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小提琴曲目时使用的各种弓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17 KB
- 文档页数:2
小提琴的拿弓方法不知道各位习琴者所使用的小提琴持弓法是什么呢?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提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提琴拿弓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小提琴的拿弓方法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为德国式的小提琴持弓法,是最早出现,也是最自然的持弓法,食指第一、二指节平压在弓杆上,其余手指以同样方式紧密贴合、平压弓杆,弓毛松紧程度适中;这个小提琴持弓法的特色在于,只需控制弓杆即可,不用顾虑弓尾库,而且动作较自然、易上手,因此德国是小提琴持弓法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平衡及稳定度较不好掌握,是学习这个小提琴持弓法中须注意的特点。
这样的持弓方法显然非常的费力,在新的学派出现之后,逐渐不被采用。
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二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法国及比利时式的小提琴持弓法,同样也是改良自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以食指第二指节后端部位斜压弓杆,各手指间距离较近,拇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能控制到弓尾库,既能顾及持弓稳定,又能维持手指运弓灵活,要注意学习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较困难的一点是,由于没有手指勾住弓杆,因此较不易施压。
这样的持弓方法比起第一种来要更轻松,直到今天依旧有许多人在用。
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最后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俄罗斯式的,这个小提琴持弓法是由德国式加以改良而来,用食指二、三指节间斜压弓杆,并用第一、二指节包围弓杆,运用食指引导方向,拉到下半弓时以小指压着弓杆,拇指一部分则顶在弓尾库过桥处;和德国式的不同在于,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弓毛较松,并加强了对弓尾库的控制,平衡及稳定性较好,且容易对弓施压,但由于食指包住弓杆,手指灵活度会较差,这是学习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应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握弓方法使得下手臂从肘关节起向内有力地旋转,使得食指在自然的,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对弓子产生压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控制弓杆,而初学者一旦掌握这种持弓方法,即可在琴上发出比较完善的声音。
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学派,这种持弓方法明显略胜一筹。
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如何练习运弓,把小提琴拉得娓娓动听?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提琴拉弓方法:顿弓顿弓是一种坚定有力的弓法,初音短促,音与音之间有少许停顿。
顿弓要求出弓迅速,具有爆发力,一般多用上半弓奏。
顿弓的方法是:再出音前一瞬间,通过臂和食指对弓杆是假一定的压力,使弓毛紧扣住弦,然后迅速挥弓,出音后弓立即停住,以此往返。
联系顿弓要注意出音有力、迅速,同时又要注意用力后的放松,以减轻弓在弦上的压力,让弦线继续震荡,右臂也在此时得到放松,再积聚力量奏一下弓。
为了增加顿音的共鸣,应当密切配合揉弦。
小提琴拉弓方法:中速、快速连顿弓连顿弓是用一弓连续奏出若干个短促顿音的弓法。
一般从弓尖开始,多用在弓的上半段。
连顿弓有中速、快速两种。
由于速度不同,演奏方法也不同。
快速连顿弓要求手臂处于一定的紧张用力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使手臂微微震动,再结合腕部的控制产生一连串间断音。
中速连顿弓是由食指压弓,手臂推弓,结合手腕的动作而产生。
由于速度不快,手臂无需过分紧张。
