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5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方法及护理。
方法内镜下对91例上消化道出血行局部注射、钛夹止血、APC止血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止血,给予密切的配合及护理。
结果成功止血89例,有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精心的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技术是内镜下成功止血的保证标签: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配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为5%—12%。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止血效果明显,速度快,可减轻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和费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止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配合及護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配合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1例,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食道静脉曲张出10例,贲门撕裂出血8例,息肉切除后迟发性出血15例,症状多为呕血或黑便,生命体征平稳,均在内镜下止血治疗。
1.2器械准备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奥林巴斯注射针、ERBE高频电刀、奥林巴斯止血夹、钛夹推送器、电热钳、8%去甲肾冰盐水、一次性注射器、盐酸肾上腺素、氩气导管,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于操作。
1.3配合方法:使用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常规进镜,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吸,充分暴露创面,找到出血部位,明确诊断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止血:1.3.1局部注射法:将抽有1m盐酸肾上腺素+9ml生理盐水混合液的注射器连接奥林巴斯注射针,沿活检孔道伸出胃镜前端,对准出血灶中央及周围后伸出针尖,选择2—4个点注射,每个点的注射量为0.5~2ml,直到肌体中的出血点显苍白、肿大现象,注射完一定要先把针尖收回导管内方可退出注射针,否则,针尖会将胃镜管道内壁刺破。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消化内镜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治疗方法,它可以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它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因此及时并有效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消化内镜治疗由于其微创、准确、高效的特点,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其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消化内镜治疗的原理
消化内镜治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
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消化内镜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溃疡修复等治疗,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出血的目的。
消化内镜还可以用于检查上消化道的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病变部位和疾病类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二、消化内镜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四、消化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消化内镜治疗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通常来说,消化内镜治疗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包括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肿瘤出血等。
禁忌症主要包括出血量过多无法控制、心脏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内镜检查、严重的循环不稳定等情况,对于这些患者一般不宜进行消化内镜治疗。
消化内镜治疗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管痛、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轻微出血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和积极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内镜(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的疾病引起的出血现象。
内镜检查是检查和诊断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关键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内镜检查。
一、内镜检查是什么?内镜检查是指将一支带有纤维光学器材的管子直接引入人体内腔,通过光学镜头将腔内情况传输到显微镜上,依靠显微镜的放大使医生能够看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重要信息。
内镜检查在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镜检查的优势纤维内镜检查具有视觉直接、安全、准确、无创、简便、快速等优点。
其成像清晰度高,能够准确地观察内腔的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显微镜放大倍率高,能够观察细微的病变和病变组织的结构特点,还可以进行直视诊断和取病理标本等。
三、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过往疾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情况。
同时,还需要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并视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内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
四、内镜检查的类型内镜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进行分类。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常用的内镜检查有胃镜、十二指肠镜和食管镜等。
通过不同的内镜检查,能够全面地观察上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可能病变情况。
此外,内镜检查还可配合活检、切片及染色等操作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治疗方案。
五、内镜检查的风险内镜检查的风险主要是机械性致伤和出血,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呼吸窘迫、低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但是,内镜检查的风险非常小,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安全完成检查。
总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而言,内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内镜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检查,保持放松和呼吸均匀,同时积极执行医生的诊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出50例开展分组研究,病例抽取时间段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对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人数各有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添加消化内镜治疗,详细对比两组不同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指标结果经过对比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止血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开展消化内镜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止血效率,降低疾病危害性,从而提高预后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疗效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出血现象。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消化道疾病、胃肠道肿瘤、胃溃疡、食管炎症、胃炎、食管裂孔疝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上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和破裂,进而引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可能导致大量出血,使患者失血过多,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导致贫血、体力衰竭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上消化道出血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
