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麻醉选择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488.04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与管理要点有哪些【术语与解答】①老年骨科部分疾病其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解除病痛,改善或恢复相关运动器官的功能;②老年骨科手术范围大致包括四肢、关节、脊柱等,临床上以骨折为多见;③随着对运动器官功能研究的进展与手术技能以及器械的改进,其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操作技巧也越来越精细,因此对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也越来越高。
【麻醉与实践】通常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椎管内脊神经阻滞与部位神经阻滞居多,但较复杂的手术,以及出血严重的手术仍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主。
1. 访视与评估①老年行骨科手术多为骨折患者,尤其高龄者常见,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肥胖等合并症,以及长期卧床现象,故麻醉前访视患者应详细了解病情与全身状况以及手术特点,只有做出准确的评估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方能使麻醉与手术顺利平安的进行;②长期卧床老年人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其心、肺代偿功能减退,其全身状况对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风险也随之增高;③高龄患者一般血液黏稠度高,加之长期卧床可因血液浓缩及血流缓慢而引起下肢静脉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故在其活动、搬运或输液期间可能引起血栓脱落而形成流动的栓子,若栓子阻塞肺动脉,则可导致致命后果,应予以警惕。
2. 麻醉前准备①经术前全面体检与评估,尽量调整好其全身状况,使之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②伴有高血压老年人其抗高血压药物的长期服用可持续至手术日晨;③若患有病窦综合征或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以备安全;④6个月以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择期手术患者应推迟为妥;⑤严重心律失常、有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应控制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3. 体位安置骨科手术体位常有仰卧位、侧卧位与俯卧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由于老年人动、静脉血运流动较差,故体位摆放应自然、稳妥,且垫铺平整、柔软,以防止相关部位压伤等潜在隐患。
4. 上肢手术麻醉方法老年患者上肢外伤性骨折复位固定手术一般都能在臂神经丛阻滞下圆满完成,只是根据不同手术部位而选择不同的臂神经丛阻滞径路,如:肩部或上臂的手术通常选择肌间沟入路方法;前臂、手腕及手指的手术多选择腋窝入路方式(腋路法) ;而肘部手术既可采用肌间沟径路方法,也可选择腋路入径方法。
利罗合剂在老年下肢骨科术中的应用观察摘要: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特点,心脏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差,呼吸系统通气功能下降,肺顺应性比较差,肝肾功能代谢降低,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全麻各种风险也相对较高,如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谵妄、术后认知功能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需要我们大家引起重视的。
所以选择麻醉方式也是手术成败以及术后康复、预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人口老龄化,摆在我们麻醉科面前有很多挑战,老龄增多,老年患者做骨科手术它的比例比原来要与日俱增,比较常见的四肢的骨折,做关节置换的手术老年病人是越来越多,就麻醉而言,对于老年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种麻醉方式?目前来说尽可能采用神经阻滞应该还是主要首选方式之一,它的出发点,就是尽可能对病人的呼吸功能,影响来说应该是最小的。
每一种麻醉方式都有优缺点,关键要看这个病人的情况进行选择,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将一种是单纯使用利多卡因,另一种是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对半液,选腰2-3间隙作为穿刺点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了效果对比。
方法:下肢或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A组使用2%利多卡因4ml作为试验量,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6ml,B组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注入利罗合剂6ml。
两组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
结果:起效时间不同,A组慢于B组;镇痛效果不同,B组镇痛阻滞效果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对比后结论:利罗合剂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好,用药浓度降低,镇痛时间长,安全性好,是老年骨科手术优选的方式。
关键词:利罗合剂,硬膜外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麻醉方法:接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输糖盐水,常规监测血压、血氧、心电监护,如为骨折患者侧卧位健侧患肢在上,一般取腰2--3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硬膜外导管向上置管,小腿骨折可取腰1--2间隙向下置管,穿刺成功后的留管长度2--3厘米,平卧位开始推注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大约5分钟左右观察无全脊麻及其它不良反应后,A组注入2%利多卡因6ml,B组注入利罗合剂6ml,获得满意的麻醉平面后开始手术。
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影响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常常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然而这两种麻醉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适应。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一、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麻醉选择的考量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较差,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和器官功能退化。
在手术麻醉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通常需要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局部麻醉的作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一些大面积手术的需求,而全身麻醉则存在术中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麻醉方式,通过麻醉药物的注射到硬膜外腔,达到快速、广泛的麻醉和镇痛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药效稳定、作用广泛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的疼痛。
