆机在巷道中线处打垂直钻孔,钻孔深度8m。 二、安装合格标准 2.1、深部基点深8m,浅部基点深2.3m,基点位置与设计位置误差不超过100mm。 2.2、并应尽量使深、浅部测筒初始读数为零,误差不应大于5mm。 2.3、深部基点(长绳)应从浅部基点固定器底部孔内穿过,防止卡绳。 2.4、离层仪安装后,测绳要自然下垂,网片、网丝等因素不得影响。 2.5、安装应为“细深部粗浅部”,长绳连接细套筒、短绳连接粗套

筒,不得连接错误,否则检测不到浅部离层。 2.6、各单位采购的顶板离层仪要求浅部固定器底部不封底、不能塑料抓,不能红黄绿。 2.7、离层仪安装完成后要求挂牌标示,牌板需统一样式(样式见附表),、统一字体填写(字体:宋体,数字:液晶体)。 三、安装位置要求 3.1、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道跨度最大处的顶板中央较完整区域。 3.2、全岩巷道地质条件无变化时,顶板离层仪间距50米。 3.3、煤巷及半煤岩巷道,地质条件无变化时,顶板离层仪间距30米。 3.4、联巷口顶板离层仪打设在中线交叉点上,钻场口顶板离层仪打设在中线交叉点偏向钻场1m范围内。 3.5、联巷贯通处需打设顶板离层仪前后5m范围内有已打设好的离层仪时,贯通点不再打设。 3.6、经过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带的巷道离层仪的打设根据构造参数不同在过构造措施中进行明确要求。 四、观测牌板要求 4.1、顶板离层仪观测牌板悬挂于巷道行人帮上,正对顶板离层仪。 4.2、牌板要求距巷道底板高度1.5米,四角固定,不得随风飘摆、不得歪斜翘起。 4.3、顶板离层仪指示牌数据填写清晰工整,字体规范、标准、清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 为了准确地观测煤巷顶板离层下沉,保证煤巷锚网支护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规范顶板离层仪的安装与观测,特制定如下技术标准: 一、我矿使用LX—Ⅱ型(二点式)离层仪的结构 离层仪由2个基点锚固弹簧、细钢丝绳(6m、3m各一根)、塑料孔口套管、集水盘及夜光刻度坠等部件组成,其刻度坠采用两个等径半圆并列结构。 二、安装方法 1、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离层仪安设在巷道中部,原则上离层仪间距 ..... 40m ...间距在巷道与钻窝交叉处安装,当顶板比较破碎时 ...................... ...50m ...时,按 ...左右,当左右侧钻窝 .........50m 加密到 ...,.在交叉点、过断层、构造带、顶板破碎带等特殊地段另加离层仪。 ...20m 2、离层仪安装孔深度为6m,孔径为φ27—28mm。 3、安装时采用径向开口槽专用接长式安装杆将锚固弹簧推入孔中预定位置,浅部基点弹簧安设在与锚杆上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准确掌握锚杆长度范围内的顶板离层松动情况,深部基点安设高度为6m。 4、用专用安装推杆将深部锚固弹簧推入孔底,再依次将浅部基点弹簧推入孔内预定位置,抽出安装杆轻拉细钢丝绳,确认弹簧定位。 5、将刻度坠的上端“0”位对齐,然后和孔口套管的下边缘对正,再将绳卡定位。必须将塑料孔口套管牢固的固定在顶板上,不得松动,顶网不得有卡阻现象。 三、安装注意事项 1、推入钢丝绳时,应逐圈打开,防止纠缠打结。 2、推入弹簧时,应一次到位,中途不能回拉安装杆,以防弹簧双爪从安装槽内脱出。 3、浅部基点锚固弹簧定位一定要准确,应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绳卡一定要卡紧,至少用钳子卡三道压痕。 5、安装后,两个刻度坠必须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四、标志牌尺寸 离层仪安装好后,在其附近配设一个标志牌,标志牌必须采用防潮材料。 附图:标志牌尺寸示意图如下:

顶板离层仪安装管理规定.doc

大恒煤业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仪安装、监测管理规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 办法》和朔州市安全监察部门关于“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对顶板离层进 行监测,并有记录牌板显示”的要求,为加强我矿巷道顶板安全设施管理, 规范顶板离层监测技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一、测点布置规定 1、采用锚喷或锚网支护的巷道,每间隔40~50m必须安 1 台顶板离 装 层监测指示仪。安装时,综掘距迎头不超过20m,炮掘距迎头不超过25m,锚固器的深度必须符合要求。 2、安装顶板离层仪的位置,必须在巷道人行道侧巷帮部挂设记录牌板, 牌板规格为 420mm× 300mm。 二、安装技术规范 1、用φ 28mm钻头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钻孔必须位于巷中且垂直 顶板。当顶煤厚度小于3m时,钻孔深度不少于4m;当顶煤厚度大于3m时,钻孔深度不少于5m。 2、用安装杆(或钻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端,轻拉一下细钢绳 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3、用安装杆(或钻杆)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 必须处于顶板锚杆锚固端下方10cm~15cm的位置 ) 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 4、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

刻度指示环(杆)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牢固在钻中。在 将孔口套管组件推入钻孔中的同时,需将细钢丝绳从刻度杆端部向外拉。 5、将下部锚固器刻度指示环(杆)的绿色边缘与一定刻度对齐,测绳 张紧然后将卡箍将与其相连的细钢丝绳卡住。确认指示环(杆)移动不受卡阻,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 6、将上部锚固器刻度指示环(杆)的绿色边缘与一定刻度对齐,然后 用卡箍将与其相连的细钢丝绳卡住。确认指示环(杆)移动不受卡阻,截去 多余的细钢丝绳。 7、记录测站位置顶煤的厚度、支护形式、测站的位置、测站的编号、 锚固器的深度、安装日期、初始读数等。 8、喷浆时必须加以保护,以免刻度不清,影响监测读数。 三、日常监测管理规定 1、安装后,立即观测记录一次。安装后7 日内或距迎头150m内,必须每日观测记录一次,并填写在记录牌板上。 2、安装7日或距迎头超过150m后,必须每间隔 4~6 日观测记录一次,并填写在记录牌板上。 3、现场每班施工人员,在接班后和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常查看离层指 示仪的读数变化。 4、当发现顶板离层指示仪显示离层加剧时,是顶板事故的预兆,若现 场确定该处巷道顶板活动异常威胁安全生产时,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及主管业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支护,杜绝事故发生。 5、生产区队的技术负责人,必须按时对每一测站填写顶板离层观测记

顶板离层仪安设标准

顶板离层仪安装技术及观测标准 1、根据巷道围岩条件每30~50m应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当巷道尺寸、掘进工艺或围岩地质条件发生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调整顶板离层指示仪间距;巷道交叉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横川根据顶板情况在措施中规定),顶板离层仪的数目按以下执行: 2、双基点顶板离层仪指示仪浅基点应固定在3m位置,深基点一般应固定在锚索端部上方稳定岩层内300-500mm(若无稳定岩层,深基点在顶板中的深度应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顶板离层仪内、外筒初始读数应控制在10mm,并由验收员负责验收和填写“顶板离层仪原始安装读数记录表”,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3、巷道每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必须进行统一的挂牌管理,并按要求进行编号和填写,施工队组技术员要绘制“定置图”,标明顶板离层仪的分布情况。 4、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内,每班观测1次,观测数据填写到观测牌板并在班检表上做好记录;其它范围每周观测1次,将观测数据填写到观测牌板上,并在周检表上做好记录。班检和周检记录表于每周一送交生产技术部。如遇顶板离层值超过设计顶板离层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补强加固措施。施工队组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反馈信息,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要及时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将结果向部室领导汇报。 5、离层仪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蓝色表示顶板离层小,顶板较稳定;黄色表示顶板不稳定,离层已达到警戒线;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较大,已进入危险状态。 6、顶板离层仪由队组指派专人进行安装,顶板离层仪积水盘要紧贴岩面,不能进行有效测读的顶板离层指示仪应立即更换,如果不能安装在同一钻孔中,应靠近原位置钻一新孔进行安设,原指示仪更换后,

测量大神的全站仪的使用教程解说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电子全站仪由电源部分、测角系统、测距系统、数据处理部分(CPU)、通讯接口、显示屏、键盘等组成。 (1)同轴望远镜 全站仪的望远镜实现了视准轴、测距光波的发射、接收光轴同轴化。 使得望远镜一次瞄准即可实现同时测定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全部基本测量要素的测定功能。