连顿弓不是常用弓法,比一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去练习,但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发展右臂的力量并加强它对弓的控制能力。
小提琴拉弓方法:快分弓快分弓是以小臂动作为主,结合腕部甩动动作奏出的快速有力的一种分弓。
一般用弓的中上段。
为了使动作情节、洒脱,必须注意臂、腕的协调。
如不注意动作的合理不为,让大臂来拉这种弓法,势必会感到笨拙、不能持久。
仅用腕部来拉则又缺乏足够的力量。
因此,只有用小臂结合腕部动作才能既灵活又有力地奏好这种弓法。
小提琴拉弓方法:跳弓跳弓是用弓的中段,以手腕结合小臂动作奏出的短促而富有弹性的哟中跳跃弓法。
练习跳弓。
课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在弓的中部用强音演奏快分弓。
在此基础上,将弓稍提起(即稍离弦),结合手腕的上下抛动动作(似原地划圈),让弓在弦上跳跃。
注意要找到弓最易跳起的部位;第二步是有控制地将一拍奏四个音或三个同音进行练习,进而在练习曲或乐曲上运用。
小提琴弓法技巧解释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下面梳理了小提琴弓法技巧解释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仅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由于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一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不管个人的才能如何,对于这种迷人的弓法的掌握,没有任何奇迹可以使演奏者轻而易举地获得,而只能因人而异,靠各自不同的肌能条件、敏感程度、控制能力,去恰当地、经常性地练习和应用,从而逐渐达到尽可能的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紧张性的练习不可时间过长,以免产生肌肉的痉挛和习惯性的手臂僵硬。
连顿弓--这一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特殊弓法,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专业演奏者来说,若不能较好地适应和掌握,实在是一个遗憾,因为在大量的世界名曲中,这种弓法应用的本身,就足以丰富和体现其作品所赋予的表现力。
小提琴入门教程: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特殊弓法当每一个小提琴学习者真正进入教科书的练习时,无论是沃尔法特、开塞、还是克莱采尔,他们的第一课都是分弓练习,这是因为分弓(Detache)和连弓 (Legato)本是小提琴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弓法。
任何其他各种弓法,诸如波弓(Portato)、顿弓(Staccato)、冲弓(Martele)、跳弓(SPiccato)以及在四根弦上的滚奏、符点弓法、切分弓法等等,无不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弓法中派生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首先要把分弓和连弓的运行轨道和发音练好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其他那些常用的弓法,自然也就好学多了。
但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一、连顿弓(Solid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能够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使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但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体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因为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个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很多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水平,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水准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小提琴弓法大汇总
小提琴有多少种弓法,哪些弓法最重要,各种弓法有何作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糸……如果想把小提琴尽可能学深学透,就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些弓法问题。
