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落流出虾峙门航道的技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451.79 KB
- 文档页数:2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虾峙门水道是中国东海的一个重要航道,也是上海港最主要的入海通道之一。
在这条水道上有大量的大型船舶通行,而大型船舶通行安全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虾峙门水道特点、大型船舶通行安全风险、安全对策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虾峙门水道特点虾峙门水道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嵊山岛之间,是中国东海的一个重要航道。
该水道纵深约6.5公里,宽约700米,是通往上海港的主要航道之一。
虾峙门水道水流湍急,潮差大,潮流复杂,水域狭窄,堆积物多,水下地形不规则等特点,给大型船舶通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大型船舶通行安全风险1. 水道狭窄:虾峙门水道水道狭窄,使大型船舶的通行更加困难,需要更高的航行技术和操作技巧。
2. 水下地形不规则:水下地形不规则可能导致大型船舶触礁、搁浅等事故。
3. 潮流湍急:潮流湍急可能导致大型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潮流的影响,造成船舶失控。
4. 天气变化:虾峙门水道周围环境复杂,天气变化较大,可能导致大风大浪等突发天气对船舶通行造成影响。
三、大型船舶通行安全对策1. 加强水域管理:加强对虾峙门水道水域的管理,定期清理水道上的堆积物,确保水道畅通,减少大型船舶通行的障碍。
2. 提高航行技术和操作技巧:大型船舶的航行技术和操作技巧是保障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因素,船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适应水道的复杂情况。
3. 强化船舶监管:加强对大型船舶在虾峙门水道的监管,确保船舶遵守通航规定,减少可能的事故风险。
4. 完善气象监测系统:提前获取虾峙门水道周围的天气变化信息,为船舶通行提供及时的气象预警,避免突发天气对船舶通行造成影响。
5. 增设航标标志:在虾峙门水道设置更多的航标标志,为大型船舶提供更清晰的航行指引,降低航行风险。
6. 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发生船舶事故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减少事故损失。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通行安全对策需要从水域管理、船舶监管、气象监测、航标设置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施策。
虾峙门航道航法探究臧继明【摘要】文章通过对虾峙门航道通航条件的分析,提出通过虾峙门航道安全的航行方法及注意事项,供过往该航道的船舶驾驶人员借鉴和参考.【期刊名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03【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虾峙门航道;航行环境;航行方法;船舶操纵【作者】臧继明【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江苏南京211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5.50 引言虾峙门航道是大型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最佳深水航道,随着2008年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的启用,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满载进出宁波—舟山港。
但一方面船舶趋向大型化,另一方面宁波—舟山港作为国家能源储存港,进出该航道的船舶通行密度日益增加。
2004年,据舟山和宁波海事局不完全统计,虾峙门航道船舶日流量约120艘次。
据预测,2020年通过虾峙门航道船舶日最大流量约367艘次,口外航道2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日均流量可达3至3.6艘次。
而现有航道较窄,较窄处船舶只能直行,无法调头,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将直接影响到航道的通航能力,这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科学、安全、高效的船舶通航航法,笔者结合自身操船实际经验,研究了虾峙门航道的航法,以期为船舶在该航道的通行提供参考。
1 虾峙门航道航行条件1.1 地理位置虾峙门航道位于桃花岛和虾峙岛之间,东接外海,西连佛渡水道,长约7海里,航道呈SE/NW走向,航道水深一般70m,最小水深16.6m,航道宽约0.5-1.5海里,底质为泥和石,为天然航道。
航道自然条件、水文状况优越,水深浪小,进口顺风,人工自然陆标众多,助航设施完善,可供船舶昼夜通航。
虾峙门航道由由口外和口内航道组成,口内航道可到达宁波—舟山港的六横、定海、沈家门、金塘、老塘山及北仑、镇海等港区,并与杭州湾沟通,由此连接上海港、长江流域及我国北方海域。
口外航道东接国际航线,可达世界各大港口,是宁波、舟山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主要通道。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虾峙门水道是中国东部重要的航道之一,连接着杭州湾和长江口,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重要的海上通道。
