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案例讨论共56页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57
职业病事故案例心得体会范文职业病事故是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意外事故。
职业病事故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了伤害,也对企业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职业病事故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事故案例一某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了几小时。
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和高温环境,该工人突感头晕、恶心,并最终晕倒在地。
工人被紧急送医,最终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中暑。
心得体会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时间应该适当控制,以避免引发职业病。
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身体中暑,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需要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
员工应该了解中暑的症状和预防方法,以及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应对措施。
3.工作场所应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该配备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和帽子,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高温的伤害。
事故案例二一家化工公司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爆炸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大面积建筑物倒塌。
调查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未能严格按照化学品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并未尽到安全防范措施。
心得体会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严格按照化学品管理规定进行操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很容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2.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化工企业中,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提高事故防范的能力。
3.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
员工应该了解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化学品和遇到事故时的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及其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出预防职业病事故的重要性。
预防职业病事故需要从公司和员工两方面共同努力。
公司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供安全培训,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
员工则需要充分认识职业病和事故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1篇一、案情简介李某某,男,35岁,某化工有限公司工人。
自2010年入职该公司以来,长期从事化学原料的搬运和包装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存在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李某某在2016年开始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医院诊断,李某某患有慢性中毒性肺病,被认定为职业病。
李某某在得知自己患有职业病后,向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赔偿。
李某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李某某是否属于职业病受害者;2. 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3. 赔偿金额的确定。
三、仲裁委员会审理过程1. 证据收集:仲裁委员会在审理过程中,收集了以下证据:- 李某某的劳动合同、工作证明等证明其在公司工作的相关材料;- 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检验报告等证明李某某患有职业病的材料;- 公司提供的生产环境监测报告、安全操作规程等证明其工作环境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材料。
2. 当事人陈述:仲裁委员会分别听取了李某某和公司的陈述。
- 李某某陈述,其在公司工作期间,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且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其患有职业病。
- 公司陈述,公司已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环境进行了安全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李某某患病与其工作环境无关。
3. 专家鉴定:仲裁委员会委托相关专家对李某某的职业病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认定李某某患有慢性中毒性肺病,属于职业病。
四、仲裁委员会裁决1. 认定事实:仲裁委员会认为,李某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且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其患有职业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2. 责任认定: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环境进行安全监测,也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导致李某某患有职业病,应承担赔偿责任。
3. 赔偿金额: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李某某的实际情况,判决公司支付李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30万元。
第四讲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业未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案情简介] 2005年3月7日,常熟市卫生局对常熟市××电镀氧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职业卫生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主要从事镀铬、镀镍等电镀加工,存在铬酸、硫酸、盐酸、硝酸、其他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但该公司未按规定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37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未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案件分析] 2004年度,该市安监、卫生、环保、公安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电镀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该公司虽然按时参加了市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暨专项整治动员会议,但迟迟未有整治的实际行动。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未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涉及劳动者人数众多,并且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该公司的上述违法行为,反映了其职业卫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漠视。
[处罚]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市卫生局予以该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三万元的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一是体现“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二是可以警示其他用人单位,在组织开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组织从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案例二】某企业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案[案情简介] 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案件分析]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职业病案例,为大家进行职业病典型案例教育。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工厂是一家从事金属加工的企业,该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如粉尘、噪音、高温等。
由于企业未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导致部分员工在工作中患上了职业病。
三、案例经过1. 发病员工:小王,男,25岁,从事金属加工工作已3年。
2. 病情描述:小王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金属粉尘,且未佩戴防护口罩。
近期,他出现了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矽肺病。
3. 原因分析:企业未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且未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此外,企业未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导致员工缺乏职业病防护意识。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
企业应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
2. 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3. 劳动者应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劳动者在工作中若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企业报告,并寻求医疗帮助。
4.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罚。
五、案例总结这起职业病案例充分暴露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劳动者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1. 企业应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2. 劳动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5岁,某钢铁厂工人。