腰-硬联合麻醉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来说,相比于全身麻醉,术中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风险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更顺利。
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小,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普遍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因此对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要更加慎重。
老年患者伴随的慢性疾病和用药情况也增加了麻醉的风险。
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需要仔细评估老年患者的病史和体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用量,以减少麻醉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腰-硬联合麻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经过临床实践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安全性较高,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期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应。
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70—93岁,ASA分级Ⅰ—Ⅲ级,分为CSE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以0.1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0.5%布比卡因1.5—2.0ml,手术1.5小时后硬膜外追加局麻药。
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再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5—8ml,比较两组患者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
结果 CSEA组,注药后2—4min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3例(占10%)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纠正,CEA组6例(占20%)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占30%)出现麻醉平面超过T10,血压下降。
结论 CSEA、C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但CSEA术中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0.5%布比卡因 2%利多卡因老年【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12-02随着损伤更小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针的问世,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有増多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CSEA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应,并于CEA做比较。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股骨颈骨折38例,转子间骨折22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70—93岁,身高150—178cm,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将患者分为CSEA组(Ⅰ组),CEA组(Ⅱ组),每组30例,术前Ⅰ组有12例,Ⅱ组有19例患者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术前均不用药。
方法患者入室后用监测仪监测ECG、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在30min内输入复方乳酸钠200-400ml。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髋置换以及截肢等等[1]。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老年患者中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2]。
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3],因此,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就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
患者在53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41例;合并症中,6例为冠心病,9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8例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为心律失常;手术类型中,3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例为全髋置换手术,36例为DHS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将70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方法1.2.1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准备。
高龄病人骨科手术麻醉有哪些注意事项(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老年人的骨科手术日趋增多,由于并发自身疾病及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器官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青壮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高龄病人手术麻醉相关问题。
1 老年人应谨慎选择麻醉药 1.1 吸入性麻醉药由于功能残气量增加,吸入麻醉加深较慢,苏醒过程也会相应延长,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减低,40岁以后每10年减低4%,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抑制效应增强。
1.2 静脉麻醉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增强。
高龄对依托咪酯、地西泮、丙泊酚的药效增强,半衰期延长。
丙泊酚一般诱导剂量是2.0—2.5/kg,而60岁以上需1.5—1.75mg/kg,清除率也降低,因而维持量要减少,对阿片类的作用增效更显著,所以对高龄病人使用剂量减少50%。
1.3 局麻药老年人局麻用药宜减少,可能是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改变脱水,局部血流减少和结缔组织疏松,使用药物易于扩散所致。
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时因药液不易向椎间孔外泄而易于在椎间孔内扩散,故硬膜外局麻药宜减少。
1.4 肌松药年龄对肌松药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药代动力学,阿曲库胺是Holfman消除,所以很少受年龄增加的影响,琥珀胆碱为血浆胆碱酯酶水解,老年人的血浆胆碱酯酶活力明显下降,所以剂量也减少。
维库溴胺大部分原型从胆汁排出,经肾脏占20%,所以高龄很少增加药效,偶尔作用时间延长。
总之,老年人的生理学改变导致对麻醉药的反应性增强,作用时间延长,所以用药剂量宜减小,同时由于循环减慢,导致药物起效时限延长,麻醉者常会误认为剂量不足而重复给药,出现药物过量而抑制呼吸循环,所以要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值得提出的是老年人需要肌松药拮抗时剂量不减少,注意不良反应的防治。
2 高龄患者麻醉注意事项老年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症。
麻醉最糟糕的是严重的并发症 2.1 麻醉前评估围手术期患者常有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痴呆。