棱镜杆 (2)双轴自动补偿 作业时若全站仪纵轴倾斜,会引起角度观测的误差,盘左、盘右观测值取中不能使之抵消。而全站仪特有的双轴(或单轴)倾斜自动补偿系统,可对纵轴的倾斜进行监测,并在度盘读数中对因纵轴倾斜造成的测角误差自动加以改正(某些全站仪纵轴最大倾斜可允许至 ±6′)。也可通过将由竖轴倾斜引起的角度误差,由微处理器自动按竖轴倾斜改正计算式计算,并加入度盘读数中加以改正,使度盘显示读数为正确值,即所谓纵轴倾斜自动补偿。 (3)键盘 键盘是全站仪在测量时输入操作指令或数据的硬件,全站型仪器的键盘和显示屏均为双面式,便于正、倒镜作业时操作。

(4)存储器 全站仪存储器的作用是将实时采集的测量数据存储起来,再根据需要传送到其它设备如计算机等中,供进一步的处理或利用,全站仪的存储器有内存储器和存储卡两种。 (5)通讯接口 全站仪可以通过BS–232C 通讯接口和通讯电缆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和信息经通讯电缆传输给全站仪, 实现双向信息传输。 全站仪的使用步骤 (1)安置全站仪

顶板离层仪管理规定三篇

顶板离层仪管理规定三篇 篇一:顶板离层仪管理规定 一、顶板离层仪的安设: 1、安设范围:大饭铺煤矿所有采取锚网索支护的巷道。 2、安设位置:每隔100m安设一台顶板离层仪,位置误差不超过5m;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距离迎头不超过50m;对于断层及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地段、巷道交叉点及硐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巷道必须补打顶板离层仪。 3、顶板离层仪型号:ZKBY-2(同一巷道或同一施工范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型号必须统一,我矿统一使用型号为ZKBY-2的顶板离层仪)。 4、安装步骤如下: (1)用锚杆钻机打眼,钻头采用规格为Φ28mm的合金钢钻头和中空六棱钎子。打眼前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部岩石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眼的位置要准确,垂直巷道顶板,保证顶板离层仪测绳自然下垂,根据该地点附近锚索的锚入深度施工一个钻孔,钻孔深度比该地点锚索锚入深度深200mm。 (2)用锚索绳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设计位置(与锚索长度相同),抽出锚索绳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牢固,然后再将浅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设计位置(与锚杆长度相同),抽出锚索索绳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牢固。 (3)对准刻度:将浅基点刻度指示套的红色基线与浅基点刻度仪上的0刻度对齐

(允许误差不超过5mm),将绳卡死,并截去多余钢丝绳,然后将深基点刻度指示套的红色基线与深基点刻度仪上的0刻度对齐(允许误差不超过5mm),将钢丝绳卡死,并截去多余钢丝绳。 (4)安装完毕后记下深浅基点刻度的初始值,并由技术人员备案建档。 (5)顶板离层仪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矿生产技术科安排人员现场监督。 (6)顶板离层仪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并面向人行道便于观察,巷道施工单位必须保证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7)顶板离层仪深浅部测筒不得被网片等其它杂物绊住,以免影响顶板离层监测。 (8)顶板离层仪牌板悬挂在巷道人行道侧,牌板上部距底板高度1500mm。 二、顶板离层仪的监测记录: 1、观测责任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要指定技术员对所施工巷道内的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和记录,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总监测数据、备案建档,其他管理人员也必须随时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2、监测频度:在掘进期间,距掘进工作面50m及安装5天之内(以上条件均需满足)的顶板离层仪以及特殊区域内的离层仪(读值变化较快的离层仪),要求班组长(班组质检员)每班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施工单位监测人员每天监测和记录;距迎头50m及安装5天以外(以上条件均需满足)、顶板移动量在安全区内的顶板离层仪,改为每周一次测读和记录。 3、监测方法:顶板离层仪的深、浅刻度读数等于初始值加上移动量;当锚杆支护范围内顶板下沉时,顶板离层仪的深、浅两个基点的刻度都有变化,锚索支

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顶板离层仪安装和使用规定 一、顶板离层仪的原理 顶板离层仪是将顶板岩层钻孔内的固定装置随着岩层变化时,拉动装入孔内的钢丝绳,再通过孔内钢丝绳牵动设在顶板下面的刻度装置上,来掌握顶板的位移差,判断出巷道顶板的稳定和锚杆的支护效果。 二、顶板离层仪的结构 顶板离层仪由孔内固定器、测量钢丝、孔内盘和刻度数装置四个部分组成: 1、孔内固定器采用弹簧抓爪式结构; 2、测量钢丝由柔软弹性小的多股细钢丝连接内固定器与测度数装置; 3、测度数装置由两个带有刻度标志的半圆钢条组成; 4、孔口盘由塑料圆盘和塑料管组成,圆盘作用是导泄孔内水,圆管是读数装置的基准点。 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 为了准确反映顶板变化情况,离层仪要随着掘进延伸及时按规定安装。在安装后,工作面50m内的离层仪要每班进行观测记录。 安装步骤: 1、用锚杆钻机∮27-28mm的钻头,打4-5m深的孔;

