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
- 格式:pdf
- 大小:985.35 KB
- 文档页数:3
辛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辛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辛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1.15•【字号】辛政办字〔2019〕38号•【施行日期】2019.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辛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辛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辛政办字〔2019〕38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辛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辛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1月15日辛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河北省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重点任务的通知》(冀建城建〔2019〕11号)要求,加快补齐我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解决污水直排、雨污水错接混接、外水入渗、溢流污染、工业废水不达标纳管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处理效能,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市污水处理处置工作,加快补齐我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升我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尽快实现我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到2019年底,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到2020年底,继续推进老旧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开展建成区市政雨污混错接治理。
基本完成辛集市水处理中心、佳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低于75%。
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8.12•【字号】宜府办函〔2019〕31号•【施行日期】2019.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宜府办函〔2019〕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8月12日宜昌市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加快补齐宜昌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管理水平,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加强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系统谋划,近远结合;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建管并重,管理优先;区域管控,源头治理”的原则,到2020年底,宜昌城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1年底,城区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提高1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旱天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达到80mg/L以上。
二、重点任务(一)全面清理排查,摸清底数。
1.开展排水管网检测工作。
落实专项资金,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基础上,制定市政排水管网检测方案,统一检测标准,对市政排水管网开展全面检测,查清排水管网、排水口、检查井及雨污错接混接漏损等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形成城区排水管网检测评估报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98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1.07.14•【文号】•【施行日期】2021.07.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982号建议的答复姜希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创新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雨污管道排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管道铺设和修复技术标准、鼓励非开挖的管道修复技术等建议很有借鉴意义。
2013年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做过部署。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推动地下管网排查与建设有关工作。
一、开展排水管网排查,建立信息平台。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我部与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全面排查污水管网,建立排查和周期性检测机制,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
2013年以来,我部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2016),明确排水设施普查方法、数据采集等技术要求。
我部与广电总局、能源局等部门指导各地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维护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通信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通信管线普查,推动通信管线信息系统与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促进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
202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我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设施普查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
I IS 建设宁波市江北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策略■王豪杰吴俊明宁波市江北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平原,区内雨量丰富、 河网密布,工业企业众多,农村广泛分布。
近年来,污水管 网长期高位运行、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出水水质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江北区污水系统收集效率和处理质量,造成河湖水体污染。
为响应《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相关要求, 江北区提出全区成功创建宁波市“污水零直排区”、打造美丽姚江的建设目标。
因此,有必要按照“目标+问题”双导向. 开展江北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一、江北区污水系统现状评估(-)污水处理设施评估江北区现状污水量约为10.6万吨/日,由于行政范围内无大型污水处理厂,区内污水需输送至区外的江东北区污 水处理厂和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金田铜业有限公司、沿河部分区域、部分村庄建设有污水处理终端。
目前,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和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均满 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远期扩建至原规划设计规模几无可能。
金田铜业自备污水厂仅能满足厂区污水排放需求,运行状况良好。
江北区现状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和沿河污水处理终端主要承担临时应急处理功能,由于运行维护未同步跟进以及处理工艺等限制,实际出水水质整体较差,超过一半达不到浙江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 )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2015 - 2018年宁波市污水处理厂监测数据,污水 厂进水浓度(以COD 计)在2016年(五水共治实施)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晴雨季差别越发明显,说明污水零直52粘心城市雷I江北IX 畋纳汚水处理厂进水COO 变化(mg/l )n d u w69I 0Zuae t o ;9'lo z图1 2015-2018年主要污水处理厂进水COD 浓度变化图排、截污纳管等工程的实施将^大一部分雨水纳入污水收集 系统,造成污染物稀释,同时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多个月份 进水COD 浓度超过设计上限,这可能与宁波北区污水收集系统服务范围内有众多工业企业、存在排水户源头控制不严、排水许可工作尚需加强等问题有关。
安徽近日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安徽省住建厅联合多部门 近日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 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
按照《实施 方案》,2019年至2021年,安徽省每年改造修复市政污水管 网800公里以上,持续推进污 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标改造,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度。
到2020年,安徽省设区的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到2021年,安徽省设区的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完成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及破旧管网修复改造,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疾施方案>〉明确重点推进排水管网排查和定期检测工作、城镇排水管网改造、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提标改造等工作,健全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污水接人服务和管理、专业运行维护管理等一系列机制。
《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9年实施方案》发布日前,浙江印发《浙江省治 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9 年实施方案》。
将按照“五水共 治只能加强,不能放松”的要 求,持续深化碧水行动和“水十条”,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 坚战任务要求,深入实施河 (湖)长、湾(滩)长制,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力争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95%,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确保大花园核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29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力争基本达到丨丨类:确保其他地区116个出境断面I V类水质以下比例控制在4%以内。
