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进展(2)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5
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一、根治性放射治疗;二、姑息性放射治疗;三、综合治疗。
姑息性放疗分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两种。
前者是为了延长生命,经治疗后可能带瘤存活多年甚至正常工作。
后者主要是为了减轻痛苦,往往达不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用于消除或缓解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症、脊髓压迫等)、梗阻(如食管癌)、出血(如宫颈癌出血)、骨转移性疼痛以及脑转移的定位症状等。
术前放疗:因此需掌握放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2---4周为宜。
辐射剂量以根治量的2/3左右(约40 ~50 Gy/ 4 ~5周)为好。
放射线的基本特性:一、物理效应:(一)穿透作用;(二)荧光作用;(三)电离作用;二、化学效应:(一)感光作用;(二)脱水作用;三、生物效应。
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及使胶片感光的特性,而肿瘤放疗则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生物细胞电离的特性。
X线是由特征辐射(作用于内层电子)和韧致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产生的。
光电效应:光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相遇,并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该电子,电子从轨道上飞出,外层电子向内补充,产生特征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飞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而该原子本身变为正离子。
康普顿效应:光子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电子被击出,击出的电子称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本身以其残余能量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当光子能量>1.02MeV,在其通过原子核附近是,收到原子核电场影响,突然消失而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电子对。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细胞杀伤的基本机制是破坏DNA,而细胞膜和微管等其他损伤是放射细胞毒作用的辅助机制。
(一)直接作用;(二)间接作用。
.低能时(单能50 kV以下——相当于X线管电压峰值150 keV)以光电效应为主,在单能10 kV时,骨吸收比肌肉吸收多6倍能量。
光子能量升高时,逐渐出现康普顿效应,在单能达60~90 kV(即管电压180 ~300 keV)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同等重要。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男性,60岁,进行性声嘶半年,入院(江南博哥)行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晚期声门癌,问下列哪项症状晚期声门癌一般不会出现OA.痰中带血B.呼吸困难C.喉摩擦音消失D.复视E.左颈部坚硬、固定的肿大淋巴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喉摩擦音消失、左颈部有坚硬、不可移动的肿大淋巴结为声门癌的典型表现。
而复视提示颅神经受侵,这在晚期喉癌甚少出现。
[单选题]2.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如果靶区在横截面内是矩形,可用(),再安排准直器的大小A.一个等中心B.两个等中心C.三个等中心D.四个等中心E.五个等中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靶区在横截面内的形状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等中心数目来满足剂量分布的要求,如果靶区在横截面内是矩形可用四个等中心,再安排准直器的大小;如果靶区在横截面内是三角形可用三个等中心,再安排准直器的大小;如果靶区在横截面内是圆柱形可用两个等中心,再安排准直器的大小。
[单选题]3.下列关于主管技师职责描述不正确的是OA.熟悉所使用的射线的性质特点及工作条件B.要了解国内外放疗技术的新进展及动态C.要全面掌握各种放疗摆位技术(含IM-RT、X-刀)D.负责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E.负责进修生的培训工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熟悉所使用的射线的性质特点及工作条件属于放疗技士的职责。
[单选题]4.源瘤距的描述正确的是OA.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放射源中心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参考答案:B[单选题]5.哪项不是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OA.注意心理卫生B.定期进行癌症普查C.积极治疗癌前病变D.纠正不良生活习惯E.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根治参考答案:E[单选题]6.乳腺癌辅助性化疗的适应证不包括OA.N+B.N'C.T>1cm∕SBRIΠD.E//PR-E.Her-2/neu强阳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行辅助性治疗应根据预后判断指标。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
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研究肿瘤在我国每年会造成上百万人的死亡,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现阶段肿瘤治疗后的生存率不到50%,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所以要对原有的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精准定位、准确控制照射剂量,制定有效的放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案,提升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
标签:肿瘤放射;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物理技术主要有射线种类、射线能量、体外近距离照射、靶区的精确定位、重粒子束等。
