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38
JPEG2000图像压缩算法标准摘要:JPEG2000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图像压缩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本文介绍了JPEG2000图像编码系统的实现过程, 对其中采用的基本算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介绍了这一新标准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JPEG2000;图像压缩;基本原理;感兴趣区域引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图像压缩要求更高的性能和新的特征。
为了满足静止图像在特殊领域编码的需求,JPEG2000作为一个新的标准处于不断的发展中。
它不仅希望提供优于现行标准的失真率和个人图像压缩性能,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些现行标准不能有效地实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完全无法实现的功能和特性。
这种新的标准更加注重图像的可伸缩表述。
所以就可以在任意给定的分辨率级别上来提供一个低质量的图像恢复,或者在要求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情况下提取图像的部分区域。
1.JPEG2000的基本介绍及优势相信大家对JPEG这种图像格式都非常熟悉,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图像中,绝大多数都是JPEG格式的。
JPEG的全称为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它是一个在国际标准组织(ISO)下从事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制定的委员会,它制定出了第一套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ISO 10918-1,俗称JPEG。
由于相对于BMP等格式而言,品质相差无己的JPEG格式能让图像文件“苗条”很多,无论是传送还是保存都非常方便,因此JPEG格式在推出后大受欢迎。
随着网络的发展,JPEG的应用更加广泛,目前网站上80%的图像都采用JPEG格式。
但是,随着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传统JPEG压缩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数字化多媒体图像资料的要求:网上JPEG图像只能一行一行地下载,直到全部下载完毕,才可以看到整个图像,如果只对图像的局部感兴趣也只能将整个图片载下来再处理;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体积仍然嫌大;JPEG格式属于有损压缩,当被压缩的图像上有大片近似颜色时,会出现马赛克现象;同样由于有损压缩的原因,许多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JPEG无法胜任。
图像编码标准有哪些图像编码标准是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表示和传输时所采用的编码规范,它对图像的质量、大小、传输速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图像编码标准主要包括JPEG、PNG、GIF等。
下面将对这些图像编码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标准,它采用了一种称为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压缩。
JPEG图像可以在不同的质量设置下进行压缩,从而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取得平衡。
由于其压缩比较高,JPEG图像在网络传输和存储时被广泛应用。
其次,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的图像编码标准,它采用了索引色和真彩色两种编码方式。
相比于JPEG,PNG图像可以保持更高的质量,因为它不会丢失任何图像信息。
此外,PNG图像还支持透明度通道,使其在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外,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种支持动画的图像编码标准,它采用了无损压缩的编码方式。
GIF图像可以包含多帧,从而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
虽然GIF图像在色彩表现和压缩比上不如JPEG和PNG,但在动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表情包、简单动画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图像编码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如TIFF、BMP 等。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的来说,图像编码标准在数字图像处理和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图像编码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减小文件大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图像编码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图像编码标准是数字图像处理和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标准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CCITT联合制定的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标准。
它主要采用预测编码、离散余弦变换以及熵编码的联合编码方式,以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属于有损压缩格式。
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面向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压缩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
它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图像数据的损伤。
JPEG压缩编码标准有多种类型,包括标准JPEG格式、渐进式JPEG格式和JPEG2000格式。
其中,标准JPEG格式在网页下载时只能由上而下依序显示图像,直到图像资料全部下载完毕,才能看到图像全貌;渐进式JPEG格式在网页下载时,先呈现出图像的粗略外观后,再慢慢地呈现出完整的内容;JPEG2000格式是新一代的影像压缩法,压缩品质更高,并可改善在无线传输时,常因信号不稳造成马赛克现象及位置错乱的情况,改善传输的品质。
总之,JPEG压缩编码标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压缩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jpeg编码流程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标准,下面是JPEG编码的流程:
1. 图片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操作,如颜色空间转换(RGB转YCbCr),图像采样和分辨率调整等。
2. 分块和变换:将图片分为若干个8x8的块,并对每个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
3. 量化:对DCT变换后的结果进行量化操作,将高频部分的系数舍弃或减小,以降低图像的数据量。
4. 颜色空间压缩:对量化后的Y、Cb、Cr三个分量进行独立的色彩空间压缩处理,通常使用基于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5. 编码: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包括使用游程长度编码(Run Length Coding)对连续的零系数进行编码,以及使用霍夫曼编码对非零系数进行编码。
