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入门:小提琴几种弓法演奏
- 格式:docx
- 大小:38.15 KB
- 文档页数:2
小提琴运弓技巧有哪些运弓是小提琴的基本技巧,那么你想要学习小提琴的运弓技巧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提琴运弓技巧,来欣赏一下吧。
小提琴运弓技巧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
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
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
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小提琴运弓姿势运弓的动作是由肩骨开始的,通过大臂带动小臂、手腕和手指,将臂的力量放在弓上,传到弦上。
弓是手的继续,应当感觉到是长在手上一样的运用自如。
弓运行时走直线,与弦成十字形不要前后倾斜,只有将弓走直才能充分摩擦,发出好的音响。
下弓时,臂和肘部有下垂的感觉,自然带动右手往下运弓。
臂、肘、腕、指都要注意放松,保持灵活的弹性。
上弓时,由臂带动,肘部稍有内在“抬起”的感觉,带动手腕和手指往上运弓。
不论是上弓或者是下弓都应该随时感觉到右臂本身的自然重量,而且要善于运用这种自然重量,把它传到弦上发出优美而浑厚的声音。
将右臂的力量传到手指上,主要是通过食指侧压(中指协助)传到弓上。
注意运弓时弓毛尽量全部贴在弦上,便于臂力的传导和琴弦的充分震功。
只有在弱的力度时可少用弓毛。
注意在开始练习运弓时,要保持接触点不变,不要在弦上滑来滑去。
小提琴持弓方法右手抬起,自然放松,垂放在弓上,小指尖立在弓杆上方的平面上,然后将弓杆的外侧放在右手食指的第二关节末端。
拇指和其他指保持原状,自然放松。
最后把拇指指尖斜放在弓毛箱的头部和弓杆的交接出,中指与拇指反响对齐,中指和食指与弓的接触点一般在中间关节部,无名指在第一关节部分,拇指握弓自然弯曲,小指在弓杆的上面也要自然弯曲。
小提琴的拿弓方法不知道各位习琴者所使用的小提琴持弓法是什么呢?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提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提琴拿弓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小提琴的拿弓方法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为德国式的小提琴持弓法,是最早出现,也是最自然的持弓法,食指第一、二指节平压在弓杆上,其余手指以同样方式紧密贴合、平压弓杆,弓毛松紧程度适中;这个小提琴持弓法的特色在于,只需控制弓杆即可,不用顾虑弓尾库,而且动作较自然、易上手,因此德国是小提琴持弓法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平衡及稳定度较不好掌握,是学习这个小提琴持弓法中须注意的特点。
这样的持弓方法显然非常的费力,在新的学派出现之后,逐渐不被采用。
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二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法国及比利时式的小提琴持弓法,同样也是改良自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以食指第二指节后端部位斜压弓杆,各手指间距离较近,拇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能控制到弓尾库,既能顾及持弓稳定,又能维持手指运弓灵活,要注意学习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较困难的一点是,由于没有手指勾住弓杆,因此较不易施压。
这样的持弓方法比起第一种来要更轻松,直到今天依旧有许多人在用。
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最后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俄罗斯式的,这个小提琴持弓法是由德国式加以改良而来,用食指二、三指节间斜压弓杆,并用第一、二指节包围弓杆,运用食指引导方向,拉到下半弓时以小指压着弓杆,拇指一部分则顶在弓尾库过桥处;和德国式的不同在于,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弓毛较松,并加强了对弓尾库的控制,平衡及稳定性较好,且容易对弓施压,但由于食指包住弓杆,手指灵活度会较差,这是学习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应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握弓方法使得下手臂从肘关节起向内有力地旋转,使得食指在自然的,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对弓子产生压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控制弓杆,而初学者一旦掌握这种持弓方法,即可在琴上发出比较完善的声音。
