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合作的过程与作用

小组合作的过程与作用

小组合作的过程与作用

小组合作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人在特定的目标下分工合作,通过互相配合、协作、交流和互相支持来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目标设定: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2. 规划策略:小组成员制定行动计划,明确任务的分工和时间要求,以及需要的资源和工具。

3. 交流协作: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和协作,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4. 监督控制: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和控制自己的行动,确保任务按照计划完成。

小组合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工作效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分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工作质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可以在工作的不同阶段相互检查、纠正错误,提高工作质量。

3. 增强团队凝聚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建立起团队的互信和互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4. 培养个人能力: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之,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

也可以培养个人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_百度文库

小组合作学习 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

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内在动机激发论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2、交往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的倡导者(如格拉塞等人)认为,怎样才会学有成效、学业达标呢?首先得有学习的意愿。问题是学习意愿从哪里来?交往需要满足论者认为,学习的意愿来自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只是背着一只大口袋来填装知识食粮的。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都在寻找种种方式满足自己与人交往与合作、友谊、自尊(影响别人的力量)等需要。可以说,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努力程度和达标程度。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而不是千方百计压制学生的上述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取只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也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以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 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3、认知发展促进论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前置学习任务之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伴之间合作互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互帮互学,共同完成预设学习目标,共同提高学习水平的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包含六大要素: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评价。 1、异质分组要考虑的因素: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成就等。 2、积极互赖要考虑的因素:积极的目标互赖——学习小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点目标,所有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为共同目标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积极的评价互赖——学习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当小组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时所有成员都得到相同的评价或奖励;积极的角色互赖——为了完成某一任务,组员分别承担着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在共同目标的激励和指导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资料互赖——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共同达成小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将个人占有的资料通过互相交流,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最终实现每个小组成员对这份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3、促进性互动要考虑的因素:个体之间相互提供足够的和有效地帮助;交流所需的信息和资料;提供可参考的反馈意见以便同伴更好的完成作业;对彼此的结论和推理提出质疑,以便提高决策的质量和理解程度;为达成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能在合作中彼此信任等。 4、个人责任要考虑的因素:责任份额——成员越少,个人责任就越大;个人测评——用每个成员的测评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学习汇报——不定时要求小组成员对教师或班级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贡献观测——观测每个小组并记录每个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贡献次数;学习检查——担任检查员,让其他小组成员对结论、过程、方法、原理等作出解释等。 5、社交技能要考虑的因素:学会彼此认可和相互信任;进行准确地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等。

小组合作的步骤流程

小组合作的步骤流程 一、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配 在小组合作中,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分配。团队成员应该共同讨论并明确项目的目标,确保每个成员都对项目目标有清晰的理解。然后,根据项目的要求和成员的能力,进行任务的分配。每个成员应该清楚自己负责的任务,并明确任务的截止日期。 二、制定合作计划 制定合作计划是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在制定合作计划时,团队成员应该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确定优先顺序,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以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合作计划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障碍,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准备。 三、开展合作工作 在合作工作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应该相互了解,并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在合作工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还应该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完成项目任务。 四、定期汇报和评估 定期汇报和评估是小组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团队成员应该按照合作计划的安排,定期进行工作的汇报和评估。汇报和评估的目的