过去,临床对于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然而,由于该病情的紧急性和复杂性变化较快,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
为了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我们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出50例,并进行了分组治疗研究。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的评价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诊和住院原因。
几十年来,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仍在10%左右。
近二十年,内镜治疗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消化性溃疡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60%。
本文概述了威尔斯皇家医院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并对国内外文献做一回顾。
1出血的内镜下表现For rest和Fin lay son将溃疡出血分为三类:活动性出血的溃疡(ForrestⅠ),近期出血的溃疡(ForrestⅡ)和基底清洁的溃疡(ForrestⅢ)。
近期出血的溃疡可再分为:无出血的血管显露(Ⅱa),血栓附着(Ⅱb)和平坦着色(Ⅱc)[1]。
NIH共识协会将无出血的血管显露定义为溃疡基底部突起的颜色改变[2]。
血栓附着的概念不同的研究描述不同,大多数内镜专家认为冲洗5分钟后仍有血栓附着才能诊断。
在有血栓附着的溃疡中,至少有1/3掩盖着隐藏的血管。
Laine和Peter son总结了各种溃疡出血的患病率及不进行内镜治疗进一步出血的风险(表1)[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内镜检查可使临床医生明确诊断,评估风险。
对活动性出血和有高出血风险的溃疡早期治疗可挽救生命。
出血风险小的患者早日出院也能够节约住院资源。
2出血的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可大致分为注射、热凝和机械治疗(表2)。
2.1注射治疗2.1.1肾上腺素注射治疗:Soeh end ra首次应用注射法治疗1例胃角溃疡出血的年轻患者[4]。
Chu ng等第一次进行了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5]。
在这项试验中,64例活动性出血的溃疡患者被随机分组,肾上腺素治疗组患者输血量减少(3单位v s5单位),住院天数缩短(6天vs8天),仅有少数患者需要急诊外科手术(5例vs 14例)。
因其简便易行,这种方法逐渐被普及。
方法是肾上腺(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皇家医院)刘润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姚欣译杨云生审校表1溃疡出血患病率和再出血率溃疡出血F orrest分级患病率(%)再发出血率(%)活动性出血I(A,B)1855血管显露I I A1743血栓附着I I B1722平坦着色I I C2010基底清洁I I I425表2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内镜治疗治疗方法分类注射治疗稀释的肾上腺素硬化剂无水酒精凝血酶/纤维蛋白胶热凝治疗接触(热探头双极探头)非接触(激光氩离子束凝固术)机械治疗血管夹缝合素稀释为1∶10000后,应用21G或23G的硬化注射针,在出血点周围每次注射0.5~1ml。
第37卷2013年第9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9Sep.2013801 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疗效分析周明贵(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湖北随州4413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2010—03—2013—03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口服止血药物治疗。
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中转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与中转手术率低等优点,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急诊内镜;上消化道出血;疗效doi:10.3969/j.i s s n.1004—5775.2013.09.008学科分类代码:320.2425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较好,但是如果患者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危及其生命…。
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给予重视。
上消化道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急诊内镜逐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旧1。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03—2013—03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符合急诊内镜治疗的手术指征口1。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3)合并腐蚀性食管损伤或食管穿孑L的患者;(4)合并精神失常等导致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适应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禁忌证】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术前准备】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
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
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
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哎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多。
【操作方法及程序】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粘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
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
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
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
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
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
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
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的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粘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
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氢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引言消化内镜是一种术后疗法,可用于治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多种原因。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治疗方法1.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止血术是一种直接在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的方法,主要用于可视化的出血源,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内瘤等。
这种方法的成功率高达85%,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
2.介入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检查找到出血源的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介入治疗、放疗、手术等。
这些方法一般是通过插管等手段进入体内,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支持上述治疗方法和减轻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止血药、抗生素、抗酸剂等。
临床效果内镜下止血术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侵袭性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下止血术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一项研究表明,内镜下止血术的成功率已达到85%,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出血源部位,有效停止出血。
一项研究表明,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治愈率高达80%。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支持其他治疗方式,减轻症状。
对于止血药的使用,目前尚无定论,一些研究表明,应用止血药可能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总结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对于患者的伤口和术后康复的影响较小。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上消化道出血,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但总的来说,内镜下止血术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用方法,同时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对于出血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