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三种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三种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从而更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联合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高流行,估计有1.1亿人感染。
慢性HBV感染患者死亡率及其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因此,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能够有效抑制HBV-DNA 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等逐步成为抗HBV治疗的新选择。
1拉米夫定拉米夫定在中国临床应用最早,目前仍是治疗慢性乙肝公认有效的药物。
拉米夫定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并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拉米夫定是一种L 型核苷类似物,能干扰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可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酞盐(L-TP),以环腺苷磷酸形式通过HBV多聚酶嵌入到病毒DNA中,导致DNA链合成中止。
拉米夫定服用期间表面抗原几乎无法消失;部分患者服用1a后出现耐药,虽继续应用证明仍对患者有益,但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如肝脏失代偿等。
尽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较高的耐药率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2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无环单磷酸脱氧腺苷类似物,被细胞内普遍存着的激酶磷酸化为具有活性作用的二磷酸盐PMEApp,此产物与酶的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苷(dATP)竞争,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或通过整合到病毒链后使其发生链终止;阿德福韦酯本身也可直接整合到乙肝病毒链中,形成链终结子,因而阿德福韦酯具有较强的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
阿德福韦酯在长期的应用中,对HBVDNA的抑制作用持续、安全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达到ALT复常和组织学改善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阿德福韦酯发生耐药变异较晚,且发生率低,与拉米夫定和其他L型核苷类药物没有交叉耐药,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显示良好抗病毒效果,但一旦发生耐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其他核苷类药物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敏感,可予应用。
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秦成勇;赵圣强;孟玫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51)7
【摘要】@@ 目前我国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泰诺福韦(替诺福韦).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秦成勇;赵圣强;孟玫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 任红
2.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J], 王静艳;郭娜
3.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 任红
4.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J], 王静艳;郭娜
5.血清IL-35在评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J], 冯霞; 刘贵章; 赵登蕴; 李声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肝炎┃BINGDUXING GANYAN肝博士 2014年第1期 15情复发或没达到指南要求自行停药的患者,HBV DNA载量升高、肝功能异常了,这时重新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处理原则是这样的:如果原来治疗时使用的核苷(酸)类似物效果明确,能控制住病毒复制,无耐药现象发生,继续应用原来的药物治疗,每3个月复查,监测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
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无效或耐药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应对策略1.有的患者应用一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在疗程中HBV DNA载量不下降,肝功能无改善,这是治疗无效果,我们称之为原发无应答。
这时往往需要更换一种强效的核苷类药物继续抗病毒治疗,如果治疗后经化验还是无应答,这需要核苷和核苷酸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疗效,如果效果还不甚满意,再考虑联合干扰素的治疗。
2.如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已下降或消失后又上升了,肝功能出现了异常,凭经验乙肝病毒可能发生了耐药,这时应该立即化验耐药相关项目查找依据,同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耐药的原因;如果是阿德福韦酯耐药,可直接更换恩替卡韦治疗,如果是核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最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如果在疗程中HBV DNA下降不明显,可应用替诺福韦或加用或改用干扰素治疗。
3.耐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患者、药物等。
有一部分患者在刚刚开始抗病毒治疗时会按医生要求,定期关注治疗效果,病情平稳后往往会掉以轻心。
但是在核苷(酸)类似物规范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耐药,发生了病情反复。
耐药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我们所应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够完全的杀死病毒,由于在治疗中病毒发生了变化,我们使用的的药物管不住病毒的复制了,病毒数量就越来越多,开始患者没有症状。
随着不断增多的病毒造成肝细胞大量破坏,肝功能就出现了异常, 等患者出现了症状才调整用药,可能为时已晚,病情会进展致使肝功能失代偿、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为(8.52±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9,P=0.0000)。
结论: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1]。
由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特点,在临床上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而言极为重要[2]。
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85岁,平均(45.56±1.32)岁。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核苷类药物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路显锋,王晓丹※(综述),冯建鹏(审校)(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泰州225321)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2)19-3226-03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
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
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
