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的提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一、引言果胶是一种在植物细胞间负责保持细胞结构稳定的胶质物质,具有粘性和黏度高的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胶体性质,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化妆品以及纺织印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果胶的提取过程及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新鲜的柑橘果实2. 水3. 酒精4. 醋酸方法:1. 将柑橘果实洗净,去皮取果肉。
2. 将果肉切成小块,并使用搅拌机或研钵将其捣碎成泥状。
3. 将果泥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果泥的湿润状态。
4. 将锅放在火上加热,煮沸。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果泥在加热并煮沸后逐渐变得黏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果胶的胶体溶胀,分子链之间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加了果泥的黏性。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果胶的提取效果也逐渐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加入酒精或醋酸可以促进果胶的析出。
这是因为酒精和醋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与果胶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果胶分子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的对比,我们发现酒精对果胶的析出效果更佳,而且酒精对果胶的溶解性更适中,有利于分离提取。
四、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尽管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本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我们无法得到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其次,我们只使用了柑橘果实进行实验,而没有涉及其他水果,这可能会导致提取效果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1. 调整温度和时间的参数,寻找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2. 进一步研究不同水果中果胶的含量和特性,以比较果胶提取效果。
3. 尝试其他溶剂和提取方法,以寻找更优的果胶提取方案。
五、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果胶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果胶的提取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果胶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黏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制药领域的胶囊包衣、口服片涂膜和药物输送系统等。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一、果胶的提取根据酯化度(羟基酯化的百分数)不同,将果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其中酯化度大于50%的为高甲氧基果胶,即高酯果胶(HMP),酯化度小于50%的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即低酯果胶(LMP)。
果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与微生物提取法、微波法、螯合剂法等。
1、酸提法酸提取法是将植物细胞中不溶的原果胶在热酸性的条件下转变成可溶性果胶,并将其提取出来。
酸提取法会对果胶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提取工艺较为成熟,国内外均采用此法生产果胶。
因此,酸提取法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酸提法,对混合酸提法有了更多的研究。
如利用磷酸和亚硫酸的混合酸比单独一种酸的提取效果要好很多,提取果胶的色泽好,得率高。
混合酸提取效果往往要优于单独使用一种酸的提取效果,所以,单独的酸提取法会逐步被混合酸提取法取代。
2、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又称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频率>20kHz使细胞破碎或崩解,加速果胶溶出。
在提取工艺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一般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提高果胶的产量和质量,不影响果胶的成分,对果胶品质的破坏也较小。
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受设备的影响,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果胶的规模化工业生产。
3、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微波的电效应和化学效应,使植物组织崩解,加速果胶的溶出。
微波提取常作为辅助提取与其它方法联用,具有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但受设备影响,工业化生产成本和规模上受限制。
4、酶与微生物提取法酶与微生物提取法是利用酶或微生物降解果胶中的大分子物质或将不溶性果胶转化成水溶性果胶,进而将果胶提取出来。
酶法提取的果胶保留了原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可用于饲料。
酶解法提取果胶,具有低消耗、无污染、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
微生物提取法本质上也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酶解提取果胶的方法。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酶解提取的果胶相比于其他方法制得的果胶品质高、灰分含量低、色泽好、中性糖含量高。