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学派,这种持弓方法明显略胜一筹。
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如何练习运弓,把小提琴拉得娓娓动听?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小提琴拉弓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提琴拉弓方法:顿弓顿弓是一种坚定有力的弓法,初音短促,音与音之间有少许停顿。
顿弓要求出弓迅速,具有爆发力,一般多用上半弓奏。
顿弓的方法是:再出音前一瞬间,通过臂和食指对弓杆是假一定的压力,使弓毛紧扣住弦,然后迅速挥弓,出音后弓立即停住,以此往返。
联系顿弓要注意出音有力、迅速,同时又要注意用力后的放松,以减轻弓在弦上的压力,让弦线继续震荡,右臂也在此时得到放松,再积聚力量奏一下弓。
为了增加顿音的共鸣,应当密切配合揉弦。
小提琴拉弓方法:中速、快速连顿弓连顿弓是用一弓连续奏出若干个短促顿音的弓法。
一般从弓尖开始,多用在弓的上半段。
连顿弓有中速、快速两种。
由于速度不同,演奏方法也不同。
快速连顿弓要求手臂处于一定的紧张用力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使手臂微微震动,再结合腕部的控制产生一连串间断音。
中速连顿弓是由食指压弓,手臂推弓,结合手腕的动作而产生。
由于速度不快,手臂无需过分紧张。
连顿弓不是常用弓法,比一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去练习,但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发展右臂的力量并加强它对弓的控制能力。
小提琴拉弓方法:快分弓快分弓是以小臂动作为主,结合腕部甩动动作奏出的快速有力的一种分弓。
一般用弓的中上段。
为了使动作情节、洒脱,必须注意臂、腕的协调。
如不注意动作的合理不为,让大臂来拉这种弓法,势必会感到笨拙、不能持久。
仅用腕部来拉则又缺乏足够的力量。
因此,只有用小臂结合腕部动作才能既灵活又有力地奏好这种弓法。
小提琴拉弓方法:跳弓跳弓是用弓的中段,以手腕结合小臂动作奏出的短促而富有弹性的哟中跳跃弓法。
练习跳弓。
课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在弓的中部用强音演奏快分弓。
在此基础上,将弓稍提起(即稍离弦),结合手腕的上下抛动动作(似原地划圈),让弓在弦上跳跃。
注意要找到弓最易跳起的部位;第二步是有控制地将一拍奏四个音或三个同音进行练习,进而在练习曲或乐曲上运用。
当每一个小提琴学习者真正进入教科书的练习时,无论是沃尔法特、开塞、还是克莱采尔,他们的第一课都是分弓练习,这是因为分弓(Detache)和连弓(Legato)本是小提琴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弓法。
任何其他各种弓法,诸如波弓(Portato)、顿弓(Staccato)、冲弓(Martele)、跳弓(SPiccato)以及在四根弦上的滚奏、符点弓法、切分弓法等等,无不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弓法中派生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首先要把分弓和连弓的运行轨道和发音练好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其他那些常用的弓法,自然也就好学多了。
但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一、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仅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由于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一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小提琴入门教程:小提琴演奏技术中的特殊弓法当每一个小提琴学习者真正进入教科书的练习时,无论是沃尔法特、开塞、还是克莱采尔,他们的第一课都是分弓练习,这是因为分弓(Detache)和连弓 (Legato)本是小提琴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弓法。
任何其他各种弓法,诸如波弓(Portato)、顿弓(Staccato)、冲弓(Martele)、跳弓(SPiccato)以及在四根弦上的滚奏、符点弓法、切分弓法等等,无不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弓法中派生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首先要把分弓和连弓的运行轨道和发音练好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其他那些常用的弓法,自然也就好学多了。
但是,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确实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那些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初学琴者会感到迷惑,而真正的专业演奏者也未必没有畏难之感。