6. 生成压缩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起来,生成最终的JPEG压缩数据。
JPEG编码是一种有损压缩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降低色彩精度、舍弃部分细节信息和压缩系数进行量化等操作,以减小图像的数据量,并通过对DCT系数进行进一步的编码压缩,从
而实现图像数据的压缩和存储。
在解码过程中,需要对压缩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和逆操作,来还原原始图像的视觉信息。
JPEG是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它是一种无损压缩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同时保持图像的高质量。
JPEG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摄影、网页设计、打印和传真等领域,成为了图像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JPEG压缩编码标准的原理是基于人眼对图像细节的感知特性,通过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和不可见细节,从而实现图像的压缩。
在JPEG压缩中,图像被分割成8x8像素的块,然后对每个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域。
接着,对DCT系数进行量化和编码,最后使用熵编码对图像进行压缩。
这样的压缩方式可以显著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同时保持图像的视觉质量。
JPEG压缩标准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压缩比,从而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取得平衡。
在数字摄影中,用户可以根据拍摄场景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压缩比,以满足对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的需求。
此外,JPEG格式的图像可以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进行广泛的应用和共享,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然而,JPEG压缩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因此在高压缩比下会出现明显的失真和伪影。
特别是在连续的编辑和保存过程中,图像的质量会逐渐下降,出现“JPEG失真”。
因此,在图像处理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压缩比,避免过度压缩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另外,JPEG格式不支持透明度和动画等高级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像处理需求可能不够灵活。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图像格式,如PNG和GIF,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总的来说,JPEG作为一种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它在数字摄影、网页设计、打印和传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图像处理和传输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使用JPEG格式进行图像处理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压缩比,避免过度压缩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考虑使用其他图像格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jpeg编码重要参数
JPEG编码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压缩标准,它通过一些关键参数来控制压缩质量和文件大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JPEG编码参数:
1. 质量因子(Quality Factor):质量因子是一个介于1到100之间的整数,它控制了压缩的程度。
较高的质量因子值表示较少的压缩,从而产生更高质量的图像,但文件大小也更大。
相反,较低的质量因子值会导致更多的压缩,从而减小文件大小,但图像质量会下降。
2. 色彩空间(Color Space):JPEG编码支持多种色彩空间,包括RGB、CMYK 和YCbCr等。
不同的色彩空间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RGB适用于显示器显示,CMYK适用于印刷品。
3. 分辨率(Resolution):JPEG编码支持不同的分辨率设置,通常以dpi(每英寸点数)表示。
较高的分辨率会产生更高质量的图像,但文件大小也更大。
4. 压缩级别(Compression Level):JPEG编码支持不同的压缩级别,从1到9,其中1级压缩最不失真,但文件大小也最大,而9级压缩文件大小最小,但失真程度也最高。
5. 插值算法(Interpolation Algorithm):JPEG编码使用不同的插值算法来重建图像。
常见的插值算法包括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三次插值等。
不同的插值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不同。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压缩质量和文件大小。
在选择JPEG编码参数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权衡。
霍夫曼编码表 jpeg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算法,它通过根据字符出现的频率分配不同长度的二进制编码来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压缩标准,其中也使用了霍夫曼编码。
JPEG压缩过程中的霍夫曼编码主要应用于DC系数和AC系数的编码。
DC系数是每个8x8像素块的直流分量,而AC系数是其余的交流分量。
首先,JPEG通过对图像进行DCT(离散余弦变换)将图像转换为频域数据。
DCT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为频域,使得图像的能量集中在较低频率的分量上,这使得图像可以更有效地被压缩。
DCT变换后的频域数据包含DC系数和AC系数。
DC系数表示图像的亮度信息,它代表了每个8x8像素块的平均亮度值。
由于相邻的像素值通常相似,DC系数的变化幅度较小。
因此,JPEG使用霍夫曼编码对DC系数进行压缩。
在这个过程中,DC系数被差分编码,即每个块的DC系数被与其前一个块的DC系数之差进行编码。
这样,由于差异较小,编码后的长序列中将有很多重复的值,使得压缩率更高。
然后,差分编码后的DC系数通过霍夫曼编码进行进一步的压缩,使用前缀编码的方式将频率较高的DC系数用较短的编码表示,频率较低的DC系数用较长的编码表示。
AC系数表示图像的细节信息,它代表了每个8x8像素块中除了直流分量外的交流分量。
AC系数相对于DC系数更多且变化范围较大,因此使用霍夫曼编码对其进行压缩是非常合适的。
AC系数首先通过零值处理将连续的零元素编码为(0, 0)零域对,然后对非零AC系数进行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表中预先设定了一组编码字典,其中包含了每个AC系数的频率以及对应的霍夫曼编码。
由于AC系数的频率分布不均匀,因此使用了可变长度编码(VLC)的方式,频率较高的AC系数用较短的编码表示,频率较低的AC系数用较长的编码表示。
在JPEG压缩标准中,定义了两个常见的霍夫曼编码表:亮度(Y)和色度(CbCr)编码表。
