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和乘减
- 格式:ppt
- 大小:784.50 KB
- 文档页数:1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第五课时乘加、乘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第五课时乘加、乘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五课时。
本课时主要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难点:1. 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乘加、乘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假设有一个水果摊,每个摊位上有3个苹果,现在有2个摊位,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解释乘加、乘减的含义。
乘加是指在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基础上,再乘以另一个数;乘减是指在多个相同减数的差的基础上,再乘以另一个数。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来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4个3,每个3乘以2,应该如何计算?答案是4乘以2,等于8。
4. 随堂练习:(1)5个4乘以3等于多少?(2)6个4乘以2等于多少?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加、乘减的应用。
例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4个苹果,现在又增加了2个篮子,每个篮子里还是4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找一个例子,并解释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加:4个3,每个3乘以2= 4 × 2= 8乘减:5个4,每个4减去1= 5 × (4 1)= 5 × 3= 15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2. 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来解决。
乘加、乘减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乘加、乘减问题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同时培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习任务一】
(1)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对情境的理解。
(2)独立列出算式。
(3)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任务
这里有一些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是好朋友,课后和家人一起将算式制成算式卡片,并找出哪些算式是好朋友。
5×3-5=5×5=5×2=
5×4+5=5×4=5×3+5=。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5×6030×7+85250×4-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③指名口答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二、进行新课(一)教学例61、出示例6(1)读题(2)列出算式(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5)运算2、练习P9做一做(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1、准备题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7×12=12×78×5×4=8×(5×4)(24+36)×5=24×5+36×5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0.7×1.2○1.2×0.7(0.8×0.5)○0.8×(0.5×0.4)(2.4+3.6)○2.4×0.5+3.6×0.5(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关于《乘加、乘减》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何将乘法和加法或减法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工具,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和卡片,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们尝试解答。
然后我会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解答。
2. 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一个题目是3乘以4加2,我会解释先计算3乘以4得到12,然后再加上2得到14。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们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解答。
例如,如果有一张图片上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我会问学生们一共有多少人。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示例题目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2乘以5加3等于多少?答案:132. 题目:4乘以6减2等于多少?答案: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辅导,并给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和进行相关的练习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58页例5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说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出示课本[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坐了多少人?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23×3+24×3—1教师小结。
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4+6+8=口×33+4+5+6+7=口×口[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第【2】篇〗设计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乘加和乘减的运算。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加和乘减运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乘加和乘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能够将乘加和乘减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实例、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例如,一个苹果3元,买2个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3×4+2和4×5-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和加减法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如计算4×6+5和5×7-2。
可以提供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鼓励学生用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加和乘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和找零。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但对乘法运算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其运用。
2.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旅游等场景。
2.准备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加、乘减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乘加、乘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