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格式:doc
- 大小:280.15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将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也一同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压缩和稀疏介质的方式传播。
这种振动的传播引起了我们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1. 空气传播在一般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
这些分子互相碰撞并传递能量,导致声波以压缩和稀疏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
当声波达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开始振动,启动听觉神经,我们才能感知和听到声音。
2. 固体传播除了空气传播外,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它能够将振动能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
这种振动传递可以通过固体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
例如,当我们敲击桌子时,桌子的振动能够通过桌面传递到桌腿,再由桌腿传递到地面,我们能够听到继续传播的声音。
三、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通讯领域声音在通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语音交流。
而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频设备如耳机、扬声器等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声音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入身体内部的声音,以便判断病情。
此外,声音还可以被用于医学图像的生成和分析,如超声波检查。
3. 娱乐行业声音在娱乐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音乐会,声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音效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为观众营造出逼真的感觉和情绪。
4. 环境监测声音也可以被用于环境监测和检测。
例如,由于声波的传播受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特性来监测环境参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振动的方式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物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性。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就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传播声波,产生声音。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
1. 声源振动最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是物体的振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木棍时,木棍会发生振动,振动会传播到周围空气中,形成声波,最终我们就能听到敲击的声音。
2. 声带振动人类的声音是通过喉部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经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波。
通过舌头、嘴巴的调节,声波经过共鸣腔体的放大和变化,形成不同的语音和音调。
3. 电信号转化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声音的产生也可以通过电信号转化实现。
例如,音响和手机等设备中的扬声器,是通过电信号的转化使扬声器内的薄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
声音是通过媒质的振动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形式。
它是由一系列的纵波构成,通过振动的形式在媒质中传递能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波,但在真空中声波无法传播。
2.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媒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其次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此外,声速还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速越快。
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传递能量,导致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另外,媒质的吸收和散射也会对声音的衰减产生影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和多普勒效应等。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产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
振动的物体叫______。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振动发声。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填固液气中声速的大小比较)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______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练习:1、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三次声音传播的介质是_____________,传播时间依次为____________.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_____s(当时空气15℃)。
3、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______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 /s 。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相关。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介质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能够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增强原声、测距离。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并通过媒介传播。
本文将探讨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分子之间会相互碰撞,从而传递能量,使周围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些振荡的空气分子以一定的频率和幅度传播,形成了声音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一个媒介,通常是空气、液体或固体。
下面将分别讨论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方式。
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当发生声音的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分别向前和向后作往复运动,形成纵波。
这种纵波的传播方式被称为压缩波。
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但受到空气中温度、湿度和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液体也可以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
液体分子的运动方式与空气不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属于横波。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要快,一般为每秒1500米左右,同时也受到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固体是声音传播的最佳媒介之一。
在固体中,分子密度大,原子间的作用力强,因此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和液体都要快。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方式同样是横波,传播速度取决于固体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因素。
三、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调。
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听到的声音越低沉。
声音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我们常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
四、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决定了音量的大小。
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声音能量的大小来衡量,单位是分贝(dB)。
一般来说,人的耳朵对于较低的声音更敏感,所以相同的强度下,人们更容易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
五、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物体的表面特性决定了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程度。
光滑的物体会产生较强的反射,而粗糙的物体则较容易吸收声音。
物理知识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以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产生与传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种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压缩和稀薄,形成机械波,进而传播出去。
振动体:声音的产生需要一个振动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等。
常见的振动体包括声音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发动机等。
振动频率: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音源: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音源。
音源的振动会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则约为1480米/秒。
声波的传播路径:声波可以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声音传播到墙壁上时,会发生反射,使声音从墙壁上反射回来。
声音的传播距离:声音的传播距离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声源的强度、背景噪音等。
一般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与声音的强度成反比。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分别是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音高,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微弱。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听觉特性,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由声波的频率成分和振幅成分决定。
四、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电话、无线电等通信技术的基础。
在医学领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被应用于听力学、声音识别等研究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并被听到。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相应的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声音的振动最终影响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的存在。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分子发生振动,从而引起相邻分子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会在介质中传播开来。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较快;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弱,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音调与人的听觉感受密切相关,不同的音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微弱。
响度与声音产生的能量有关,通过改变声源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声源振动的波形决定。
不同的声源振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波形,从而使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区分不同乐器音色和人的嗓音的重要特征。
四、应用和意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日常所用的电话、广播、电视等通信工具,都是利用声音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
此外,声波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领域。
对声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还可以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基础。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并被听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解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ts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
(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a .当△t >0.1 s 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b .当△t <0.1 s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声,都可以是声。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1.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传声。
三、声速
1.定义
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影响声速快慢的因素
(1)介质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2)介质温度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3.计算公式
v=s/t
v:速度单位:m/s
S:传播距离单位:m
t:传播时间单位:S.
