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5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2000-2021年)2021年(NEW!!!)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上海染色馒头202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202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相关推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精选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
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
我们进行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海宁各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省份,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别。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
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在农村或城市生活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
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各个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教师、行政官员及其他等。
被调查者年龄从20岁到70岁,以20-40岁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食品安全的消费意识;遇到的食品问题以及处理方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
调查结果及分析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
参与调查的居民中,男42名,女58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4%,20-30岁的占30%,30-40岁的占26%,40岁以上的占20%。
第1篇摘要:地沟油事件是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本文将从地沟油事件的背景、案件概述、法律分析、案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地沟油,顾名思义,是指从地沟、下水道等地方回收的废弃油脂。
这些油脂原本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润滑剂等,但由于回收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无法达到这些产品的生产标准,于是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于生产食用油。
2011年,我国多地发生地沟油事件,导致大量消费者食用后出现食物中毒、身体不适等症状,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案件概述1. 地沟油事件涉及的主要犯罪行为包括:(1)非法回收地沟油:犯罪分子从餐馆、食堂等地方回收废弃油脂,未经处理直接用于生产食用油。
(2)非法加工地沟油:犯罪分子将回收的地沟油进行简单加工,去除异味,然后以低价出售给餐馆、食品加工厂等。
(3)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餐馆、食品加工厂等购买地沟油,用于制作食品,销售给消费者。
2. 地沟油事件的主要涉案人员包括:(1)非法回收地沟油的犯罪分子。
(2)非法加工地沟油的犯罪分子。
(3)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餐馆、食品加工厂负责人。
(4)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三、法律分析1. 非法回收地沟油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非法加工地沟油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有毒、有害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食品安全法律事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以某知名食品企业违规使用添加剂案为例,分析食品安全法律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措施。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18年3月,某知名食品企业生产的某品牌方便面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添加剂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但在方便面中使用属于违规行为。
此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2. 官方调查事件发生后,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迅速介入调查。
经调查,该企业生产的方便面确实含有苯甲酸钠,且数量超标。
此外,该企业还存在其他违规行为,如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环境不达标等。
3.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作出以下处罚:(1)没收违法所得;(2)罚款人民币XX万元;(3)吊销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4)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涉案产品。
同时,当地政府对涉案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深刻反思,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案件分析1. 案件特点(1)涉及知名企业:涉案企业为知名食品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事件备受关注。
(2)违规使用添加剂:企业违规使用苯甲酸钠,属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3)数量超标:涉案产品中苯甲酸钠含量超标,说明企业存在明显的生产管理漏洞。
2. 案件成因(1)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涉案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生产环境不达标等问题。
(2)利益驱动:企业为追求利润,降低成本,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
(3)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3. 应对措施(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消费者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涉及范围广泛。
例如,2018年,山东书记念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销售非法添加铝磷的土鸡蛋而受到严厉处罚。
同年,北京城管局查获了一家非法生产大豆蛋白粉的工厂,该工厂使用工业黄豆加工大豆蛋白粉,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许多其他类型的食品也受到严重污染或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如瘦肉精、油脂等。
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些事件造成了广泛的风险。
许多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感到不安,担心吃到有毒物质的食品。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和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人们对食品生产商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
同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还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也损害了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这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和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总之,近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些事件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努力。
通过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教育,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资料二: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一、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3、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 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
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第1篇一、案件背景三鹿奶粉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2008年9月,三鹿集团生产的部分奶粉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症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案件调查(一)初步调查2008年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接到群众举报,称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经初步检测,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奶粉专项检查。
(二)深入调查经调查,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奶粉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
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乳制品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三、案件处理(一)对三鹿集团的处理1. 责令停产整顿:三鹿集团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责令立即停产整顿。
2.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三鹿集团进行了高额罚款。
3. 追究刑事责任:三鹿集团部分负责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其他涉案企业的处理1. 责令停产整顿:对其他涉案乳制品企业也进行了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理。
2.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其他涉案企业进行了罚款。
3. 追究刑事责任:对其他涉案企业的负责人也进行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
四、案件反思三鹿奶粉案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包括:1. 监管力度不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违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2.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3.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
五、法律文书(一)三鹿集团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的起诉书被告人:三鹿集团案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起诉书正文:……经侦查,被告人三鹿集团在2008年9月11日前,生产的部分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症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