你肯定听过分弓、连弓、跳弓,但不一定听过击弓、波弓、碎弓;你也许拉过大断弓小顿弓,但可能沒碰过抛弓、控制跳弓。
就是说小提琴弓法多种多样(屈指算来恐有上十种),但同一种弓法因名称说法不一,造成了数量上的重复和类别上的混乱。
现从演奏实际作用出发,分门别类进行勾勒和整理。
说到底,小提琴弓法可归为两个大类:分弓和连弓。
这点完全等同钢琴连奏和断奏两种基本演奏方式。
分弓即一个音拉一弓,或上或下把音断开;连弓就是一弓两个或以上的音,音与音之间几乎没空隙,连贯而流畅。
小提琴其他弓法都由连弓分弓派生而来,如顿弓(断弓)就是分弓的变形,自然跳弓、碎弓也是快速分弓的结果,而连跳弓、连断弓更是连弓分弓的有机结合……
我们只有记住连弓和分弓,切实以它们为基础,才能练好其他派生的各种弓法。
不管弓法有多少,不管名称如何叫,都不会被它们弄得眼花缭乱,或者窘迫到不知所措。
小提琴最为实用的12种弓法小提琴公开课运弓法是演奏艺术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演奏者来说弓法是各种演奏技巧的总和。
它直接和间接影响作品的风格,力度,节奏,并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
其运用完全来源于实践。
一、弓长,弓位,和压力运用的原理1、弱奏为了使音响明亮通常弓子应紧贴琴弦,使弓毛很好的接触琴弦。
2、弱奏时应使用非常慢的弓法因为厚实的音,只有用不长的弓段才能得到最小的音量。
3、时值不长的弱音,最适合用上半弓演奏4、演奏强时F它只是一种充实有力的色调采用自由的运弓使音响饱满就可以了。
5、中强音效非常饱满足以,无须特别加压6、特强就要加大压力了,原则是弓子压力越大,运弓的速度越快。
7、乐曲中的PPP。
是一种轻微的声音,仅借用弓子本身的重量,运弓极其缓慢。
8、有时异常柔和轻快的旋律,用轻松的长弓奏轻微的音9、注意弓长的使用,使旋律丰富富有色彩。
10、也有缓慢的运弓,奏出丰满圆滑的音。
二、乐句高潮的弓法1、应力求落在下弓上2、事先做好下弓的准备三、乐句开头的弓法1、弱拍或次弱拍开始用上弓2、为了和音型结构相适应,使高潮落在下弓3、有时,小节的弱音与下一节小节的强音连在一起,要保证强音用下弓。
四、下弓起奏的弓法1、注意下弓起奏并非总是从弓根开始,绝大多数是从中弓开始。
2、色调越安静起头的下弓比随后的一弓越短,起弓越远离弓根。
五、上弓起奏的弓法1、同样上弓并非总是从弓尖开始的。
2、如开始的上弓比随后的下弓长,起奏应从弓尖开始。
3、反之应远离弓尖。
六、节拍弓法和非节拍弓法1、小节重音落在下弓上叫节拍弓法2、有时为不打乱上下,上下的顺序会出现非节拍弓法3、也有出于音乐的要求出现非节拍弓法七、弓法的调节法1、一弓奏出两个连续的音符2、重复运弓V,V 或下,下,离弦演奏。
3、重复运弓V,V 或下,下,不离弦演奏。
4、弓法的调节,不单是当节拍运弓法被打乱时采用,他还用来简化演奏。
八、推算出来的弓法1、用节拍弓法演奏。
2、有时必须改变作曲家标出的弓法,因为那些弓法不能一下子演奏出来。
小提琴的基本弓法及应用统计小提琴弓法所产生的基本效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连音(legato),即各音互相圆滑的连贯的意思;一种是“顿音”(staccato),就是各音彼此隔离开的意思。
所以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虽然极其繁多,然而演奏教学中不外乎是为奏出各种程度不同或性质不同的连音或顿音的方法而已。
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虽然繁多,然而总括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方法,即连音和顿音的方法,而后者又分为固定的方法和跳动的方法。
其他再多再复杂的方法也都是由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演变而来的,所以怎样掌握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是小提琴演奏方法中的关键,在此笔者想结合演奏和教学实践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的练习要领及其应用。
关于连音的方法长音表现在音乐上应该是平滑的连续的,在乐谱上常用连接线⌒表示,在弦乐中演奏这一类音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演奏时由一弦到另一弦中间要衔接得平滑,因为在一个用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会有多次弦与弦的切换;二是上下弓中间衔接得要极其严密、圆滑,因为在用一个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很多地方要上下换弓的,有时一首乐曲的全部都是连音的形式,而其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弓一弓地分别演奏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以换弓圆滑与否来决定其演奏质量的优劣。