虾峙门水道航道宽度较窄,水深有限,船舶通航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大型船舶在虾峙门水道的安全通航,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要完善导航和监控系统。
虾峙门水道的航道狭窄,通常需要大型船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航行,因此需要完善的导航和监控系统来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航道信息和监控航行状况。
通过现代化的导航设备和监控系统,可以提高船舶的导航精度,及时发现船舶的异常状态和危险情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需要建设完善的航道标志和标牌。
在虾峙门水道,设置清晰明确的航道标志和标牌是确保船舶安全通航的基础。
航道标志和标牌可以提供准确的航行信息和引导,帮助船舶准确地确定航向和位置,降低航行风险。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航道标志和标牌的设置,确保其与航道规划和航行实际相适应。
要加强船舶驾驶员和船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大型船舶在狭窄的水道内通航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对船舶驾驶员和船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船舶驾驶员要熟悉虾峙门水道的地理环境和航行规则,掌握航道导航和航行技巧,提高对航行环境和情况的判断和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
还需要加强船舶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造。
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的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船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
对于大型船舶来说,应当配备先进的航行设备和动力系统,提高船舶的操纵性和适应性,增强船舶在狭窄水道内通航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要加强航行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对于虾峙门水道的航行安全,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航行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的航行监管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监管和支持。
要提高航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水平,确保在航行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1. 引言1.1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的重要性虾峙门水道是我国重要的航道之一,连接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区,承担着大量货物运输任务。
由于水深浅、弯道多、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导致了该水道通航安全性较低,大型船舶通航困难增加了安全隐患。
制定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确保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通航安全,既能保障船舶的安全通行,又能保障货物的顺利运输,避免因意外事件对经济造成损失。
加强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通航的安全性,对于提升我国水运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针对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通航安全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非常必要。
通过深入研究水道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安全通航对策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通航的安全性,为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背景虾峙门水道是中国东海沿岸重要的航道之一,连接着上海港和宁波港,是中国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
由于水域狭窄,水深有限,潮汐涌动大等因素,导致虾峙门水道通航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和挑战。
虾峙门水道是海上航运的瓶颈之一,尤其是大型船舶的通航更是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运输业的不断壮大,虾峙门水道的通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采取有效对策来提高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的通航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对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虾峙门水道航道通航安全,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虾峙门水道通航安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海上航运领域的管理和监管,提升我国海上航运的整体竞争力和安全水平。