一、连顿弓(SolidStaccato),这是在特殊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是最使人迷恋的弓法,我们能够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使用了这种弓法。
再如帕格尼尼,他不但在协奏曲、技巧性乐曲中体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感,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着重以此弓法作为一种富有特性的演奏乐段。
因为这种弓法所显示出的演奏上的技巧性,及其活力和趣味,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斯,对这个无人超越的绝技所演奏出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很多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变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作好的,就连有的一流名家,在这种弓法上也未必都能演奏得使人满意,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水平,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在很大水准上都决定了他的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在谈到连顿弓的体会时,普遍认为这种弓法的演奏,手臂是属于紧张状态的,弓毛必须压贴弦上,并能有很好的节奏控制,在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在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则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将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作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毫无缝隙。
小提琴弓法大汇总
小提琴有多少种弓法,哪些弓法最重要,各种弓法有何作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糸……如果想把小提琴尽可能学深学透,就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些弓法问题。
你肯定听过分弓、连弓、跳弓,但不一定听过击弓、波弓、碎弓;你也许拉过大断弓小顿弓,但可能沒碰过抛弓、控制跳弓。
就是说小提琴弓法多种多样(屈指算来恐有上十种),但同一种弓法因名称说法不一,造成了数量上的重复和类别上的混乱。
现从演奏实际作用出发,分门别类进行勾勒和整理。
说到底,小提琴弓法可归为两个大类:分弓和连弓。
这点完全等同钢琴连奏和断奏两种基本演奏方式。
分弓即一个音拉一弓,或上或下把音断开;连弓就是一弓两个或以上的音,音与音之间几乎没空隙,连贯而流畅。
小提琴其他弓法都由连弓分弓派生而来,如顿弓(断弓)就是分弓的变形,自然跳弓、碎弓也是快速分弓的结果,而连跳弓、连断弓更是连弓分弓的有机结合……
我们只有记住连弓和分弓,切实以它们为基础,才能练好其他派生的各种弓法。
不管弓法有多少,不管名称如何叫,都不会被它们弄得眼花缭乱,或者窘迫到不知所措。
小提琴最为实用的12种弓法小提琴公开课运弓法是演奏艺术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演奏者来说弓法是各种演奏技巧的总和。
它直接和间接影响作品的风格,力度,节奏,并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
其运用完全来源于实践。
一、弓长,弓位,和压力运用的原理1、弱奏为了使音响明亮通常弓子应紧贴琴弦,使弓毛很好的接触琴弦。
2、弱奏时应使用非常慢的弓法因为厚实的音,只有用不长的弓段才能得到最小的音量。
3、时值不长的弱音,最适合用上半弓演奏4、演奏强时F它只是一种充实有力的色调采用自由的运弓使音响饱满就可以了。
5、中强音效非常饱满足以,无须特别加压6、特强就要加大压力了,原则是弓子压力越大,运弓的速度越快。
7、乐曲中的PPP。
是一种轻微的声音,仅借用弓子本身的重量,运弓极其缓慢。
8、有时异常柔和轻快的旋律,用轻松的长弓奏轻微的音9、注意弓长的使用,使旋律丰富富有色彩。
10、也有缓慢的运弓,奏出丰满圆滑的音。
二、乐句高潮的弓法1、应力求落在下弓上2、事先做好下弓的准备三、乐句开头的弓法1、弱拍或次弱拍开始用上弓2、为了和音型结构相适应,使高潮落在下弓3、有时,小节的弱音与下一节小节的强音连在一起,要保证强音用下弓。
四、下弓起奏的弓法1、注意下弓起奏并非总是从弓根开始,绝大多数是从中弓开始。
2、色调越安静起头的下弓比随后的一弓越短,起弓越远离弓根。
五、上弓起奏的弓法1、同样上弓并非总是从弓尖开始的。
2、如开始的上弓比随后的下弓长,起奏应从弓尖开始。
3、反之应远离弓尖。
