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4例
- 格式:pdf
- 大小:138.97 KB
- 文档页数:3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论著与经验交流·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吕丽婷,茅国新**(南通⼤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江苏226001)[摘要] ⽬的:探讨阿帕替尼⽤于⼆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法:曾接受过⼆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40例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服,850 mg/d,若发⽣3~4级不良反应,则减量为425 mg/d,每4W为1个疗程,直⾄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两个疗程(8W)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情况。
结果:部分缓解(PR)6例(15.0%),疾病稳定(SD)10例(25.0%),疾病进展(PD)24例(60.0%),总缓解率15.0%,疾病控制率40.0%。
⾼⾎压、⾻髓抑制、蛋⽩尿、⼿⾜综合征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能较好的控制疾病,不良反应可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应⽤。
[关键词] 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发病机制复杂,常在早期⽆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不易,我国早期胃癌仅占10%,较⼤程度影响胃癌的⽣存率[1]。
⼿术是⽬前胃癌唯⼀可能治愈的⼿段,但⼆期或三期患者即使接受根治⼿术后仍有60%的机会复发[2]。
对于晚期或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的治疗难点之⼀,通常采⽤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疗效仍差强⼈意,且副作⽤较⼤[3-4]。
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深⼊临床,其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较易耐受。
⽬前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抗⾎管⽣成,阿帕替尼作为我国⾃主研发的⼝服抗⾎管⽣成药物在2014年10⽉上市,⽤于既往⾄少接受过两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取得⼀定的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78 期2019 Vol.6 No.7849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 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观察付明娜(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展开研究,采用计算机序列法将8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
对照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性对比:P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方式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阿帕替尼;化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8.49.01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导致胃癌发生率明显上升[1]。
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而且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由于当前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而且胃癌早期临床表现与一般性胃部疾病表现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导致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间,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化疗的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8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序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分别给予化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
80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过影像学、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诊,预计患者生存期大于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并签署知情书。
中国约占全球胃癌年发病率的40%,晚期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化疗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线化疗药物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用于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患者存活时间。
然而,新的证据表明补救性化疗作为二线治疗,与一线化疗方案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为了避免常规疗法的不良反应,许多研究都集中在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上。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该药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2的三磷酸腺甘(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然而,单独使用阿帕替尼抗肿瘤对癌症晚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改善仍然有限[1]。
因此,本研究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诊疗的18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方案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的1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化疗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92例,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49~78岁,平均(66±8)岁;KPS评分为72~84分,平均(80±4)分;肿瘤分型:腺癌42例(占45.7%),其他类型50例(占54.3%),其中低分化癌为34例(占37.0%),中高分化癌58例(占63.0%);92例患者中,有59例(64.1%)手术治疗,33例(35.9%)没有手术治疗。
观察组93例,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51~77岁,平均(67±7)岁;KPS评分为73~85分,平均(80±4)分;肿瘤分型:腺癌44例(占47.3%),其他类型49例(占52.7%),其中低分化癌为32例(占34.4%),中高分化癌61例(占65.6%);92例患者中,有61例(65.6%)手术治疗,30例(34.4%)没有手术治疗。
40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11月 A 第 6 卷第 31 期Nov. A 2018 V ol. 6 No. 31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研究杨利芳(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濮阳 457000)【摘要】目的 就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77.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在治疗期间中,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40.01据了解[1],就当前的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脱水、利尿以及补充人体白蛋白和腔内灌注等方式作为控制方法,但是其临床效果并不显著,并存在极大可能影响患者内环境,加重病情。
目前,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效果日益显著,并且其在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治疗中,也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3~77)岁,平均(57.22±2.14)岁;对照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59.84±2.48)岁。
包头医学2020年第44卷第3期肘静脉血,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采血的时候要确保真空管处于有效期内。
对于采集的样品,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机检测,以防随着时间变化,检测结果的变化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生理状况,影响疾病的诊断。
对于检测人员我们要通过内、外部培训来增加操作人员的规范程度,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和保养,避免因仪器原因影响最后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示,血常规检验虽然是基础检验,但影响因素众多,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参与的人员,要通过培训提高其熟练程度;对于采集到的血样,尽快的进行检验。
