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李宏春)
- 格式:docx
- 大小:23.22 KB
- 文档页数:3
为了加强学生对杂交结果的认识,适当进行练习。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1.发生自由组合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那如何来进行验证?
2.演绎推理是怎样的?请写出遗传图解。
四.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是?
2.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是?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4.哪些生物适用自由组合定律?
加强学生理解:
进行小结:
五、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这里对学生科学探究塑造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相关概念的引入:
基因型:
表型:
等位基因:
认同孟德尔的伟大发现,他值得“遗传学之父”的荣誉。
七、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1.求配子的类型和概率问题
2.求配子的结合方式问题
3.求子代基因型和概率问题
4.求子代表现型及概率问题
5.已知子代基因型求亲代基因型问题
6.已知子代表现型求亲代基因型问题
7.两种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8.9:3:3:1模型的变式
9.某种基因组合致死的情况分析
10.某种配子致死的情况分析
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12.孟德尔遗传规律应用
(1)动植物育种。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0、10、20授课地点:生物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高二(16)班授课人:谢冠智指导老师:林文绩、严家声[三维目标]1、能够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能够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4、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P P T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二、提出假说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那么,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那么,F1能产生几种配子?分别是什么?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那么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几种?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棋盘法的规律。
学生认真思考,并试回答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学会棋盘法和分别分析法。
[课后练习]P12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说出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b、理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一些遗传问题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点a.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难点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流程(1)遗传图解(2)问题串:①性状由遗传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几对遗传因子?用Y(y)和R(r)来表示粒色和粒形,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2对遗传因子,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②遗传因子在配子如何存在?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又是如何表示的?(配子遗传因子成单存在;纯种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纯种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为什么F1表现出的是黄色圆粒呢?(Y对y具有显性作用,R对r具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出来的是Y和R所对应的性状,即黄色圆粒)④孟德尔假设: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并且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同时进行的。
F1能够生成几种配子?比例如何?(YR、Yr、yR、yr,1:1:1:1)进一步结合课件演示该假设要点,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难点。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释得到F2的实验结果(分解组合法)。
根据解释,完善下列分析图解倾听、思考、讨论、书写。
运用分离定律孟德尔假说回答问题。
动笔分础。
复习分离定律的孟德尔假说,巩固遗传图解的规范表达。
初步掌握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方法,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阐明两对相对性。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一系列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主题,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他研究了两个性状的遗传关系,其中一个性状是豌豆种子的颜色,另一个是豌豆种皮的质地。
豌豆种子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另一种是绿色;豌豆种皮的质地也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另一种是皱起来的。
孟德尔将黄色和光滑的豌豆与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进行了杂交,并观察了它们的后代。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代的杂交后代都是黄色和光滑的,没有绿色和皱起来的。
这说明黄色和光滑的性状是显性的,而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是隐性的。
当孟德尔将第一代杂交后代进行自交时,第二代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
这说明隐性的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盖了。
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
孟德尔将这种遗传规律称为“分离规律”。
这个规律指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遗传因子,它们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
这些遗传因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当这些遗传因子相互组合时,它们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从而形成后代的遗传特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性状,并提出了分离规律。
这些发现和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家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此外,孟德尔的实验还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品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通过这个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实验也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意义举足轻重,它不仅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也是生物学和农业的重要里程碑。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材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并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呈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再总结自由组合定律。
呈现方式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
注重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设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灵活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
二、教学目标1.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4.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提出假说、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十、教学反思1.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情况,再回顾孟德尔假说中推测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将“由表及里”与“由简到繁”的分析方法整合。
2.理论分析依托已有遗传理论,承前启后引出自由组合。
3.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实践遗传理论与方法,从而在学生的“做”中实现自主学习。
4.在成功中总结方法,在概念中呈现思维,在应用中形成责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科目:生物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3【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一年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两队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其中表达了很强的探究思想,本节重点在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教师通过通过多媒体表现孟德尔实验并实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简述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
2.水平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分析问题,归纳的水平,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探究思想,发现问题,试验,假设解释,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真理的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解决方法]:通过课件中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教学时采用“阅读材料—实验整理—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师设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答”等途径。
本节还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方法。
【教具准备】1、课件2、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若干,大信封若干【教学手段】多媒体【设计思想】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4.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过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总结归纳法及师生互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入新课出示资料:孟德尔完成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他在花园里发现豌豆就叶子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一种是绿色皱粒,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出孟德尔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相应的探究。
二、探索新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示资料: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是黄色圆粒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表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都是隐性性状。
出示资料: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相比有什么不同?F2代出现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315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圆粒108粒,绿色皱粒32粒,其比例接近9:3:3:1。
与亲代相比,F2代不仅出现了两种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即亲本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而且出现了两种与亲本不同的新性状,即重组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 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根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根底,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
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表达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
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
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
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局部,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开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根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