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42.56 KB
- 文档页数:1
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发表时间:2019-02-19T11:36:50.3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作者:赵洁邓海鹏[导读] 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海安市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600)【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 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的降糖、降压、营养神经细胞、调脂、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控制脑水肿等治疗,并给予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及吞咽治疗仪治疗。
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4.6±0.7分,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3.2±0.6分,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
15例患者中,治愈者6例,显效者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14/15)。
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90-02 急性脑卒中后约有37%~75%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而伴有吞咽障碍使得卒中患者的肺炎及误吸发生率大大增加,同时,还会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脱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康复质量[1]。
因此,卒中后吞咽障碍已成为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高危因素,因此必须及早的改善患者的摄取吞咽功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增强患者抵抗力,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以促进患者康复[2]。
吞咽治疗仪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的常用仪器,本文分析了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以期为卒中后吞咽障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47~85岁,平均年龄为65.1±5.2岁,疾病类型:脑出血5例,脑梗死10例。
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朱晓燕;杨静【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咽部冰刺激,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病人吞咽功能予以评估,并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及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周CNSAT、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 (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可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23【总页数】3页(P2880-2882)【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训练;咽部冰刺激;并发症;吞咽功能【作者】朱晓燕;杨静【作者单位】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危险性高,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
脑卒中发生后由于大脑血氧供给不足,可造成假性球麻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吞咽功能障碍[1]。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对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人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功能训练是当前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干预手段,但其具有一定缺陷。
脑卒中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神经内科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吞咽功能障碍是本病的严重症状之一,其发生率可达65%,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患者可因吞咽延迟、喉上抬不足或速度较慢等增加吸入性肺炎、支气管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长期的吞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取,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
目前临床普遍通过物理疗法,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逐渐改善患者的症状。
低频电刺激是将频率低于1000Hz的脉冲电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通过刺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引起局部生理效应,达到镇痛、消炎以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低频电刺激在抑制痉挛、刺激神经细胞以及功能恢复上具有显著效果。
鉴于此,本研究将吞咽功能训练与低频电刺激疗法相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2~73(67.92±2.09)岁,病程14~92(52.14±10.35)天;原发病: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
低频脉冲电刺激时用力吞咽联合咽部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2-11-08T06:17:32.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7期作者:张小玫[导读] 目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时采用咽部冰刺激加低频脉冲电张小玫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300摘要:目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时采用咽部冰刺激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时用力吞咽训练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40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方法分别是咽部冰刺激加低频脉冲点刺激时用力吞咽训练治疗和单独采用咽部冰刺激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是19.30±2.85(分),传统治疗组是25.41±3.60(分),(t=4.482,p=0.026),结果有差异。
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咽部冰刺激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时用力吞咽训练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咽部冰刺激;吞咽功能障碍;低频脉冲电刺激时用力吞咽脑卒中在临床上常见,这种病症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患者发病后病情重,并且死亡率高,而且治疗后致残率也高。
因此脑卒中对患者危害性大,需要在临床上采用积极措施治疗。
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时,一般会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使其后期生活质量提高。
但是有些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严重,单一使用康复训练后使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不明显,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该方面问题,需要临床医生研究其他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中,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获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使用物理疗法,其中临床上常见的物理疗法有低频脉冲电刺激时用力吞咽训练法,这种中方法从相关的参考文献中获得其效果优良,但是在实际的临床上应用后效果如何,需要临床医生对其疗效研究,以便能够根据研究结果将其应用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帮助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健康[1]。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
观察组患者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
结果:1.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疗效更好,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27-02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约为2000万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30%~65%。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危害较大,与误吸误咽、营养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肺炎、胃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关系密切。
有报道显示,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90日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主要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功能训练无需医疗器械,落实率高,但疗效常难以让人满意。
本研究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3±4.2)岁,病程3~4日,平均(3.4±0.5)日。
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1例。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病变性质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②无原发性口腔颌面畸形,无切管切开等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病史;③临床确诊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苏格兰吞咽困难诊断标准确诊;④度过急性期;⑤知情同意;⑥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无严重的认知障碍,配合能力尚可。
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咽部肌群电刺激(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经吞咽障碍功能分级标准确诊的11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