高能射线和电子束的应用,使剂量关系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保证正常组织在受到同等剂量的照射前提下,缩小了放射治疗的面积,肿瘤受到的照射剂量得到提高,五年的生存率明显得到提升。
一、物理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肿瘤的局部控制概率(TCP),为局部治疗提供支持,并且要降低对肿瘤周边组织的影响,减少放射并发症概率(NTCP),对这两项数据影响较大的是物理和生物放射,可以将肿瘤组织和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分割,保证肿瘤接受正常的照射剂量,降低照射对正常组织的影响,降低健康组织的照射剂量,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放射治疗,确保肿瘤受到大程度的损伤,物理技术主要是为了控制放射剂量,调整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和肿瘤之间的剂量关系和剂量水平。
使用物理技术进行肿瘤放射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如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物理技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院放疗部门使用的是CT/MRI设备,检测肿瘤的情况,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靶区内小部分检测到CT/MRI片,靶区检测的不够全面,重要器官三维信息缺失,确定不了GTV、CTV,也明确不了OAR的体积,所以医生在进行PTV选择时,会适当的扩大靶区的边界,对照射剂量造成一定的影响;(2)忽略了OAR计算、对组织内剂量分布细节没有重视,所以预测不出肿瘤周围正常组织NTCP,然而NTCOP对于肿瘤的放射治疗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TCP的变化;(3)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只针对共面射野设计,对非共面射野的放射治疗具有相当大的困难;(4)没有有效的评估手段,比如劑量分布的评估、DVH图对比;(5)放射治疗时,重复照射时体位不能保证精确,会产生一定的治疗误差,以及没有任何的治疗验证对策。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
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2007-12-17放射肿瘤学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生物科学,生物等效剂量超分割以及三维调强立体定向放射等技术的进展。
1放射生物学进展1.1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以线性——平方模式(Linear-Quadratic model)来解释放射生物学中的反应,以α/β系数来预测放射治疗剂量时间疗效关系,为放射生物学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和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
近年来在研究细胞修复和增殖中又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分裂(Mitosis)的关系后,提出了凋亡指数(AI)与分裂指数(MI) (Apoptosisindex/Mitosisindex)比来予测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指导调发自发性凋亡和平衡各种细胞的抗放、耐药(即Resistant RT和Resistant Chemotherapy),并由此估计复发,研究增敏,开发出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治疗等新技术,从而取得了科研及临床的许多新结果,加深了理论深度,开拓出新的领域,推动了放射治疗学的进展。
1.2DNA和染色体研究为了测定肿瘤细胞本身辐射损伤,染色体中DNA链中的断裂(单链断裂SSB和双链断裂DS,其断裂的准确位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如何进行修复,也观察到错误修复,以及无修复等对细胞的子代产生的决定作用。
目前临床用对DNA调节机制的多种原理表达进行测试,可以分清那些是有意义的表达,那些是灵敏的表达,建立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的方法学和化验项目,指导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使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放射治疗是使用放射线及设备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1、全身情况(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时;(2)严重的全身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未控制者;(3)治疗前血红蛋白<80g/L或白细胞<3.0×109/L未得到纠正者;(4)癌症晚期合并贫血、消瘦或处于恶病质状态,评估生存期不足3至6月者。
2、肿瘤情况(1)肿瘤情况已出现广泛转移,而且该肿瘤对射线敏感性差,放射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者;(2)肿瘤所在脏器有穿孔可能或已穿孔时;(3)凡属于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放射治疗情况(1)近期曾做过放射治疗;(2)皮肤或局部组织纤维化;(3)皮肤溃疡经病理证实阴性;(4)不允许再行放射治疗者。
根治性放射治疗: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在治疗区域内缩小、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要符合以下条件:1、一般状况好2、局部肿瘤较大并无远处转移;3、病理类型属于对射线敏感或中度敏感的肿瘤。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2至4周内尽早开始。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计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1照射量及其单位2吸收剂量及其单位3比释动能及其单位(1)吸收剂量: D = dE / dm吸收剂量是度量单位质量受照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多少的一个量。
单位:焦耳/千克(J/kg),其专用名为戈瑞(Gy), cGy 1Gy=1 J/kg, 1Gy=100cGy 原单位:拉德(rad), 1Gy=100rad,1 c Gy=1rad. (2)比释动能:K = dEtr /dm 比释动能用以衡量不带电电离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物质中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初始动能总和的多少的一个量。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有助于鉴别肝癌和良性活动性肝病的是(江南博哥)()A.HBsAg阳性B.AFP阳性C.AFP阴性D.肝功能明显损害E.AFP和ALT动态曲线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肝癌和活动性肝病AFP都可为阳性。