六、节拍弓法和非节拍弓法1、小节重音落在下弓上叫节拍弓法2、有时为不打乱上下,上下的顺序会出现非节拍弓法3、也有出于音乐的要求出现非节拍弓法七、弓法的调节法1、一弓奏出两个连续的音符2、重复运弓V,V 或下,下,离弦演奏。
3、重复运弓V,V 或下,下,不离弦演奏。
4、弓法的调节,不单是当节拍运弓法被打乱时采用,他还用来简化演奏。
八、推算出来的弓法1、用节拍弓法演奏。
2、有时必须改变作曲家标出的弓法,因为那些弓法不能一下子演奏出来。
小提琴的基本弓法及应用小提琴的基本弓法及应用引导语: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小提琴的基本弓法及应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您的阅读。
一、关于连音的方法长音表现在音乐上应该是平滑的连续的,在乐谱上常用连接线⌒表示,在弦乐中演奏这一类音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演奏时由一弦到另一弦中间要衔接得平滑,因为在一个用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会有多次弦与弦的切换;二是上下弓中间衔接得要极其严密、圆滑,因为在用一个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很多地方要上下换弓的,有时一首乐曲的全部都是连音的形式,而其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弓一弓地分别演奏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以换弓圆滑与否来决定其演奏质量的优劣。
在小提琴演奏中,只要解决了换弦的问题,要使连接的音符彼此连贯,这是很容易办到的。
但是要使上下换弓时所奏的音彼此连贯,又是另一个问题。
必须特别留意,下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上述两个要点的困难,解决其中困难以后,便可以运用自如了。
为了不使弓子在换弦二音之间有切换的痕迹,或避免第二音开始时发音太强的弊病,须于前一个音即将结束时,臂与手圆滑地将弓子转向第二音所在的琴弦上,所以当前面的音符奏完,应奏第二个音符时,弓子早已预备于音符所在的琴弦了。
这时弓子绕转的速度全视前面音符的时值而定,也就是说前面的音符较长,就可以慢些,前面的音符较短就要快些,总之,切忌使弓子恰好在应该奏出第二个音符时移到音符所在的弦上来。
作为一种方法,它有其开始、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要奏出完美连音,左右手都应积极配合。
前苏联着名小提琴教育家扬凯列维奇认为:“平稳的连音,是一种色彩。
如歌的优美旋律,歌唱性,长的旋律是小提琴最擅长的东西,不应失去连音的魅力。
”他将方法训练系统地总结为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
他把右手基本动作在琴弦上运弓的一致看作方法合理的内在联系。
根据这个原则,初学者应以分弓练习为先,用弓子的上半部大段大段地拉,随后再用弓子的下部大段大段地拉。
在这以后才能用全弓去拉,并使弓子的各部分配合起来。
小提琴的基本弓法及应用统计小提琴弓法所产生的基本效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连音(legato),即各音互相圆滑的连贯的意思;一种是“顿音”(staccato),就是各音彼此隔离开的意思。
所以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虽然极其繁多,然而演奏教学中不外乎是为奏出各种程度不同或性质不同的连音或顿音的方法而已。
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虽然繁多,然而总括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方法,即连音和顿音的方法,而后者又分为固定的方法和跳动的方法。
其他再多再复杂的方法也都是由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演变而来的,所以怎样掌握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是小提琴演奏方法中的关键,在此笔者想结合演奏和教学实践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的练习要领及其应用。
关于连音的方法长音表现在音乐上应该是平滑的连续的,在乐谱上常用连接线⌒表示,在弦乐中演奏这一类音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演奏时由一弦到另一弦中间要衔接得平滑,因为在一个用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会有多次弦与弦的切换;二是上下弓中间衔接得要极其严密、圆滑,因为在用一个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很多地方要上下换弓的,有时一首乐曲的全部都是连音的形式,而其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弓一弓地分别演奏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以换弓圆滑与否来决定其演奏质量的优劣。