2、深部基点: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固器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卡住,深部基本应固定在顶板以上4-5m处; 3、浅部基点: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3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4、对准刻度:将粗计数筒和孔口套管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后,截取多余钢绳;将细计数筒与粗读数筒下边缘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后,截去多余钢绳。为了方便统一,细筒和粗筒的基读数数值都设置在10mm处; 5、记录指示仪编号、安装日期及位置,初始读数。 四、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1、巷道每隔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仪安装位置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50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緾打结; 3、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安装后,两个刻度活环均应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任何卡阻现象; 5、施工区队要将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设置、安装、显示标志牌的挂设纳入巷道施工的责任制。巷道每隔50m安设1

全站仪使用方法及使用步骤(详细)

全站仪使用方法及使用步骤 一、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二、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三、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四、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测绘仪器生产厂商均生产有各种型号的全站仪。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一)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①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②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③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①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②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③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3)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①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②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4)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及内业计算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及内业计算 全站仪的功能介绍 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 AOB ,则: 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 2)大气改正数( 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 TEMP )、气压( 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 MEAS )。 3、坐标测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X , Y , H )。 (2)测量原理 若输入: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水平角和平距。则有: 方位角: 坐标: 若输入:测站 S 高程,测得:仪器高 i ,棱镜高 v ,平距,竖直角,则有: 高程: (3)方法: 输入测站 S ( X , Y ,H ),仪器高 i ,棱镜高 v ——瞄准后视点 B ,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目标棱镜点 T ,按“测量”,即可显示点 T 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 (Layout) (1)功能: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 P 的坐标,在实地标出 P 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2)放样原理 1)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得距离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纵向差值ΔX 和横向差值Δ Y 。 3)根据显示的 dD 、dHR 或ΔX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5、程序测量( programs )

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__顶板离层仪安装使用

顶板离层仪安装及使用规定 使用方法 一、顶板离层仪的原理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将顶板孔内多个固定装置随岩层变化的值通过测量钢丝绳反映到设在顶板表面的测读数装置上,通过顶板不同层位的位移差,判断出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和锚杆的支护效果。 二、顶板离层仪结构 顶板离层仪由孔内锚爪、测量钢丝、孔内盘和测读数装置四部分组成: (1)孔内锚爪采用弹簧抓爪式结构; (2)测量钢丝由柔软弹性小的多股细钢丝联接内固定器与测读数装置; (3)测读数装置由两个带有刻度标志的塑料横管组成; (4)孔口盘由塑料圆盘和塑料管组成,圆盘作用是导泄孔内水。 三、顶板离层仪的安装 为了准确反映顶板变化情况,离层仪要紧跟工作面迎头安装,在安装后工作面30-50米内的离层仪要每班进行观测记录 安装步骤: (1)用锚杆钻机Φ26mm钻头打7m—8m深的孔; (2)深部基点: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卡住,深部基应固定顶板以上7m—8m处; 浅部基点: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3米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丝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3)对准刻度:记下浅部、深部的初始读数,用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 三、顶板离层仪的使用规定 (1)巷道每隔30m—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离层指示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得超过1.5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3)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安装后,两个刻度游标均应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5)施工区队要将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设置、安装、显示标志牌的挂设纳入巷道施工的责任制。如巷道每隔30m—50m设1个顶板离层指示仪,遇断层间距取最小值为30m; (6)在锚杆巷道施工中,如发现某处顶板有较明显变化和顶板离层值较大时,及时停止巷道掘进,对该处采取加打锚索加强支护。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结合我矿实际,锚网巷道顶板离层安装要求:巷道净宽≥3.0m时,每10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巷道净宽<3.0m时,每1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 以下地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三岔口、四岔口、断层带、压力集中区、顶板破碎带。 1、施工队组对所施工巷道内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使用及管理全面负责。 2、每个安装点必须在明显位置悬挂记录牌板,牌板规格:长×宽=600×500mm,牌板距安装点不得超过3米。牌板中必须有安装日期、安装时读数(内、外测筒)、上周读数、上周读取日期、负责人等内容。

