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
- 格式:docx
- 大小:28.39 KB
- 文档页数:7
食品安全问题邢泽权水工114 2011041351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大回顾
佚名
【期刊名称】《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爆发源:瘦肉精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06年-2016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2.质检总局2011年查处3万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3.聚焦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
4.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大家都来保卫餐桌安全
5.2011-2013年我国制假售假类食品安全事件舆情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食品安全6大危机事件
1、瘦肉精事件:
3月,河南“瘦肉精”猪,不但入市销售,且流入双汇肉制品企业。
2、鲜榨饮料“滥添加”事件:
4月,各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击,拉开了全国“围剿”餐饮场所利用添加剂制作鲜榨饮料的违法行动。
3、上海“染色馒头”事件:
4月,上海在馒头中检出“柠檬黄”和甜蜜素含量超标。
4、净水器“砷超标”致癌事件:
5月,卫生部公告,共11个型号的进口净水器存在砷(致癌物)超标。
媒体指出,国内净水器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5、“地沟油”产业链事件:
9月,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地沟油案件,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母乳喂养可改善学龄儿童肺功能
-----英国《每日科学》网站2月3日报道]瑞士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能改善学龄儿童的肺功能。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屈尼表示:“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我们发现母乳喂养的儿童肺部功能有适度改善,包括母亲患有哮喘病的儿童。
另外,数据显示,母乳喂养能直接促进肺部成长。
因此应强烈建议所有母亲都进行母乳喂养,包括患有哮喘病的母亲。
”
◆牛奶里含有碳酸钙,而一些药片钙含量较大,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因为短时间内过量补钙而导致孩子患上奶碱综合征、高血钙、碱中毒等。
儿科专家建议,可以让孩子先喝牛奶,几小时之后再吃钙片效果会更好。
2011年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出事企业:双汇集团曝光时间:2011.3.15罪魁祸首: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2011年3月15日,央视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详细]“染色馒头”事件出事企业: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曝光时间:2011.4罪魁祸首:柠檬黄,防腐剂,甜蜜素2011年4月,《消费主张》节目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馒头中加入色素、防腐剂,回炉过期馒头,更改生产日期,制成“染色馒头”后运送到联华、华联等多家超市进行销售…[详细]“地沟油”事件 曝光时间:2011.6味千“猪骨汤精”事件出事企业: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罪魁祸首:地沟油 2011年6月,记者历经一个月、数千里艰难追踪,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详细]曝光时间:2011.8罪魁祸首:猪骨汤精2011年8月,味千被爆白汤的制作链条,味千白汤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由山东泰安一家食品企业生产;随后又由上海一家公司添加调味料、增稠剂、香精等;味千各门店用水稀释成白汤,出“血燕”事件曝光时间:2011.8.16罪魁祸首:亚硝酸盐2011年8月16日,浙江工商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通常是采购便宜的白燕窝后,用鸟粪等熏制、发酵、染色加工成血燕出售,劣质的白燕窝历经大约十天的熏蒸后,就变成了中国大陆热捧的鸟粪制成、含有亚硝酸钠的血燕产品…[详细]“假绿色猪肉”事件出事企业:沃尔玛公司曝光时间:2011.8.24罪魁祸首:普通冷鲜猪肉冒充绿色猪肉2011年8月24日,重庆工商部门接到市民举报,称沃尔玛超市重庆凤天店用普通冷鲜肉假冒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色猪肉”销售。
2011年最新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曝光时间:2011.3.15地点:河南罪魁祸首:瘦肉精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时间:2011.3.25地点:河南南阳罪魁祸首:残余农药(磷)严重超标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
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
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
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发生时间:2011.4.7地点:甘肃平凉罪魁祸首:亚硝酸盐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
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
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曝光时间:2011.4.13地点:安徽罪魁祸首:牛肉膏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
授课案例: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盘点一、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时间:2011.3.15罪魁祸首:瘦肉精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
一时间,市场哗然。
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新闻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
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风波一起,双汇股价午后一路下行至跌停。
双汇方面表示,正在调查济源厂,一定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消息传出后,广州多家卖场紧急排查,部分卖场紧急下架相关商品。
“瘦肉精”问题屡禁不止,其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又该如何监管?-应对:广州部分卖场下架双汇火腿肠“双汇肉品可能含有瘦肉精”的消息传出后,各大超市卖场一片紧张,对其场内销售的双汇猪肉产品进行紧急排查并急召供应商。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公司先将双汇火腿肠下架了。
”昨天,广州某大型连锁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超市没有销售双汇的冷鲜猪肉,但有双汇火腿肠销售,虽然供应商方面解释,供应给该超市的双汇火腿肠非央视曝光的问题厂家生产,但为了消费安全,该公司还是决定先行下架。
广州家乐福昨天也向记者表示,全国家乐福旗下所有超市的双汇新鲜猪肉均决定采取下架处理。