在小提琴演奏中,只要解决了换弦的问题,要使连接的音符彼此连贯,这是很容易办到的。
但是要使上下换弓时所奏的音彼此连贯,又是另一个问题。
必须特别留意,下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上述两个要点的困难,解决其中困难以后,便可以运用自如了。
为了不使弓子在换弦二音之间有切换的痕迹,或避免第二音开始时发音太强的弊病,须于前一个音即将结束时,臂与手圆滑地将弓子转向第二音所在的琴弦上,所以当前面的音符奏完,应奏第二个音符时,弓子早已预备于音符所在的琴弦了。
这时弓子绕转的速度全视前面音符的时值而定,也就是说前面的音符较长,就可以慢些,前面的音符较短就要快些,总之,切忌使弓子恰好在应该奏出第二个音符时移到音符所在的弦上来。
小提琴连顿弓技巧小提琴连顿弓技巧是小提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它能够让演奏更加流畅、富有表现力。
在演奏中正确运用连顿弓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具韵律感和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连顿弓指的是在演奏过程中不中断地用弓拉出一串音符。
通过适当的连顿弓技巧,可以实现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音符断裂,使音乐更加连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提琴连顿弓技巧。
1. 简单连顿弓简单连顿弓是最基础的连顿弓技巧,通过在一个弓节中拉出多个音符。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弓的平衡和速度的控制。
在连续拉出多个音符时,要确保每个音符的音量和弓的速度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弓的重心控制,保持弓的平衡,以避免音符之间出现明显的断裂。
2. 翻转连顿弓翻转连顿弓是指在一个弓节中,先下弓然后上弓,再下弓然后上弓,依此类推。
这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具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弓的速度和力度的控制,保持每个音符的音量和弓的速度一致,使音乐更加流畅。
3. 断奏连顿弓断奏连顿弓是指在一个弓节中,拉出一个音符然后停顿,再拉出下一个音符然后停顿,依此类推。
这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同时也增加了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停顿的时间和断奏的力度,使每个音符的停顿时间和断奏力度合适,达到音乐表现的效果。
4. 弧形连顿弓弧形连顿弓是指在一个弓节中,以弧形的方式拉出多个音符。
这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具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弓的速度和力度的控制,保持每个音符的音量和弓的速度一致,使音乐更加流畅。
5. 反弓连顿弓反弓连顿弓是指在一个弓节中,先使用下弓然后使用上弓,再使用下弓然后使用上弓,依此类推。
这种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具动感和表现力,同时也增加了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弓的速度和力度的控制,保持每个音符的音量和弓的速度一致,使音乐更加连贯。
小提琴连顿弓技巧是小提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
小提琴弓握法教学弓握是小提琴演奏方法中的关键,那么正确的姿势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提琴弓握法教学,一起来看看吧!小提琴弓握法教学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为德国式的小提琴持弓法,是最早出现,也是最自然的持弓法,食指第一、二指节平压在弓杆上,其余手指以同样方式紧密贴合、平压弓杆,弓毛松紧程度适中;这个小提琴持弓法的特色在于,只需控制弓杆即可,不用顾虑弓尾库,而且动作较自然、易上手,因此德国是小提琴持弓法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平衡及稳定度较不好掌握,是学习这个小提琴持弓法中须注意的特点。
这样的持弓方法显然非常的费力,在新的学派出现之后,逐渐不被采用。