全站仪后方交会操作过程

全站仪放样,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对技术员已上升为必须擅长的仪器操作内容。全站仪建站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坐标法建站和后方交会法建站。现以尼康全站仪为例,讲述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建站、放样全过程。(其他品牌全站仪可参考进行) 一、建站 1.将仪器架于两已知点均可通视,且可完全看到放样目标点位置的高处。尽量保证视线夹角在60度左右,仪器架设高度适中,三脚架腿踩实,不可出现放样过程中架腿松动现象。(注意: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附近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且放样人员应尽量站在一点不动,减少因人员走动导致仪器震动偏移。) 2.固定仪器,上下松动架腿大致调整圆水准器气泡基本居中,按下电源键开机,上下左右转动一下,按下“0”键,进入精平模式。 将水准管放于平行于两螺旋连线方向,关注屏幕上数值,“”过大,便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平行方向两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一般数值处于5"以内即可);“”过大,便左转或右转垂直方向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旋转60度,检查,若仍有些许偏差,再按上述调整。再旋转60度继续检查至完成。 3.按下“确定”键记录,按“建站”键进入建站模式,选择“后方交会法”按“确定”。①若全站仪内已有建站点坐标,可在“PT”栏输入点名(“MODE”键可切换数字与字母),按“确定”键自动跳出坐标,再输入棱镜高(本项目为1.35m和1.2m两种);②若全站仪内无建站点坐标,于“PT”处按“确定”键进入坐标输入界面,XYZ

输完后,按“确定”回到界面,再输入仪器高。 CD数值暂时不输,按“确定”跳过进而记录,进入瞄准后视点1界面,视线内横竖丝卡住棱镜头“横竖尖头”(一般要求:竖向从镜杆底部瞄起,再翻转上去;横向以卡住两边尖为准),瞄准后,点击“测量1”(一般仪器内部设置“测量1”为棱镜模式且双频,“测量2”为免棱镜模式且单频,具体设置可内部调节变动)测量,待响两声后,在不转动仪器前按“确定”键记录,重复“PT”输入点坐标和棱镜高进行后视点2的瞄准,按“测量1”测量(若发现测量时后视瞄准有移动,再瞄准再按“测量1”测量)。 4.确定无误后,按“确定”键记录,自动开始计算建站误差,一般要求建站误差在5mm以内。(考虑仪器自身状态和其他情况,计算出结果有几种不正常情况:①建站误差过大,处理办法为按一次“ESC 键”返回测量后视点2,再次瞄准,测量,再计算,若还是很大,重新建站;②出现“输入第三个点”,处理办法为检查输入点坐标是否输入有误,确定无误,再次测量,若不行,重新建站) 建站误差符合要求后,按“确定”键记录,重新输入点名,其他可按“确定”或“”键跳过,最后“确定”键完成建站。 二、放样 点击“放样”键,按“确定”或“”键跳过界面,至下一个坐标输入界面,输入坐标,瞄准,“测量1”测量,按指示告知架镜人员左右前后移动至定点位置,通知定点。 一次“ESC”键返回,再按“确定”或“”键跳过界面,进入下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

顶板离层仪安装与观测技术标准 为了准确地观测煤巷顶板离层下沉,保证煤巷锚网支护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规范顶板离层仪的安装与观测,特制定如下技术标准: 一、我矿使用LX—Ⅱ型(二点式)离层仪的结构 离层仪由2个基点锚固弹簧、细钢丝绳(6m、3m各一根)、塑料孔口套管、集水盘及夜光刻度坠等部件组成,其刻度坠采用两个等径半圆并列结构。 二、安装方法 1、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离层仪安设在巷道中部,原则上离层仪间距 ...时, ...间距在巷道与钻 ....... ..按.50m .....40m ...左右,当左右侧钻窝 .........50m 窝交叉处安装,当顶板比较破碎时加密到..................20m ...,.在交叉点、过断层、构造带、顶板破碎带等特殊地段另加离层仪。 2、离层仪安装孔深度为6m,孔径为φ27—28mm。 3、安装时采用径向开口槽专用接长式安装杆将锚固弹簧推入孔中预定位置,浅部基点弹簧安设在与锚杆上部同一高度,这样能够准确掌握锚杆长度范围内的顶板离层松动情况,深部基点安设高度为6m。 4、用专用安装推杆将深部锚固弹簧推入孔底,再依次将浅部基点弹簧推入孔内预定位置,抽出安装杆轻拉细钢丝绳,确认弹簧定位。 5、将刻度坠的上端“0”位对齐,然后和孔口套管的下边缘对正,再将绳卡定位。必须将塑料孔口套管牢固的固定在顶板上,不得松动,顶网不得有卡阻现象。

