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义勇军进行曲》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聂耳作品
聂耳(1903年8月1日-1935年11月17日),原名聂泽明,号痞子生,是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其短暂但辉煌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音乐印记。
作品简介
聂耳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交响音乐、歌剧、器乐曲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是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首歌曲,由这首曲子传
奇般走红,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简单明快,富有激昂的节奏,让听众在难以言喻的困难时期获得力量和鼓舞。
此外,聂耳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
比如,交响音乐《黄河大合唱》、歌剧
《白毛女》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影响
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
品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聂耳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民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后来的音乐家和
听众,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不断激励着人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聂耳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音乐史
上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人们前行。
《义勇军进行曲》永驻我心作者:田邵阳来源:《中关村》2008年第04期我的伯父田汉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同时也是我国影剧革新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一代文化巨匠、戏剧大师。
今年,是他老人家诞生110周年暨逝世40周年。
虽然伯父在文革中含冤去世,离开我们已40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
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伯父、奶奶等亲人在北京共同生活的情景,伯父对我们的教诲、关心和期盼是那么温馨,那么亲切,那么令人难忘啊!往事历历在目,情思绵绵不断。
值伯父诞辰110周年之际,把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写下来,聊表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怀念。
母子情深1950年春天,伯父来信要我们来北京。
我陪奶奶从长沙来北京后,先住在北京饭店,不久就从北京饭店搬到了东四头条80号院内的5号屋。
当时伯父担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
为了便于工作,他一般晚上都住在戏曲改进局的办公室内,不回家休息。
一个丝丝小雨的傍晚,晚饭过后,伯父沒有急着回办公室,而是陪着奶奶坐在家中仅有的一张枣红色布套旧沙发上聊天。
屋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滴拍打着爬在小院墙上的丝瓜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丝瓜是奶奶亲手种的。
屋内,在柔和的灯光下,伯父温情地用左手抚摩着奶奶的后背,右手轻轻地拍着奶奶的左手,娘儿俩无限感慨地谈论着往事。
这时的奶奶,脸上既幸福,又好像有点心事重重,她看着伯父的脸,细声地说:“寿昌,我不想再搬家啦,我搬家都搬怕了。
记得在上海时三天两头老搬家,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既怕你们兄弟出事,又怕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个日子真的很难过啊!”伯父一边耐心听着,一边安慰奶奶:“妈妈,您放心好了,现在解放了,日本鬼子和蒋介石都被我们打跑了,我们成立了新中国,日子安定下来了,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地颠簸了。
我现在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我都交给您老人家,您不用担心。
今后,我也会一直守在您的身旁,不会为躲避敌人东躲西藏,您就不用再为我操心了,您可以享清福啰!”奶奶听了后笑眯眯地说:“那就好,那就好!”那年夏天,有一次伯父陪外宾喝酒喝醉了。
义勇军进行曲编辑锁定《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2]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文名称义勇军进行曲外文名称March of the Volunteers歌曲时长0:46(演奏一遍)发行时间1935年歌曲原唱合唱填词田汉谱曲聂耳编曲聂耳音乐风格进行曲歌曲语言汉语目录1 创作背景2 歌曲歌词▪ 1978年—1982年▪ 1949年—1978年、1982年以后3 歌曲鉴赏4 歌曲MV5 社会影响▪影响▪国歌▪使用情况▪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奏唱礼仪▪法律规定6 获奖记录7 重要演出8 作者简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谱1934年春,上海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请田汉写了一个文学剧本,田汉创作了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剧本梗概,但就在影片筹拍之时,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夏衍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1935年2月,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谱曲并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3]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又修改了《风云儿女》主题歌的初稿并三次修改歌词,曲谱定稿后,寄回中国。
[4] 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便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歌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于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
《义勇军进行曲》1 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2 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3 词作者--田汉(1898.3.12-1968.12.10)湖南长沙人,原名寿昌。
曲作者--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汉族,云南玉溪人。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4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l)私人婚丧庆悼;(2)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3)商业活动。
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不得交谈、击节或鼓掌。
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
但遇举行接待国宾的仪式和国际性的集会,则可连奏有关国家的国歌。
6 军人在奏唱国歌的场合应立正,行举手礼,军容要严整,表情要肃穆。
7 中共中央宣传部还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
8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曲作者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
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
中国解放军军歌作者介绍
中国解放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田汉。
田汉,原名田
学仁,后改名田汉,字明猷,号军之,江苏溧阳人。
他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文艺工作者之一。
田汉曾参加过中国工
农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斗争。
他
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作家和诗人,并且对于革命文艺的创作和推广
做出了杰出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于1935年在苏区创作的。
该军歌以铿
锵激越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奋勇抵抗外敌侵略、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精神和决心。
这首军歌迅速流传开来,成
为中国解放军的主题歌曲,并且至今仍然广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田汉除了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歌词外,还创作了大量具有革
命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打倒帝国主义》、《给党打报告》等。
他的
作品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激烈与艰苦,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民
族利益而奋斗的无畏精神。
田汉因其杰出的贡献和成就,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化事业的先驱和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激励了无数人坚守