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二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法国及比利时式的小提琴持弓法,同样也是改良自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以食指第二指节后端部位斜压弓杆,各手指间距离较近,拇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能控制到弓尾库,既能顾及持弓稳定,又能维持手指运弓灵活,要注意学习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较困难的一点是,由于没有手指勾住弓杆,因此较不易施压。
这样的持弓方法比起第一种来要更轻松,直到今天依旧有许多人在用。
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最后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俄罗斯式的,这个小提琴持弓法是由德国式加以改良而来,用食指二、三指节间斜压弓杆,并用第一、二指节包围弓杆,运用食指引导方向,拉到下半弓时以小指压着弓杆,拇指一部分则顶在弓尾库过桥处;和德国式的不同在于,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弓毛较松,并加强了对弓尾库的控制,平衡及稳定性较好,且容易对弓施压,但由于食指包住弓杆,手指灵活度会较差,这是学习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应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握弓方法使得下手臂从肘关节起向内有力地旋转,使得食指在自然的,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对弓子产生压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控制弓杆,而初学者一旦掌握这种持弓方法,即可在琴上发出比较完善的声音。
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学派,这种持弓方法明显略胜一筹。
小提琴的颤音教学方法左手握住小提琴,琴颈位于左手大指节和手指之间,手指当然就绕在琴颈上。
小提琴的跳弓技巧有哪些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在学习小提琴,那么你知道小提琴如何跳弓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提琴跳弓技巧,来欣赏一下吧。
小提琴跳弓技巧1.自然跳弓:先选好弓中最富弹性的弓段(即弓子里心附近),将它置于A弦或D弦上(因为弓子在这两根弦上,相对接近水平状态其重心比较稳定,易于弹跳),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可放在琴马和指板末端的中间,食指加大压力以手腕活动为主,持续不停地拉中速或稍快的短分弓,然后将食指对弓子的压力渐渐地减轻,小指自然放松,右手始终保持着拉短弓时以手腕关节活动为主的匀称的运弓动作。
弓子便由于弓毛的弹性和琴弦的反作用而自然跳动起来(弓子的跳动与弦的距离要尽可能小些),在空弦上跳动自如后,就可逐步配合左手的按弦动作进行练习,并逐渐扩大跳弓运用弓段的范围。
2.控制跳弓:练习时,右手牢稳而灵活地控制着琴弓,以手腕和下臂活动为主,并与小指下压弓杆的抬弓动作等相互配合,做“钟摆式”的击弦动作。
使弓子有规律地均匀击弦,发出富于弹性的跳弓音响。
它发音的力度较自然跳弓要大,其使用弓段的范围也比自然跳弓要广。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跳弓,需要对与跳弓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些考察和探讨。
例如,跳弓弓段位置的选择问题,就要从乐曲的要求及其标记出发,并结合弓子的结构与性能等来考虑。
一般地讲,力度强的或速度慢的乐汇、乐句,可选用弓中靠下的弓段;轻巧活拨而速度较快的乐汇、乐句,则可选用弓中靠上的弓段。
弓毛与弦的接触点靠近琴马,琴弦的硬度与弹性较大,发音较为强亮;靠近指板则琴弦较软而弹性较小,发音较为弱暗。
弓子正立(全部弓毛触弦)弹性大,发音强而粗犷;弓子侧立(外侧部分弓毛触弦)弹性小,发音弱而轻巧细腻,上述这些,只有和正确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密切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小提琴跳弓演奏方法一跳弓是弓子在弦上跳跃而演奏出的一些互不相连的短时值音二跳弓可分为两种:1人工跳弓,依靠人为的控制弓子,使其跳跃的弓法一般在不太快的乐段中使用。
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几种特殊弓法来源:歌词大全 当每一个小提琴学习者真正进入教科书的练习时,无论是沃尔法特、开塞、还是克莱采尔,他们的第一课都是分弓练习,这是因为分弓(Detache)和连弓 (Legato)本是小提琴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弓法。