第1篇实验名称:果胶的提取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 掌握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海藻等植物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酸解、沉淀、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 95%乙醇、95%乙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无水乙醇、丙酮等溶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烧瓶、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烘箱、搅拌器、真空泵等设备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称取新鲜水果5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2)将捣碎的水果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4)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5)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9.0;(6)将烧瓶置于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1小时;(7)将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4.5-5.0;(8)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9)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使其充分沉淀;(11)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2. 果胶制备:(1)将干燥的果胶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2)将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将烧杯置于水浴中加热,使果胶溶液充分溶解;(4)将溶解后的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3.5-4.0;(5)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6)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3果胶的提取方法目前,提取果胶的工艺主要有四种:醇析法、离子交换法、盐沉淀法及微生物法。
3.1 醇析法醇析法是一种最古老的工业果胶生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植物细胞中的非水溶性果胶在稀酸中转化成水溶性果胶。
常用的酸有盐酸、六偏磷酸、草酸等。
经酸萃取后得到很稀的果胶水溶液,将得到的果胶水溶液浓缩后,这种方法的工艺比较成熟,各种工艺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而且果胶产品不含杂质,颜色较好。
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预处理→酸提→脱色→浓缩→沉析→干燥→成品。
何立芳等研究发现在醇析法中,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酸度及浸提剂用量都对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
温度过高,果胶易分解,果胶胶凝度很低,质量不好;温度过低,速度太慢,提取率低,故浸提过程温度一般控制在80~90℃之间。
酸度大,果胶提取率高,主要原因是果胶水解逐渐强烈之故。
但酸度过大,果胶胶凝度会下降,故一般浸提液的pH值调节在1.5~2.5之间。
随着浸提时间的提高,提取率和胶凝度有所提高,但浸提时间达到一定后,产品提取率增大变得很缓慢,且产品颜色加深,影响质量,从节能和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时间控制在45~60min为佳[5]。
韦鑫等研究发现,果胶的提取率除了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酸度及浸提剂用量有关外,还与果胶酶和水质有关。
未经过预处理的果胶由于果胶酶的存在,会分解果胶,从而影响果胶产量;自来水由于其中含有部分Ca2+、Mg2+离子,这些离子对果胶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以致影响果胶产量[5]。
黄秀山,高凤芹研究发现,用95%的乙醇等体积沉淀效果好;用无水乙醇则会增加成本;用稀释后的乙醇萃取不完全,使得产品产量降低[6]。
醇析法的主要缺点是整个工艺耗时较长,酒精用量多,酒精回收能耗较多。
3.2 盐沉淀法盐沉淀法就是在酸抽提出果胶后,采用铁盐、铝盐或者铁铝混合盐来沉淀果胶,从而把果胶分离出来,再通过乙醇的清洗和干燥过程,得到果胶产品。
其生产工艺如下:原料处理→酸萃取→过滤→加盐沉淀→过滤→盐析后处理→干燥→果胶成品[9]。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一、引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
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
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桔皮,苹果等;试剂:% 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 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一)果胶的提取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60mL % 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
如果柑橘皮漂洗。
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4、沉淀:待提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pH至3~4。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果胶的提取果胶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包括果实、蔬菜、木材、草等。
它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胶凝性、黏着性、润滑性、水溶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纸张、印刷、油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果胶的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纯净的果胶。
目前,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法、酸法、碱法、酶解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热水法热水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环保的果胶提取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高温水溶解果胶,再通过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果胶。
这种方法适用于果胶含量较高的原料,如柠檬、苹果、橙子等。
2. 酸法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酸性溶液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酸包括盐酸、硫酸、醋酸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果胶含量较低的原料,如葡萄、草莓、桃子等。
3. 碱法碱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的原料,如木材、草等。
4.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新兴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类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酶包括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某些难以用传统方法提取果胶的原料。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提取果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原料的选择:应选择果胶含量高、成熟度适宜的原料。
