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做大自然的朋友》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5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2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复习重点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自然资源的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如各种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3、自然环境由哪些物质构成?包括哪些因素?构成物质: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生物、岩石、矿物、土壤、气候等构成。
包括因素: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4、人类如何善待大自然?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②保护大自然,不破坏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1、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的表现在: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等。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原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同时,一个物种灭绝后应永不再生,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至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保护:①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②依法打击、制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意识;④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给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土地荒漠化带来什么后果(危害)?如何解决土地荒漠化?(1)原因:①人类原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了当地及周围地区的生态平衡;②、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2)后果或危害:①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②耕地减少;③水土流失严重;④人类居住条件恶劣。
采取的措施:①保护好现有植物,禁止乱垦滥伐;②退耕还林、还草;③造林种草;④合理放牧,定期轮牧。
八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下)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2、人类也生存于自然环境中。
⑴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
人类正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⑵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⑶①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②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③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问题归纳:1、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2、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原因: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有什么危害?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教科版八年级下政治复习提纲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人类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人类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人类正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3)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4)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5)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第二课大自然在哭泣1.自然为什么在哭泣?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2.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3.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是什么?(1)原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同时,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2)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如何保护野生动物?(1)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依法打击、制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3)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意识。
(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给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1)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后果:①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②耕地减少。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做大自然的朋友》复习资料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第一节人类的责任导入:人类啊,你该如何选择.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2.学生反思并交流:人类该做出选择,或是破坏环境,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教学环节一:可持续发展.教师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有关资料请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2.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
(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3.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学生课后分组搜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课下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本组活动成果。
(小报、感想等均可)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
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具体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师生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第二节少年在行动导入:教师鼓励激发情感教师:环保是人人都关注的话题,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作为青少年一代的学生,希望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与探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教学环节一:“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关于林一家的阅读资料。
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总复习资料(教科版)结合热点,简明实用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吃、穿、用、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资源。
所以,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含义: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
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如各种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3、认识生物多样性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
生物的多样性: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在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校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是热带雨林。
4、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意义或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怎样对待自然资源?①我们应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同自然和平谐相处,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6、自然环境由哪些物质构成?包括哪些因素?它对人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成物质: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生物、岩石、矿物、土壤、气候等构成。
包括因素: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意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提供了生物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氧气,而且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提供了物质保证。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自然资源的含义: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
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2、32、自然环境包括那些因素? 4答: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3、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2、3、4、6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 6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1、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7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7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14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8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 9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八年级政治下期复习资料考点一:亲近大自然,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1.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吃、穿、用、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资源。
所以,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
3.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各种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4.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它对人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
意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提供了生物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氧气,而且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提供了物质保证。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5.人类为什么要尊重大自然?①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②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6. 人类如何善待大自然?①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②保护大自然,不破坏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和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做大自然的朋友》学习目标了解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规范和方法;增强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一、预学导测1、中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
我们不仅应该亲近自然,感激自然,更应该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遵守一定的规范。
、、,是人类应该首先学会遵守的规范。
2、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⑴在校园里,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为参与和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行动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⑵在家庭和社区周围,做一些我们可以的活动,如: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等,保护鸟类、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⑶参与并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之中。
3、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有多种作用,它是防止的一项重要措施。
森林可以调节和改善小区域的气候,净化空倔,防止粉尘扩散和迁移,净化污水,减弱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减少细菌和美化环境。
二、研学导探导学点一:了解规范,反思对照1、对照教科书P22《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做到的没有做到的原因导学点二:遵守规范,环保行动2、遵守规范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再到社区、社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联系课本知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怎样度过环保的每一天?我的环保一天早上起床后,在学校里做数学题时,下课了,洗手时,扔垃圾时,中午在食堂就餐时,晚饭后在小区散步时。
3、学习《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拟写一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三、结学导评(一)自我测试1、《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要求我们:不乱丢垃圾,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做到这些()①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②是亲近和热爱自然的表现③有利于我们培养环保习惯④有利于我们增强环保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公园春游过程中,同学们随身带着垃圾袋,把瓜果壳放入其中。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朋友1、自然资源的含义: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
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2、32、自然环境包括那些因素? 4答: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3、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2、3、4、6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 6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课哭泣的自然1、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
7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7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14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8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严重后果及措施 9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做大自然
的朋友》复习资料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一节
人类的责任
导入:人类啊,你该如何选择
.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遭到破坏,动物遭到猎杀的场景
2.学生反思并交流:人类该做出选择,或是破坏环境,或是成为自然的朋友。
教学
环节一:可持续发展
.教师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有关资料请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料)
2.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
(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学生课后分组搜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课下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本组活动成果。
(小报、感想等均
可)
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
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具体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师生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第二节
少年在行动
导入:教师鼓励激发情感
教师:环保是人人都关注的话题,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作为青少年一代的学生,希望通过这两节课的学
习与探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教学
环节一:“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关于林一家的阅读资料。
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
在课堂上就“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问题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进一步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我思故我改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全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2.在反思的基础上填写教科书中的自我反思表格,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3.学生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老师(可以不记名)。
4.教师粗略统计学生做的情况,尤其要看没有做到的学生比较多的项目。
5.学生就同学们没有做到的项目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改正改进的行为。
6.学生根据本班、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己的
环保规范。
环节三:我能做什么
.课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环境调查。
4个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地点,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
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校园环境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创建绿色校园提出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村落环境)展开调查,并就建设绿色社区向社区居民(或村民)及同学提出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向母亲及其他家人提出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就建设环保社会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
(如有条件,尽可能留下音像资料)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
环节四:我的倡议
.结合“我能做什么”的调查结果,请学生讨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环境倡议书。
2.请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份环境保护倡议书。
3.将倡议书贴到班级公告栏。
环节五:我的创意最出色
.学生课前每人设计一张绿色奥运的宣传画,并用文字说明设计的创意。
2.在全班展示每位学生的创意,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3.将优秀作品集中,在校园开展一期我为奥运添绿色的展览。
小结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作为祖国的小主人公,我们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唯有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环保行为,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天变蓝,水变清,山变美。
让我们永远记住,环境保护,不是口号,而是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