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1]付晓旭.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110-111.[2]夏红艳.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18,13(7):255.[3]杜秀芳.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19.[4]徐玉花.试析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7):47-48.[5]朱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62-163.[6]沈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73-74.[7]黄珍艳.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观察与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19-20.[8]刘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1):146-147.(收稿日期:2019-11-01)表4肘静脉血放置不同时间后检测结果对比(x ±s )放置时间0h 2h 4h 6h t P红细胞(1012/l)5.04±0.215.15±0.365.45±0.275.61±0.274.2587<0.05血红蛋白(g/l )140.7±2.1142.9±1.7145.4±3.2148.8±2.96.3958<0.05白细胞(109/l )5.38±1.175.52±1.066.07±1.266.29±2.014.5236<0.05血小板(109/l )240.6±21.6251.8±28.6260.4±19.7265.7±24.95.6984<0.05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胃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胃癌晚期,癌细胞已广泛转移,引发顽固性癌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失去手术根治机会[1]。
·临床荟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苏轲,王乃金(通讯作者)(解放军960医院淄博院区,山东 淄博)0 引言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升,这使得饮食和生活习惯有了不小地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为了当前胃癌发病率不断增加的态势。
在临床上,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采取化疗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阿帕替尼药物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显著改善,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方式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1例。
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
年龄最小35,最大72,平均年龄46.5±8.7岁。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诸如影像学等诊断确诊为晚期胃癌;②所选患者属于复发转移,或者以前化疗失败且病情加剧的;③患者可用影像学方法测定中靶病灶最低不能少于1个;④患者预期生存时间要超过3个月;⑤患者没有任何与化疗有关的禁忌症;⑥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也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患者予以排除;②治疗依从性偏低,不能坚持到研究完成的患者予以排除;③靶病灶经过放疗的患者予以排除。
通过研究上述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独化疗的方法。
第一天,将400 mg/m2 5-氟尿嘧啶注射液以及80 mg/m2的奥沙利铂注射液由静脉注射给患者;且在第一天与第二天对患者静脉注射200 mg/m2用亚叶酸钙注射液。
一个疗程为7天,对患者进行三个疗程的治疗。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胡刚【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已经接受正规二线化疗后失败的病例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依据RECIST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实验组患者中,疗效达到完全缓解的有0例,部分缓解的7例,疾病稳定的有10例,疾病进展的有5例.结论阿帕替尼用于治疗晚期正规二线治疗失败的胃癌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疾病稳定,生存期延长,发生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目前晚期胃癌治疗手段有限,疗效差,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50)002【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胃癌;阿帕替尼;靶向治疗【作者】胡刚【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内六科,广东惠东 51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
晚期胃癌的患者由于远处转移而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根治,绝大部分患者已经失去了治愈的希望。
对于此类患者既往主要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胃癌对化疗呈低至中度的敏感性。
由于胃的周围有对放射线敏感的肝、肾、脾和小肠等脏器,限制了安全性的放射治疗。
并且由于胃的位置较深,难以得到满意的放射治疗剂量分布曲线,这些因素均限制了胃癌放射治疗的开展。
近些年来,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靶向治疗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肿瘤科医生的亲睐。
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在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与之结合并发生作用。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肿瘤组织周围的正常细胞不会受累。
曲拓珠单抗应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已经获得了成功。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9-04-10T16:20:17.37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作者:陆海燕鲁明骞[导读] 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443000【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
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与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
【关键词】晚期胃癌;阿帕替尼;放疗;疗效0.引言胃癌是世界第五大癌症,中国胃癌发病率每年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0%。
晚期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放疗、化疗时总生存期中位数(OS)为1年。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表明,阿帕替尼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和无进展生存[1]。
为了进一步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
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52~76岁,平均年龄为(63.8±4.3)岁;肺转移8例,肝转移21例,结肠转移14例。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在53~74岁,平均年龄为(62.1±4.6)岁;肺转移10例,肝转移19例,结肠转移13例。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效果和对患者生理痛苦影响评价【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2017.01间收治的70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随机法分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
结果: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数据上劣于观察组,P值小于0.05。