任何其他各种弓法,诸如波弓(Portato)、顿弓(Staccato)、冲弓 (Martele)、跳弓(SPiccato)以及在四根弦上的滚奏、符点弓法、切分弓法等等,无不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弓法中派生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首先要把分弓和连弓的运行轨道和发音练好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其他那些常用的弓法,自然也就好学多了。
但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一、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仅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由于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一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小提琴如何拉弓对一首乐曲是否演奏得优美动听以及能否恰当地表现乐曲内容,是和运弓的好坏分不开的。
运弓在小提琴演奏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弓的练习和掌握一些相关技巧。
下面店铺整理了小提琴拉弓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小提琴拉弓方法:基本拉弓方法全弓在准备运弓时,右上臂要稍抬起些(不贴身即可),弓杆略向外侧。
在弓上行至弓根时,手腕须逐渐推起;在弓下行至弓尖时,手腕须顺势下落。
起落动作要平稳,自如。
此过程中,手指应配合有做小的伸屈调节动作。
例如,在弓根时,拇指与小指稍弯屈;在弓尖时,拇指与小指略伸直。
由于手握在弓根处,弓的两端在琴弦上的压力不一祥,若不借助外力,仅让弓自然地在琴弦上运行,就会出现越向弓尖音量越弱,越向弓根音量越强的现象。
为了使全弓音量平均,在向弓尖运行时,手指(主要是食指)必须对弓渐渐增加压力;在向弓根送行时,须将弓稍提起或将弓杆稍向外侧,以减轻弓在琴弦上的压力,减少弓毛接触琴弦的面积来达到平衡音量的目的。
下行运弓的开始时,音量容易强。
上行运弓的开始时,音量容易弱。
因此要有意识的掌握力度,使上、下弓音响平均,上半弓、中弓、下半弓在上半弓和中弓运行时、以前臂及腕部动作为主。
在下半弓运行时,需加入上臂的动作。
弓杆停留在正中时、肘、腕、指与弓应在一个平面上。
连弓即用一弓奏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的弓法。
连弓应拉得连贯顺畅。
换弦时,要用柔和的腕部动作将两弦上的音连接起来,避免突然,生硬的动作。
弓法的交化很多,以上概述运弓的基本动作,学习者如果能较好地掌握这些基本弓法,进一步学习其它变化弓法,就有了一个基础。
应强调指出的是,有的人往往容易偏重于左手技术的提高,而忽略右手的练习。
其实小提琴的表现力很有一部分体现在右手的运弓上,有时右手运用不好还会形响左手的演秦。
因此,必须对左右手的练习予以同样的重视。
小提琴拉弓方法:小提琴拉弓要领1)为了不浪费力气就要合理运用动作。
比如:在拉上半弓时,主要以小臂动作为主;在拉下半弓时大臂再参与动作。
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弓法指法教学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维瓦尔第作品中极为知名的曲目之一,由于其旋律优美,动感狂野,深受小提琴爱好者们的喜爱。
其中弓法和指法的运用也是该乐曲的重要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该曲目的弓法和指法练习方法,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演奏这首经典曲目。
弓法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弓法技巧主要包括,连奏弓、弹橄榄球弓、跳弓等。
在演奏前,可以先练习以下基本的弓法技巧。
1. 连奏弓连奏弓是小提琴演奏中最常用的弓法技巧之一,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实现音符之间的无缝衔接。
在练习连奏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控制好手腕的力度和移动速度,这样可以比较自然地实现弓到弦的衔接;其次,要注意弓的重心及弓手的力度控制,保证音色的稳定和统一。
2. 弹橄榄球弓3. 跳弓跳弓技巧是一种快速连弓技巧,通常用于表达乐曲中的快速音符。
在练习跳弓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弓的重心和弓手的力度平衡,保证弓的弹跳力度和音色的清晰;其次,要注意弓的角度和弓的落点,保证弓的跳跃速度和规律性。
