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效应下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门槛效应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门槛效应指的是在金融领域中,经济体必须达到一定的门槛水平才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和福利。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事实上,金融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促进投资和创新活动,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稳定。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限制。
门槛效应通常指的是金融市场准入的限制和金融服务的不平等。
一些经济体可能因为技术、制度或其他原因而难以进入金融市场,限制了金融服务的获得。
这种不平等对经济体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门槛效应可能导致资金的集中和资源的浪费。
由于一些经济体无法进入金融市场,它们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那些能够进入金融市场的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从而具备更强的投资能力。
这种资金的不平等会导致资源向更有机会进入金融市场的经济体集中,而其他经济体则可能受到资源缺乏的限制,影响其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门槛效应可能导致金融服务的不平等。
那些拥有较高门槛的金融服务通常会变得昂贵和难以获得,而那些拥有较低门槛的金融服务则可能更加普惠和可获得。
这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一些经济体无法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进而限制了它们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贫困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为了解决门槛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限制,相关政策应该提供平等和普惠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降低金融市场准入的门槛。
可以建立更加包容和灵活的金融监管政策,鼓励创新型金融机构的参与,以提供更多选择和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加大对金融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的投入。
通过提高公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经济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促使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在促进资源配置、支持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只有超过这个阈值,才能发挥作用。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门槛效应的存在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在适当的规模和水平下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金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并分析影响这一关系的因素,对金融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2 研究意义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当今全球化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金融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并不总是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是指金融发展超过一定程度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现饱和甚至反向影响的现象。
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了解门槛效应的存在可以帮助政府和监管机构更好地制定金融政策,避免过度放松或收紧金融监管,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探究门槛效应可以深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为优化金融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还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存在的门槛效应,并深入分析该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通过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究门槛效应的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金融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金融发展的进程中,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同。
然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因为存在着门槛效应,即必须达到一定的门槛才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
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门槛效应的定义门槛效应是指某种经济现象对经济发展的效应要求一个相对临界值,即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这一临界值之前,可能会存在负面的效应。
2.2金融市场的门槛效应金融市场是为实现金融中介功能而产生的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金融市场发展率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门槛效应。
研究表明,金融市场较差的国家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高通胀,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但在金融市场相对较发展的国家,金融市场的稀缺性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时,需要在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的同时,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健的金融环境。
金融稳定性是指金融体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又保持相对稳定。
金融稳定性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金融稳定的缺失会导致金融和经济的崩溃。
研究表明在金融稳定性较差的国家,金融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且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需要掌握金融发展速度,保持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3.总结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
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稳定性都存在门槛效应影响了经济增长。
因此,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互协调,掌握一定的门槛,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应。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关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金融业不仅提供了资金,还对经济有着引导和调控作用。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金融行业和增长的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就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当今世界各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采取一定的金融手段加快经济发展。
因此,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金融行业提供资金经济增长需要资金的源源不断的供应。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行业的发展对提供社会的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金融通的功能,能够通过放贷增加社会的货币数量,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
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行业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金融业通过各种渠道分散投资风险,提高经济的效率和利润,从而减小了投资者、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投资效益,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促进贸易、科技进步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发展对于贸易和科技进步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中,金融业与科技、贸易紧密相连,经济越是发展,金融、科技以及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密切。
要实现科技、贸易的创新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能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新和投资行为。
一方面,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1、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环境的挑战。
金融行业亦是如此,只有通过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所需。
因此,经济增长对于金融行业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提升金融业重要性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对于金融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
更多的经济合作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撑,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综上所述,金融行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文章首先回顾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为中国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理解这一关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探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阐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其中,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是几个重要的理论分支。
金融结构理论主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该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结构会发生变化,从简单的银行体系向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
这种金融结构的演变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金融抑制论则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限制会阻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这种干预可能表现为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等。
这些干预措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资本配置的低效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金融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其次,我们将概述相关理论框架,包括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假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假说等。
最后,我们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相关模型和数据,验证这些理论。
二、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实现了巨大发展。
金融机构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经济由此受益,迅速增长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金融风险的增加、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等。
三、相关理论框架1.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假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首先,金融发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其次,金融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和创新。