在小提琴演奏中,只要解决了换弦的问题,要使连接的音符彼此连贯,这是很容易办到的。
但是要使上下换弓时所奏的音彼此连贯,又是另一个问题。
必须特别留意,下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上述两个要点的困难,解决其中困难以后,便可以运用自如了。
为了不使弓子在换弦二音之间有切换的痕迹,或避免第二音开始时发音太强的弊病,须于前一个音即将结束时,臂与手圆滑地将弓子转向第二音所在的琴弦上,所以当前面的音符奏完,应奏第二个音符时,弓子早已预备于音符所在的琴弦了。
这时弓子绕转的速度全视前面音符的时值而定,也就是说前面的音符较长,就可以慢些,前面的音符较短就要快些,总之,切忌使弓子恰好在应该奏出第二个音符时移到音符所在的弦上来。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1、右手对小提琴琴弓的掌握在我小时候学琴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右手的手型就像拿了一个圆球一样,手指都要弯起来并且稍微分开,每个手指都有其固定的位置,中指和大拇指对应,其它手指指尖自然轻松的放在弓杆上。
一首作品的魅力,除了左手的音符以外,右手的的运弓也十分重要。
较为有特点的弓法有:顿弓、连顿弓、抽弓、冲弓、波弓、撞弓、跳弓、抛弓、还有一种在现代作品中运用比较多的弓法是将弓子翻过来用弓杆进行抛弓,等等。
练琴,最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在基本功中,首要的就是练习空弦,可见右手运弓是多么的重要。
2、琴弓与琴弦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就是源自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产生震动而成,那么对于发出的声音所作的处理也是和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在演奏的过程中,琴弓越靠近指板,小提琴的声音就变小,相反琴弓越靠近琴马,声音就变大;然而还有一种因素影响着音量,那就是运弓速度,运弓速度慢,发出的声音就小,运弓速度快,发出的声音就大。
琴弓与琴弦的接触点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演奏到弓尖的位置,声音较弱,演奏到弓根的位置,声音较强。
在演奏时,利用这些技巧不但能够更好的突出作品中的特性,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左手的技巧美妙的音乐离不开音符,而演奏音符就需要左手的“功力”了。
在演奏的过程中,手指关节要灵活,指尖要有力度和弹性,对音的位置和换把位的距离要准确。
说到音准,大概是学琴者自始至终都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说小提琴是最难学习的乐器,主要还是因为对音的位置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练习才能掌握,不像钢琴每个键盘就是固定的音。
而且小提琴是木材制作,对所处的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温度不宜过高,湿度也要适当,不然都会成为影响音准的因素。
揉弦,看似一个小技巧,却有大用处。
揉弦分为手腕揉弦和肘臂揉弦两种,其作用是为了让作品中的乐句听起来更加生动优美细腻,就像公主穿上漂亮的花裙子一般锦上添花。
例如单独演奏一个长音时,听上去就是平平淡淡,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加上了揉弦瞬间感觉就不一样了。
小提琴关于弓法介绍与三度音程训练
小提琴弓法:
1. 小提琴弓法的重要性
小提琴弓法是小提琴演奏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表现演奏的技巧,还是表现演奏者独特的音乐包容力和天赋的重要标志。
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绝大部分要看他是否能采用一种正确的小提琴弓法,从而发挥自身的演奏功力。
2. 小提琴正确的弓法
小提琴正确的弓法能以最轻松的姿势,让弓把满足最优的发力,以达到最终的音色要求。
正确的小提琴弓法需要综合均衡,分别从手指、肘部、腕部、肩部、腰部进行结合,从而获得最大的发力效果。
同时,还可以在不同的拉弦手法的结合,实现琴弦的不同音色分析。
3. 三度音程训练及优点
三度音程训练指的是用不同的音阶来训练乐手,从而使演奏音乐曲目变得更加准确,相对一个更加复杂的旋律发是变化也更加自如。
三度音程可以用来练习拉弦、摩擦等技术,熟悉它们游刃有余,能够解决变奏乐曲中出现的不同变化,使拉弦更加圆滑,从而使音色更加优美。
4. 练习小提琴弓法和三度音程的方法
(1)练习小提琴弓法时,应特别注意腕部和肘部的技术,尽可能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以便放松手臂,整个动作应连贯流畅。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的把持弓,皮革的部位不可太滑,也不要太紧,把持音高也要正确,平衡各个部位的协调比较重要。
