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完成结肠镜绝招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5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1.位置(1)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
(2)患者取左侧卧位。
(3)术者立于患者背侧。
2.姿势(1)右手握镜身距先端20cm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
(2)左手握操作部,大拇指控制上下钮,中指控制左右钮,食指控制注气,注水及吸引钮。
(3)内镜操作部握于胸前,上端平胸骨柄。
3.动作(1)右手:1.旋转镜身。
2.进退镜身。
(2)左手: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
(3)左右手分工明确,任何时候禁止右手接触操作部。
4.取直镜身(1)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降乙:30cm 脾曲:40cm 横结肠中部:50cm 肝曲:60cm 盲肠:65-70cm(2)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直肠:三个Huston瓣,多数位置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当注气。
直乙(15cm):左左右,退镜拉直镜身乙状结肠中部:回拉至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
少注气。
14降乙:拉至30cm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SD交界部,适当吸气。
脾曲:角度钮调整,吸气、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当气体以显示肠腔,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造成通过困难。
横结肠中部:改平卧位;左旋、回拉镜身,再缓慢进镜,部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
肝曲:平卧或左侧卧位,要领: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吸气---左旋(有时右旋)进镜通过。
升结肠,盲肠:吸气---进镜。
5.助手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手协助:(1)乙状结肠中部(2)降乙交界部(3)横结肠中部6.退镜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
7.手感初期右手出现酸痛,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手无力,一定要坚持,约30-50例时右手恢复正常,此时单手操作已基本达标。
结肠镜插入注意事项虽然具体的操作手法因插入方法而异,但无论是单人操作法还是双人操作法,下列几点是在结肠镜检查时都应遵循的。
1.进镜过程尽量少注气,勿使肠腔过度拉长,力使肠镜在最短的距离内达到回盲部与回肠末段。
肠镜操作心得脾曲通过方法:1.在紧挨脾曲部确位,使内镜直线化,镜身的自由感和肠缩短后内镜插入的长度(40cm)之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
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
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镜身保持一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如果由于脾曲的角度过大,无法顺利进入横结肠,接着可以采用以下4个不同的方法尝试通过脾曲。
首先采用吸气的方法,通过吸气使由于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得以缓和,容易通过一些。
如果依旧无法通过,那么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助手用右手压迫B点,使脾曲的角度变成钝角,以便容易进入横结肠的肠段内。
如果不行则不妨尝试第三种方法,改变体位,此时可以让病人采用右侧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改变,会使肠腔内原有的气体到达脾曲,肠段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脾曲的角度变得柔和,肠镜通过自然也变的容易许多了。
一般大多数病例通过以上操作都可以顺利通过脾曲,进入横结肠。
如果操作失败,那么上级医生同样可以重复以上的操作;如果再失败,那么就尝试第四种方法,即逆时针旋转镜身,把下一肠腔的走向放到监视器的正上方,然后把向上的旋钮逐渐调大,并且向内进镜小于10cm,如果幸运通过此“滑进”技术。
发现横结肠的入口,那么结果也是不错的。
事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单人肠镜的初学者,原来在单位做过一些双人肠镜,但没有人指点,技术很差,提高也很慢。
今年1、2月我到南方医院学习单人肠镜,在其内镜中心潘德寿主任等老师的指点下,感觉提高很快。
到今天我完成了30例病人(在南方医院做了20例,后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加上我们医院肠镜病人比较少,所以动手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我一直在努力),所以还只能算初学者。
头10例我一例也没有完成,但从第11例到现在,只有2例没有做完,其中还有一例是因为病人有肛裂,疼痛难忍。
所完成的病人基本没什么痛苦。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泊思德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
怎么做结肠镜检查
近年来,人们不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众多因素影响导致肠胃疾病比如直肠息肉等高发率,这让很多人担心不已。
由于无痛肠镜检查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那么,怎么做结肠镜检查?
做结肠镜前,需要在检查前3天开始进食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上午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导泻剂清洁肠道,以免影响观察和操作,或清洁灌肠以保证肠道的清洁度。
检查时,医生会通过肠镜向肠腔内注入一定量气体便于观察。
由于肠结构迂回曲折,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或牵拉感觉,只要被检者能够镇定地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可耐受并完成检查。
对于过分紧张或高度肠痉挛的受检者,则需要使用镇静剂或解痉药物。
对于不能配合的小儿,则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检查结束前将注入的气体吸出,大多数人没有明显不适。
如未发现病变及未进行治疗,受检者可正常活动和进食。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病变和治疗结肠息肉的技术,它能在直视下观察病变,并可摄影和作活组织检查。
配合钡剂灌肠检查,能进一步进步结肠病变的确诊
率。
结肠纤维窥镜检查适应于血便原因未明、普通乙状结肠镜检查未能达到目的、或X线钡剂灌肠阴性的病人以及结肠息肉需电凝切除的病人。
以上就是有关“怎么做结肠镜检查”的相关介绍,预防胃肠疾病较好的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保持定期体检。
凡有大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例行镜检有利于及时发现大肠癌、家族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本文来源:/changjing/201408/20140830239846.shtml。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一、单人肠镜的操作方法及基本原则是什么?单人肠镜的操作过程应采用轴保持短缩法,即短缩乙状结肠及横结肠的游离肠管,保持内镜的轴呈直线状态,以最短距离插入的方法,主要通过钩住皱褶、吸引和退镜的操作使肠管短缩套叠。