三、安装注意事项 1、推入钢丝绳时,应逐圈打开,防止纠缠打结。 2、推入弹簧时,应一次到位,中途不能回拉安装杆,以防弹簧双爪 从安装槽内脱出。 3、浅部基点锚固弹簧定位一定要准确,应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4、绳卡一定要卡紧,至少用钳子卡三道压痕。 5、安装后,两个刻度坠必须处于自由悬垂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 象。 四、标志牌尺寸 离层仪安装好后,在其附近配设一个标志牌,标志牌必须采用防潮材料。 附图:标志牌尺寸示意图如下: 顶板离层仪标志牌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 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

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全站仪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4.数据通讯 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 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的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 nation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简称PC卡,也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开机后先按S.O 键,输入文件名(也可跳过),确定,再按S.O 键下翻,F2 键选择新点,再按F2 选择后方交会法,再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跳过),再F1 距离后方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凌镜,测量,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大不大,不大可以进行计算,后面的就进行定位放线。 以南方全站仪为例: 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号---回车----输入仪高---回车---输入A 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动保存-----输入B 点坐标---输入棱高----测量距离----自动保存----计算----记录---(完成) 说的挺多,其实挺简单的,你可以上网下一本说明书,说明书里说的很祥细.网上有很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操作方法请告诉我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已知条件。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步骤:在仪器里面找到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不一样。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测一个。反正就是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 度和大于165 度、

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出结果。无法交会。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但是精度差点,可以交会2 个坐标,也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都精度高。

顶板离层仪安设管理规定

第五节矿压观测 1、安设范围:呼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丁家梁煤矿采取锚网索支护的所有巷道。 2、安设位置: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自巷道开口30m 内安装一台,以后随巷道掘进施工进度,每隔300m(开切眼为100m)安设一台;断层及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地段、巷道交叉点及硐室等特殊地点必须增设顶板离层仪。 3、安装步骤: (1)使用液压锚杆钻机打眼。开孔的位置要准确,钻孔必须垂直巷道顶板,保证顶板离层仪测绳自然下垂,钻孔深度不小于顶板离层仪的设计参数。 (2)用钻杆(或锚索绳)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设计位置,用适当力度拉紧测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牢固,然后再将浅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设计位置,拉紧测绳,确认锚固器已锚固牢固。 (3)对准刻度:分别将深、浅基点刻度指示套的红色基线与基点刻度仪上的0刻度对齐,将绳卡死,并截去多余钢丝绳。为确保安设质量及观测数据准确,必须保证基点刻度的初始值大于2mm。安装完毕后记下深浅基点刻度的初始值,并由技术人员备案建档。 4、数据监测: (1)顶板离层仪附近必须悬挂管理牌板,填写相关记录,内容必须工整、清晰、真实。巷道施工单位必须保证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2)要指定技术人员对施工巷道内的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和记录,技术科长负责汇总监测数据、备案建档,其他管理人员也必须随时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3)顶板离层仪的数据在巷道掘进期间,距掘进工作面迎头60m 及安装7天之内的每天观测一次,特殊区域内读值变化较快的每班观测一次,其他地点每周观测一次。 (4)数据计算:浅部离层值=浅基点观测值-安装初始值;深部离层值=深基点观测值-浅部离层值-安装初始值;总离层量=深基点观测值-安装初始值 (5)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凡因不负责任造成监测数据失实或凭空捏造数据者,将严肃进行处理,造成事故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数据分析: (1)锚网巷道顶板较完整时,初期离层不明显,但到中期离层加剧,说明顶煤破坏后引起离层;顶板比较破碎的,初期离层量大,离层速度快,但能很快的进入稳定状态。浅部离层大于深部离层,说明顶煤较软,变形范围大。 (2)一般情况下,顶板离层量达到40mm时,需加强监测;达到60mm时,需采取缩小锚杆、锚索间排距等加强支护强度的措施;达到80-100mm时,需撤出人员,停止施工,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发生的地点及顶板变化情况,矿井调度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本矿井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根据顶板变化的地点、变化情况等因素,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