小提琴的持弓手法教学各位习琴者所使用的小提琴的持弓手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提琴的持弓手法教学,一起来看看吧!小提琴的持弓手法教学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为德国式的小提琴持弓法,是最早出现,也是最自然的持弓法,食指第一、二指节平压在弓杆上,其余手指以同样方式紧密贴合、平压弓杆,弓毛松紧程度适中;这个小提琴持弓法的特色在于,只需控制弓杆即可,不用顾虑弓尾库,而且动作较自然、易上手,因此德国是小提琴持弓法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平衡及稳定度较不好掌握,是学习这个小提琴持弓法中须注意的特点。
这样的持弓方法显然非常的费力,在新的学派出现之后,逐渐不被采用。
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第二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法国及比利时式的小提琴持弓法,同样也是改良自德国式小提琴持弓法,以食指第二指节后端部位斜压弓杆,各手指间距离较近,拇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能控制到弓尾库,既能顾及持弓稳定,又能维持手指运弓灵活,要注意学习法比式小提琴持弓法较困难的一点是,由于没有手指勾住弓杆,因此较不易施压。
这样的持弓方法比起第一种来要更轻松,直到今天依旧有许多人在用。
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最后一个小提琴持弓法介绍是俄罗斯式的,这个小提琴持弓法是由德国式加以改良而来,用食指二、三指节间斜压弓杆,并用第一、二指节包围弓杆,运用食指引导方向,拉到下半弓时以小指压着弓杆,拇指一部分则顶在弓尾库过桥处;和德国式的不同在于,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弓毛较松,并加强了对弓尾库的控制,平衡及稳定性较好,且容易对弓施压,但由于食指包住弓杆,手指灵活度会较差,这是学习俄罗斯式小提琴持弓法应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握弓方法使得下手臂从肘关节起向内有力地旋转,使得食指在自然的,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对弓子产生压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控制弓杆,而初学者一旦掌握这种持弓方法,即可在琴上发出比较完善的声音。
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学派,这种持弓方法明显略胜一筹。
小提琴拨弦教学方法把小提琴放在胸前,琴腹对着天花板,右手支撑着腮托处,三指、四指有力地放在E弦上。
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弓法指法教学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维瓦尔第作品中极为知名的曲目之一,由于其旋律优美,动感狂野,深受小提琴爱好者们的喜爱。
其中弓法和指法的运用也是该乐曲的重要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该曲目的弓法和指法练习方法,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演奏这首经典曲目。
弓法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弓法技巧主要包括,连奏弓、弹橄榄球弓、跳弓等。
在演奏前,可以先练习以下基本的弓法技巧。
1. 连奏弓连奏弓是小提琴演奏中最常用的弓法技巧之一,它可以帮助演奏者实现音符之间的无缝衔接。
在练习连奏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控制好手腕的力度和移动速度,这样可以比较自然地实现弓到弦的衔接;其次,要注意弓的重心及弓手的力度控制,保证音色的稳定和统一。
2. 弹橄榄球弓3. 跳弓跳弓技巧是一种快速连弓技巧,通常用于表达乐曲中的快速音符。
在练习跳弓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弓的重心和弓手的力度平衡,保证弓的弹跳力度和音色的清晰;其次,要注意弓的角度和弓的落点,保证弓的跳跃速度和规律性。
指法3. 三连音三连音是小提琴乐曲中的一种重要音乐元素,它可以表达出音乐的活力和节奏感。
在练习三连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控制手指的平滑度和速度,保证三连音之间的连贯和流畅;其次,要注意手指的压力和位置,以保证音色的清晰和阴阳两极的掌握。
4. 颤音总结小提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弓法和指法技巧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掌握,只有对于这些技巧逐渐熟悉了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这首经典曲目所需的演奏技巧。
因此,建议大家在练习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提琴持弓方法有几种?——持弓法的演变2306-2018在过去的百年间,小提琴与中提琴的演奏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平行。