治疗前和治疗后 d 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
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361,p005),治疗 d,3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t= 456,478,5 12, p< 005);组间比较显示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 65, p< 005)。
其中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其他2组(t=657;t=781,p<005);pmes治疗组高于冰刺激治疗组(t=558,p<005)。
整个治疗中,3例患者因接触不良导致局部麻木感,调整电极后症状消失,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减少吸入性肺炎、改善构音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80%以上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恢复或减轻[5]。
vitalstim电刺激仪是近年来用于吞咽障碍治疗的新型技术,一项meta分析表明,pmes治疗吞咽障碍安全、有效、疗效可能持久,但目前的临床实验数据还难以支持其广泛应用[6]。
vitalstim治疗仪利用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预设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
其发放的低频脉冲电流可使肌肉收缩,协助吞咽,防止肌肉萎缩。
冰刺激法是另一种临床常用的psd康复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刺激引发局部肌肉收缩,强化肌肉协调性,提高肌肉和黏膜对食物的敏感性,以改善吞咽功能,防止吞咽肌群废用性萎缩[7]。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作者:张荣琴苏润萍陈媛孙燕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予康复训练治疗,最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冰刺激;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18-02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吞咽困难可引起误吸、肺部感染、以及进食恐惧、抑郁等[1],可导致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研究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5月31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有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存在吞咽困难3级以上,排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既往有吞咽障碍患者。
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4.7±9.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3±9.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吞咽功能评定方法由专科医师行洼田饮水评定试验,吞咽30 ml温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程度,分为5级。
1级:能顺利1次5 s内咽下;2级:能1次咽下,但超过5 s,或分2次以上咽下,不呛咳;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
冰刺激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冰刺激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5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n=30)采用冰刺激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n=28)仅采用冰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检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并比较。
结果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刺激配合吞咽治疗仪可促进改善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咽部冰刺激;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吞咽障碍目前,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脑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作者随机抽查300例患者,伴随发生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就达147例,发生率达49%,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从时间节点分析主要分布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率达43%;从脑卒中发生类型分析,主要集中在脑干卒中患者这一群体,发生率达53%。
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障碍发生率高,问题突出,在综合治疗脑卒中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冰刺激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的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脑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 或MRI检查确诊;②每例患者在康复训练前(生命体征稳定后),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入选患者均无昏迷及语言理解障碍。
共纳入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8±7.9)岁。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
疗中对其影响分析
符汉平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7(030)008
【摘要】目的:探讨选用吞咽障碍理疗仪联合冰刺激方式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某院接收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吞咽障碍理疗仪、吞咽障碍理疗仪+冰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吞咽障碍理疗仪+冰刺激方式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总体效果更理想.
【总页数】2页(P1163-1164)
【作者】符汉平
【作者单位】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恩平分院江门 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4.1
【相关文献】
1.哈萨克族地区使用吞咽障碍理疗仪联合冰棉签咽部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J], 梁海英;王秀娟;周东东
2.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配合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效果观察 [J], 邹玉梅
3.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姚晶晶
4.咽部冰刺激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雷铖; 孙子科技木; 王延芬; 明文文; 李黄艳
5.咽部冰刺激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雷铖; 孙子科技木; 王延芬; 明文文; 李黄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冰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论证冰刺激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方法:本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济南市某康复医院里进行治疗的5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加冰刺激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之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冰刺激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刺激对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冰刺激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在内的多种吞咽障碍并发症,从而危及到患者生命,在疾病早期就介入进行吞咽功能治疗,可防止口咽舌等身体各部位因疾病早期到中期过渡之间发生失用性萎缩[1]。
通过冰刺激技术逐渐使患者能缓慢的运用口周肌肉说出话并且进食时吞咽功能密切配合,从而避免发生语言功能的丧失,还能防止肺部并发症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
尽早使患者经口吞咽进食正常的食物,也能使患者相较于少营养的流食而得到更多营养,从而恢复自身应有的精神、体力与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减轻患者家庭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对生活的信心,使其逐步重返社会,促进疾病身心全面康复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济南某医院收治的50例伴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
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17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
把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二者数据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首先是吞咽治疗仪治疗(电刺激),具体操作为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患者脖子周围是否有红肿、破碎或者异物,然后对颈部周围进行消毒。
将输出按钮检查归零后接通电源并开启开关,随后将电极片放置到患者的舌骨上下肌群,后面再用医用胶带固定好防止电极片在作业时脱落,然后开启输出按钮,并与患者沟通,以患者耐受水平不同给予刺激。
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接受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的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实验组(32例)和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55例)进行观察比较。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法进行治疗效果评测。