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患者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
因此鉴别点为AFP和ALT动态曲线。
[单选题]2.从治疗效果和保留器官功能来考虑,早期头颈部肿瘤首选的治疗手段是()A.手术治疗B.放射治疗C.化学治疗D.生物治疗E.加温治疗参考答案:B[单选题]3.有助于诊断肌源性肿瘤的标志为()A.CKB.desminC.vimentinD.PSAE.PCNA参考答案:B[单选题]4.肿瘤外科手术先结扎的血管是()A.动脉B.静脉C.一起结扎D.无关紧要E.先结扎容易结扎的血管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肿瘤外科手术与其他外科不同,应先结扎静脉,后结扎动脉,减少肿瘤血行播散。
[单选题]5.放疗摆位中铅挡块厚度(全防护)()A.1个HVLB.2个HVLC.4个HVLD.5个HVLE.6个半HVL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放疗摆位中铅挡块厚度(全防护)需要6个半半价层。
[单选题]6.结合()可用于精原细胞瘤的分型和分期A.AFP和HCGB.AFP和睾酮C.睾酮和HCGD.AFP和雌激素E.HCG和雌激素参考答案:A[单选题]7.卵巢癌中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为()A.卵巢上皮癌B.性索间质肿瘤C.无性细胞瘤D.卵巢未成熟畸胎瘤E.卵巢内胚窦瘤参考答案:C[单选题]8.上颌窦癌已经侵犯内壁并侵及鼻腔,其照射范围一般不包括()A.上颌窦B.鼻腔C.对侧上颌窦壁D.硬腭E.上齿槽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上颌窦癌已经侵犯内壁并侵及鼻腔,其照射范围应包括上颌窦、鼻腔、硬腭、上齿槽、眶底和上颌窦后壁,但不包括对侧上颌窦外壁。
•综述•放疗促进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曹玉霖I殷媛I李杰2周乐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无锡214062;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无锡214062通信作者:周乐源,Email:zhouleyuan99@【摘要】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迁移到远处部位形成转移病灶的过程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放疗可通过电离直接或通过产生活性氧间接导致DNA损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疗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促进肿瘤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放疗后肿瘤微环境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笔者对放疗如何通过诱导细胞因子表达、缺氧、整合素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外泌体变化等因素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进行综述。
【关键词】放射疗法;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301920);无锡市医学重点人才项目(ZDRC013)DOI:10.3760/121381-201907024-00068Research progress of radiotherapy-induced tumor metastasisCao Yulin1,Yin Yuan',Li Jie2,Zhou Leyuan'‘Oncology Institut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 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062,China;'Departmentof I ntet^vention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 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06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Leyuan,Email:zhouleyuan99@[Abstract]The process of tumor cells migrating from the primary lesion to distant sites to formmetastatic lesions in c reases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Radiotherapy can cause DNA damage directlythrough ionization or indirectly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thereby destroyingtumor cells.However,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adiotherapy-induced changes in tumormicro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umor metastasis and cause treatment failure in some cases.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hanges after radiotherapy and tumor metastasis has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but the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This review discusses howradiotherapy promotes tumor metastasis by inducing cytokine expression,hypoxia,increased integrinexpression and changes in exosome.[Key words]Radiotherapy;Tumor microenvironment;Neoplasm metastasisFund program: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Science Fund Project(81301920);Wuxi Medical Key Talent Project(ZDRC013)DOI:10.3760/121381-201907024-00068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