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2.93 KB
- 文档页数:3
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赵月梅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041)015
【摘要】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总数的25%。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
主要原因为脑干疑核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
【总页数】3页(P813-815)
【作者】赵月梅
【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医院,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J], 张保球;老锦雄;潘清洁
2.冷刺激吞咽训练+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陈捷清;陈丽清;梁定杰;何红燕;莫丽君;黎逢弟
3.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对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李本夫;张怀安;李召鹏
4.针灸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及吞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J], 沈春冬
5.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对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李本夫;张怀安;李召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talStim 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7-22T15:51:28.2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作者:肖兴蓉[导读]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肖兴蓉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彭州 611930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穴位按摩治疗与实验组25例采用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VitalStim电刺激;穴位按摩;中风后吞咽障碍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脑干、双侧皮质等颅脑组织损伤有关,脑细胞损伤可影响中枢神经电信号的传导,舌下神经、三叉神经以及迷走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可影响患者饮食、饮水,患者饮水时易发生呛咳,从而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近些年,低频电刺激治疗在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1]。
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50例分别采取穴位按摩治疗、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25例采取VitalStim电刺激合并穴位按摩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n=15)、女(n=10),年龄区间为:62岁~82岁、平均(73.52±1.42)岁,洼田饮水试验3级、4级、5级例数分别为12、10、3。
对照组采取穴位按摩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n=15)、女(n=10),年龄区间为:61岁~81岁、平均(73.51±1.41)岁,洼田饮水试验3级、4级、5级例数分别为13、9、3。
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朱晓燕;杨静【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咽部冰刺激,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病人吞咽功能予以评估,并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变化、营养指标变化及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周CNSAT、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 (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咽部冰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可有效提升其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23【总页数】3页(P2880-2882)【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训练;咽部冰刺激;并发症;吞咽功能【作者】朱晓燕;杨静【作者单位】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危险性高,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
脑卒中发生后由于大脑血氧供给不足,可造成假性球麻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吞咽功能障碍[1]。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对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人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功能训练是当前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干预手段,但其具有一定缺陷。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
观察组患者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
结果:1.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疗效更好,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训练;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27-02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约为2000万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30%~65%。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危害较大,与误吸误咽、营养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肺炎、胃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关系密切。
有报道显示,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90日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主要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功能训练无需医疗器械,落实率高,但疗效常难以让人满意。
本研究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3±4.2)岁,病程3~4日,平均(3.4±0.5)日。
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1例。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病变性质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②无原发性口腔颌面畸形,无切管切开等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病史;③临床确诊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苏格兰吞咽困难诊断标准确诊;④度过急性期;⑤知情同意;⑥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无严重的认知障碍,配合能力尚可。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王龙华【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9(029)008【总页数】3页(P678-680)【关键词】VitalStim电刺激;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作者】王龙华【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吉 313300【正文语种】中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以往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常采用传统的吞咽训练,可以促进舌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但在操作上存在着局限性,依从性较低,增加治疗难度[1]。
电刺激治疗通过神经纤维去极化来收缩咽喉部无力的肌肉,同时可以兴奋脑神经,恢复运动的控制,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且电刺激治疗的局限性低及不良反应少,受患者依赖性较低,已成为目前治疗吞咽障碍常用的方法。
VitalStim 电刺激作为电刺激疗法中的一种,因其便携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3]。
本研究采用VitalStim 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以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索更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于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2016 版)》[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 或MRI 确诊;(2)经洼田饮水试验证实有吞咽障碍;(3)年龄40~80 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非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2)认知功能障碍及不配合者;(3)存在严重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法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吞咽训练。
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选穴针刺方法治疗。
2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对两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比较。
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言语治疗仪的疗效优越于针刺方法(P<0.05)。
结论: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不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标签: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言语治疗仪;针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占30%~40%[1],主要是脑干与吞咽功能有关的颅神经核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2]。
