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三峡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三峡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畅朗诵并背诵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正确;2.熟练翻译全文,积存常见文言辞汇;(二)进程与方式:1.运用“抓关键字带全句”的方式翻译全文;2.通过朗诵法、圈点批画法把握三峡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祖国山河的壮美,酷爱祖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翻译全文,把握三峡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特点写景的手法;写景顺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情景导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写出了长江三峡水流之急。
三峡以其壮丽、险峻而闻名,今天咱们来学习我国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所描述的“三峡”(板书课题),一路欣赏三峡的壮丽。
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①流畅朗诵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和义;②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③把握三峡的特点。
(2)朗诵课文,质疑自探:①读通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断句正确,语气连贯;②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批注不睬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教学生快速翻译课文的方式:一句话往往就两三个词不睬解,这确实是关键词,批注其意思,再读那个句子,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这就叫“抓关键词以带句”的方式。
例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就抓住“襄、沿、溯”即可,如此突出了重点,便于经历,万万别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组长以自己小组适应的方式检查朗诵,自探没解决的词语或句子翻译放到小组里解决;(2)教师补充交流问题:①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作者突出了三峡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②写景要有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什么缘故要如此安排?2.分组学习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现点拨每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每次连番),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收成;若是和别的小组有相同收成,后展现的小组能够不重复。
三峡【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感悟三峡之美,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
【自主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阙.处()曦.月()襄.陵()沿溯.()御.风()素湍.()怪柏.()飞漱.()属.引()2.三峡具体指哪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根据课文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自主合作探究】5.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反馈检测】9、填空。
⑴《三峡》选自,作者。
⑵文中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对水流急、流速快,描写得最生动的语句是。
10、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重岩叠嶂..⑵虽.乘奔御风⑶或.王命急宣⑷空谷传响.11.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沿溯阻绝哀转久绝B、其间:飞漱其间其间千二百里C、自: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D、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含义。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下面句子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
《三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三峡(郦道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三峡的壮丽风光。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方法:讲读、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这是诗人笔下的三峡;“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日》),这是散文家笔下的三峡。
在地理学家笔下,三峡又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阅读郦道元的《三峡》。
二、阅读主场(一)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情况,疏通字词。
(二)安排两个同学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停顿掌握情况。
(三)合作学习:1、将学习小组分成四个部分按课文层次分别学习理解,完成后每个层次抽一个同学尝试讲解。
(其他同学对所讲提出异议或进行订正)第一层(开头——“不见曦月”)(两岸连山)第二层(“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夏水状貌)第三层(“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第四层(“每至晴初霜旦”——文末)(秋天景象)2、老师提出下列应重点掌握的词语,分别请几个学生作讲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略无阙处(通“缺”)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虽乘奔御风(即使)不以疾也(不如/快)绝巘多生怪柏(极高)良多趣味(的确,实在)属引凄异(连续/延长)空谷传响(回声)哀转久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唱)3、问题讨论:(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发言)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文章百余字,要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确非易事。
先写七百里山势,接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自有其匠心。
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
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四)学生自由诵读。
《三峡》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阙襄处曦月叠嶂陵沿溯朝发白帝御风急湍飞漱属引凄异涧肃绝2.文学常识:《三峡》是所著的《水经注疏》中的一段。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借助注释和字典,读通读懂课文。
【学习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检查预习:3. 朗读课文:(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速。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4. 疏通文意:(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课文。
(2)老师指导,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强调重点句的翻译。
5. 合作探究: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②课文写三峡四时的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6.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7. 教师小结:特色:①文章布局匠心独运。
②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写萧瑟之秋,则文气转为沉重、弛缓、凄清、学生笔记悲凉。
从部分看,以第三层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谭” “倒影”是静;“绝 多生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内容预览:15、课题:三峡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熟读成诵重难点点拨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导、学、练【预习感知】1.《三峡》选自,作者是地理学家、散文家。
(3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2分)叠嶂()曦月()溯()素湍()3.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2分)【轻松课堂】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⑶沿溯阻绝(沿:)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5.译句:(4分)⑴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4分)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7.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含义是。
(2分)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2分)略无阙处通,意思是。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3分)10.《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3分)1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
(2分)【课外加餐】(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明白得文意。
2.美读课文,欣赏三峡。
3.琢磨妙点,体味语言。