JPEG是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是一种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压缩格式,可以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使得图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更加高效。
JPEG的全称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它是一种有损压缩的图像格式,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像格式之一。
JPEG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的出现,使得图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占用更小的空间,这对于网络传输和存储设备的容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JPEG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舍弃一些人眼不易察觉的细节来减小图像的大小,从而达到压缩图像的目的。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JPEG可以将图像文件的大小减小到原来的很小一部分,这对于存储和传输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JPEG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中,压缩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亮度和色度的压缩。
在亮度的压缩中,采用的是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方法,它将图像分成8x8的小块,然后对每个小块进行DCT变换,得到频域的系数。
而在色度的压缩中,采用的是色度子采样的方法,将色度分量的分辨率降低,从而减小了色度分量的数据量。
这两种压缩方法结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对图像的高效压缩。
值得一提的是,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的格式,这意味着在压缩过程中会丢失一些图像的细节信息,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损失。
因此,在进行JPEG压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压缩比例,以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取得平衡。
通常情况下,对于要求较高图像质量的场景,可以选择较小的压缩比例,而对于一些网络传输和存储空间有限的场景,可以选择较大的压缩比例。
除了JPEG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例如PNG、GIF等,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图像格式和压缩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的来说,JPEG作为一种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具有高效压缩、广泛应用的特点,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使得图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更加高效。
几种图片格式(压缩标准)介绍:bmp、jpeg、jpeg2000、tiff 位图格式(BMP)是一种与硬件设备无关的图像文件格式,使用非常广。
它采用位映射存储格式,除了图像深度可选以外,不采用其他任何压缩,因此,BblP 文件所占用的空间很大。
BMP文件的图像深度可选lbit、4bit、8bit及24bit。
BMP文件存储数据时,图像的扫描方式是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
由于BMP文件格式是Windows环境中交换与图有关的数据的一种标准,因此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图形图像软件都支持BMP图像格式。
典型的BMP图像文件由三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数据结构,它包含BMP图像文件的类型、显示内容等信息;位图信息数据结构,它包含有BMP图像的宽、高、压缩方法,以及定义颜色等信息。
JPEG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文件后辍名为".jpg"或".jpeg",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由一个软件开发联合会组织制定,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资料会被丢失,因此容易造成图像数据的损伤。
尤其是使用过高的压缩比例,将使最终解压缩后恢复的图像质量明显降低,如果追求高品质图像,不宜采用过高压缩比例。
但是JPEG压缩技术十分先进,它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数据,在获得极高的压缩率的同时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品质。
而且 JPEG是一种很灵活的格式,具有调节图像质量的功能,允许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文件进行压缩,支持多种压缩级别,压缩比率通常在10:1到40:1之间,压缩比越大,品质就越低;相反地,压缩比越小,品质就越好。
比如可以把1.37Mb的BMP位图文件压缩至20.3KB。
当然也可以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尺寸之间找到平衡点。
JPEG图像压缩算法及其实现⼀、JEPG压缩算法(标准)(⼀)JPEG压缩标准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个由ISO/IEC JTC1/SC2/WG8和CCITT VIII/NIC于1986年底联合组成的⼀个专家组,负责制定静态的数字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标准。
迄今为⽌,该组织已经指定了3个静⽌图像编码标准,分别为JPEG、JPEG-LS和JPEG2000。
这个专家组于1991年前后指定完毕第⼀个静⽌图像压缩标准JPEG标准,并且成为国际上通⽤的标准。
JPEG标准是⼀个适⽤范围很⼴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既可⽤于灰度图像⼜可⽤于彩⾊图像。
JPEG专家组开发了两种基本的静⽌图像压缩算法,⼀种是采⽤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为基础的有损压缩算法,另⼀种是采⽤以预测技术为基础的⽆损压缩算法。
使⽤⽆损压缩算法时,其压缩⽐⽐较低,但可保证图像不失真。
使⽤有损压缩算法时,其算法实现较为复杂,但其压缩⽐⼤,按25:1压缩后还原得到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相⽐较,⾮图像专家难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得到了⼴泛的应⽤。
JPEG有4种⼯作模式,分别为顺序编码,渐近编码,⽆失真编码和分层编码,他们有各⾃的应⽤场合,其中基于顺序编码⼯作模式的JPEG压缩系统也称为基本系统,该系统采⽤单遍扫描完成⼀个图像分量的编码,扫描次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基本系统要求图像像素的各个⾊彩分量都是8bit,并可通过量化线性地改变DCT系统的量化结果来调整图像质量和压缩⽐。
下⾯介绍图像压缩采⽤基于DCT的顺序模式有损压缩算法,该算法下的JPEG压缩为基本系统。
(⼆)JPEG压缩基本系统编码器JPEG压缩是有损压缩,它利⽤了⼈的视觉系统的特性,将量化和⽆损压缩编码相结合来去掉视觉的冗余信息和数据本⾝的冗余信息。
基于基本系统的JPEG压缩编码器框图如图1所⽰,该编码器是对单个图像分量的处理,对于多个分量的图像,则⾸先应将图像多分量按照⼀定顺序和⽐例组成若⼲个最⼩压缩单元(MCU),然后同样按该编码器对每个MCU各个分量进⾏独⽴编码处理,最终图像压缩数据将由多个MCU压缩数据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