是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在汇报和评估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估自己的工作和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解决冲突和问题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问题。团队成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冲突和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解决冲突和问题的关键是沟通和协商,团队成员应该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推给他人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在解决冲突和问题时,应该注重团队的整体利益和发展。 六、完成项目并总结经验 完成项目是小组合作的最终目标。在项目完成后,团队成员应该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总结和经验分享的目的是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合作中得到借鉴和改进。团队成员应该客观评估工作的成果,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同时,还应该对团队成员的贡献和努力表示感谢,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同时,团队的领导者也应该起到引领和协调的作用,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步骤的合理安排和有序进行,小组合作将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并为成员的个人发展和团队的发展提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的 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 创设情境,投放问题。 要根据导学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简单明了地烘托学习氛围。 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和辅助性问题,适时投放给学生。要不断提高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水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理解运用课程标准,熟练把握教材,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导学案。 要设计学生展示学习过程、总结规律和课堂总结的语言,设计板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学生合作,教师引领。 每节课设计4个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切忌内容为形式服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新知识,二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三是各个环节小结或当堂总结。小组合作的目的一是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思路,二是小组形成展示学习过程的共同语言。三是各个小组的1号当好“小老师”,教会2、3、4号,逐步转变到1对4,2对3。 老师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要参与2个以上小组的讨论,一是指导学生明确讨论问题的思路,二是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确定展示学习过程的对象时有的放矢,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刚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讨论问题。 学生展示,点评质疑。 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要基本替代老师的讲解。开始可以找2至3名1号展示,逐步让2、3、4号展示,最后过渡到只让3号或4号展示,即可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跨度大,可以再投放辅助性问题,让学生继续合作学习,再次展示学习过程。切忌老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会,又回到讲解的老路上。学生刚开始展示学习过程,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或语无伦次,只要学生积极发言就值得肯定。通过要求学生不间断的完整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最后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目的。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牵扯到教学的有关问题当场研究讨论,重要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再放到小组中讨论。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大胆点评质疑,对同学的发言进行修正和完善,并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肯定、否定和表扬上下功夫,切忌过多的讲解。 评价激励,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要认真总结,评价以激励为主。一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准确到位,不吝优美词句,老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二是课堂上评价要基本以小组为单位;三是对各小组进行量化考核,适时公布成绩,评优树先,给予一定奖励;四是下课前要对各个小组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总结。 刚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老师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学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破了老师多年来已经形成的课堂教学思维定势,可能会产生积极性不高,事半功倍,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但老师和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将事倍功半,学习成绩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1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及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量化实施细那么与方案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开展,同时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我要学,我愿学,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 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 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长期顺利进行的根底,小组的划分以班 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认知根底、知识基 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别搭 配、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重点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老 师指定也可以自荐自选或民主决定,总之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能有助 于小组内部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每个小组6人,按综合能力推选 出组长一名,负责作业和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纪律和卫生。6名小组成员按 学习成绩分别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这种组合保证了各小 组力量均衡竞争剧烈。 充分组长管理带动作用 建立学习小组后,组长要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明确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 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着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 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组长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他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科特点定期对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给予明确的定位。 学习小组合作的评价: 公平公正的评价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奖励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在此主要 讲一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教师有效地评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碰撞、对接进而升华的较高境界。 三、课堂评价的原那么与评价细那么 1.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把握把握以下几点原那么:

小组合作实施的研究步骤

小组合作实施的研究步骤 引言 在现代科研中,小组合作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团队的有效协作。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合作的研究步骤。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实施的研究步骤,以确保团队成员在研究项目中高效地协作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步骤一: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团队成员需要共同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这可以通过团队讨论、分析文献和交流意见来实现。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是确保团队成员在同一个方向上努力的关键。 以下是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步骤: 1.开展团队讨论,让每个成员提出对研究项目的看法和建议。 2.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当前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 3.确定研究项目的目标和问题,将其写成明确的陈述。 步骤二: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一旦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团队需要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研究计划包括确定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的方式、实施实验或调查的具体步骤等。研究时间表则用于分配研究任务的时间和优先级。 以下是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的步骤: 1.团队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讨论并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 2.制定实施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 3.分配研究任务给团队成员,并确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 4.制定研究时间表,包括每个任务的起止时间和完成时间。 步骤三:分工合作 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团队成员需要在合作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分工合作确保每个成员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在项目中的优势。 以下是分工合作的步骤: 1.团队成员根据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2.每个成员应理解自己任务的重要性和预期结果。 3.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分享进展和结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进 度和解决问题。 步骤四:定期进度汇报 为了保持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定期进度汇报是必要的。定期进度汇报可以 帮助团队成员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以下是定期进度汇报的步骤: 1.确定定期汇报的时间和地点。 2.每个团队成员准备好自己任务的进展报告。 3.在汇报会上,团队成员依次汇报自己的进展和问题。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确保每个成员理解并接受调整。 步骤五:整合研究结果 当所有研究任务完成后,团队成员需要整合研究结果。整合研究结果可以帮助 团队成员共同理解研究成果,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 以下是整合研究结果的步骤: 1.团队成员提交自己的研究结果。 2.团队成员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 3.在团队讨论中,共同讨论和验证研究结果,并形成一致意见。 4.最终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并将其分配给团队成员进行审阅和修改。 结论 小组合作实施的研究步骤对于提高团队的研究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明确研究 目标和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分工合作、定期进度汇报以及整合研究结果,都是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提高研究效率,并取得更好的 研究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 2.确定学习目标: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 3.预习与合作:学生根据预习目标进行预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预习结果,并合作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检测试题,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4.课堂讨论与合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讨论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5.课堂展示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 6.课后复习与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课后复习情况,合作

解决复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复习检测试题,对于复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复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7.考评与激励: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包括预习、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课后复习等方面的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小组规模和组成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调整预习和讨论的时间和内容等。同时,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二、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