另外,金融发展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
通过提供更多的融资和服务,金融体系可以刺激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升级。
因此,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
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假说然而,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金融发展可能导致金融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金融机构的过度扩张和过度创新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金融发展还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金融服务无法广泛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四、实证分析我们将采用相关模型和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包括金融机构规模、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体制改革水平等指标。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门槛效应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经济体在金融发展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
从理论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可以解释为以下两个方面。
金融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法律体系等。
只有这些基础设施健全,才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金融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支撑。
金融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的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相关的金融业务。
只有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门槛水平后,金融发展才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从实证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验证。
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一定阈值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一旦超过了这个阈值,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会显著增加。
这说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门槛效应。
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制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在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的结果可能受到数据选择和方法论的影响。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的进程,门槛效应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和监测。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证价值的研究课题。
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有助于指导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近年来,金融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及市场的壮大不仅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渠道,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金融发展可以被理解为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包括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发展。
而经济增长则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反映了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
首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通过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了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也为企业的创新和扩大产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金融发展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增强,投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
这促使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更为务实,更愿意将资金用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
通过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金融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的增长质量。
然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过度金融发展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泡沫和风险的积累,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在近几十年来曾多次发生,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因此,合理规范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维持良好的必要条件。
此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发达经济体由于具备更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模,对金融发展的依赖程度更高,并且更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得更多经济增长的红利。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这就需要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效率,增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供融资、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服务,金融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创新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但是,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着金融业发展的深入,逐渐减弱。
门槛效应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一定阶段内,由于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和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制约,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处于较低水平。
但随着金融市场逐渐成熟、金融机构稳健管理、金融创新能力提高,金融业的推动效应会逐渐增强,直到达到一定的门槛(通常是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深度或金融自由化程度等指标达到一定水平),金融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会出现饱和或递减。
门槛效应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门槛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展水平低的金融市场往往缺乏竞争力,金融机构也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其次,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不足会拖慢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从而限制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再次,金融行业的监管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金融门槛效应的重要因素。
如果监管不到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而制度环境中的政策支持与资本市场的环境对于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金融门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例如,有学者通过建立投影包络分析模型(DEA)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门槛效应的大小,其中发现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创新能力是影响门槛效应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发现,金融市场深度的门槛效应阈值为0.15,即当金融市场深度指标达到0.15时,金融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开始呈现饱和或递减趋势。
另一项研究则通过总结国际金融门槛效应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浅析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浅析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引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备受关注。
金融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的实现。
一、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1. 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中国的金融机构规模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银行业与保险业,其资产总额占中国GDP的比重持续扩大,显示出金融机构规模的快速发展。
2.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创新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期货市场等逐渐成长,金融创新产品涌现。
3. 金融科技的兴起金融科技作为技术与金融融合的产物,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发展格局。
支付、借贷、投资等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金融中介与资源配置效率金融中介作为经济中资金的调度者和优化配置者,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发展的健康与否,对于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领域的流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2. 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金融创新作为经济中的“血液”,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创新能够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增长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3.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会导致宏观经济波动,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实证研究方法与发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1. 金融中介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
2. 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度的金融稳定有助于经济增长,而过度的金融稳定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3门槛效应下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谢美琳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全面衡量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类似于“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低于第一个门槛值和高于第二个门槛值时,金融发展均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金融发展才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因此,需要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良好互动机制,保持两者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发展;实体经济;面板门槛模型“次贷危机”后,世界各国纷纷回归实体经济,“再工业化”成为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也将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重心,2016年更将其提为四项工作重点之一,并指出金融发展根本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然而当前我国金融发展速度过快而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象并存。