不过,家乐福广州区内的超市没有销售新鲜猪肉,至于目前在售的双汇火腿肠、香肠类产品,则尚不下架,正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据供应商方面解释,他们供应给超市的是清远双汇分公司和河南漯河产的,并不是媒体所提及的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产的,与央视所说的事无关”。
2011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染色馒头:上海5名嫌犯称今年以来制售问题馒头33万余只(2011-4-12)(温州作坊制售近20万个染色馒头部分卖给高校)“问题馒头”涉及本市十家超市(2011年4月12)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初步查明,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问题馒头”销售给了本市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购物中心松江店、吉买盛、雨润发购物中心、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
调查情况显示:(1)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早产”馒头);(2)滥用食品添加剂(“染色”馒头);(3)回收馒头再利用(“回炉”馒头)等问题。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
(1)馒头标签上标注的食品添加剂是维生素C,可实际上没有添加剂维生素C,而是加进了防腐剂山梨酸钾,而GB2760标准规定发酵面制品的食品类号06.03.02.03,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中,并没有山梨酸钾。
(2)使馒头产生甜味的,不是白糖,而是甜蜜素。
在GB2760标准中规定,允许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种类,是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并不包含发酵面制品。
(3)使用柠檬黄的着色剂和面,白面变成了玉米的颜色。
GB2760标准中规定可以添加柠檬黄的食品种类,包括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糖果、果冻的食物,但用量有严格限定,最大使用量为0.10g/kg。
可使用该色素的食品中并不包括发酵面制品。
另外,有一些生产企业使用苯甲酸为馒头增白,使用量常常会严重超国家规定标准,是低档小麦粉变成特白粉。
苯甲酸实际上就是面粉增白剂,它对人体上呼吸道、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及过敏性,过多的苯甲酸用量会使肝、肾出现病理变化。
瘦肉精:河南“瘦肉精”案黑色产业链曝光暗号订货暴利(2011-3-15)。
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组织全国范围内“瘦肉精”破案会战,至2011年8月,公安部组织各地公安部门破获“瘦肉精”案件120余件,抓捕嫌疑人989人,收缴“瘦肉精”2.5吨,摧毁一个覆盖63个地市“瘦肉精“特大制售和添加使用犯罪网络,销毁”瘦肉精“加工线12条、生产”黑工厂“32家。
2011年最新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曝光时间:2011.3.15地点:河南罪魁祸首:瘦肉精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时间:2011.3.25地点:河南南阳罪魁祸首:残余农药(磷)严重超标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
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
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
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发生时间:2011.4.7地点:甘肃平凉罪魁祸首:亚硝酸盐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
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
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曝光时间:2011.4.13地点:安徽罪魁祸首:牛肉膏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
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大回顾时间:2011-12-10 16:50:00 来源: 食品商务网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爆发源:瘦肉精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肉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爆发源:病变淋巴和脓包具体事件:2011年5月19日,合肥雨润火腿被疑掺过期肉;7月2日,渭南市政府公布调查结果,“问题肉”中确有病变淋巴和脓包;8月3日,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爆发时间:2011年5月24日爆发源: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具体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爆发时间:2011年10月爆发源:死虫、活虫具体事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
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爆发时间:2011年7月18日爆发源:“无证驴肉”具体事件:2011年7月18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曝光上半年14家违法企业名单,其中,全聚德、亿客隆、华联超市、东兴楼等知名企业上榜。
方庄全聚德店因“无证驴肉”被处罚款1000元。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爆发时间:2011年11月9日爆发源:稀土具体事件:2011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联合利华有限公司“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3倍多。
2001-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速览回顾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家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旧账”很多,包括卷土重来的“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地沟油”,而毒豆芽、牛肉膏、染色馒头等事件,也折射食品领域问题花样不断翻新。
站在2011年岁末回望,期待随着法制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这个复杂的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1、“毒粉条”--2011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加上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