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情势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大多仅仅是浮于情势,缺少其内在的实效性,主要问题有: 1、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不管什么问题,不管合适与否,不管难易程度,一律要学生合作讨论,好像只要合作了,问题就解决了,只要合作了,学生就是自主学习了。 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少必要的人际交换和合作技能。常常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结果时,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也没有由于小组讨论而对个体的思维产生新的碰撞,小组成员之间也没有具有合作的心理偏向。 3、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学优生和相对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是学优生扛主角,他们的意见就主宰了全部小组的意见。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烈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这样,也就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真正到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4、小组评判机制不健全,评判情势单一。以教师评判为主,而这种评判又大多指向单一的个体,对小组整体的评判不够科学和客观;教师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机会,更缺少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技能训练。 针对这样的现状,个人认为现阶段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进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掌控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摸索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组成小组,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并共同完成 任务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在合作 中互相倾听和体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团 队合作意识。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了 解和友谊。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 见和建议,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观点。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 小组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有效地 沟通和协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交中的合作 环境。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 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策略。学生们通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和分析,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不断创新和 进步。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和 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不再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种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沟通和团队 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发展自主学习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因此,教育者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1)独学(检查反馈;新课导入,独学): 学生:守纪律、掘问题、勤标注、汇组长; 教师:关群组、尊差异、适点拨、即点评。 (2)对学、群学: 学生:先对学,后群学,核心是深入探究; 教师:关群组、尊差异、适点拨、即点评。 (3)组内小展示(展示过程暴露的问题): 学生:展示内容——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教师:即时反馈、恰当点拨、可视评价、预设提升。 (4)班内大展示: 学生:展示内容——精选、精展、互动、互生; 教师:利用A生、层次递进、拓展拔高(即时反馈、恰当点拨、可视评价、预设提升)。 (5)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学生:整理学案、对子检查、反思总结; 教师:组织达标、反馈学情、环扣下节。 3.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互为补充;组间同质,适当均衡”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

当的学习小组。组内异质,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①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便于劳动时合理分工,二是思维的互补性,三是便于竞争。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在分组时,老师要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在开放性的课堂,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③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分组时,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 ④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在座位的编排上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后进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秀生与后进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小议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议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perativelearning)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 了到达共同的目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 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到达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活动。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但也要注意它的特殊性。 一、合理分组,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的是分组工作,分组是小组学习的前提,一般分两步 进行:第一步粗分,即按学生学习程度划分,便于组际间公平竞争;第二步调整,将 家庭居住比较近的学生调到同一组,便于课外互助,把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调到关系 融洽、随和的小组。调整后的小组做到男、女比例适当,人数适中〔一般以4—6人为宜〕,定时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和班上所有学生合作的时机,同时也沟通了情感, 增进了友谊。在小组的分工中,培养合作意识。要发挥小组的功能,让组内每个成员 都有事干,组长是关键。组长一般可采取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同学 都有参与、指挥、管理本组学习的可能。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主动分 担主持人、记录人、汇报人等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感 和责任感,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互换角色,学生也因此学会了赏识别人,赏识自己, 他们的自信心、合作意识也逐渐得到增强。在指导学生的合作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 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 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并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 作学习的规那么,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外表上的“假热闹〞,从而 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合作讨论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 方向,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