对此,不禁怀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越发展越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只是简单地线性关系吗?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提出本文研究内容。
目前已有研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分析较为缺乏且在数据选择上不够全面,本文以2001-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省级金融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了解金融发展不同阶段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期望找到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为更好制定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一)模型设定本文模型以C-D生产函数模型扩展而来,加入金融发展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1)然而本文并非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线性关系,而是对其非线性关系进行探索,尝试引入两者之间的门槛效应,建立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
因此这里采用Hansen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建立双重门槛回归模型如下:(2)其中下标i、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e it 为残差项;被解释变量lnRE it 表示各省份某时期实体经济增长,解释变量FD it 为各省市某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也作为门槛变量,即为q it;为虚拟变量,表示当时,I=1,反之则I=0,I{●}为指示函数,分别为两个门槛值,并且;均为向量,其中为系数向量,表示需要估计的系数;X it 作为其他控制变量向量,包含对外开放水平、政府一般性支出、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二)变量选取(1)实体经济(lnRE):实体经济是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最基础内容,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和部门。
本文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衡量实体经济发展,并对其作以2000年为基年的不变价处理。
(2)金融发展水平(FD):现有研究文献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大多采用单一指标,而我国金融发展情况复杂,单一指标并不能全面衡量金融发展水平。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从规模、效率、结构三个方面分别选取金融产业总产值/GDP、金融相关率、就业人员比、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GDP,存贷比、直接融资占比、股票交易额/GDP,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票市值+保费收入)/金融机构总资产这九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全面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其样本数据;(3)劳动力(lnL)、资本存量(lnK):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两大基本因素,劳动力数据采用城镇就业人员数表示,资本存量采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4)其他控制变量:对外开放水平(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与GDP 比值表示;政府一般性支出(gov)采用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与GDP 之比衡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edu);以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来衡量基础设施建设(road)。
二、实证分析(一)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本文采用stata软件运用hansen门槛效应检验方法,通过bootstrap法模拟500次得到大样本的渐进有效P值,得到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结果如下:表格1 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门槛模型F值P值门槛估计值95%置信区间单一门槛21.085**0.0230.343[0.257,0.476]双重门槛13.782***0.003-0.2770.343[-0.322,-0.097][0.164, 0.390]三重门槛0.5550.543-0.152[-0.561,0.057]如表1所示:单一门槛的F统计量为21.085,P值为0.02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示拒绝“不存在门槛”的原假设,此时估计的门槛值为0.343;双重门槛的F统计量为13.782,P值为0.00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示拒绝“只存在一个门槛”的原假设,两个门槛估计值分别为-0.277、0.343;而三重门槛未通过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双重门槛效应。
(二)门槛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结合前述估计的门槛值及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对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为了准确把握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门槛模型与线性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列出两者的回归结果。
其中,考虑到内生性问题,线性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此外考虑到数据样本中可能存在异方差问题,因此在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4估计结果中也列出稳健型标准误结果。
具体回归结果如下:表格2 门槛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变量(1)(2)(3)LNL0.254***(3.49)0.241***(6.94)0.241***(3.38)LNK0.574***(36.71)0.573***(61.12)0.573***(38.22)OPEN0.0673(1.16)0.0689*(1.70)0.0689(1.38)GOV0.0312(0.12)-0.0416(-0.43)-0.0416(-0.17)EDU0.0303(1.66)0.0362***(3.27)0.0362*(2.00)ROAD-0.0037(-0.81)-0.00309(-1.58)-0.00309(-0.66)FD_x_FD1-0.0154(-1.11)-0.159***(-3.78)-0.159***(-4.09)FD0.201***(4.81)0.201***(5.51)FD_x_FD3-0.256***(-5.87)-0.256***(-5.77)_cons1.386***(4.37) 1.451***(9.49) 1.451***(4.64)r2N F 0.980465489.70.9824652510.10.982465432.9注:括号中为t统计量,*、**、***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模型1为动态面板线性模型回归结果,模型2与模型3为列出常规标准误和稳健型标准误的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比较来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作为影响经济产出的两大基本要素,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线性模型还是门槛模型,两者回归系数均为正且系数极为相近,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对外开放水平表示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其估计系数显示为正值,但并不显著,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这与我国近几年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的政策一致。
在政府干预指标上,线性模型表示政府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门槛模型中政府干预则对实体经济发展有一定阻碍作用,但均不显著;这可能表示我国政府干预水平还不是很适合实体经济发展,政府规模尚未处于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最优水平[2]。
一个地区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创新与转化运用能力;回归结果中,人力资本系数为正,但在线性模型中并不显著,门槛回归模型剔除异方差影响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人力资本质量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系数均为负,但并不显著,说明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本文选取的道路建设对实体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与我国当前的道路发展状况存在一致性。
金融部门发展是实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的金融业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否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呢?这一点从门槛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加以佐证。
从门槛模型2和3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两者呈现出一种“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
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0.277)时,金融发展水平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原因可能在于此时金融发展水平过低或存在发展瓶颈,不能满足当时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不但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反而拖实体经济发展后腿,对其产生阻碍作用。
当金融发展水平处于第一个门槛值(-0.277)与第二个门槛值(0.343)之间时,FD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此时金融与实体经济可能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当金融发展水平大于第二个门槛值(0.343)时,金融发展水平系数为-0.256,说明此时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起阻碍作用,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一些可能的解释是:金融快速发展挤压了融入实体经济的资本,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不足、规模萎缩;或者金融发展水平愈高对国有企业融资越有利,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未缓解,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实证结果得出,门槛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合理,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两者之间为“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并非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需要保持一个协调平衡的发展状态,金融发展才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本文基于2001-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省级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类似于“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即不能认为金融越发展一定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过快或过慢的发展均不利于实体经济增长,只有当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处于较为协调的一定区间时,金融才会对实体经济起促进作用。
针对我国金融发展速度过快而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需要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良好互动机制,保持两者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一方面需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及民间融资机构发展,保障中小企业融资;同时还要加强信用评价和风管管理体系建设,保障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实体经济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引导资金在各个行业的分配和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