2. 操作条件的控制:应根据不同的提取方法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酶的种类和浓度等。
3. 提取后的果胶质量检测:应对提取后的果胶进行质量检测,如检测其纯度、分子量、颜色、pH值等指标。
4. 应用领域的选择:应根据果胶的性质和质量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
总之,果胶的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果胶的应用效果。
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果胶提取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果胶品质和数量的需求。
果胶的提取综合实验七超声波溶剂法从柑橘⽪中提取果胶⼀、实验⽬的1.理解果胶的提取⼯艺原理、操作⽅法及其影响的因素;2.了解超声波作⽤机理及其在化学化⼯中的应⽤;3..掌握萃取、过滤、减压蒸馏和沉淀等⼯艺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柑桔⽪为原料,采⽤酸液提取、减压蒸馏浓缩、⼄醇沉淀等⼯艺提取果胶。
果胶是⼀种⾼分⼦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3中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以及根、茎叶的组织中。
果胶为⽩⾊、浅黄⾊到黄⾊的粉末,有⾮常好的特殊⽔果⾹味,⽆固定熔点和透明度,不溶于⼄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粉末果胶溶于20倍⽔中形成黏稠状透明胶体,胶体的等电点pH值为3.5。
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聚D-半乳糖醛酸,各醛酸单位间经α―1,4糖苷键联结,具体结构式如图1所⽰。
另外还有中性多糖,多聚D-半乳糖和多聚L-阿拉伯糖。
实际上,果胶是这些多糖的混合物,平均分⼦量在5000-18000之间。
OOH图1. 果胶的结构式果胶在柑桔⽪中含量极⾼,约占⼲质的20%~30%。
在⽣产果胶时,原料经酸、碱或果胶酶处理,在⼀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可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液中加⼊⼄醇或多加⾦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经漂洗、⼲燥、精制⽽形成产品。
⽬前常⽤的果胶提取⽅法有3种:酸提取法,离⼦交换法和微⽣物法。
其中,酸提取法包括酸液提取、减压蒸馏浓缩和沉淀析出等⼯艺步骤。
沉淀析出有⼄醇沉淀法和盐沉淀法等两种,盐沉淀法有铁盐盐析法和铁铝混合盐析法。
⼄醇沉淀和⽤铁铝盐沉淀都各有优缺点,⼄醇沉淀法⽣产⼯艺简单,所的果胶纯度⾼,⾊泽好,产率⾼(20%-30%,以⼲质计),但⼄醇耗量⼤;盐沉淀法成本低,⼯艺简单,但产率低(7%左右),且铝盐沉淀颗粒⼩,难分离,⾼价铁盐颜⾊较深,需做脱⾊处理。
在这3种提取⽅法中,酸提取法使⽤最多,其主要过程为:将原料进⾏预处理后,⽤稀盐酸⽔解,⽔浴恒温并不断搅拌,将柑桔⽪中的果胶溶出;然后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浓缩,再⽤⼄醇或铁铝盐进⾏沉淀,以析出果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之间的重要连接物质。
在果皮中,果胶含量较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稠、凝胶、稳定等。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柑橘皮- 95%乙醇- 无水乙醇- 6 mol/L盐酸溶液- 3 mol/L氨水- 活性炭- 硅藻土- 尼龙布- 烧杯-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真空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小刀- 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 酸水解- 将预处理后的果皮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195%乙醇,使果皮与乙醇的比例为1:10。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温1 h,使果胶溶解。
3. 脱色- 将酸水解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 脱色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
- 将脱色后的溶液用3 mol/L氨水调节pH值至4.5~5.0。
- 将溶液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过滤- 将沉淀后的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6. 干燥- 将滤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
7. 果胶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干燥果胶,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使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为15.6%。
2.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6.2%。
果胶提取方法嘿,咱来说说果胶的提取方法哈。
一种常见的方法呢,是从水果皮里提取。
就拿橘子皮来说吧,吃完橘子可别把皮扔了,那里面可有宝贝呢。
把橘子皮收集起来,洗干净,剪成小块块。
然后呢,把这些小块块放在锅里,加上水,煮一煮。
这就像给橘子皮洗个热水澡。
煮的时候要注意火候,别煮得太猛了,不然橘子皮都煮烂了。
煮一会儿后,把水倒掉,再换上新的水,继续煮。
这样反复几次,把橘子皮里的杂质都煮出来。
等煮得差不多了,把橘子皮捞出来,放在一个容器里,加上点酸,比如柠檬汁或者醋。
这就像是给橘子皮加点“魔法调料”。
然后搅拌搅拌,让酸和橘子皮充分接触。
接着把这个容器放在一边,让它静置一会儿。
这时候果胶就会慢慢地从橘子皮里跑出来啦。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提取。
把水果皮或者其他含有果胶的材料弄碎,放在一个瓶子里,加上酒精。
酒精就像个小调皮鬼,能把果胶从材料里“勾引”出来。
然后摇晃摇晃瓶子,让它们充分混合。
接着把瓶子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果胶和酒精好好地“玩一会儿”。
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看到果胶沉淀在瓶子底部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
有一次她听说可以提取果胶,就决定试一试。
她收集了很多橘子皮,按照上面的方法开始提取果胶。
一开始她还有点手忙脚乱的,不是水加多了,就是酸放少了。
但是她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尝试。
最后,她终于成功地提取出了果胶。
她可高兴了,用提取出来的果胶做了果冻,味道还真不错呢。
所以啊,提取果胶其实也不难,只要有耐心,多尝试几次,你也能成功。
实验四果胶的提取一、引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0.7—1.5%(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