2019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曰印 发《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 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 江苏省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 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 施,在加大空间保护、治污减 排、生态修复力度上提出更严 格的管控措施,推动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某城市提升污水集中收集率的实施路径摘要:某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城市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基本上满足污水处理要求、污水管网基本覆盖完全。
但保留的污水管网、砖砌化粪池渗漏、破裂的情况比较普遍,以及企业低浓度工业废水排入,导致了污水厂进水浓度长期偏低。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的指引下,分析现状排水系统存在问题,高标准新建排水管网,并对管网进行全面的检测和修复,制定居民小区和单位庭院排水方案,对化粪池进行整改,并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促进城镇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1背景2019年04月29日,国家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总体要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升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13项工作任务,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提质增效工作指明了方向[1]。
2019年06月06日,江苏省印发了《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旨在加快完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2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认知2.1核算方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试统计工作通知》建办城函【2018】625号文,以生化需氧量(BOD)核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计算公式如下: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编制的《江苏省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方法(试行)》,以化学需氧量(COD)为核算因子,核算区域内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总量与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之比,即为该核算区域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计算公式如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以BOD核算,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核算区域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以COD核算,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2.2目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低于100 mg/L的,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有关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 根据《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和《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障人居环境质量为宗旨,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抓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实现打造〃一流生态环境〃的要求。
(二)总体目标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
到2025年底,全省新建污水管网2400公里以上、改造污水管网16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以上。
所有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不断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
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 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21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 )浓度力争达到100mg∕L以上或较2021年底提升20mg∕L以上。
同时,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其中设区市达到95%以上。
污泥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专项审计等各类督察、检查反馈涉及城镇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问题的整改。
桂林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经桂林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桂林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19年11月5日桂林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要求,为有效推进桂林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尽快提高污水处理实施和污水管网的收集处理效率,结合我市污水处理系统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广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的工作目标,三年内初步实现提升桂林市污水处理系统。
具体如下:(一)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
2019年消除率达50%,2020年消除率达80%,2021年消除率达100%。
(二)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
2019年消除率达30%,2020年消除率达80%,2021年消除率达100%。
(三)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2019年消除率达90%,2020年消除率达100%,2021年消除率达100%。
(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逐步提升。
2019年达69%,2020年达73%,2021年达80%。
(五)结合服务片区管网规划与建设,制定“一厂一策”的收集系统整治方案,稳定保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生化需氧量(BOD )浓度(mg/L )。
2019年达到99mg/L ,2020年达105mg/L ,2021年达110mg/L 。
二、各部门职责为切实做好全市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统筹协调推进该项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住建局,桂林海事局和灵川县、六城区根据各自职责开展相关工作,确保顺利开展全市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工作。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20•【字号】市政办函〔2019〕237号•【施行日期】2019.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2月20日西安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根据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和《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引领、建管一体;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市区联动、统筹推进;强化督查、完善机制”的思路,加快补齐西安市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尽快实现城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显著提高,建成区基本实现无污水直排口;到2021年,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到2021年底,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原则上不低于100mg/L,未达标的需逐年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1.全面开展城市排水管网排查按照“分级负责、市区联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市政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对排水用户数量、分布及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情况,分批分期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形成污水管网排查工作报告,理清管网位置、长度、管径等基本现状,建立私搭乱接、错接混接、管网破损等问题清单。
2019年6月第6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政策规范3372019年4月2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
方案提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经过3年努力,尽快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为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现刊发全文以指导工作。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重点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为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O(二)基本原则。
立足民生,攻坚克难。
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作为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生活污水宜排等热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落实责任,强化担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措并举、高效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
要强化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做好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资金保障,确保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指导督促。
系统谋划,近远结合。
在分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现状基础上,统筹协调,谋划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性,压茬推进;三年行动要实事求是,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定出硬目标,敢啃“硬骨头”,扎实推进,全力攻坚,为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打好坚实基础。