信念、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奋斗。
谈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意义及其创作特征作者:张旭来源:《商》2014年第45期摘要:每当听《义勇军进行曲》,我都会想起抗日战争中无数的杀敌勇士抗击敌寇,英勇献身。
在那难忘的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雄壮的抗战歌曲,鼓舞着中国亿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拿起武器为了光明战斗。
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着中华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聂耳在艺术上创新,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推陈出新,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音乐诞生,是在中国新音乐的开创者和奠人。
高昂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回响,让我们永远高唱国歌。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激励;创新一、作品简介《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词、聂耳曲。
聂耳,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
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等。
1935年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时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的东三省,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唤起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显示祖国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特征1.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式特征《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情绪是庄严地,是一首非方整性结构的长短句曲式。
节拍为2/4拍,速度为进行曲速度120拍每分钟,民族调式中的清乐宫调式。
歌曲体裁属于进行曲。
歌曲开始的前奏尤如冲锋号角,三连音节奏把人们带入到战斗的气氛中平添了一种战场的紧张感,就象密集的战鼓,频频作响,在催人踏上战斗的征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氛围。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1913年-1991年),本名田友田,祖籍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家、词作家、艺术教育家。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在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任教,并积极参与革命文艺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田汉的创作历程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歌,广泛传唱,被誉为中国革命歌曲的经典之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创作始于1938年。
当时,田汉应延安中央党校音乐课教员唐维炯的邀请,为一首曲调取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曲》的歌曲填写歌词,用以教导红军战士关于纪律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曲调太过于复杂,无法通俗易懂地表达出纪律的内容,唐维炯创作了另一曲调,即现今广为人知的《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在填写《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时,秉承了中国陕北民歌的特色,运用了朴实、激昂、深情的语言,向广大革命战士表达了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的信仰。
词的内容主要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歌颂了中国军民对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以及坚决用人民战争反对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他用直接明了的语言,让每一个人都能迅速理解和接受这首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开来,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了一首激励人心的军歌。
田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歌词创作家,也是音乐教育家和艺术教育家。
他曾在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担任教职,并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
他的创作和教育成就为中国音乐发展,尤其是中国歌曲创作和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引领下,中国音乐创作呈现出独立自主、民族风格浓郁的特点。
田汉的作品不仅流传于中国,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总而言之,田汉是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和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正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不仅为中国的抗战岁月增添了英勇的氛围,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田汉通过他的音乐和词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颗耀眼之星。
《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及其邮票(中)
张乐民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同“与国族并寿”的作曲者聂耳相比,同样应该享有这种荣誉的词作者田汉却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且不说他在“左联时期”的是非曲直,也不说他在“文革”前、“文革”初的种种遭遇和屈辱,单说他《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的地位曾数次受到挑战,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张乐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2.0
【相关文献】
1.《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与聂耳携手谱战歌 [J], 赵乐;
2.《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及其邮票(上) [J], 张乐民
3.《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及其邮票(下) [J], 张乐民
4.从战歌到国歌——简析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 [J], 孙继南
5.聂耳小提琴与《义勇军进行曲》 [J], 王雅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曲作者
聂耳(公元1912—1935年)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
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该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
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
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
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
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
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
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
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
他于4月18日抵东京。
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
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词作者
田汉(1898.3.12-1968.12.10)
湖南长沙人,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
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
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并被选为校长,此时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办艺术鱼龙会,会上演出他的剧作《名优之死》获得成功。
同年冬成立南国社及南园艺术学院,1928至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
同时期他也创作了大量剧本。
1930年加入“左联”,写下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
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同年南国社被国民党查封。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等职。
此时创作的《年夜饭》、《乱钟》、《顾正红之死》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