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8
试卷A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
)。
A. A. 年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B. B.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日平均小时交通量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 C. C.最大交通量最大交通量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
)。
)。
A. A. 设计车辆设计车辆设计车辆 B . B . B .交通量交通量交通量 C. C. C. 设计车速设计车速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A.外侧路肩边缘外侧路肩边缘外侧路肩边缘B. B. B.外侧路面边缘外侧路面边缘外侧路面边缘C. C. C.路面中心路面中心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进行。
)进行。
)进行。
A. A. 外侧外侧外侧B. B. B. 内侧内侧内侧 C . C .两侧同时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
)。
)。
A .A .停车视距停车视距停车视距 B. B. B.会车视距会车视距会车视距 C . C . C .超车视距超车视距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
)。
)。
A. A. 内边轴旋转内边轴旋转内边轴旋转B. B. B.外边轴旋转外边轴旋转外边轴旋转C. C. C. 中轴旋转中轴旋转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
)。
)。
A. 3%B. 2%C.非定值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
)。
)。
A. A. 二次抛物线二次抛物线二次抛物线B. B. B. 高次抛物线高次抛物线高次抛物线C. C. C.回旋曲线回旋曲线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
)。
A. A. 路基中线标高路基中线标高路基中线标高B. B. B.路面边缘标高路面边缘标高路面边缘标高C. C. C.路基边缘标高路基边缘标高路基边缘标高10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线形状况是指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
线形设计首先从路线规划开始,然后按照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进行,最终展现在驾驶员面前的平、纵、横三者组合的立体线形,特别是平、纵线形的组合对立体线形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特别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二)组合方式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图所示,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缓和段内;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和流畅的效果。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
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不宜重叠,或必须增大平、竖曲线半径。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以免失去引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a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平面设计-缓和曲线、平面线形组合设计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缓和曲线的主要特征是曲率均匀变化。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一)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1.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3.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二、缓和曲线的性质(一)汽车转弯时行驶的理论轨迹方程图2—4 汽车进入曲线行驶轨迹图假定汽车是等速行驶,驾驶员匀速转动方向盘,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φ 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弧长和曲率半径的关系有:=式中:K为小于1的系数;ω—方向盘转动的角速度(rad /s);t —行驶时间(s); d —汽车前后轴轮距;-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m/s)。
鉴于、d 、K、ω均为常数,可令C= ,则有:= ;此为汽车车轮行驶的轨迹方程。
式中:—汽车自直线终点进入曲线经t 时间后行驶的弧长,m;ρ—汽车行驶经t 时间后行驶的弧长处相对应的曲率半径,m;C—常数(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根据回旋线的数学定义:其曲率半径随曲线上某一点至该曲线起点之距离成反比。
即:ρ=A2式中A为曲率与曲线长度的比例常数;若令,通过对汽车行驶理论方程与回旋线基本方程的比较可知,它们的形式是相符的,因此《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回旋线参数A 的确定:R LS = A2 A=式中:R—圆曲线半径 m ;LS—缓和曲线长度m ;三、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1)使汽车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到圆曲线段,并对离心力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2)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利驾驶员顺适地操纵放向盘;(3)满足道路设置超高与加宽过渡的要求。
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是指设计公路平面布置时,根据道路的特定需求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公路的纵坡、水平线形及曲线形等要素的组合方式。
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变化、交通安全、通行能力、视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保障行车的舒适性。
同时,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还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因素,使公路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
在实际设计中,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乡村公路等。
不同道路类型的设计要求和要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在公路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舒适性、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建设更优质、更便捷、更安全的公路网络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和框架,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首先,本篇长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的整体安排。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详细介绍了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相关要点。
结论部分则对正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本篇长文的主题——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以及与该主题相关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有条理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正文部分是本篇长文的重点,会详细介绍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要点。
高速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作者:赵文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 线形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线形设计是从道路选线、定线开始, 从平面线形设计着手,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并对平、纵面线形和横断面进行统一协调,反复修改调整,从而达到行车安全、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舒适、景观协调的目的。
关键词:高速公路平面纵断面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 引言高速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总要求:应注意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
1 道路视觉分析(1)视觉分析的概念: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变化感觉来判断线形的。
道路的线形、周围的景观、标志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几乎都是通过驾驶员的视觉感受到的。
驾驶员观察外界事物,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的,驾驶员所观察的物体是按一定的速度运动的,而且驾驶员本身也在车辆行驶状态下观察物体。
因此,动视觉是连接道路与汽车的重要媒介。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而视角逐渐变小,对于高速公路来说,驾驶员的主要集中力是观察视点较远路幅的线形状况,必须使驾驶员明白无误地了解前方线形变化,尽量避免由于判断错误而导致驾驶失误。
(2)视觉分析:所谓线形状况是指汽车快速行驶中,道路的立体形状给驾驶员提供的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