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
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桔皮,苹果等;试剂:0.25% 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0.05mol/L HCl,0.15%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一)果胶的提取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60mL 0.25% HCL 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2.0~2.5,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0.5~1.0%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
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4、沉淀:待提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pH至3~4。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1.3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果胶提取的原理果胶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抗逆境具有重要作用。
果胶的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原理涉及到多种化学和物理方法。
本文将就果胶提取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果胶的提取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
常见的果胶原料包括苹果、梨、柑橘等水果,以及胡萝卜、甜菜等蔬菜。
这些植物中的果胶存在于细胞壁中,需要通过破碎细胞壁的方式释放出来。
一般来说,果胶含量较高的部位包括果皮、果肉和果核等部分。
其次,果胶提取的原理涉及到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
物理方法包括破碎、过滤和浓缩等步骤,用于将果胶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
而化学方法则包括酶解、酸碱处理等步骤,用于破坏细胞壁和蛋白质等杂质,从而提高果胶的纯度。
在果胶提取的过程中,温度、pH值和时间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酸碱条件有利于果胶的提取。
此外,适当的时间可以保证果胶充分释放并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除此之外,果胶提取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剂和设备。
例如,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类辅助剂可以帮助果胶的释放和提取,而搅拌、过滤、离心等设备则可以加快果胶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最后,果胶提取的原理还需要考虑到提取后果胶的后续处理和应用。
提取得到的果胶需要经过脱色、脱蛋白、浓缩、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成品果胶。
而成品果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果胶提取的原理涉及到多种化学和物理方法的结合,需要在选择原料、操作步骤、条件控制和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获得高效、高纯度的果胶产品。
希望本文能够对果胶提取的原理有所帮助,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
2. 了解果胶的理化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思维。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增稠、稳定、凝胶等特性,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从苹果皮中提取果胶,通过酸沉、醇沉、浓缩、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苹果皮、乙醇、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旋转蒸发仪、烘箱、干燥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干燥的苹果皮50g,用蒸馏水浸泡过夜。
(2)将浸泡好的苹果皮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将烧杯放入电热板上,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30min。
2. 酸沉(1)将沸腾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2)加入适量的硫酸,调节pH值为2.5。
(3)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3. 醇沉(1)将沉淀的果胶用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使果胶沉淀。
(3)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4. 洗涤与干燥(1)将沉淀的果胶用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2)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去除杂质。
(3)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在60℃下干燥至恒重。
5. 粉碎与过筛(1)将干燥后的果胶用研钵粉碎。
(2)将粉碎后的果胶过100目筛,收集筛下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从苹果皮中提取出果胶,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果胶,干燥前后的质量比为1:1.5。
2. 结果分析(1)实验过程中,酸沉和醇沉是果胶提取的关键步骤。
通过调节pH值和加入乙醇,可以使果胶沉淀,从而与其他杂质分离。
(2)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时间对果胶提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加热时间控制在30min,温度保持在沸腾状态,有利于果胶的提取。
(3)实验过程中,洗涤和干燥步骤对果胶的纯度和质量有较大影响。
提取果胶操作方法
1. 准备果胶原料:果胶原料可以是青梅、山楂、苹果、柚子、草莓等含有大量果胶的水果或果皮。
2. 洗净果实:将选好的果实洗净,去除果实表面的杂质和不干净的部分。
3. 切碎果实:将洗净的果实切成小块或泥状,以便后续提取果胶时更易操作。
4. 加入水煮沸:将切碎的果实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直到果实变软烂。
5. 过滤果渣:将果泥用棉布或过滤纸过滤,将果渣和果胶分离开来。
6. 沉淀分离:将过滤后的液体放置一段时间,让果胶慢慢沉淀到底部。
7. 提取果胶:将沉淀的果胶取出,用热水清洗,去除余渣和杂质。
最后将果胶晾干即可。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火灾等事故发生。