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甚则窒息等,危及生命[3]。
近两年来,我院神经内科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5年初~2006年末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治疗组男21人,女29人,年龄45~75岁,平均59.72岁。
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37例;假性延髓麻痹41例,真性延髓麻痹9例。
对照组男28人,女22人,年龄49~75岁,平均60.18岁。
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33例;假性延髓麻痹43例,真性延髓麻痹7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入选病历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4],全部经头CT或MRI诊断确诊。
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重度,完全不能经口摄食;中度,一部分食物能经口摄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能经口摄食;正常,具有正常摄食吞咽功能[5]。
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后合并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者;②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患有肿瘤者;③心脏安置金属架或起搏器者并脑卒中吞咽障碍者;④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命指标不稳定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⑤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5]。
吞咽治疗仪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评估【摘要】目的:分析吞咽治疗仪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常规药康复治疗同时给予吞咽治疗仪,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整体康复疗效令人满意。
【关键词】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运用效果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异常。
吞咽障碍是由于患者吞咽相关神经肌肉功能受损,导致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反流。
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进食后出现呛咳、误吸、甚至窒息。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仪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不同的方法效果差异较大,并且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主观评价结果多为症状的改善,因此目前极需一种客观、准确的评价吞咽障碍康复效果的方法[1]。
本研究分析吞咽治疗仪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2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
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67.7±14.4)岁;实验组男5例,女5例,年龄48~72岁,平均(67.7±14.5)岁。
两组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2018》关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3)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操作;(4)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2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不感兴趣者;(2)病情严重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3)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精神疾病者;(4)既往有严重头部外伤、严重脑出血或脑梗塞病史者。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作者:张荣琴苏润萍陈媛孙燕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予康复训练治疗,最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冰刺激;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18-02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吞咽困难可引起误吸、肺部感染、以及进食恐惧、抑郁等[1],可导致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研究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5月31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有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存在吞咽困难3级以上,排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既往有吞咽障碍患者。
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4.7±9.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3±9.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吞咽功能评定方法由专科医师行洼田饮水评定试验,吞咽30 ml温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程度,分为5级。
1级:能顺利1次5 s内咽下;2级:能1次咽下,但超过5 s,或分2次以上咽下,不呛咳;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
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徐龙锋;钟志亮【摘要】目的探讨Vitalstim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16)和常规治疗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n=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等级评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效(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Vitalstim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2(018)013【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Vitalstim;吞咽训练;脑卒中【作者】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徐龙锋;钟志亮【作者单位】510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10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10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10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10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在急性期并发率高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40%左右[1]。
吞咽障碍可通过各方面来影响患者的生活[2],也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如误吸、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等。
因此,及时治疗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多年来我科应用Vitalstim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仪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1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41例,脑卒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脑CT 或MRI证实。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16)和常规治疗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n=25)。
观察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冰刺激训练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冰刺激训练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冰刺激训练的护理方法,观察康复训练15-30天后为一个周期,护理结束之后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护理效果,并观察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治疗15-30以后结果,应用冰刺激训练康复组有效率为 95%,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仅为 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冰刺激训练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冰刺激训练;观察效果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脑血管的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
部分脑梗死患者伴随吞咽功能障碍,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影响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取,容易产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影响病人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冰刺激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方法,它通过刺激患者的口腔和咽喉区域,以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冰刺激是将冰棉签放置在患者口腔内,刺激口腔黏膜和咽喉肌肉[1]。