骨科手术麻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骨科手术中,麻醉的合理应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骨科手术麻醉的意义、常用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的风险与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一、骨科手术麻醉的意义骨科手术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操作、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的手术。
骨科手术麻醉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稳定、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骨科手术麻醉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来确保手术安全。
骨科手术通常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监测和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骨科手术麻醉可以有效控制手术疼痛。
骨科手术需要操作患者的骨骼和关节等组织,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严重。
通过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实施有效的术中和术后疼痛控制,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效果。
最后,骨科手术麻醉可以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麻醉的作用下,患者处于无痛状态,手术医生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手术操作。
同时,通过麻醉管理控制患者肌肉的放松,有助于手术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可视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
二、常用的麻醉方法在骨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局麻三种。
1.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的方式使患者的大脑进入无痛、昏迷的状态。
全身麻醉适用于骨科手术中的大部分情况,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并能通过调节药物浓度进行深度控制。
2.椎管内麻醉: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入脊髓的椎管,使下半身及骨盆区域麻木,达到无痛状态。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或有肺心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局麻:是指将药物注射到局部局部麻醉区域,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传导来实现无痛感。
局麻适用于小范围骨科手术,可以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但无法实现整体麻醉效果。
三、麻醉的风险与安全措施在骨科手术麻醉中,虽然麻醉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发布时间:2023-06-12T05:55:19.8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温利涛[导读]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温利涛(自贡荣州骨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身体反应性差,容易发生损伤,且摔倒时比较容易导致骨折发生。
老年患者的下肢骨折若有移位的,只要身体条件良好,能够耐受手术的,临床一般主张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如何麻醉?术后又该如何护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下肢骨折手术常用麻醉方法(1) 全身麻醉:输入麻醉药物,使病人丧失意识后再进行气管插管。
目前全身麻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多数手术均可以做全身麻醉,对病人循环、呼吸控制相对较好。
如果下肢骨折情况较严重,则需要全身麻醉。
(2) 椎管内麻醉:也称半身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应用于下肢或者下腹。
蛛网膜下隙麻醉是对于脊髓的下半区域进行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对神经根区域进行麻醉,多数情况下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需要联合应用。
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腰麻,临床广泛用于下腹部及下肢的手术麻醉,其特点是起效快、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好。
(3) 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通过打针的方式将针穿到神经根、神经鞘、神经丛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药后产生局部神经麻醉。
神经阻滞通常应用于浅表手术、四肢手术,从颈部做臂丛的神经阻滞麻醉,患侧上肢会失去痛觉反应,便于在此区域进行手术。
如果是脚的手术,可能在腰部打神经阻滞,比如硬膜外阻滞或者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降低患者痛觉反应后便于手术进行。
(4) 平衡麻醉:也叫复合麻醉,是指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进行麻醉,有利于手术的操作,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每种药物都发挥作用,同时减轻副作用,弥补了麻药单一的造成的缺陷,提高麻醉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二、操作(1) 全麻:术前进行麻醉诱导,患者进入手术间,通过静脉给予镇静、镇痛、肌松药,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情况,患者进入镇静、镇痛、肌松状态以后,通过口腔喉镜,置入气管插管,给患者通气,接上麻醉机完成麻醉诱导操作,术中需要持续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肌松药物,持续输液,保证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内环境稳定,手术完成以后,停止麻醉药输注,让患者清醒、呼吸恢复,拔出气管插管,患者整个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送回病房。
老年下肢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老年下肢手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两种麻醉方法优劣。
方法?老年下肢手术病人60例,分成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两组,每组30例。
调查麻醉实施医师,手术医师,病房护士和病人家属对麻醉满意程度,比较两种麻醉方法优劣。
结果麻醉实施医师和手术医师对两种麻醉方法满意率差别有显著性,病房护士和病人家属对两种麻醉方法满意率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结论老年下肢手术时,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实施时,椎管内麻醉更可取。
【关键词】老年下肢手术;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手术明显增多,并且手术病人年龄也越来越大,对麻醉的挑战也越高。
下肢手?术麻醉的选择,在十几年前,除非椎管内麻醉有禁忌,否则都选择椎管内麻醉,尤其在基层医院。
最近十几年,下肢手术选全身麻醉的多起来,尤其在高级别医院。
我院下肢手术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都选,为了在老年下肢手术中选择更适合的麻醉方法,对我院60例老年下肢手术麻醉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比较优劣,提出我们的见解。