2. 选择新鲜、干净的水果或果皮,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果胶。
3. 操作时要保持卫生,避免细菌污染果胶。
4. 切碎的果实大小和形状不要过大或不均匀,以便后续操作。
3果胶的提取方法目前,提取果胶的工艺主要有四种:醇析法、离子交换法、盐沉淀法及微生物法。
3.1 醇析法醇析法是一种最古老的工业果胶生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植物细胞中的非水溶性果胶在稀酸中转化成水溶性果胶。
常用的酸有盐酸、六偏磷酸、草酸等。
经酸萃取后得到很稀的果胶水溶液,将得到的果胶水溶液浓缩后,这种方法的工艺比较成熟,各种工艺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而且果胶产品不含杂质,颜色较好。
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预处理→酸提→脱色→浓缩→沉析→干燥→成品。
何立芳等研究发现在醇析法中,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酸度及浸提剂用量都对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
温度过高,果胶易分解,果胶胶凝度很低,质量不好;温度过低,速度太慢,提取率低,故浸提过程温度一般控制在80~90℃之间。
酸度大,果胶提取率高,主要原因是果胶水解逐渐强烈之故。
但酸度过大,果胶胶凝度会下降,故一般浸提液的pH值调节在1.5~2.5之间。
随着浸提时间的提高,提取率和胶凝度有所提高,但浸提时间达到一定后,产品提取率增大变得很缓慢,且产品颜色加深,影响质量,从节能和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时间控制在45~60min为佳[5]。
韦鑫等研究发现,果胶的提取率除了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酸度及浸提剂用量有关外,还与果胶酶和水质有关。
未经过预处理的果胶由于果胶酶的存在,会分解果胶,从而影响果胶产量;自来水由于其中含有部分Ca2+、Mg2+离子,这些离子对果胶有一定的封闭作用,以致影响果胶产量[5]。
黄秀山,高凤芹研究发现,用95%的乙醇等体积沉淀效果好;用无水乙醇则会增加成本;用稀释后的乙醇萃取不完全,使得产品产量降低[6]。
醇析法的主要缺点是整个工艺耗时较长,酒精用量多,酒精回收能耗较多。
3.2 盐沉淀法盐沉淀法就是在酸抽提出果胶后,采用铁盐、铝盐或者铁铝混合盐来沉淀果胶,从而把果胶分离出来,再通过乙醇的清洗和干燥过程,得到果胶产品。
其生产工艺如下:原料处理→酸萃取→过滤→加盐沉淀→过滤→盐析后处理→干燥→果胶成品[9]。
果胶的提取食科101班朱艳青一、关于原料有工业开发价值的原料多为柑橘类及苹果渣等,而目前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已应用于生产,国内规模较大以柑橘皮为原料生产果胶的厂家有衢州果胶有限公司和上饶富达果胶有限公司。
以苹果废渣为原料生产果胶的烟台安德利果胶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年产2000t 标准化食品果胶的生产线[1],因此关于原料的选取,我的想法如下:1、继续选择柑橘皮或苹果渣为研究对象,重点放在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所提取果胶性质的研究上,因为目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2、选择其它的原料如酥梨渣(酥梨组织中果胶含量为0.5-0.8﹪,而苹果组织含量为0.5-1.8﹪[2])等,与苹果的研究相比,关于酥梨的研究很少。
3、原料的来源:最好能从一些水果加工厂中获取,若是购买完整的原料,可以做两部分的研究,一是研究干燥,二是利用其皮渣等研究果胶的提取。
二、关于提取的方法目前关于提取的方法有酸提取、碱提取、酶提取、微生物提取、离子交换等,近年来,微波技术、超声技术等也应用于果胶的提取,目前工业上大多应用的是酸提取法。
关于酸提取国内研究用的酸一般为盐酸、硫酸、磷酸等,而国外有的文献中提到用硝酸,因为盐酸对不锈钢等设备有更大的腐蚀等,关于这一点目前我还没有确切的想法。
1、关于微波虽然已有关于微波辅助提取的报道,但是多为在微波作用的同时完成提取的操作,我认为既然微波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速细胞壁的破裂,因此可以考虑,先用微波预处理下,再用传统的酸提取法进行提取,以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及果胶的溶出时间,这样可以大大的缩短酸提取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得率,因为传统的酸提取时间多为1-2小时。
2、关于超声对于超声技术的扩大即应用于生产,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若是技术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可以与微波做同样的考虑。
3、关于提取方法的一些其它观点一是缓冻法破碎细胞壁的应用,在网上搜了下这种方法,大多介绍说是应用于细胞壁较为脆弱的破碎,若是按此理解,那么植物细胞壁很难以破碎,因此比使用;而在一些文献中发现(很少),有研究超声与缓冻两种方法对细胞壁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缓冻法能够达到更优的效果,而且现在有文献报道,低温玻璃化破碎的技术等,因此,若是要研究这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在苹果渣等提取上将是一种新的应用,而具体的效果,还要在试验中得到证明。
果胶的提取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
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实验器材
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柑橘皮(新鲜)。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无水乙醇。
2.0.2 mol/L盐酸溶液
3.6 mol/L氨水
4.活性炭
五、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 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0.2 mol/L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2.0~2.5之间。
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加热至80 ℃,脱色20 min,趁热抽滤(如橘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
4.滤液冷却后,用6 mol/L氨水调至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1.5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
酒精加入过程中即可看到絮状果胶物质析出,静置20 min 后,用尼龙布(100目)过滤制得湿果胶。
5.将湿果胶转移于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无水乙醇洗涤湿果胶,
再用尼龙布过滤、挤压。
将脱水的果胶放入表面皿中摊开,在60~70 ℃烘干。
将烘干的果胶磨碎过筛,制得干果胶。
六、注意事项
1.脱色中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助滤剂。
2.湿果胶用无水乙醇洗涤,可进行2次。
3.滤液可用分馏法回收酒精。
七、问题与思考
1.从橘皮中提取果胶时,为什么要加热使酶失活?
2.沉淀果胶除用乙醇外,还可用什么试剂?
3.在工业上,可用什么果蔬原料提取果胶?
蓝德均
2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