教学重点:明白得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琢磨妙点,体味语言。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展现美图,观三峡同窗们,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让咱们先睹为快,请欣赏。
(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看你们或沉醉、或惊叹的表情,教师就明白你们的魂都被三峡给勾走了,是不是专门想去三峡游玩?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咱们请来了一名特殊的导游,他确实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让咱们跟从他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板书题目及作者)这次旅行,咱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火腿和矿泉水,教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出示学习目标)一、反复朗诵,译《三峡》二、美读课文,识三峡3、琢磨妙点,赏《三峡》二、反复朗诵,译《三峡》旅途中咱们可不能闲着,请看看郦道元导游给咱们写的美文《三峡》,这么美的课文,大伙儿确信都想读一读,教师要求同窗们要读准字音。
谈到识字的问题,教师带来了一种很有乐趣的识字方式——见字知意。
能够结合课文来认字。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举例: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说明:两山夹水的地址称之为“峡”因此,咱们若是来欣赏“峡”,就不单单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屏幕显示)找一找带“山”旁的字并明白得它们的意思,找一找带“氵”旁的字并明白得它们的意思。
对照较难的,要把它们圈画出来.把教师整理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路读一读,我读题目,你们读下面内容。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址。
重岩叠嶂嶂:zhàng,挺拔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山献多生怪柏: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峻峭。
师:注意“岩”字,一样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那个地址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H b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d 不见曦月(阳光) f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h 绝周澈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j 飞漱其间(冲刷)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林寒涧肃(寂静) n .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读一读: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 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 略无阙处(毫无)c 夏水襄陵(漫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g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i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k 良多趣味(很)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7 三峡郦道元【学习目标】1、 知识: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 能力:品析课文,展开想像,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3、 情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1、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2、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 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 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及 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3、 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2. 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一、默一默1.生字词略无quē()处重岩叠zhàng()xī()月沿sù()阻绝飞shù()其间属.()引凄异二、读一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三、想一想1. 文章描绘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运用哪些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2. 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四、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阙叠嶂曦襄沿溯奔御湍漱肃属引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五、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三峡》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全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2.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1.走近作者及其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全国河流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2条河流。
注中除记载作注,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
2.给下列字注音阙嶂曦月襄陵沿溯漱属引备课组长李绒利教导主任王宁【合作探究】——升华能力透析重难点1.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试着翻译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拓展延伸】——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
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
长江三峡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三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并默写课文,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学习课时:两课时【知识储备】1、文题解读:“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文章以三峡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洁、明快,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2、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3、相关资料:⑴《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⑵三峡简介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阙( ) 叠嶂( ) 曦( )月襄( )陵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长啸( ) 属( )引哀转( )(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都是活用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6)素湍绿潭:3.下面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请指出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
(1)自.非亭午夜分:(2)或.王命急宣:(3)良.多趣味:(4)至于..夏水襄陵:(5)虽.乘奔御风:4、一词多义【绝】(1)绝.巘多生怪柏:(2)哀转久绝.:(3)沿溯阻绝.:【故】(1)故.渔者歌曰:(2)温故.而知新:【以】(1)不以.疾也:(2)何不试之以.足【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夜分()(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27 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知识: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能力:品析课文,展开想像,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3、情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
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
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延伸:
学生查阅长江三峡的现状的资料
同步练习
一、达标训练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曦月②沿溯阻绝③素湍
④绝⑤飞漱⑥属引凄异
2.解释加粗词。
①夏水襄陵:②亭午夜分:③不见曦月:
④沿溯阻绝:⑤乘奔御风:⑥绝:
⑦霜旦:⑧属引凄异:
3.填空。
《三峡》一文选自_____。
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
《________》。
4.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春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夏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秋
④清荣峻茂冬
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文中划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______字通______字。
3.试就第二段文字内容,大概计算一下船速。
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粗词。
①或王命急宣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林寒涧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