结果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适当的个体化的吞咽摄食康复治疗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治愈率(87.5%)明显高于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治愈率(65.5),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适当的个体化的吞咽摄食康复训练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程(10.9d)明显低于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疗程(13.2d),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训练作为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摄食康复训练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脑血管病是高发疾病,而球麻痹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特点表现为:用口进食差,食物易从口中掉出,咀嚼能力低下,食物不能送入舌根部,是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舌咽迷走神经核及其纤维受损所致,近三年来我科开展了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的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7.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87例,均为CT或MRI诊断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1]大于三级,生命体征平稳,无肺部感染及痴呆,能配合康复训练,随机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摄食康复训练(试验组)和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对照组)。
试验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8-77岁,平均(60±6.3)岁,脑出血11例,脑梗死21例,均经CT及MRI确诊;对照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38-77岁,平均(59±4.9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研究作者:张玉英秦欢李文蓉来源:《中外医疗》2017年第15期[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咽部冰刺激、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荣成市人民医院进行吞咽困难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2015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规定的急性脑卒中的规定。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组给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结果以能达到吞咽效果为有效,观察组达到有效的有28例,总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达到有效的有22例,总有效率达到73.3%;对照组达到有效的有16例,总有效率达到5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冰刺激;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c)-017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 pharyngeal ice stim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ment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after the acute stroke.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met the standard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 in 2015,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aryngeal ice stimul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 28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2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16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3.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 Swallowing dysfunc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 ice stimul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吞咽功能障礙是一种常见于脑卒中患者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会产生吞咽困难,从而导致营养无法摄入或者摄入不足,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窒息的情况,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会有很不利的影响。
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7-03-17T15:47:12.4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杨通
[导读] 探究将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成实验组(n=30)和参照组(n=30),在实验组患者中行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参照组患者中不配合冰刺激疗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效果优于仅行理疗仪治疗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
结论: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吞咽障碍
理疗仪配合冰刺激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吞咽障碍理疗仪;冰刺激疗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分析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吞咽障碍的发生几率可高达60%。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来说,对于其日常饮食等产生了严重阻碍,病症严重的患者只能依靠鼻饲来进行吸取,长此以往,患者将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本文将以吞咽障碍理疗仪和冰刺激疗法为基础,探究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
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本次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依据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标准来确定,所有患者均得到了确诊。
入选依据:①经过CT或者MRI诊断检查,皆为初次或者首次发病,并未出现吞咽障碍后遗症。
②患者均意识清楚,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未伴有消化道感染。
③可以紧密配合医务人员的相关要求。
排除依据:患有心脏功能病症等患者,如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以及心率失常等不予以本次研究。
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长病程一周,最短病程1日。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最长病程8日,最短病程2日。
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的第5日就可以进行治疗,①应用美国Vitai Stim 吞咽障碍治疗仪,其中治疗仪最大输出强度为25毫安,最大输出脉冲频率为80Hz,1000Q为电阻,波宽700ms。
其中所有的仪器有两个输出通道,配有专用的体表电极。
1、2电极为通道1,3、4电极为通道2,本次研究应用的具体方法为:①沿照颈部的正中线位置垂直排列电极,在舌骨上方为第一电级,甲状软骨上切放置第二电极,根据第1、2电极的距离,向下放置第3、4级。
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病情程度和刺激感来决定治疗强度。
电流量的选取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观直觉判断。
其中通道1是用来对舌骨的上下肌肉群进行刺激,通道2对舌骨下的肌肉群进行刺激。
每日完成两次,总共60min。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冰刺激疗法,将在零下20摄氏度保存的已经冰冻成棒的湿纱布刺激软腭、腭弓舌根。
刺激数量为20次,如果刺激出现的液体过多,则进行冷冻按摩,每日两次,一次10分钟。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呈现为p<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SSA评分对比,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为(22.0±2.4),参照组为(29.6±3.5),组间对比t=9.8088,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对脑卒中后90日患者死亡率指标判定,吞咽障碍可以作为其评价指标[1]。
对吞咽功能障碍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荧光吞钡造影录像、repetitive salivas wallowing test PSST[2]、内镜吞咽检查等。
作为主要几种评定方法,荧光吞钡造影录像作为金标准之一[3]。
但是荧光吞钡造影录像虽然可以对食物误吸情况等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口咽部情况进行确定,但是对其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配备好完整的装备,并需要患者的体力可以配合完成此项检查,因此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临床推广。
本次研究的Vitai Stim 吞咽障碍治疗仪方法,其主要对口咽部的神经肌肉群进行刺激,采用低频点频率[4],从而对局部神经冲动、肌肉群进行被动收缩,并阻碍肌肉萎缩,强化其肌体能力。
另外,采用这种低频电刺激的形式可以对大脑皮质的血流量进行加速增强,提升口咽部的肌肉力量,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本文对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对比,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为(22.0±2.4),参照组为(29.6±3.5),组间对比t=9.8088,p<0.05。
综上所述,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能够提高肌肉群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能力,本文研究的相关数据和卢展宏,柯绪林,历三明[5]等专家的研究结果相符,具有临床可参考价值,值得临床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293-1295.
[2] 郑欢华.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5):33-33,34.
[3] 全莉娟,黄经纬,覃波等.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脑卒中真、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4):31-34.
[4] 李沛,冯卫星,张军等.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21-2122.
[5] 卢展宏,柯绪林,历三明等.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40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3):125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