1资料与方法老年下肢手术病人60例,年龄65岁~82岁,男32例,女28例,急诊18例,择期42例。
其中髋关节置换12例,膝关节置换10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24例,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9例,股骨骨折术后取内固定物术5例。
所有病人均没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均无禁忌。
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每组30例。
所有病人均不用术前药,接到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低于60次/分者,静脉注射阿托品0.2毫克/次,心率提到65~75次/分即可。
全身麻醉组:面罩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5分钟后,东莨菪碱0.3毫克,咪达唑仑1~2毫克依次静注,芬太尼50~100微克滴壶,丙泊酚1~2毫克/千克,维库溴铵0.1毫克/千克缓慢静注,待肌松满意后插气管导管接麻醉机,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后尽量不用催醒药物。
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麻醉选择探讨
发表时间:2015-06-29T14:33:07.9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侯虎先[导读] 分析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侯虎先
广元市旺苍县中医院四川广元
【摘要】目的分析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任意选择70个在我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人,把他们平均分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运用两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他们进行麻醉手术,并对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的见效时间、用药的量、受阻碍的时间和临床麻醉手术效果等方面都比对照组效果好,(P<0.05)说明两组的不同具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病人里面效果较好的麻醉就是腰硬联合麻醉,其是一种理想有效,并且有安全保障的手术麻醉办法。
【关键词】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40-01 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致使老年人手术越来越多。
但是因为老年病人很多都有某种程度不同的自病症,同时身体的各个功能都在慢慢地老化,所以在进行麻醉手术的时候选择何种麻醉方法是目前医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这个研究选择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在该医院进行下肢手术的70名老人,对他们采取分组分麻醉的办法,接着研究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麻醉状况与效果。
具体流程如下1 资料与研究办法
1.1 普通资料
选择的是在该医院进行下肢手术的70名病人。
他们的年龄在53至85之间;这里面女性为29人,男性41人;合并症中,6人患有冠心病,9人有高血压,8人有慢性支气管炎;手术的类别,30人是换人工骨头的手术,4人需要换全髋,36个人需要进行DHS切开复位里面固定。
把70名病入平均分到对照组与观察组里面,每组各35人。
1.2 研究办法
1.2.1术前的准备
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普通的准备。
操作步骤如下:提醒病人不要喝水,吃东西,同时在手术前的半个小时要对其肌肉注射东莨菪碱或者阿托品。
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要马上对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规范、仔细监测与观察病人的SpO 2、BP、ECG 等生命特征状况。
1.2.2 手术中的麻醉
1.2.2.1 对照组对病人的手术治疗选择硬膜外麻醉。
操作步骤为:麻醉医生对病人脊柱 L-2、L-3 之间的空隙位置进行硬膜外普通麻醉。
同时使用聚明胶肽和林格氏液对病人进行静脉滴注。
选择病人的平卧位置,置管病人的头侧外部,密切观察病人的麻醉状况,同时预备好罗呱卡因 - 利多卡因混合液,方便及时对麻醉进行保持。
,另外,还要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合适的吸氧、输血等治疗。
1.2.2.2 观察组对病人的手术治疗选择腰硬联合进行麻醉。
操作步骤:麻醉医生选择病人脊柱 L-2、L-3之间的部位实施外麻醉穿刺,接着运用25G对腰部进行麻醉穿刺。
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恰当的注入一点量的葡萄糖、布比卡因及混合液,从而保证麻醉的可靠性。
在手术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状况,如果要需要就要对病人注入罗呱卡因 - 利多卡因,从而进一步保持麻醉效果。
1.3 比较的根据
1.3.1 Bromage 评分 A,0 分:说明病人的运动神经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自己支配大腿的活动;B,1分:说明病人的运动神经受到了一定阻碍,无法顺利的运动大腿;C,2分,说明病人的运动神经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无法自主的进行屈膝活动;D,3分:病人的运动神经受到了特别严重的阻碍,不能进行一些关节的基本运动。
1.3.2 手术麻醉的功效 A,效果明显:就是病人的下肢肌肉松驰特别好,没有一点疼痛感,不用对其进行麻醉;B,较有效:就是病入在下肢手术里面稍微有点疼,但还可以忍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用一点止疼药;C,没有效果:就是病入的麻醉阻碍不完备,必须要注射一定量的止疼药;D总有效果:就是显效加有效除以总体病人人数乘以百分百。
1.4 统计办法
对两组病人的手术麻醉情况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是借助SPSS13.0 软件实现的,检验计量资料用t,计数资料用x2。
2 结果
2.1 探讨两组病人的手术麻醉效果
实践表明,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麻醉见效时间、用药的量和阻碍完善的时间都少一些,(P<0.05)说明差异就有统计学价值。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麻醉功效(x±s)
3 讨论
当前,对用哪种麻醉办法对老年人进行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意见还不一致,很多人觉得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效果好些,并且有安全保障。
这个观点在这次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借助腰硬联合麻醉的老人下肢骨科手术病人,他的手术麻醉见效时间、用药的量的多少、受阻碍的时间和临床麻醉手术效果等方面都比腰膜外麻醉的效果好,组间比较的不同都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与只用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用的麻醉药物的数量很低,并且能够安全快速的阻滞病人的肌肉、神经等,手术时运用药物进行麻醉维持的需要显著减少,使病人的循环与呼吸系统受损害的情况显著减少,需要依据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腰硬联合麻醉的办法,从而优化麻醉的效果,确保其安全性,进而保证病人顺利进行手术和生命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澄.骨科麻醉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0
[2]关开华,卢寒冬,梁安伟,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 C 反应蛋白及补体变化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4(10):39-41.
[3]姚国华,陈华.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4):365-366.
[4]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