指法3. 三连音三连音是小提琴乐曲中的一种重要音乐元素,它可以表达出音乐的活力和节奏感。
在练习三连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控制手指的平滑度和速度,保证三连音之间的连贯和流畅;其次,要注意手指的压力和位置,以保证音色的清晰和阴阳两极的掌握。
4. 颤音总结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弓法和指法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掌握,只有对于这些技巧逐渐熟悉了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这首经典曲目所需的演奏技巧。
因此,建议大家在练习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提琴持弓方法有几种?——持弓法的演变2306-2018在过去的百年间,小提琴与中提琴的演奏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平行。
全球化几乎席卷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追求舒适与灵巧,几乎成为文明发展的共同方向,一项项记录都被打破。
持弓法方面,德、俄、法比学派的持弓方法之间的差异日益消弭,而到了新千年后,有时连一点痕迹都辨别不出了。
那就让我们尽量去给出一点“定义”,去看看一百年前各“学派”持弓法的异同吧。
提琴频道德国学派持弓法当时最理性的要数德国人的持弓,“德国学派”的持弓方式,基于这样一个说法:指尖是我们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当你被针扎了一下,指尖的痛感往往会比(手指)其他部位更强一些。
他们借助生理力学的定义,认为持弓接触点一定得是指尖,因为这样才能或者最佳的、力的反馈。
不过障碍也随之而来:为了完美做到这一点,大部分人的四指在指根关节就得弯曲,否则拇指本身太短,(若对不齐)是无法做到有效持握的。
这我觉得也许就是“握弓”(bow grip)这一表述的来源,用了“grip”(握住),而不是其他什么词。
当然,这个词并不太优雅,多少暗示着那是一种后天强迫的行为——你为了演奏,不得不这么握。
而事实上,指根关节的弯曲一定程度减弱了沿着手指一路的神经敏感度,而马尾库(琴弓靠手尾端的长方形零件,德语“Frosch”,英语“frog”,或许它的形状和青蛙比较像),即弓根部位的转向必须得由刚硬直板的手型来控制,这貌似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卡尔.弗莱舍在他的回忆录里,告诉我们约阿西姆大师是如何持弓的:“用指尖,食指触碰弓杆,几个最前端指关节保持成一条直线,而小指则保持在弓杆上的一点不动,放平。
”结果是什么呢?在弓根处的换弓必然通过比较僵直的手指以一串复合动作完成的,非常难以描述。
非要描述的话,这种动作,是由手腕的水平扯动和小臂的微妙扭转复合而成的(译者补注:约阿西姆曾描述这种手腕的水平扯动类似鱼尾的摇摆,从生理角度看并不太合理,弗莱什也完全不认可)。
小提琴跳弓的种类和技巧详解小提琴跳弓的种类和技巧详解提琴跳弓,是小提琴四大弓法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技巧,小提琴四大弓法分别是分弓、连弓、顿弓、跳弓;小提琴跳弓在小提琴演奏中经常运用到,一般以弓弹跳演奏的弓法,都是以小提琴跳弓为基础,所以小提琴跳弓技巧在运弓中是较为重要的。
小提琴跳弓也是演奏时转换用弓部位的基础,演奏时转换用弓部位不但音色美,力度发生极佳的变化,而且细观演奏形体动作,给人优美,舒服,自然,炉火纯青的感觉。
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下面介绍小提琴跳弓的知识和小提琴跳弓练习的技巧。
一、跳弓是弓子在弦上跳跃而演奏出的一些互不相连的短时值音。
二、跳弓可分为两种:小提琴自然跳弓、小提琴人工跳弓1、人工跳弓,依靠人为的控制弓子,使其跳跃的弓法一般在不太快的乐段中使用。
2、自然跳弓,相对于人工跳弓,它是弓子在演奏中靠弓子本身自然而然的跳跃而奏出的跳弓,一般较快的演奏时才能奏出,因而用于快速乐段。
三、小提琴人工跳弓的技巧人工跳弓可在中弓奏出,也可在中部左右,及中部以下奏出。
一般中速时采用。
既为人工跳弓,它离不开人的控制,一旦失去控制它将难能很好的奏出,他的快慢由跳跃的高低及左手的控制决定。
要想拉好人工跳弓第一,弓子跳跃的高度要一致,保持均匀的力度,一旦变化,弓子高了速度将变慢,将出现噪音,高了音色也不悦耳。
第二,绝不能失去人为的控制,失去人为的控制跳弓就会中断。
第三,这种控制是右手全面放松的基础上的,它是利用弓弦本身的弹性加以人为的控制而奏出的。
,它区别于自然跳弓,在于加入了人为的控制,拉奏中可以较慢的速度拉出,并能变转速度。
四、人工跳弓的练习方法1、弓子从弦高两寸上方自然落下,触弦后立即拉动,并抬起弓子。
再次落下,并推动弓子,再抬起。
每次离弦的高度要一样B中间间隔的时间要一样,开始间隔可长一些,以后漫漫加快C要保持一组一群音间隔的时间一样长,这样是练习控制弓子的能力。