问题导向,突出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为重点,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等设施短板,消除空白,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识别问题,抓住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重在机制,政策引领。
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与推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费价机制,落实政府责任,调动企业和公众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O(三)主要目标。
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二、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一)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和周期性检测制度。
按照设施权属及运行维护职责分工,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及用户接入情况。
依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
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338政策规范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6月第6期制,逐步建立以5至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
对于排查发现的市政无主污水管段或设施,稳步推进确权和权属移交工作。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等非市政污水管网排查工作,由设施权属单位或物业代管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排查机制,逐步完成建筑用地红线内管网混接错接排查与改造。
(上述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以下均需城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
城市建设要科学确定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总体规模和布局,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要与服务片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相匹配。
新区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开发同步推进,除干旱地区外均实行雨污分流。
明确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路由、用地和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加快设施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
对人口密度过大的区域、城中村等,要严格控制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入驻,避免因排水量激增导致现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超负荷。
实施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等工程,实施清污分流,全面提升现有设施效能。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mg/L的,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
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人口少、相对分散或市政管网未覆盖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参与)(三)健全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机制。
加强管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管材产品;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排水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排水管道养护、检测与修复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终身责任追究要求,强化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一)健全污水接入服务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制度。
市政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应当依法规范接入管网,严禁雨污混接错接;严禁小区或单位内部雨污混接或错接到市政排水管网,严禁污水直排。
新建居民小区或公共建筑排水未规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的,不得交付使用;市政污水管网未覆盖的,应当依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
建立健全“小散乱”规范管理制度。
整治沿街经营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污水乱排直排,结合市场整顿和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管理建立联合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整改。
建立健全市政管网私搭乱接溯源执法制度。
严禁在市政排水管网上私搭乱接,杜绝工业企业通过雨水口、雨水管网违法排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排水(城管)、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溯源追查和执法,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市场监管总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参与)(二)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组织对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评估,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经评估可继续接入污水管网的,工业企业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
工业企业排污许可内容、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的位置、排水方式、主要排放污染物类型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单位和相关部门监督。
各地要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排水(城管)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接入市政管网的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车等生产经营性单位的监管,依法处罚超排、偷排等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参与)(三)完善河湖水位与市政排口协调制度。
合理控制河湖水体水位,妥善处理河湖水位与市政排水的关系,防止河湖水倒灌进入市政排水系统。
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排入市政管网的,应纳入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明确排水接口位置和去向,避免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管网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排水管网运行维护主体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定额实施运行维护,根据管网特点、规模、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人员配置和资金保障。
积极推行污水处理厂、管网与河湖水2019年6月第6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政策规范339体联动“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鼓励居住小区将内部管网养护工作委托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实施,配套建立责权明晰的工作制度,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担的费用保障机制。
加强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财政部参与)四、完善激励支持政策(一)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已安排的污水管网建设资金要与三年行动相衔接,确保资金投入与三年行动任务相匹配。
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o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要提升自备水污水处理费征缴率。
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与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提供服务单位支付服务费,充分保障管网等收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保障。
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涉及拆迁、征收和违章建筑拆除的,要妥善做好相关工作。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压减审批时间,主动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四)鼓励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借助网站、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保障公众知情权。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自觉维护雨水、污水管网等设施,不向水体、雨水口排污,不私搭乱接管网,鼓励公众监督治理成效、发现和反馈问题。
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厂向公众开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责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人民政府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负总责,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河长、湖长作用,切实强化责任落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等工作目标,稳步推进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
要根据三年行动目标要求,形成建设和改造等工作任务清单,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序推进,三年行动取得实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本地区三年行动细化的工作目标于2019年5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备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二)强化督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