.2. 正文2.1 虾峙门水道特点分析虾峙门水道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连接内河和海洋的重要通道之一。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虾峙门水道地势复杂、水深浅,水流湍急,水流方向多变。
这些特点使得虾峙门水道的航道环境非常复杂,航行难度较大。
虾峙门水道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对策虾峙门水道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区进出口大型船舶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中国深海油气田的重要航道。
因为地理位置与海洋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虾峙门水道的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风险。
为了保障虾峙门水道的通航安全,加强大型船舶的管理与监督,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船舶通航前科学规划为了保障船舶的通航安全,需要在船舶通航前进行科学的规划。
首先需要开展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虾峙门水道的地理、水文、气象等情况,评估虾峙门水道的通航风险。
其次需要制定通航计划,根据天气条件、潮汐情况、海流情况等因素合理安排通航时间和航线。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航速,避免因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危险情况。
二、加强船舶安全监管为了加强大型船舶的管理与监督,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
制定船舶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航。
2、加强人员培训。
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船舶安全通航。
3、制定船舶安全监管计划。
对大型船舶实施全面监管,定期进行船舶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航。
三、合理构建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体系1、制定通行规则。
制定并严格执行虾峙门水道的通行规则,规范大型船舶的通航行为和速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设置航标标志。
设置足够的航标标志,确保大型船舶在船舶通航中的方向和位置,避免误入禁航区域和危险海域。
3、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巡逻、监控和管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大型船舶的违规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船舶应急处置能力在大型船舶通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如船舶故障、意外碰撞等。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虾峙门水道的船舶应急处置能力。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船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2、加强应急演练。
第17卷 第7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7 2017年 7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ly 2017收稿日期:2017-04-08作者简介:黄少忠(1980-),男,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海港一级引航员。
虾峙门航道强流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黄少忠(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摘 要:虾峙门航道为宁波━舟山港大型船舶进出口的咽喉要道,航道内交通流密度大,会遇频繁,加之强流的不利影响,发生过多次事故及险情。
本文从引航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案例对虾峙门航道强流的特点、危害及应对措施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以期对航经该水域的船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虾峙门航道;强流;危害;应对措施;航法中图分类号:U6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7-0029-05引言宁波-舟山港目前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是大型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必经之路,而其中最重要的虾峙门航道船舶通航密度大,会遇频繁加之潮流湍急。
近年来该水域有较多船舶碰撞事故及险情发生。
对该水域进行有关强流特性、危害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宁波-舟山港,特别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的船舶航行安全。
