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28.18 KB
- 文档页数:2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邹天柱【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6(037)005【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选取诊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经内镜治疗后是否再出血分为两组,再出血组( T 组)和未再出血组(O 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血红蛋白浓度、出血量、血小板计数、是否发生休克、血尿素氮浓度、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等临床资料,探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15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出现再出血(T 组),发生率为20%,120例(80%)患者没有发生再出血(O 组);T 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出血量、血小板数、休克发生率、血尿素氮、内镜活动性出血率较 O 组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将休克、活动性出血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休克、活动性出血及血红蛋白含量能够独立地影响患者内镜治疗再出血,是独立危险因素。
【总页数】2页(P1120-1121)【作者】邹天柱【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广东顺德 5283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 [J], 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2.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 [J], 孟庆顺3.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J], 邹天柱4.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 [J], 王爱萍;周维来5.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邢一鸣;余晓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消化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再出血的风险仍然存在。
研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再出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特点、临床特征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特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下静脉曲张和黏膜下动脉曲张等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疾病的特点是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往往伴有休克等症状。
消化内镜治疗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直接探查出血点、进行止血和清理积血,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患者的年龄、疾病病史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再出血的风险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研究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提高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特征1. 年龄因素年龄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身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再出血的风险要显著高于年轻患者。
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对于老年患者加强注意力,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2. 病史因素3. 检查结果因素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检查结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出血点的位置、出血病变的类型、出血栓的形成等,都会影响再出血的风险。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三、干预措施为了降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风险,加强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监测:对于已经进行过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复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旦出现再出血的迹象,必须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 治疗:对于有再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
药物治疗可以加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方法及护理。
方法内镜下对91例上消化道出血行局部注射、钛夹止血、APC止血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止血,给予密切的配合及护理。
结果成功止血89例,有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精心的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技术是内镜下成功止血的保证标签: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配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为5%—12%。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止血效果明显,速度快,可减轻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和费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止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配合及護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配合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1例,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食道静脉曲张出10例,贲门撕裂出血8例,息肉切除后迟发性出血15例,症状多为呕血或黑便,生命体征平稳,均在内镜下止血治疗。
1.2器械准备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奥林巴斯注射针、ERBE高频电刀、奥林巴斯止血夹、钛夹推送器、电热钳、8%去甲肾冰盐水、一次性注射器、盐酸肾上腺素、氩气导管,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于操作。
1.3配合方法:使用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常规进镜,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吸,充分暴露创面,找到出血部位,明确诊断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止血:1.3.1局部注射法:将抽有1m盐酸肾上腺素+9ml生理盐水混合液的注射器连接奥林巴斯注射针,沿活检孔道伸出胃镜前端,对准出血灶中央及周围后伸出针尖,选择2—4个点注射,每个点的注射量为0.5~2ml,直到肌体中的出血点显苍白、肿大现象,注射完一定要先把针尖收回导管内方可退出注射针,否则,针尖会将胃镜管道内壁刺破。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内镜(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的疾病引起的出血现象。
内镜检查是检查和诊断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关键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内镜检查。
一、内镜检查是什么?内镜检查是指将一支带有纤维光学器材的管子直接引入人体内腔,通过光学镜头将腔内情况传输到显微镜上,依靠显微镜的放大使医生能够看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重要信息。
内镜检查在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镜检查的优势纤维内镜检查具有视觉直接、安全、准确、无创、简便、快速等优点。
其成像清晰度高,能够准确地观察内腔的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显微镜放大倍率高,能够观察细微的病变和病变组织的结构特点,还可以进行直视诊断和取病理标本等。
三、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过往疾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情况。
同时,还需要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并视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内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
四、内镜检查的类型内镜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进行分类。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常用的内镜检查有胃镜、十二指肠镜和食管镜等。
通过不同的内镜检查,能够全面地观察上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可能病变情况。
此外,内镜检查还可配合活检、切片及染色等操作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治疗方案。
五、内镜检查的风险内镜检查的风险主要是机械性致伤和出血,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呼吸窘迫、低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但是,内镜检查的风险非常小,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安全完成检查。
总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而言,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内镜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检查,保持放松和呼吸均匀,同时积极执行医生的诊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第37卷2013年第9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9Sep.2013801 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疗效分析周明贵(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湖北随州4413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2010—03—2013—03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口服止血药物治疗。
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中转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与中转手术率低等优点,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急诊内镜;上消化道出血;疗效doi:10.3969/j.i s s n.1004—5775.2013.09.008学科分类代码:320.2425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较好,但是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危及其生命…。
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给予重视。
上消化道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急诊内镜逐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旧1。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03—2013—03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符合急诊内镜治疗的手术指征口1。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3)合并腐蚀性食管损伤或食管穿孑L的患者;(4)合并精神失常等导致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消化内镜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内窥镜观察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的出血可导致患者危及生命。