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2、“毒豆芽”--2011年4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说,该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豆芽25吨多,1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3、“牛肉膏”--2011年4月15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4、“染色馒头”--2011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5、“瘦肉精”--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2011年最新食品安全事件都有哪些作文天地06-01 0914:1、双汇瘦肉精事件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5、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6、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7、染色馒头事件8、沈阳毒豆芽事件9、宜昌毒生姜事件10、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11、合肥染色蛋糕事件12、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被曝或含荧光增白剂存致癌因素13、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14、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15、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被查获16、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浸泡多次仍掉色17、珍珠奶茶吃珍珠等于吃塑料18、台湾“塑化剂”事件,比三氯氰胺毒20倍19、“毒黄瓜”事件劲爆!2011年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还没过去一半,食品安全事件就曝光了很多,在这里就摘取一些代表事件。
【一】大米镉超标事件大米作为南方人的主食,无疑听到这个消息对南方人而言无疑与时晴天霹雳,但是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立刻展开调查,甚至对广西、广东、湖南、珠海等集贸市场以及米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证实:百分之十大米的确含有镉超标。
但是,专家也建议普通市民也无需过度恐慌,只要科学吃米,我们市面上出售的大米仍然安全,可以合理地规避镉超标带来的吃饭风险。
【二】染色馒头事件馒头出了问题,北方人最恐慌。
南食大米,北食馒头,馒头出了问题,这让人深深的受伤,大呼“究竟还能吃什么?”所谓的“染色馒头”就是使用大量的香精以及添加剂(又称着色剂)使馒头看起来外观更加的诱人,口感更加的劲道美味,但就是这样据科学人员介绍:青少年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馒头,轻则中毒,重则影响正常的发育。
看看都涉及到了祖国花朵的成长,让我们情何以堪?!【三】双汇瘦肉精事件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餐餐都少不了“荤菜”的,而荤菜的主要用料就是肉,如果肉再出了问题,那才是让人担忧的,可偏偏瘦肉精的产生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14•【文号】卫办应急发[2011]97号•【施行日期】2011.07.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卫办应急发[2011]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2011年第二季度,我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7起,中毒2658人,其中死亡29人。
与2010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减少1起,中毒人数增加36.7%,死亡人数减少50.0%。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第二季度,5月份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45.6%、51.4%和44.8%。
第二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的47.4%和65.6%;微生物性和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各占总死亡人数的31.0%。
与2010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28.6%、49.4%和60.0%;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36.4%和64.7%,中毒人数增加72.8%;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27.8%和72.7%,中毒人数增加46.8%。
第二季度,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40.4%、32.4%和75.9%。
第二季度,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10起,中毒655人,无死亡。
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中毒人数的40.0%和48.7%。
1、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时间:2011.3.15罪魁祸首:瘦肉精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时间:2011.3.25罪魁祸首:残余农药(磷)严重超标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
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
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
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发生时间:2011.4.7罪魁祸首:亚硝酸盐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
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
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曝光时间:2011.4.13罪魁祸首:牛肉膏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
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5、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曝光时间:2011.4.15罪魁祸首:未知记者发现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黑芝麻营养丰富,但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
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也会褪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都是定向检测,关于黑芝麻是否被染色没有定向检测物,所以无法进行检测。
6、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曝光时间“2011.4.15罪魁祸首: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
青岛最近检查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
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
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7、染色馒头事件没有一颗玉米,却做出成千上万的“玉米馒头”。
4月15日,温州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馒头作坊。
该作坊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香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玉米馒头、白馒头。
作坊的台面上放了5瓶液体物和3包固体物。
5瓶液体物分别是“柠檬黄60”、“甜玉米香精”、“金玉米香精”;3包固体物分别是“糖精钠”、“红苹果高活性干酵母”。
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高庄馒头等成品和原料共19个批次。
经检测,其中4个批次成品中检出“柠檬黄”;两个批次成品中的甜蜜素含量超标。
8、沈阳毒豆芽事件发生时间:2011年4月17日罪魁祸首:违法添加剂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查处了一家“漂亮豆芽”的黑加工点。