同时对提高通航效率和通过能力,防止水上交通和船舶污染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虾峙门水道潮流分析1.虾峙门外锚地及深水航槽潮流特点虾峙门口外深水航槽是指虾峙门口外以下5点连线为轴线如图1:(1)29°41′ 15.77″N,122°31′ 18.45″E; (2)29°41′ 33.16″N,122°30′ 12.51″E; (3)29°43′ 52.54″N,122°21′ 23.63″E; (4)29°44′ 16.75″N,122°19′ 51.79″E; (5)29°45′ 17.88″N,122°18′ 30.00″E;图1 虾峙门深水航槽深水航槽两侧各宽195m,通航底标高-22.1m (理论深度基准面),东始1、2号灯浮,西止0号警戒区东边界,航槽全长10.5海里,走向为287°/107°,共设8座灯浮,一座灯船。
虾峙门航道的引航风险及其对策作者:王宏标来源:《航海》2019年第03期摘; 要:本文从虾峙门航道流急、航道窄以及船舶密度大等特点入手,针对船舶在该航道航行时存在的引航风险,提出一系列安全引航对策和建议,并以一艘重载超大型油轮通过虾峙门航道为例,详述了安全引航对策的具体运用。
通过探讨,旨在提高船舶在虾峙门航道引航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船舶;引航;风险;对策0 引言随着世界航运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进出中国港口的船舶数量增多且趋向大型化。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船舶进出大部分港口时须航经一些狭窄水道,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宁波舟山港的虾峙门航道。
伴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加,船舶在虾峙门航道遇到通航密度增加、操纵难度加大、避让空间受限等风险不断增大。
近年来,部分港口发生诸如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较多是发生在类似的狭窄水道。
因此,研究虾峙门航道的船舶引航风险,从而找出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保护船员生命安全、保障港口和船舶的安全,以及保護海洋环境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虾峙门航道1.1 虾峙门航道概况宁波舟山港是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一位的大港,虾峙门航道是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主通道,每年进出该航道的大小船舶约5万艘次,船舶通航密度大。
虾峙门航道位于舟山东南方桃花岛与虾峙岛之间,从东口的桃花岛灯桩与虾峙岛东北端连线至西口的上溜网重岛与桃花岛西南端连线,为天然航道,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航道全长约7 n mile,宽度0.4~2 n mile,水深18.2~109 m,底质为泥及石,该水域内有4条海底电缆。
在下栏山和大双山之间航道最窄,宽度约700 m,可供航行宽度仅500 m左右,在此连线上下500 m范围内严禁追越,大型船舶不宜在此交会。
虾峙门航道如图1所示。
1.2 水文气象虾峙门航道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涨潮流向西北,始于定海高潮前3 h,最大流速约3 kts;落潮流向东南,始于定海高潮后2 h,最大流速约4 kts,但在下栏山附近,最大流速可达5~6kts。
第17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8 2017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7
收稿日期:2017-05-05
作者简介:白军涛,辽宁丹东人,宁波引航站一级引航员。
急落流出虾峙门航道的技术探讨
白军涛
(宁波引航站,浙江 宁波 315000)
摘 要:虾峙门航道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航行的咽喉航道。
该水域岛屿众多,水深流急,船舶航行时特别是船舶排队进出港时容错率极低。
本文试图从航道的基本情况、潮流潮汐等介绍出发,通过自身引航经验的介绍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些进出虾峙门航道的琐碎经验。
关键词:虾峙门;急落流;安全出口
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8-0180-02
引言
虾峙门航道属于狭水道,两侧是海岛,航道狭长,航门众多,潮流较复杂,船舶通航密度大,交汇频繁,是进出宁波—舟山港的咽喉要道。
由于急落流时段自洋小猫至虾峙门西口、下栏山流压较大,而航道宽度十分有限,一旦掌控不了船位、航向和航速,势必与其他船舶形成紧迫局面甚至紧迫危险。
因此,有必要对急落流出虾峙门进行探讨。
一、航道简介 1.航道地理位置简介
虾峙门航道位于舟山群岛东部,西接马峙锚地和佛渡水道,东接虾峙门南北锚地和深水航槽,北为桃花岛,南有溜网山、大小双山、虾峙岛等岛屿。
在定线制范围内共有2个警戒区、一段分道通航制,一段双向航路、沿岸通航带等定线制管理水域。
虾峙门东口至西口航程约7.2海里。
东口至下栏山航程约5海里,下栏山至溜网山航程约2.2海里。
如图1所示。
图1
2.航道潮流潮汐分析
虾峙门航道涨落流时间通常按镇海潮时估算:落流始于镇海高潮后0.5~1.5h;涨流始于镇海低潮后0.5~1.5h(具体可查看河泥槽潮汐站资料)。
落流流速大于涨流流速,急落流流速最大可达6节。
东口至小双山一带落流和涨流时带有回转流特性,靠近桃花岛流较平顺。
大双山至溜网山一带,受南边的航门影响,涨流时流压向北,落流时流压向南,比
较明显,越靠近航门影响越大,过溜网山出口如遇急涨急落,应注意流的影响。
特别是急落流出口,船位往往很难控制。
3.主管机关对航道的管理规定