该视觉印象的优劣,除依靠设计者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判断之外,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来评价。
透视图不仅可以判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以及公路和风景是否协调,而且小自超高过渡段的连接,大至构造物的设计,几乎在公路几何设计的所有领域中都可以利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线形状况是指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构成的立体形状。
线形设计第一从路线规划开始,而后依据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进行,最后展此刻驾驶员眼前的平、纵、横三者组合的立体线形,特别是平、纵线形的组合对峙体线形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知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怎样知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坦,与四周环境的协调解优秀的排水条件。
特别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一定着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依据以下设计原则: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引诱驾驶员的视野,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它不单影响线形的平顺性,并且与工程花费亲密有关,任何单一提升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心义的。
3.选择组合适合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以减少驾驶员的疲惫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二)组合方式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 a 平曲线和竖曲线二者在一般状况下应互相重合,且平曲线应稍擅长竖曲线以下图,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和缓段内;这类立体线形不单能起到引诱视野的作用,并且可获得平顺和流利的成效。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此中一方大而缓和时,另一方切忌不可以形成多而小。
1 / 5平、竖曲线几何因素要大概均衡、均匀、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太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同。
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二者不宜重叠,或一定增大平、竖曲线半径。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免得失掉指引驾驶员视野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惹起交通事故。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a 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当合,对双车道公路能供给超车方便,在平展地域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一,驾驶员易疲惫。
道路平曲线设计的方法
1. 设计标准和规范,道路平曲线设计首先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
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但通常都会包括
曲线半径、超高、切线长度等参数的规定,以及曲线的最大坡度、
侧向超高等要求。
2. 曲线半径的选择,曲线半径是道路平曲线设计中最基本的参
数之一,它会直接影响到车辆在曲线段的行驶情况。
一般来说,曲
线半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道路的设计速度、车辆类型、交通量等因素,以及地形、环境等条件。
3. 超高的确定,超高是指曲线外侧边缘高于内侧边缘的高度差,它是为了保证车辆在通过曲线时不会发生侧翻或者车辆失控而设置的。
超高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车辆的侧向加速度、车辆的横向偏移量
等因素。
4. 切线长度的计算,切线长度是指曲线两端直线段的长度,它
会影响到车辆在曲线段的过渡情况。
通常切线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
到车辆的设计速度、曲线半径、超高等参数。
5. 横向坡度的设置,在道路平曲线设计中,横向坡度的设置是
为了排水和提供横向辅助力,以确保道路在雨天或者结冰情况下仍
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行车条件。
总的来说,道路平曲线设计的方法是一个综合考虑道路几何、
车辆行驶特性、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工程设计过程,需要工程
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工程经验来进行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1.什么是缓和曲线?简述缓和曲线的作用。
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概念:汽车从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汽车的行驶曲率半径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路段即为缓和曲线段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满足乘客乘车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因素(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
线型直接、连续并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满足力学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保持线形的均衡和连贯;避免连续急弯;平曲线有足够的长度;3.纸上定线与实地定线相比有何优点?1)室内进行劳动强度低(2)视野开阔,不容易漏掉最佳方案3)进行多次设计质量高(4)自动化程度高4. 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创建立体交叉。
5.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和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叫横向力系数。
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
7.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8.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哪些?并说明它们的适用条件。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摘要:本⽂对在实际公路设计中平、纵断⾯线形结合时应该遵循和注意的问题进⾏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线型组合,设计原则前⾔在公路设计中,平、纵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纵断⾯线形配合不好,不但有碍于⾏车舒适等优点的发挥,⽽且会加剧视觉不良,造成⾏车上的危险。
平、纵断⾯线形的组合设计很好的配合,通常⽆须增加造价就能提⾼公路的品质,安全和完美线形,并有助于保持连续、匀速⾏驶。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必须尽⼒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且与⼯程费⽤相关。
对纵段⾯线形反复起伏、在平⾯上却采⽤⾼标准的线形是⽆意义的,反之亦然。
(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排⽔和⾏车安全。
( 4) 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
2 平纵线形组合⽅式及注意问题2. 1 平⾯直线与纵断⾯直线组合线形单调、枯燥,在⾏车过程中视景⽆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疲劳和超车频繁,在组合时⼀般应避免这种情况。
但在交通⽐较错综复杂的路段( 如交叉⼝) ,采⽤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设计时可⽤划⾏车道线、标志、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法来弥补。
2. 2 平⾯直线与纵段⾯凹形竖曲线组合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由于纵断⾯上插⼊了凹形竖曲线,因此线形不再⽣硬、呆板,⽽且给予司机以动的视觉印象,提⾼了⾏车的舒适性。
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采⽤较短的凹形竖曲线( ⼀般以⼤于最⼩竖曲线半径的3 - 4 倍为宜) ,以避免产⽣折点。
( 2)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短直线。
道路桥梁专业毕业论文目录1路线设计 (1)1.1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1.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1.3平面设计方法 (2)1.4平曲线设计 (2)1.5纵断面设计 (4)1.6横断面设计 (5)2路基路面设计 (7)2.1一般路基设计 (7)2.2软基处理 (8)2.3路基防护 (9)2.4支挡结构设计 (9)2.5路面结构设计 (10)2.6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11)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4)3.1路基排水设计 (14)3.2路面排水设计 (14)4涵洞基本构造 (14)4.1圆管涵 (14)4.2盖板涵 (15)5设计计算表···················································6参考文献······················································7结束语························································1 路线设计1.1 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微丘区,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