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Aplication of Nucleosid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Chronic Hepatitis B LU Xian-feng,WANG Xiao-dan,FENG Jian-peng.(Jiang Su Haici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Ltd.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Taizhou225321,China)Abstract:About viral hepatitis B,the treatment goal is to clear HBV and block its replica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stop the course of disease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 developing into hepatic decompensation,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Current treatments for Hepatitis B mostly relies on interferon and nucleoside analogs.In recent years,antiviral nucleoside analog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be-cause of its strong antivirus activity.Here introduces nucleoside drugs such as lamivudine,adefovir dipivoxil,entecavir and telbivudin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combination therapy,safety and effect comparison.Key words:Entecavir;Telbivudine;Lamivudine;Adefovir dipivoxil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三种核苷类似物联用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等量两组,实验组采用三种核苷类似物联合用药,对照组仅用拉米夫定,治疗时间均长于48周,在第4、12、48周检查患者丙氨酸转移酶(alt)的水平,并用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的含量。
治疗48周前后分别进行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
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2.5%与72.5(p0.05)。
结论:三种核苷类似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脏生化指标,抑制病毒扩增,减少病毒变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分析据卫生部报道,全球人类约有20亿曾经感染过慢性乙型肝炎(hbv),约有近4亿的hbv感染患者,近15%的乙肝携带者有可能发展为肝功失常、肝硬化与肝细胞癌[1]。
有关研究表明,乙肝恶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为高病毒载量,因此,进行抗病毒治疗为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所在。
目前,用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nucs),核苷类似物由于其较强的抗病毒作用与较好的患者依从性,在人群中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核苷类似物药物主要有5种,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酯[2]。
然而对于联合用药的效果尚没有相关报道,本文使用三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将其与单独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对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2000年新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① hbeag均呈阳性、hbeab阴性,hbv dna定量超过104拷贝/ml,alt≥2uln;②治疗前6个月内均未行免疫调节剂与抗病毒治疗;③临床上无明显肝硬化表征,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确诊的80例患者,全部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3.8岁。
三种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三种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从而更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联合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高流行,估计有1.1亿人感染。
慢性HBV感染患者死亡率及其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因此,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能够有效抑制HBV-DNA 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等逐步成为抗HBV治疗的新选择。
1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在中国临床应用最早,目前仍是治疗慢性乙肝公认有效的药物。
拉米夫定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并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拉米夫定是一种L 型核苷类似物,能干扰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可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酞盐(L-TP),以环腺苷磷酸形式通过HBV多聚酶嵌入到病毒DNA中,导致DNA链合成中止。
拉米夫定服用期间表面抗原几乎无法消失;部分患者服用1a后出现耐药,虽继续应用证明仍对患者有益,但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如肝脏失代偿等。
尽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较高的耐药率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2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无环单磷酸脱氧腺苷类似物,被细胞内普遍存着的激酶磷酸化为具有活性作用的二磷酸盐PMEApp,此产物与酶的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苷(dATP)竞争,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或通过整合到病毒链后使其发生链终止;阿德福韦酯本身也可直接整合到乙肝病毒链中,形成链终结子,因而阿德福韦酯具有较强的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
阿德福韦酯在长期的应用中,对HBVDNA的抑制作用持续、安全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达到ALT复常和组织学改善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阿德福韦酯发生耐药变异较晚,且发生率低,与拉米夫定和其他L型核苷类药物没有交叉耐药,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显示良好抗病毒效果,但一旦发生耐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其他核苷类药物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株敏感,可予应用。
阿德福韦酯安全性好,但增加剂量可能导致肾毒性,表现为低磷血症和血肌酐水平升高;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肌酐。
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是目前抗HBV药物中作用较强的核苷类似物药物,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通过磷酸化形成有活性的三磷酸恩替卡韦(ETV-TP)。
细胞内代谢研究表明,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恩替卡韦的磷酸化过程非常有效,表现为高浓度的ETV-TP在细胞内的集聚,当细胞为恩替卡韦浓度仅为0.2nmol/L时,细胞内ETV-TP已能达到7nmol/L。
有活性的ETV-TP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抑制HBVDNA复制的全部三个步骤:(1)HBV多聚酶
启动;(2)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3)HBVDNA正链的合成。
恩替卡韦具有变异率低的特点,在后续治疗中更有优势,且对YMDD变异株仍有效,已用于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
恩替卡韦在抑制HBVDNA复制方面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这两种口服药,但在e 抗原血清学转换方面无明显差别。
研究表明,治疗前后HBVDNA、TBIL、DBIL、ALT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提示恩替卡韦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对HBVDNA的影响,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以及降低HBVDNA表达量方面均有明确疗效。
应用恩替卡韦也可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但因为目前观察的病例还比较少,疗程较短,恩替卡韦能提高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4总结
通过对三种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为了达到疗效的最大化和耐药的最小化,我们可以在慢性乙肝的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联合用药,包括免疫调节剂与核苷类似物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联合应用、核苷类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等,认为合理的联合用药有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最终延缓患者肝脏疾病的发展,减少肝硬化及肝脏失代偿几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