4.回声
①声音的一种友射现象,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比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活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壳,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前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体s=vt。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学科,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波的测量等。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并传播出去。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一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空气为媒介的声音传播是最常见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大多是由空气构成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 发声体振动:比如乐器的弦、空气中的声带等能够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传递:振动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纵波,通过压缩和稀疏的方式传递。
3. 外部接收: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到人耳附近,振动使耳膜产生相应的振动,然后通过听骨传递到内耳。
4. 内耳感受:内耳的感觉器官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最终产生听觉感知。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三个方面。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我们平常所说的音高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音质特征,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不同的谐波比例决定了音色的独特性。
三、声波的测量与性质声波是声音传播的波动现象,具有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波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波的音调越低。
2. 波长:波长是指声波中相邻两个峰或两个谷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波长与频率有关系: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
3. 速度: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对于空气来说,大约是343米/秒。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方式,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介的震动来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这些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以乐器演奏为例,当乐器的弦线、膜面或空气柱等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乐器之间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征不同。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以空气为例来说明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压缩和稀疏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区域,即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会使空气分子相互挤压和撞击,形成类似于波纹的传播形态。
这种由压缩和稀疏区域组成的波动称为纵波。
2. 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称为声速。
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声速约为每秒343米。
当声音遇到媒介变化时,如进入水中或固体中,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声波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造成声音传播的路径弯曲。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壁面时发生反射,使声音沿原来的方向返回。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进入遮挡区域。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2.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的能量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
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大;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小。
3.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声波在媒介中传播一个完整的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集结知识元声音的产生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例如敲击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例题精讲声音的产生例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传播速度变小B.声波和光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只是传播速度最小D.声波和光波遇到障碍物时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例3.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例4.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例5.如图是日常生活中的电话机示意图。
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和电话机之间主要是通过_____来传递信息。
而小鹏同学听到电话铃声,铃声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
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传播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可作为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3.3.声速的影响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是v固>v液>v气,但不绝对(一般出题时,“软木”出得很多,软木传声不如水快)∙②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变大;∙③平常我们讲的空气中的声速,一般指的是340m/s,这个数值应作为常数记住。
声音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以通过媒质传播。
本文将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密切相关。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气传递能量,进而产生声音。
振动物体会使周围空气分子受力并做无规则运动,从而在空气中形成压缩和稀薄的区域,形成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振动和相互碰撞来实现的。
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时,它会使空气分子在正压和负压之间振动,形成纵波。
这些纵波以声速向外扩散,传递给接收器。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可能会遇到几个重要的现象:折射、反射和干涉。
当声波经过介质边界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变化,声波会发生折射。
而当声波遇到边界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此外,在声波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两个或多个声波在某一位置相遇,它们可能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抵消效应,形成干涉条纹。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一些特性,如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是描述声波震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是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声速是声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传播的距离,它与媒质的性质有关。
四、应用与意义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声音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声音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产生共鸣。
此外,声音也在科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声纳技术用于海洋勘测和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和控制。
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它是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交流,还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自然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测试
表现标准(测评标准)
一、声音的产生
1、知道声音的产生条件(A)
(1)能说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体的振动;(第1题)
(2)能说出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也同时停止。
(第2题)
二、声波的传播
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
(1)在实际的例子中能指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第3题)
(2)能说出真空状态不能传声。
(第7题)
2、知道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A)
能知道声音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递的是能量和信息。
(第6题)
3、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A)
(1)在具体的事例中,能说出声波在哪种介质中传播;(第8题)
(2)能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且知道大致上v固>v液>v气;(第9、10题)(3)能知道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第4题)
4、知道回声(A)
(1)能说出生活中回声的例子;(第5题)
(2)能知道生活生产中运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声呐);(第11题)
(3)能根据声速求简单的距离问题。
(第11题)
测试题
1.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敲鼓时纸屑上下扬声器发声时小纸发声和音叉激起
2.运动会上,助威的鼓声此起彼伏。
鼓声是由鼓面_______产生的,当把手按在鼓面上,
鼓皮停止振动后,还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鼓声。
3.如右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
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
现;
(3)此实验说明了。
4.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米/秒。
5.如图所示,有时你对着前面大山呼喊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听到
自己的声音,在物理学上,这属于________现象。
然而在教
室里不能感受到这种现象,因为前后两次声波先后到达人耳
的时间间隔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0.1秒,
人耳无法区分它们。
6.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下列四张简图中对这种传播形式的描述正
确的是()
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
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
A.不变 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1.某处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竖直向下发一
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收到反射波。
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000米/秒,则求此处大海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