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认识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大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是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五、学法教法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教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板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堂导入呈现三张有关旧中国外交的照片,分别反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二十一条》签订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通过设问“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我们还

要实行这样的外交吗?我们要对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屈辱求和外交政策说‘不’,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武力外交说‘不’,与这种屈辱求和、武力推行的外交政策相反,我们的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那么,在这种外交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势过渡到本课第一目内容学习。(板书:一、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课堂展开第一部分: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给出一副当时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图,再结合两则有关“冷战”的材料,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境;在明确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后,提问“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政策?”顺势进入“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的内容、意义和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板书:1.“另起炉灶”2.“一边倒”、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我将用在ppt中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几幅照片,向学生展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特别是与苏联的建交。第二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板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一段关于周恩来总理外交的视频,既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由视频中的内容引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通过图片与文字材料,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形成过程与主要内容,最后,论从史出地总结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第三部分: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板书:三、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这两次会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世界外交舞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前者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回忆,后者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讲述日内瓦会议时,要让学生从“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的照片中提取信息,感悟周恩来的外交风采与人格魅力。在讲述万隆会议的时候,要通过材料着重介绍“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让学生感悟周恩来的政治眼界(从亚非国家的共同历史与现实处境中寻求各国共鸣)、语言魅力(简洁、到位而有力)与外交智慧(抛弃狭隘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之争论,站在共同利益的高度上看问题,“求同存异”与与会国代表之见“异”忘“同”相区别,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最后归纳“万隆精神”的内容。(三)课堂深化联系本课所学,以“我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求同存异中的思维创造”为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突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仅是外交智慧的表现,也是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课堂深化将使本课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有效地落实。(四)课堂收束运用概念图示法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再回顾,概括提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一条总原则”,“两次会议”,“三大方针”,“五项原则”。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文字材料、影像材料、图片材料等,并结合了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及相应的理论依据,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附)板书示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说课稿

共分六部分,以下介绍前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依据上述课标要求,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中苏建交及建国第一年外交成就?“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①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②学生阅读、欣赏、理解——③学生活动、再现历史——④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