自2005年进入该厂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炼钢工作,长期暴露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中。
2018年,李某因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粉尘肺病”。
随后,李某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职业病鉴定。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李某是否构成职业病,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院审理(一)职业病诊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本案中,李某在钢铁厂工作期间,长期暴露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中,其症状与粉尘肺病的临床表现相符。
经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诊断,李某被确诊为“粉尘肺病”。
因此,李某构成职业病。
(二)用人单位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并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在本案中,钢铁厂作为李某的用人单位,未为李某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未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导致李某在工作中患上粉尘肺病。
因此,钢铁厂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在钢铁厂工作期间,长期暴露在高温、高粉尘的环境中,经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诊断,被确诊为“粉尘肺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关于职业病的定义。
钢铁厂作为用人单位,未为李某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未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导致李某在工作中患上粉尘肺病。
因此,钢铁厂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如下:1. 钢铁厂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损失共计人民币10万元。
2. 钢铁厂承担李某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
3. 钢铁厂为李某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其工作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九童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案例一办公室里的“职业病”[案情介绍]甲,女,30岁,某企业办公室打字员。
2005年8月5日,甲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咨询,自述参加工作5年多来,一直在企业办公室担任打字员,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患上了“干眼症”、颈椎病等疾。
病,而且近来症状有所加重,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
现在企业正在裁减人员,自己这半年由于此病经常请假,所以很有可能要被裁掉。
甲咨询:自己感觉所患的病与自己的职业有关,是否可以享受职业病待遇?企业在裁员时能不能对她有些照顾?[案情分析]本案的焦点在于甲从事电脑工作患上的“干眼症”、颈椎病是否属于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职业病,亦称为职业性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卣于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身体上出现一定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作业能力,甚至丧失全部劳动能力.而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通常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i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可以诊断为职业病,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的,是狭义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我国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了现阶段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等,共10大类,115种.可见,在我国现阶段,构成“法定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必须属于法定的职业病病种。
本案中甲某所患疾病应该说与其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但却不在国家公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范围中,因此是不能诊断为职业病的,也不能享受职业病待遇。
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案例(一)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问题]11.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如何防止再发生这类严重事故?资料来源:上海医科大学沈贻谔提供职业中毒案例(二)案例于××,男、23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李某,男,35岁,某钢铁厂工人。
自2008年进入该厂工作以来,一直在炼钢车间从事炼钢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李某长期接触高温、噪声和有害气体,导致其身体出现多种职业病症状。
二、案件经过1. 症状出现李某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头痛、乏力、咳嗽等症状,但他并未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李某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职业病。
2. 就医与诊断2019年,李某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和“职业性哮喘”。
医生指出,李某的职业病与其长期从事炼钢工作,接触高温、噪声和有害气体密切相关。
3. 维权之路得知自己患有职业病后,李某向厂方提出了赔偿要求。
然而,厂方却以种种理由拒绝赔偿,称李某的症状并非由工作原因导致。
李某不服,于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李某的仲裁申请,并组织了调查取证。
经过调查,仲裁委员会认定李某的职业病确实与工作环境有关,厂方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仲裁委员会判决厂方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三、案例分析1. 职业病防治意识不足李某的案例反映出,许多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意识不足,不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的危害。
因此,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2. 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厂方在李某的案例中,存在未按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未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培训等问题。
这说明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切实保障员工权益。
3.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李某在维权过程中,厂方以种种理由拒绝赔偿。
这说明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上仍有待加强。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分析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接触特定的有害因素,导致工作者患上的一种疾病。
随着工业发展和工作类型的多样化,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以下四个职业病例的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1. 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石棉等尘埃颗粒的工作环境中,引起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所致。
李先生是一名从事矿石开采的工人,长期接触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岩石尘埃。
经过多年的劳作,李先生不幸罹患了尘肺病。
尘肺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硅尘埃中。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增加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此外,工人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患病风险。
政府和企业也应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
2. 职业性耳聋张女士从事音乐行业多年,长期在噪音环境下演奏和录制音乐。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中,张女士患上了职业性耳聋。
职业性耳聋是一种由于长期受到噪音侵袭而导致的听力受损。
预防职业性耳聋的关键在于控制噪音暴露量。
张女士应该佩戴抗噪音耳机或耳塞来保护耳膜。
此外,减少噪音源的噪音强度和工作时间也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公司应该提供合适的听力保护设备,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
3. 化学中毒王先生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多年,接触了各种化学物质。
由于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措施,王先生不慎被某种有毒化学物质溅到皮肤上,导致化学中毒。
化学中毒是由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而引起的身体组织和器官损伤。
预防化学中毒的关键是做好个人防护。
王先生应该穿戴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化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储存,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出现意外事故时,王先生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4. 肌肉骨骼疾病杨先生是一名久坐办公室的职员,长时间的坐姿工作导致他患上了肌肉骨骼疾病。
肌肉骨骼疾病是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重复性的运动而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