全球化几乎席卷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追求舒适与灵巧,几乎成为文明发展的共同方向,一项项记录都被打破。
持弓法方面,德、俄、法比学派的持弓方法之间的差异日益消弭,而到了新千年后,有时连一点痕迹都辨别不出了。
那就让我们尽量去给出一点“定义”,去看看一百年前各“学派”持弓法的异同吧。
提琴频道德国学派持弓法当时最理性的要数德国人的持弓,“德国学派”的持弓方式,基于这样一个说法:指尖是我们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当你被针扎了一下,指尖的痛感往往会比(手指)其他部位更强一些。
他们借助生理力学的定义,认为持弓接触点一定得是指尖,因为这样才能或者最佳的、力的反馈。
不过障碍也随之而来:为了完美做到这一点,大部分人的四指在指根关节就得弯曲,否则拇指本身太短,(若对不齐)是无法做到有效持握的。
这我觉得也许就是“握弓”(bow grip)这一表述的来源,用了“grip”(握住),而不是其他什么词。
当然,这个词并不太优雅,多少暗示着那是一种后天强迫的行为——你为了演奏,不得不这么握。
而事实上,指根关节的弯曲一定程度减弱了沿着手指一路的神经敏感度,而马尾库(琴弓靠手尾端的长方形零件,德语“Frosch”,英语“frog”,或许它的形状和青蛙比较像),即弓根部位的转向必须得由刚硬直板的手型来控制,这貌似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卡尔.弗莱舍在他的回忆录里,告诉我们约阿西姆大师是如何持弓的:“用指尖,食指触碰弓杆,几个最前端指关节保持成一条直线,而小指则保持在弓杆上的一点不动,放平。
”结果是什么呢?在弓根处的换弓必然通过比较僵直的手指以一串复合动作完成的,非常难以描述。
非要描述的话,这种动作,是由手腕的水平扯动和小臂的微妙扭转复合而成的(译者补注:约阿西姆曾描述这种手腕的水平扯动类似鱼尾的摇摆,从生理角度看并不太合理,弗莱什也完全不认可)。
小提琴演奏的特殊弓法介绍小提琴演奏的特殊弓法介绍当小提琴学习者真正进入练习教程的阶段时,无论是《沃尔法特》、《开塞》,还是《克莱策尔》,他们的第一课都是分弓练习,这是因为分弓(Detache) 和连弓(Legato)是小提琴演奏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弓法,其他诸如波弓(Portato)、顿弓(Staccato)、冲弓(Martele)、跳弓(Spiccato)以及在四根弦上的滚奏、符点弓法、切分弓法等等,无不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弓法中派生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首先必须练好分弓和连弓的运行轨道及发音的原因。
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掌握其他常用的弓法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令业余学琴者望而却步,一些专业演奏者也会有畏难之感。
(1)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使人迷恋的一种弓法。
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
而帕格尼尼不仅在协奏曲及技巧性乐曲中充分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随想曲中还特意将此弓法赋予在一个富有特性的乐段中。
由于这种弓法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性、趣味性及其活力,再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对这一绝技所展示出的无人超越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好的,就是一流的名家对这种弓法的演奏也未必都能尽如人意。
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这几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演奏连顿弓的好坏。
”很多提琴家经常讨论演奏连顿弓的体会,他们普遍认为,在演奏这种弓法时,手臂应是处于紧张状态的,食指要对弓毛施以压力使其贴在琴弦上,并需有很好的节奏控制能力。
上行时手臂呈提物状,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稍向内倾斜。
小提琴跳弓的种类和技巧详解小提琴跳弓的种类和技巧详解提琴跳弓,是小提琴四大弓法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技巧,小提琴四大弓法分别是分弓、连弓、顿弓、跳弓;小提琴跳弓在小提琴演奏中经常运用到,一般以弓弹跳演奏的弓法,都是以小提琴跳弓为基础,所以小提琴跳弓技巧在运弓中是较为重要的。
小提琴跳弓也是演奏时转换用弓部位的基础,演奏时转换用弓部位不但音色美,力度发生极佳的变化,而且细观演奏形体动作,给人优美,舒服,自然,炉火纯青的感觉。