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
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
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
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9、宜昌毒生姜事件曝光时间:2011年4月15号罪魁祸首:硫磺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
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如果渗入到食物中被人食用后,轻度的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全身乏力等症状。
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商贩熏10、合肥染色蛋糕事件发生时间:2011.4罪魁祸首:未知视曝光上海某超市常年销售染色馒头后,迅速引起合肥市民关注,合肥工商系统12日晚上全员出动,对市内大小超市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突击检查。
在检查中暂未发现像上海那样的“染色馒头”,但瑶海工商分局却在超市发现了添加着色剂的“染色蛋糕”。
合肥工商部门通报说,在当晚的突击检查中,尚未发现上海那样的染色馒头,但是部分超市暴露出的卫生条件差、食品直接裸露、生产标签标识不清、没有防护隔离措施、即食食品过期销毁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11、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被曝或含荧光增白剂存致癌因素发生时间:2011.4.22罪魁祸首:荧光增白剂一边看电影,一边美美地吃着在影院购买的爆米花,这一习以为常的动作,殊不知却埋藏着健康安全隐患。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调查发现,京城多家影院的爆米花桶使用情况可谓是良莠不齐,多数影院内的爆米花桶都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以及生产许可QS标识等基本信息;此外,有些包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非食品级用纸,即由“社会白卡纸”制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12、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发生时间:2011.4.2222日上午,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部分小学生吃过早餐后出现集体不适症状,其中16人有发烧、肚痛、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先后共有251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
鱼河镇中心小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学生的早餐中包含统一配送的牛奶,早上由后勤管理人员统一发放到各班,其中有纯牛奶、酸奶和核桃奶。
经调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的学生都喝了纯牛奶,有关部门已经对学校库存的牛奶进行封存。
14、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曝光时间:2011年4月23日罪魁祸首:“红薯粉条”这样造: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增白粉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
4月23日上午,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
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
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黑色液体也正是由这些添加剂兑成。
执法人员查获了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泡。
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13、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被查获发生时间:2011.3.25罪魁祸首:三聚氰胺2011年3月25日,警方接到线索,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冰糕、雪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中涉嫌含有三聚氰胺。
接报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封存扣押了该公司库房的16.25吨原料奶粉,顺藤摸瓜查封了储存于重庆外运储运公司仓库内的10.475吨剩余奶粉。
经采样送检,证实该批原料奶粉含有超标三聚氰胺。
警方查明,该公司于2011年3月16日购进三聚氰胺超标奶粉16.25吨,因该企业正停产对设备进行检修,该批次奶粉尚未流向生产及销售环节。
14、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浸泡多次仍掉色发生时间:2011.4.24最酷祸首:染色剂家住海珠区工业大道北的邓女士前往家附近的梅园南菜场买菜。
“以前我在这里买过一种大包的紫菜,差不多快吃完了,这次我想少买一点,就买了一种小包的”,邓女士告诉记者,这种小包紫菜在菜场的档口卖5元6包,而她之前买的大包紫菜则要2.5元一包。
回家后,邓女士将新买的紫菜放入清水中浸泡,打算中午做个紫菜汤,“结果紫菜放进去没多久,清水就变成了粉红色,把我吓了一跳”,邓女士回忆说,她很快又重新接了一碗清水洗紫菜,“可是反复洗了好几次,水仍是粉红色”。
而她以前购买的大包紫菜,则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16. 双氧水浸泡白凤爪曝光时间:2011年4月28日罪魁祸首:双氧水流动摊贩销售的凤爪、牛百叶、牛肚、鹅肠、鱼皮等产品,加工时都使用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甲醛和过氧化氢。
业者称,添加化学物质能使产品浸泡后发泡体积变大、外观饱满好看、保鲜、增重。
17.塑化剂曝光时间:2011.6罪魁祸首:塑化剂今年4月,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
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
昱伸公司供货的公司、农场和商行有近30家,可能制造数十种食品贩售。
岛内食品药品管理机构现已确认,悦氏、“Taiwan yes”等运动饮料,及“SunKist粒粒柠檬果汁等,共16批饮料、冲泡饮品含DEHP。
18.“毒血旺”曝光时间:2011.3.18罪魁祸首:福尔马林听说牛血比猪血和鸭血量大成本更低,往里面加福尔马林后,血旺更嫩更有卖相,他就昧着良心进行牛血旺加工,每天4000斤毒血旺就这样到了市民的口中。
重庆晚报记者从九龙坡区检察院获悉,从事“毒血旺”的两名涉案人员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4月14日被九龙坡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重庆工商执法人员在该市一个黑作坊内现场查获近万斤含有“福尔马林”的“毒血旺”。
这是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查获“毒血旺”之后的又一例大宗“毒血旺”案。
据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昨天上午介绍,从前天深夜开始,工商局执法人员就已对该黑作坊进行严密监视。
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了前期调查,从而锁定这个黑作坊。
昨天凌晨2点左右,执法队员现场执法,将正在生产制作“毒血旺”的两人抓获。
19.染色毒花椒发生时间:2011.33月25日,重庆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某品牌火锅底料、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均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