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和要求及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和要求及方法 基本流程: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 1.预习阶段 “导学案”下发后,组内各成员要独立完成预习。对预习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双色笔中的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把疑难问题向上一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若有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教师的要求是每个组员对各个知识点教师能理解、掌握。 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即科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2.课堂展示阶段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要求:(一)、预习检测 1、教师帮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和目标,督促学生用红笔划出不会的问题,初步研究解决。 2、观察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上课的针对性。 3、教师评价各小组学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4、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态度、知识、思路、方法)。 (二)、共同探究 共同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保证整个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和针对性。一)、学生讨论 1.教师明确讨论的内容及要求,发出讨论指令。 附:讨论要求 (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 (2)学科内强帮弱,“兵教兵”;组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集中解决疑难问题,展示同学准备展示。 (3)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它组的讨论。 (4)小组长维持好讨论秩序,组织全员讨论,严肃讨论纪律,控制讨论节奏。 (5)每个同学讨论中要做好勾画记录,总结好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及规律,以便展示或质疑。 2.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强调讨论纪律,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3.对导学案中绝大多数学生有疑难且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直接酌情处理。 二)小组展示 教师、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确保人人有事干,控制好展示时间。 附:展示要求 (1)展示方式要多样有效。可口头展示,也可书面展示,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 (2)可口头展示要面向同学,大胆、大方、大声,有富有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已成为我校生命化课堂的核心部分,为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特制定如下操作规则: 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整体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序排列,自然分组,每组6—8人,班主任可以综合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小组进行微调,以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上报调整结果。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 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活动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们采用“生生科代表”的管理方式,即每个学生都担任小组内某一门学科的科代表(因小组成员数不足造成的科代表空缺,可由其他科代表兼职),负责小组成员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由各学科的科代表组成隐形的科代表小组,要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1、科代表的确定 学校在确定科代表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特长,又要使每班的若干名科代表覆盖上、中、下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任课教师便于掌握不同类型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发展需求。 2、科代表的职责 每个小组的科代表既是任课教师的助手,又是本组的学科带头人,要带动小组共同学习,确保小组活动更加有序、高效。科代表要起到表率作用,严格约束自己,认真履行职责: (1)在课上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分配探究任务、合作讨论,组织组员回答问题; (2)课下组织预习、复习、检查作业; (3)组织开展组内学生间的帮扶活动; (4)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 (5)遇到小组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其他组员、教师求助、协商解决; (6)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小组的各项工作。 3、科代表的管理 (1)科代表是学习任务的落实人,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每周要与科代表交流,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的角色要求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能强化组内的合作意识。 任课教师应与科代表一起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一起讨论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起总结学习情况。 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负责对自己的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课前辅导,便于科代表在课堂发挥引领作用,课后辅导,便于科代表发挥监督作用)、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也就是对科代表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根据科代表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学科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来综合评定科代表,其结果将影响整个小组的评价。并作为评选优秀科代表的直接依据。 “生生科代表”将使每个学生成为小组的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组织者,能够极大发挥“兵教兵”的学习策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促使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认真配合其他科代表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产生持久的发展动力。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使他们在成长中能及时拨开困惑,不断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1、操作流程 教师交待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后,科代表组织本组学生以导学稿为辅助材料,自学相应部分内容,初步理解、掌握、运用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科代表检查自学结果,生成合作学习目标,确定突破方法,分配研究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对本组不能解决怕疑难问题,提供给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帮助解决,要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篇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的意义 .激发调动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有效的小组活动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途径之一 2.进步自学才能和促进才能开展 大多数课堂上,学生是在教师设计的形式中被动地承受知识,表达不了学生的学习才能。如今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在课堂上能给予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考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悟到学习的方法,既进步了自己学习的才能,也进步了自己学习的效率。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 教师指定在小组内分任务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这种学习气氛下,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轻松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也表达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4.提供及时的教学反响信息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选出最正确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教师得到了及时的反响,便于调整教学进度。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理论,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施行的道尔顿方案的三个原那么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近年来,在我国根底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理论。?课程标准?指出: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在?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课程施行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才能、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假设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目的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拟、探究为根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进步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它的意义是广泛的。 小组合作的意义 推荐 随着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有所改变,可以按以下的过程进行。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抓好预习的落实。 老师要布置一些学生很好操作的、对本节学习有帮助的预习内容,学生应真真正正把预习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和关键环节,师生都要把它落到实处。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 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训练目标,老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依据书中例题、书后课后练习题,共同确定训练目标。师生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环节:师生共同采用合适的方法。 每节课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很重要,老师应该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的方法。课堂要求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讨论的阶段,教师也要适时参与小组的各种学习活动,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评价,课堂要关注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环节:师生共同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第六环节:师生共同完成复习巩固。 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

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第二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过程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过程评价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1.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体现小组间人数均衡。每组人员以4—6人为宜,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小组具体人数。 2、优等生和学业不良学生比例均衡,体现小组内优等生、学业不良学生之间的合理搭配,各小组学优生、学业不良学生所占比例相等,尽量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3、小组成员之间综合能力均衡。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计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理解记忆能力等能力配置尽量均衡分配。 4、合作小组的建立要充分发扬民主。当学习小组的整体搭配有明显差异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直到学生认可为止。小组内的分工协作以组内成员的民主意见来确定。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及学习过程评价 1、数学优等生为理科(数学、科学)组长。语文优等生为文科(语文、英语、品社)组长,组织本小组各成员在课内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监督小组成员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及预习、背诵任务,认真辅导本小组学业不良生学习,促进其转化。 2、为了进一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在合作学校小组内建立2—3个“小先生帮教小组”,小先生由组内学优生承担,中等生互帮,以利于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采取小组内民主推选或教师指定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展示可先安排优等生进行,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形成准确结论,再按排中等学生,最后把侧重点放在学业不良学生的展示、讲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