冰刺激训练的效果已经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冰刺激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咽喉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减少吞咽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冰刺激训练并非适用于所有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在应用冰刺激训练之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吞咽功能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耐受能力等[2]。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观察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冰刺激训练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并评估其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冰刺激训练在脑梗死康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冰刺激配合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观察杨娜;马修堂;蔡鸣;陈杰;梁涛【摘要】目的:探讨冰刺激配合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冰刺激。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刺激配合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320-321)【关键词】冰刺激;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仪;吞咽障碍【作者】杨娜;马修堂;蔡鸣;陈杰;梁涛【作者单位】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有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已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之首[1]。
其中吞咽障碍(dysphagia)是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引发营养不良、脱水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死亡率。
有学者统计,右侧大脑半球脑卒中患者出现误吸的占9.9%,左侧大脑半球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12.1%,双侧大脑半球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24%,脑干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39.5%[1]。
因此,对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筛查、及时诊治,对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分析吴庭书;吴卫华;谢崇武;段丽琼【摘要】目的观察咽部肌群电刺激(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经吞咽障碍功能分级标准确诊的11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组40例;PMES治疗组40例;冰刺激治疗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3.61,P<0.05),联合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t=6.57; 7.81,P< 0.05),PMES治疗组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组.结论 PMES联合冰刺激训练治疗PSD有显著疗效;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14【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咽部肌群电刺激;冰刺激;卒中后吞咽困难【作者】吴庭书;吴卫华;谢崇武;段丽琼【作者单位】675000,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675000,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675000,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675000,楚雄州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正文语种】中文吞咽障碍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卒中后吞咽困难(post-stroke dysphagia, PSD)可导致肺部感染、营养障碍甚至窒等,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
因此,对PSD患者早期筛查、及时诊治,对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近年来应用咽部肌群电刺激(Pharyngeal muscle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MES)和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逐渐运用于临床[2, 3],但联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较少。
本研究选择PMES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报告如下。
吞咽治疗仪\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5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9例康复组给予吞咽治疗仪、电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
结果:康复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吞咽治疗仪、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吞咽困难吞咽治疗仪康复训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9例。
康复组男19例女1例;年龄51~7岁平均59.5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17例;假性球麻痹例真性球麻痹7例。
对照组男1例女15例;年龄9~78岁平均5.6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16例假性球麻痹例真性球麻痹9例。
方法:康复组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电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将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物理疗法和意识疗法相结合使患者及时改善进食功能。
双重电位计电流强度可调至~5ma持续电流调节~ω。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①颈部运动。
左右转动:以颈椎为纵轴头颈部分别向左和向右转动。
左右摇动:头颈部分别向左和向右摇动。
前俯后仰:向前低头后再向后仰头。
环形旋动:将上述1~个动作连接起来头颈部作环形旋转运动。
②口颌运动。
张口闭口:上下齿列分离口张至最大再将上下齿用力咬合。
左右横移:上下齿列中度分离下颌分别向左和向右横移。
前伸后缩:上下齿列中度分离下颌前移使下门齿位于上门齿之前然后下颌后缩下门齿后移下唇内翻至下门齿之上。
③唇颊运动。
咬齿拱唇:上下齿列咬合闭唇口唇尽量向鼻尖方向拱出。
提颊扁唇:上下唇紧闭收提面颊肌使唇与眼间的距离缩至最短。
左右移唇:上下齿咬合上下唇紧闭口唇分别向左和向右移动。
提颏翻唇:上下齿咬合上下唇紧闭收缩颈部前方各肌使下唇外翻颏部上提在下唇下方形成一条紧闭的横行皮沟可用火柴棒或纸片置入沟内观察其是否落下以了解皮沟紧闭的程度。
Vital Stim电刺激理疗仪治疗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王晓萍;王招娣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7(022)022
【摘要】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口括约肌或食道功
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
病人的临床表现为对液体或固体食物的摄取、吞咽发生障碍或吞咽时发生呛咳、哽噎。
我科2006年9~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28例,帕金森病5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3例为意识不清患者,其中30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均采用了Vital Stim电刺激理疗仪治疗,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092-2093)
【作者】王晓萍;王招娣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6
【相关文献】
1.吞咽障碍患者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的康复护理 [J], 刘一苇;王爱霞;叶旭平;卢
君艳;陈翔
2.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姚
晶晶
3.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周德艳
4.吞咽障碍理疗仪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韩朋辉; 乔传勋
5.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联合针刺辅治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对功能康复的影响 [J], 魏雅云;万绮雯;万姹嫣;饶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张达彬;梁志安;钟燕文【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3【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被均分为吞咽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接受吞咽训练)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口腔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口腔功能评分和VFS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与吞咽训练组比较,联合治疗组VFSS评分[(6.35±1.33)分比(8.21±1.41)分],口腔功能评分[(8.93±1.97)分比(10.78±2.16)分]和总有效率(68.9%比88.9%)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吞咽训练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22.2%比6.7%)和营养不良(26.7%比8.9%)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采用Vitalstim电针结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4页(P335-338)【作者】张达彬;梁志安;钟燕文【作者单位】梅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梅州514031;梅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梅州514031;梅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梅州514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肌电生物反馈和VitalStim治疗仪电刺激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吴超伦;徐赛;程图;余浩然2.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徐龙锋;钟志亮3.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J], 何秀花;张丽萍;张春玲4.VitalStim 生物电刺激仪配合认知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J], 纪蓉;王琪娜;姚世媛;宋爱霞;戈蕾;禹爱梅5.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J], 王龙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