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储量计算图纸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40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reserves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4 定义4.1 煤层气4.2 煤层气资源4.3 煤层气勘查4.4 煤层气开发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1 分类分级原则5.2 分类5.3 分级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6.2 储量计算方法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7.1 体积法参数确定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8 煤层气储量评价8.1 地质综合评价8.2 经济评价8.3 储量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C.1 报告正文C.2 报告附图表C.3 报告附件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目前没有通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为规范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计算,并促进国际交流,根据GBn/T 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并参考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和世界石油大会(WPC)、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等颁布的有关储量分类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凡报批的煤层气储量报告,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煤层储量计算图的编制方法摘要:通过储量图的编制,掌握底板等高线的制作方法,储量块段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的划分,储量级别的确定,为煤矿的生产和设计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储量计算等高线可采边界储量级别生产矿井的煤层储量计算图是以煤层等高线图或煤层立面投影图(附有采掘工程)为基础,注记各种煤层储量计算数据,圈定各级储量计算块段即成储量计算图。
一、比例尺和内容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为1:500——1:5000。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理坐标方格网、指北线,以及图名、图签、图例和比例尺等。
1.煤层上方地面主要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等)2.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钻孔、探槽、探井、探巷、生产小窑和老窑,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编号;勘探线及编号。
3.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位置或煤层厚度测量点位置、每层厚度及底板标高。
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标高值;断煤交线及断层名称或编号;煤层尖灭界线、岩浆侵入体界线、陷落柱界线、煤层冲蚀界线等。
5.井田边界、煤层露头线、采空区边界线、老窑积水范围界线、煤层风氧化带边界线等。
6.还应绘出储量计算边界、不同储量类别和级别的界线、各种煤柱界线、储量计算块段界线(每一块段均标注出编号、储量级别、平均煤厚、平均倾角和储量值等);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或煤层厚度测量点,要绘出煤层小柱状(比例尺1:200或1:100),注示主要煤质指标(灰分)。
二、编制方法和步骤储量计算图的编制,首先要绘制煤层等高线图,然后在煤层等高线图的基础之上划分块段、圈定储量和进行储量计算,最后进行检查、校对和整理。
(一)绘制煤层等高线图1.准备底图。
依据编图范围和比例尺确定图幅;绘制地理坐标方格网,注明每一经、纬线的坐标值,标出指北线。
2.根据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转绘地面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等。
3.依据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将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转绘下来,依据坐标值,将穿过该煤层的各个勘探工程、生产小窑及老窑等投绘到图上;注明上述每一工程的名称或编号。
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B+C级储量的比例以满足基建完成投产头10年的需要为限。
G 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ofnatural mineral water1992-10-07发布 1993-04-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of natural mineral water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
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3 总则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
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他盐类组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
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是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包括111b、121b、122b、2m11、2m11、2m21、2m22级别的储量。
你可以在金属矿种的勘查规范中查到: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1.1 地质可靠程度8.1.1.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8.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等高线法
储量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法
这种方法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求出两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再计算储量的方法,根据求面积方法不同,又分两种情况:
1.直接计算法(如图2-8-13)
图2-8-13 等高线法计算储量示意图
即根据已知数据,直接计算储量,其公式如下:
式中,Q 为两等高线间煤炭储量,I 为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可用曲线仪或
曲线尺测得;b 为两等高线间的水平投影长度(平距);h 为等高距;m 为煤层平均厚度;d 为煤层平均容重。
这一方法因其按等高线分水平计算和统计储量,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矿井设计和开采部门的需要,计算方法也较简单,精度较高。
适宜于稳定或较稳定煤层而且构造有明显变化的地区。
2.平均倾角法
该方法主要是想弥补直接计算法中对煤层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工作比较繁杂的缺陷。
相邻两等高线间煤层的真面积等于该面积的水平投影与两等高线间煤层平均倾角的正割的乘积是这一方法的实质。
推导后的计算公式为:
Q = B x secα x M x d
式中,Q 为欲求两等高线间煤炭储量;B 为两等高线间煤层的水平投影面积; α为计算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倾角;M 为计算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厚度;d 为计算块段内煤的平均容重。
对于倾角大于60。
的急倾斜煤层,储量计算必须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