D当变化间隔时间时弓子在空中有一停顿,也是练习对弓的的控制,以便将来改变用弓的部位。
小提琴弓法技巧解释小提琴弓法技巧解释大全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下面梳理了小提琴弓法技巧解释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仅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由于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一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不管个人的才能如何,对于这种迷人的弓法的掌握,没有任何奇迹可以使演奏者轻而易举地获得,而只能因人而异,靠各自不同的肌能条件、敏感程度、控制能力,去恰当地、经常性地练习和应用,从而逐渐达到尽可能的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紧张性的练习不可时间过长,以免产生肌肉的痉挛和习惯性的手臂僵硬。
练习小提琴曲目时使用的各种弓法
练习小提琴曲目时使用的弓法很多,不少学生在拉琴时,特别是在拉一些强的乐句、重音或和弦音时,弓子总是从弦上“砍’下去,效果很不好。
其实,只要记住除了那些需要弓子从弦的上方抛下去的特殊弓法(如抛弓、撞弓、跑马弓等)外,所有的起弓(轻或重)均应从弦上开始,即弓子必须先碰(咬住)琴弦后,再拉,而不是从空中下来碰上弦的同时往下拉,那样必然出现“砸”音。
1.练习时,把动作分解开。
第一步,弓子下来时,先咬住弦,第二步,再起弓,练好感觉后,再连起来,效果就会好。
特别要注意右手手指第三关节一定要灵活,能够起一个弹簧的作用,即使是力度很轻的运弓,也同样要先触弦(并不停顿)后,再运弓。
2.运弓至弓尖时,如果不是音乐要求渐弱,也不是乐句结尾时,心里就想着拉渐强,而且多留些弓子及加快弓速,这样,拉出的声音效果丰满,乐句连贯。
如果用力一样,到弓尖实际上是渐弱了。
3.演奏和弦时,特别是巴赫等复调音乐中的和弦,按低音的手指要保留片刻,让和弦音产生共鸣后再离弦。
这样,出来的和弦才丰满,固定低音声部的进行才能延续。
4,当看到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速度、力度术语时,不要立即执行,而要逐渐做。
因不少学生看见“渐快”时,立即就快起来了,看见“渐弱”时,马上就轻下来等等,所以,必须提醒这一点。
5.所有到高把位的音,力度再强也不能压弓,而心里要歌唱、弓速稍加快,这就显不出弓的压力了。
E弦高把位的音更是这样,为使弓不跑到琴马后面,弓杆要向琴马这边倾斜(平时则相反)。
6.碰到一连串的连弓音时,要有意地把弓留在后几个音上。
练习时,连音中最后几个音故意放慢,多留弓,以保持乐句的平稳性,特别在演奏巴赫慢板乐章中的一连串经过音后又紧接着一个和弦时,这种演奏方法更为有效。
7.演奏自然泛音时,弓速要快,靠近琴马,不要使劲压弓(当然也不能轻)。
演奏人工泛音时,除注意这些要求外,还要注意按实音的手指要按结实,按泛音的手指要到位,轻轻碰弦就行。
8.左手先行。
任何困难片段、任何换把,按音左手都要有一瞬间的先于右手运弓。
练习时,左手先到位后右手再起弓。
好处是拉快速的乐句(分弓、连弓、换把)时,能清晰流畅,左右手配合得好。
9.保留手指与不保留手指不是绝对的,要进行分析,能保留的尽最保留,如换弦时,前一条弦的手指要保留至换弦后的音发出,才能抬起,这样做,为的是利用余音使声音保持连贯。
另一种情况则不能保留,如从高把位3指滑至第二把位1指时,如果高音把位1,2,3指都在弦上时,必须把1,2指抬起来,不能保留。
否则,换把就困难了。
10.揉指的好坏取决于听觉的要求,因此,当学生揉指存在问题时,不要仅从手指的动作上去找原因,而要学生闭眼睛听效果,再寻方法。
11.装饰音的出现,演奏者往往把它奏得特重(此处指短倚音,不是莫扎特或古典音乐中的装饰音),喧宾夺主,或过多占用拍子影响了旋律的进行。
为解决此问题,练习时,先不拉装饰音,待旋律线条在演奏者脑中稳固后,再加上小音符、此时装饰的作用自然就会起到。
小音符的演奏,左手要像拨弦那样把音拨一下,清晰度就高了(当然要看乐曲的性质)。
12.由于4指的软弱性,演奏时,总是不自觉地希望它赶快过去,这样一来,就容易使节奏的均匀受到破坏。
为此,凡是有4指的地方,要有意识地把4指按的音拉长些(实际上是保持时值),到时很快抬起。
13.碰到有二连音节奏时,要有意识地把第二个音稳住,这样就可保持节奏的匀称,但注意不能把重音落在第二个音上。
14.演奏一组快速乐句时,开始几个音要快拉,后面的音就不会赶了。
15.带有结尾的颤指,要把结尾音的手指按好。
16.乐曲开始或乐曲中间休止后面是一个高把位的音时,有些学生习惯于在拉该音之前用手指先拨一下或用弓尖先轻轻拉一下,以检验那个音是否准确,这种做法不应提倡。
应当在练习时精神集中,用视觉、触觉、听觉的办法来训练(即看准那个音的位置,手按上去,用听觉检查、调整,找准位置后,把手放下),这样反复练习,直至一按就准。
左手按好后,弓子要大胆地拉,不要犹像,每次练习都这样做,最后就能达到凭触觉(手在琴上的感觉)完全有把握手一放就能拉出那个准确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