消化内镜治疗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出血灶并进行止血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原理消化内镜治疗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柔软的内窥镜插入患者的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腔内,采用光学透镜和显微相机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同时还可进行病灶活检、切除、止血等治疗操作。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迅速定位出血灶,采取止血措施,如注射止血剂、高频电凝止血、血管夹闭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同时减少出血复发的可能性。
二、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医生首先会进行内镜检查,通过观察消化道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灶,确定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一旦确定出血灶,就可以立即进行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切除病变组织等操作,从而迅速控制出血,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消化内镜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消化内镜治疗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出血灶,而且能有效地控制出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手术风险。
尤其是对于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泌素瘤等常见的出血病因,消化内镜治疗效果显著,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
三、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1. 治疗成功率高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成功率非常高。
由于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医生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出血灶,并进行止血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消化内镜治疗对出血灶的定位准确率高达90%以上,止血成功率也在90%以上。
基于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
方法:本组1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治疗的方法,在内镜治疗操作时加强患者心理指导,同时在手术之中密切的进行护理配合,在手术之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床边护理,保证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152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病情有效治愈率为96.7%,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6.2d。
结论:强化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于采用内镜治疗手段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康复帮助效果明显。
关键词: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3-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岁。
15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出血量高于1000ml的患者78例,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44例,出血量在500ml以下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治疗。
1.2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护理。
1.2.1.1术前心理指导。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需要胃镜的引导,而胃镜的手术使用时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加之患者对于手术操作不甚了解,很多患者担心在插管过程之中会导致自身出血症状的加重,导致患者内心焦虑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要加强患者的心理辅导,手术之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使之明白手术操作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操作及治疗效果。
1.2.1.2手术前准备。
①手术前进行血液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出凝血时间的常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对于胃镜操作是否存在禁忌;②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在入院之后要确保静脉通道的及时开放,要对患者快速输液以便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对于产生休克的患者要进行及时纠正;③准备好手术中的设备以及药物;④帮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咽部喷麻醉液体,以便减轻患者的不适。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9:32.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李润语郑彦彦董来春邵艳艳田国利
[导读]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内镜止血治疗。
然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明确出血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渐增多。
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生命。
原发病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
如今,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
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普及,采用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机械止血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治疗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66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21例,<709eL 23例。
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例,胃溃疡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胃粘膜糜烂出血1例,Dieulafoy病例1例。
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男11例,年龄22~64岁,男13例,女9例,;年龄20~68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14例,<709eL 8例。
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胃溃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胃粘膜糜烂出血2例,Dieulafoy病例1例。
所有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
分为:轻度出血(无特殊症状,出血量小于500 m1)25例,中度出血(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在500一1000 m1)11 例,重度出血8例(有出冷汗、晕厥、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量大于1000 m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压、血常规、心率、心电图。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内镜下约物喷洒,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具体措施如下:
1.3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呕血、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有效:呕血停止,黑便颜色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改善;无效:持续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ll.0软件进行x 2检验。
2结果
2.1止血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再出血率达9.2%,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3%,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2.4)d,对照组为(14.4±1.3)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症状消失时间短,再出血率低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有效。
2.3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对比
由以上数据可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之一,出血死亡率达1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为主。
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原因和部位,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例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给予内镜下治疗。
静脉曲张性出血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或组织粘合剂止血成功,行环套扎止血患者可以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22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内镜止血成功率97.95%。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
如今,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基本方法。
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一般只适用于较粗大的静脉,对于较小的静脉一般情况下是在出血的近处静脉内注射,静脉旁注射需采用SEEE计划。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
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开展能够明确出血
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4结论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减少临床输血,而且还可以降低了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别平,张雷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诊治[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3):160-162.
[2]张澍田,于中麟,冀明,等.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80-82.
[3]王永光.消化内镜治疗学[J].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7.
[4]毕庚年.老年上消化道出l血t[JI.新医学,1996,27(1):11.
[5]Quirk DM,Barry,Aserkoff B,et a1.Physician speeia/ty treatingpatients acute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JI.Gaatroente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