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下面介绍小提琴跳弓的知识和小提琴跳弓练习的技巧。
一、跳弓是弓子在弦上跳跃而演奏出的一些互不相连的短时值音。
二、跳弓可分为两种:小提琴自然跳弓、小提琴人工跳弓1、人工跳弓,依靠人为的控制弓子,使其跳跃的弓法一般在不太快的乐段中使用。
2、自然跳弓,相对于人工跳弓,它是弓子在演奏中靠弓子本身自然而然的跳跃而奏出的跳弓,一般较快的演奏时才能奏出,因而用于快速乐段。
三、小提琴人工跳弓的技巧人工跳弓可在中弓奏出,也可在中部左右,及中部以下奏出。
一般中速时采用。
既为人工跳弓,它离不开人的控制,一旦失去控制它将难能很好的奏出,他的快慢由跳跃的高低及左手的控制决定。
要想拉好人工跳弓第一,弓子跳跃的高度要一致,保持均匀的力度,一旦变化,弓子高了速度将变慢,将出现噪音,高了音色也不悦耳。
第二,绝不能失去人为的控制,失去人为的控制跳弓就会中断。
第三,这种控制是右手全面放松的基础上的,它是利用弓弦本身的弹性加以人为的控制而奏出的。
,它区别于自然跳弓,在于加入了人为的控制,拉奏中可以较慢的速度拉出,并能变转速度。
四、人工跳弓的练习方法1、弓子从弦高两寸上方自然落下,触弦后立即拉动,并抬起弓子。
再次落下,并推动弓子,再抬起。
每次离弦的高度要一样B中间间隔的时间要一样,开始间隔可长一些,以后漫漫加快C要保持一组一群音间隔的时间一样长,这样是练习控制弓子的能力。
D当变化间隔时间时弓子在空中有一停顿,也是练习对弓的的控制,以便将来改变用弓的部位。
小提琴入门教程:跳弓的基本类型
基本有两中类型,一种是自然跳弓,另一种是控制跳弓. 自然跳弓主要是依靠弓杆的弹性使弓跳动,因此选用弓段很重要.一般采用中弓弹力好的位置,同时也讲究弓与弦的接触点要稳定,否则跳弓就不会清晰。
控制跳弓是靠整个右手臂参与动作,用用弓子击弦,然后利用弓的反弹力离开弦,这样来回不断地跳动,奏出有颗粒性而较柔和有持续的跳弓.这种跳弓可塑性很强,可以在不同的弓段,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奏出适应音乐要求的跳弓色彩。
小提琴入门:小提琴几种弓法演奏
连弓:一弓拉两个或是更多的音。
分弓:每一弓拉一个音符。
波型分弓:开始的地方有一点膨大,接下来声音就逐渐减轻,就
象波弓一样。
它是靠在每个音开始时,细心的增加一点压力和速度,
但是并没有真正地形成重音。
音与音之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间断,但
是即使把这种弓法演奏得连续起来,也给人一种音与音之间有间断的
感觉。
波弓:用一弓演奏很多波型分弓的弓法。
分弓浪斯:短而快的运弓,特点是运弓开始时速度非常快,在结
束时放慢。
一般地来讲,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明显地断开的,在快的一
串音中也能够持续。
音的开始既不是重音也不是膨胀。
这种弓法能够
和没有明显起奏的冲弓相比。
分弓浪斯能够单独用在那些需要短弓法、没有什么音调变化的乐句中。
抽弓:抽弓是从有重弓的分弓而来的。
这里的重音是依靠把弓很
快的从弦上抬起来,再突然用力地敲下去做出来的。
通常是用上半弓
来演奏的,绝大部分都从上弓开始,首先要从上弓开始练习这种弓法,当然也是要掌握从下弓开始的类型。
冲弓:这是所有的弓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弓法,这种弓法对右手技
巧的好处,大大超过这种弓法的本身,好的冲弓对分弓的协助特别大,轲莱弓法和对连顿弓都有好处。
冲弓毫无疑问的一种敲击型的弓法,每个音的开头都有一个子音
性质的锐利的重音,两弓之间总是有停顿。
这种弓法中的重音则要求
有事先的压力准备,在运弓之前弓先要“咬”住弦,“咬”住弦所使
用的压力比运弓本身所需要的压力还要大。
这个压力所延续的时间只
要能产生声音开始的重音就成了,然后立即减少到所需要的水准。
假
如这个事先的压力放松得太早了,就没有重音了;假如放得太晚了,
就会有吱吱喳喳的声音。
所以准确演奏这种弓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时值
和配合。
轲莱:弓子从空中放到弦上去,在接触弦的一刹那轻轻的锐利地
把弦勾住,同时把声音清楚地拉出来,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从弦上抬起
来准备演奏下一弓。
勾弦的样子是和冲弓的起奏时很相似,仅仅准备
的时间减少到最小水准。
就好象是用弓子做一个拨弦的动作一样,但
不是产生拨弦的声音。
这种弓法是使用下半弓演奏的,运弓的长度能
够从非常短到比较长。
首先应该在靠近弓根的地方用最短的弓子来练
习然后再用弓子的其它部分,甚至为了练习的目的使用上半弓练习。
在演奏象轲莱这样短的弓法中,只有手指是主动的。
跳弓:演奏这种弓法时,弓子是从空中掉下来的,在发音之后弓
又离开弦。
它形成一个弧型的动作,弓和弦的接触是在这个弧型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
这个动作是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动作组成的。
假
如把水平的动作强调的超过了垂直的动作,那么它的弧线就比较平,
在这种下发出来的声音是实的,比较圆、柔和,具有更多的母音性质。
假如垂直的动作更为突出,弧线就会更窄深,结果声音就更锐利,有
音头,有敲击性。
音质和力度是受弓子所抬的高度的影响;抬的越高,声音就越响,一般来讲也越是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