宁波海事局对虾峙门航道的限速范围是顶流14节、顺流16节。
宁波引航站对虾峙门航道有额外限速规定,船速必须控制在顶流不超过10节,顺流不超过12节,通过车客渡码头、引航基地、冷冻码头和捕鱼小船时还应根据鼓浪大小适当减速,避免对其造成浪损。
对于使用航道的船舶,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定线制规定第七条明确指出,“通过虾峙门航道的进口船,应在虾峙门大型灯浮东侧水域转向并沿深水航槽北侧驶入航道;通过虾峙门航道的出口船,应沿深水航槽南侧行驶至虾峙门大型灯浮东侧水域后转向。
”这一条主要针对使用虾峙门进出口的船舶作出的交通流秩序规定。
此外,针对下栏山至上流网山水域的双向航路,规定在第十一条再次明文指出“船舶在双向航路航行时应保持安全距离禁止追越。
”对照双向航路的定义可以知道,相比较于分道通航制,在此水域设置的双向航路在设置时考虑到了航道的宽度、推荐交通流的方向与流向的夹角、流速等综合因素。
使用时应谨遵规定执行。
此外,条文还指出“2万总吨及以上船舶进入双向航路时,应事先向周围船舶通报本船动态,避免在第一双向航路下篮山灯桩前后500m 航段和第二双向航路黄礁头灯桩前后500m 航段与他船交会。
”虾峙门航道最窄处就位于下栏山附近,宽度仅700m 左右,出去安全富余量,实际可供航行的水域十分狭窄,而本区域水流更急,流压更明显,因此,驾引人员在此水域尤其要谨慎驾驶、遵章操作。
4.航行危险物
在此水域航行,危险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属性的危险物,另一类是人文属性的危险物。
就自然属性危险物来说,一是大双山北侧100m 处有一干出礁为双东礁;二是小双山灯桩东北面约1.5链处有一暗礁(小双山红灯浮);三是位于老虎咀头东北2链处的豹礁(适淹礁),现在已设置灯浮。
第8期 白军涛:急落流出虾峙门航道的技术探讨 181
人文属性的危险物一是航道内的捕鱼船、小舢板,从流
网山斜穿到大双山北面的农资船、三无船、驳船等;二是在
大批量交通流时此水域交通秩序的混乱。
二、航行方法
虾峙门航道水域潮水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半日潮港潮流
的流速大小一般都遵循123321这样一个规律,虾峙门航道
急落流时段应该在中间四个小时,即镇海高潮后1.5~2.5h
至镇海低潮前0.5h~镇海低潮后0.5h。
受航门的影响落流出
口时流压致船位偏右,急落流时段此现象更加明显。
船位过
分靠右会造成离岛礁太近形成紧迫局面,视觉冲击力大,甚
至很难避开岛礁而发生触礁危险,这段时间船舶出口特别是
大型深吃水船舶出口过溜网山至下栏山一带尤其要注意流
压,我们尽量把船位控制在航道中心线偏右一点,即尽量靠
近分隔线或者分隔带,但是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所以如何
控制好船位非常关键。
洋小猫至溜网山之间出口航道走向153°,落流时段洋
小猫至黄沙船之间(图2区域1)航道落流压船位向左,此
时段如果船位摆在出口航道中心线附近航向可走155°或
160°,航迹向大概在150~155°之间;在黄沙船至一号警
戒区北侧(图2区域2)大概1海里左右流压开始转向,由
压船向左慢慢转向压船向右;在一号警戒区北侧至溜网山灯
桩(图2区域3)之间,由于航门的影响,落流流压转向,
改压船舶向右,此现象越靠近溜网山越明显,所以在距离溜
网山1海里之前航向应调整到150°,船位摆在分隔带偏右
尽量靠近分隔线为宜,流压差一般不会超过5°,这样可顺
利过溜网山出口。
图2
如果此前船位过分靠右,势必要向左转向以调整船位,
保持安全距离过溜网山,但是航向向左调整的越多,流压越
大,导致流压角越大,有时航向甚至调整到135°或130°
甚至更小才能安全出溜网山。
这时如果没有进口船舶情况还
好,如果有进口船舶让其长时间看到绿灯会非常难看甚至会
造成紧迫局面,这时要提早联系进口船舶表明意图。
所以在
进入溜网山之前摆好船位是急落流安全出口的第一步。
图3
当船位平溜网山时要及时调整航向到140°或138°,
转向时机很重要。
考虑到新航向距离,假定以12节速度出
口,以10°转首角速度转向,航向从150°调整到140°或
138°至少需要1分钟时间。
假定1分钟航向调整到位,由
于急落流流压影响,在转向过程中船舶矢量稳定时间往往要
多于1分钟,船舶沿原矢量线方向前进的距离要大于0.2海
里,所以在距离转向点0.2海里以前就要向左调整航向,已
达到转向后船位摆在分隔线偏右一点的目的,此为急落流安
全出口的第二步。
大型深吃水船舶要转的更早,往往要在距
离转向点0.5海里左右就要开始调整,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
好船位。
如果转向太晚,船位在图2区域4中会过分偏右,
这样对于避开大双山北侧的双东礁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理,船舶通过下栏山之前最后一个转向点也尤为重要,
这里关系到能否顺利通过小双山北侧的红灯浮。
下栏山至小双
山航道(图3区域5)的落流方向相对来说比较顺,因为这里
没有航门的影响,落流基本沿着航道方向,大概130°,如果
航向大于130°,落流会从船舶右舷来,你会发现有一段时间
船舶矢量线会偏左。
所以在下栏山之前也要提前转向,留有安
全余地。
如果船位靠近分隔线可调整航向132°或者135°,
这时流压差很小,在2~3°左右,可安全过红浮筒出口;如果
船位偏右应提早转向,在距离大双山1海里即可调整航向至
135°或者132°,这时虽然流压较大但是越接近大双山流压
越小,最终流压会向左,船位可控制在出口航道中间安全过小
双山,此为急落流安全出口的第三步。
如果流压角太大以至于
局面紧张也可以通过加车提高船速来减小流压的影响。
航行至图2区域6时,由于航门的影响落流会压船舶向
左应适当调整航向向右;区域7则水域比较开阔流压不大,
但是急落流时段往往在区域6和区域7涌浪很大,引航员下
船风险较高,所以需要做下风才能确保安全下船。
这时船位
就会驶出航道,应提醒船长引航员下船后应尽快调整船位至
出口航道以保证安全出口。
三、结束语
充分利用助航仪器是现代航海人必备的一项技能,通过
观测山形地貌来判断船位的变化也是作为一名合格引航员所
不可或缺的手段。
引航员应根据周围岛屿山形等物标的变化
敏锐地发现自己船位的改变,一旦发现船位偏离航线应及早
调整,时刻把船舶摆在正确的位置,最终实现安全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