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及生理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胃肠恶性肿瘤;腹水;甲磺酸阿帕替尼片【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patinib m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with ascites. Methods:Seventy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s and ascites admitted from 2016.01 to 2017.01 were enrolled. The randomized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ed 35 patients(conventional treatment + apatinib mesylate)and 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pare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was inferior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rate data,and the P value was less than 0.05. Conclusion: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s with ascit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in of patients,and the clinical value is high.[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ascites;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前言:癌性腹水是常见于中晚期癌症并发症之中,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威胁。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价值。
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替吉奥治疗,观察组32例施加阿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χ2值分别为4.655、5.379,P<0.05。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用药较为安全,该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使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价值胃癌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类型中的首位,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每年有近17万人死于胃癌,约占恶性肿瘤致死人数的25%【1】。
临床上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治愈率较低,再加上病情发展慢,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术后化疗成为了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取近一年来我院接诊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运用替吉奥和阿帕替尼治疗,探究分析联合用药价值,以期为将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胃癌,且均需行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
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
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8~70(59.12±8.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0~71(60.54±7.36)岁。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比较观察。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吉奥(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0298,生产企业: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每日早、晚饭后各一次,每次80mg/m2,连续用药14d后停药7d。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应用效果的评价摘要:目的研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
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组间数据对比,卡方值依次为 4.7619、4.3324,p值依次为0.0290、0.0373,实验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阿帕替尼可有效治疗晚期胃癌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胃癌;临床效果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发病率。
很多患有胃癌的患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容易漏诊。
有些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通过化疗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1]。
化疗的药物有很多,但随着临床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阿帕替尼的治疗优势逐渐显现。
本文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52-72岁,平均年龄为(59.7±2.3)岁;参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53-71岁,平均年龄为(59.4±2.6)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童辉;程红平【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80例,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研究组接受常规化疗+阿帕替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疾病总控制率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且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32.50%,且P<0.05.结论:建议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疾病可考虑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其疗效突出,安全可靠,亦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8【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胃癌;耐药;阿帕替尼;化疗【作者】童辉;程红平【作者单位】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鹰潭 335000;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鹰潭3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近几年来,因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癌发病率也有所增高。
世界流行病学表示,每年大约有100万胃癌患者得到确诊,而其中50%的发病率则在我国[1]。
一线、二线化疗药物在转移性胃癌或晚期胃癌中可获得一定疗效,而三线化疗方式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也较为突出。
但临床仍然缺乏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临床肿瘤生物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各药物抗肿瘤活性理想,而有关阿帕替尼药物的治疗疗效却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为此,本研究纳入80例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分2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80例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每组40例。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5.3±10.2)岁;肿瘤位置:10例胃窦部,12例胃体部,18例尾骶部;组织分化:低分化21例,中分化10例,高分化9例。
晚期胃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吴平利【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治疗失败,为患者开展阿帕替尼片口服治疗,500 mg/d,若患者发生3~4级不良反应,则将用量减至250 mg/d,4W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开展疗效评价,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2例(3.85%)患者的疾病得以部分缓解,22例(42.31%)患者的疾病稳定,28例(53.84%)患者的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46.16%;相较于甲胎蛋白(AFP)阳性患者,AFP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骨髓抑制、蛋白尿以及手足综合征.结论:阿帕替尼可有效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疾病,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8)001【总页数】3页(P44-45,47)【关键词】晚期胃癌;阿帕替尼;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作者】吴平利【作者单位】濉溪县医院肿瘤化疗科安徽濉溪 23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
胃癌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不存在明显症状和体征,从而导致疾病确诊时,大部分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1]。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最有效方式,但对于二期或三期患者,即使为其开展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可达60%[2]。
晚期或进展期胃癌主要采用化疗方式开展治疗,但疗效通常不理想,同时化疗药物所具备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率不断提高,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