基本原则:①必须左手控制角度,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②尽可能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③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④尽快地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⑤尽可能少地送气。
二、什么是肠镜检查的标准姿势?检查医师直立于检查台的左侧,面向监视器,右手握住离肛门口20~40cm处的镜身,左手握住结肠镜手柄,食指放在吸气的按钮上,中指不要常放在送气按钮上(防止无意识地注入空气,加大操作难度),剩余的3个手指握住镜身。
见图1、图2。
图1 肠镜操作者的检查姿势(a)正面观(b)侧面观图2 操作部手指的位置三、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哪些?当出现进镜困难时,可用腹部按压法让肠腔变直或使肠腔弯曲角度变大,从而使锐角变成钝角,容易通过短缩法进镜。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以下三处(图3)。
图3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A-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位置;B-脐正中位置;C-脐上2cm正中位置(1)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 位置(简称A处)进入乙状结肠困难时可用食指、中指、环指合并压迫该点。
(2)脐正中位置(简称B处)采用手掌的尺侧掌沿横向压迫该点,常用于横结肠部分,使M形的横结肠变直便于通过。
(3)脐上2cm 正中位置(简称C处)用尺侧掌缘平按压该处,通常在横结肠进镜困难或者肝曲进镜困难按压B处无效时采用。
复杂肠管下需根据按压效果调整按压部位。
四、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有哪些?当采用压迫方法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配合改变体位来改善。
改变体位可以使肠腔的角度发生变化,因为空气的流动,使原有的锐角变为钝角,从而降低插入的难度,提高成功率。
具体的体位如下。
图4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1)仰卧位[图4(a)]最常用,在进镜20cm 至回肠末端的检查基本可以全部采取此体位。
结肠镜初学者技巧丁香园社区1.单人肠镜的困惑,怎么进行钩拉?过脾曲时为什么疼痛?感觉进镜不畅时,就要退镜、小幅度的调整角度、旋镜、寻到腔隙后吸气通过就是钩拉。
乙状结肠取直后通过脾区不疼痛。
角度打多少,要看你镜子所处肠腔的形态,最好是寻腔勾拉。
举个例子,你在脾曲勾拉,那你就可以UP到底。
如果你在乙状结肠或横结肠勾拉的时候,打的角度要尽量可以勾住,还要可以顺着前面的肠腔,这样勾拉的时候镜子就顺势往里走了。
进行勾拉时,一般先抽气,大旋钮打成一定角度,但前提是勾拉时还可以看见肠腔,这样比较安全,可以防止黏膜撕裂。
另外,退镜时,镜身右旋,可以取直镜身,说明是“α”袢;如果右旋反而肠腔退了出来,说明是反“α”袢,此时左旋镜身即可取直镜身。
乙状结肠取直镜身很重要,这样进脾曲、肝曲一般都比较顺利!2.瘦人在做肠镜检查时关键是取直镜身,千万不要结袢,反复勾拉,一般用较短镜身就可到达盲肠。
瘦人难在乙状结肠,胖人难在横结肠。
瘦人乙状结肠肠腔狭,皱襞厚,皱襞之间间距小,故易成攀,要熟练须很长的时间反复磨练,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胖人主要因为肠系膜脂肪厚,导致横结肠下垂,这时应在脾曲处改为右侧卧位就可顺利到达肝曲了,但要保证到脾曲处镜身进入40cm,说明在乙状结肠没有成攀。
通过直乙结肠、乙降结肠移行部:左侧卧位通过直肠及直乙结肠交界时,调角度向上,再向左旋转镜身进镜,越过直乙交界后,充分抽出空气,回拉并右旋镜身,进行镜身取直缩短的操作,拉直直乙弯曲部。
通过乙状结肠时,一边抽吸空气,一边有意识退拉内镜,一边右旋内镜,有时要左旋,使乙状结肠缩短直线化过程中插入结肠镜。
我们将这种方法总称为“右旋短缩技术”。
在乙状结肠通过后或脾曲通过后,如有结袢,右旋短缩技术在此时的应用极为重要,通过右旋镜身及向后退镜,可使绝大部分结袢消除并取直镜身。
结肠脾曲、肝曲:在紧挨脾曲部位使内镜直线化,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镜身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
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刘思德潘德寿周殿元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两种, 一是在我国广泛采用的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另一方法为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Waye [1] ,Shinya[2] 于七十年代后期先后创立的方法,也是近年来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这一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为一个人,用其左手控制角度、送气/水、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内镜,遵照不使肠管过度伸展的原则,通常是一边进行肠管的短缩化一边进行插入。
单人操作法历经20余年的实践, 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了操作理论及技巧,操作方法已臻成熟。
随着结肠镜的结构、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单人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日显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二:(1)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操作更为精细,尤其是对微小病变的观察,要求术者具备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使镜头尽可能贴近病变,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
在这种技术的要求下,只有单人操作才有可能达到。
而双人操作则由于两人的配合难以十分准确, 所以很难达到精细观察的目的;(2)单人操作由于操作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
由于上述原因,欧美国家早已全面推广;在***,80年代初在几位热心单人操作法先驱者的推广下,克服各种阻力[3], 目前近95%的内镜医师采用单人操作法。
在我国,尽管1982年美国学者Waye和***学者冈本平次(Shinya式单人操作法)先后来我国表演单人操作法;后来,迄今远未推广,仅有少数医院在应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及国内内镜会议上不断安排单人操作法示范表演, 工藤進英又多次来华推广,广大内镜医师已认识到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推广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
纵览Waye ,Shinya以及***学者的单人操作法,我们认为“轴保持短缩法”(改良Shinya操作法),易懂易学,因此,本章以工藤進英的《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4]一书为蓝本,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5],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