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栏式教案电子备课模板2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4
三栏式教案模板村居教案(共5篇)篇:村居教案村居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
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
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
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
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人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鼎的《村居》吧! 释题: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了解作者,简介作者。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整体感知。
高鼎在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让我们先借助拼音把古诗读一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
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完整地说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杨柳枝条披着长长的绿,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
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海区二小数学学科“三栏式”教学设计
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拨一拨,验证一下算得对不对。
(3)回顾与反思。
45-30=15(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拓展延伸:
如果小明迟到了,他是8:10到的学校,你知道他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
60-30=30(分)
30+10=40(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0分钟。
也可以这样想:8:10可以看成7:70,用70减去30就是经过的分钟数。
70-30=40分钟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40分钟。
3做一做。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条件?
可以怎么计算?。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三栏式教学设计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min 的计时费(按元/min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cm,宽不变,矩形面积(单位:cm2)随的值而变化.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很显然它们不是正比例函数,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c = 7t-352021≤25G = h-105= 22= -5500≤10下概念的教学活动经过给例子、找属性、举例子、下定义、再辨析就五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你还能举出与老师上述相同属性的例子吗?这个问题即使学生再举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偏差,但学生一定会自我矫正,不断优化形成具有这个概念本质属性的例子。
追问: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完吗?如果举不完,让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你取能取完吗?教师明确:我们可以给具有这种属性的全部例子打个包取个名叫做:一般地,形如= b(,b 为常数,≠0)的函数叫一次函数.样子条件思考当b=0 时,=b是什么函数?函数方式: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和,如果可以写成=b为一次项系数,≠0,b为常数,那么我们就说是的一次学生举例子。
并交流。
学生;举不完。
学生参与归纳。
做笔记。
形成概念、理解概念。
经历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及变量思想,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函数,其中是/.(1)求小球速度v(单位:m/)关于时间t(单位:)的函数解析式.它是一次函数吗?(2)求第时小球的速度;(3)时间每增加1 ,速度增加多少,速度增加量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堂检测:已知函数=(2m1)m﹣3;1若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的取值范围;3若这个函数图象过点(1,4),求这个函独立完成。
学生讲解。
过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题找规律(2)主备人唐磊执教者课型新授课时 1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使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要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指导教具准备课件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后记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你能举例说一说吗?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图。
2、出示第(1)个问题:林阴道长多少米?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同的解法都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
讨论:(1)计算林荫道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数想乘,还是与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想乘?(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荫道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3)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先酸什么?再算什么?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5、提问:比较(1)(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物体的间隔长度相等)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物体的个数—1=段数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三、教学“试一试”1、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2、做第2题。
(1)指出:这道题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哪条林荫道,全长知道了吗?让学生自己思考这道题怎样解答,并尝试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做第1题。
(1)指名读题。
(2)指出:先想一想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如果走廊两端都放花,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走廊两端都不放花,有该如何解决了呢?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吗?(3)学生独立计算。
项目名称:制作“名车展示网”(一)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班级:授课次数及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制作网页(而不是已往的浏览网页)了解网页、网站的概念。
2、了解链接的概念。
3、了解HTML代码中标签及属性的概念。
4、识记标签和属性的基本书写格式。
5、理解网页的本质及浏览器的功能。
【技能目标】1、掌握建立站点和网页的方法。
2、掌握向页面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起对网站制作的兴趣。
2、培养与人协作的意识,锻炼与人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站点和网页的方法。
【难点】站点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
项目分析利用DW和提供的图片、文字素材制作“名车展示网”。
内含一个导航页面(首页)和三个分别介绍三种名车的页面。
此项目旨在让学生对网站的制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对页面的布局、美化不去涉及。
教学准备三款名车的图文和文字素材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可以再多分配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探索,有些知识点学生自己经过尝试可以自己获得,这样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会比老师告诉他们来得更深。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一、展示将要完成的项目1.展示教师制作好了的网站——名车展示网2.进入网站的文件夹,引导学生观察网站的架构【教师活动】通过凌波展示网站(浏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汽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活动】进入网站文件夹,引导学生观察网站的架构,为下面的建立站点做铺垫。
提问:网页和图片分别怎样组织?【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总结【教法】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法】教师通过总结,对结论进行完善和强化。
二、演示建立站点的步骤,学生参照教师讲授自主建立网站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网站文件夹,使学生了解网站和网页的概念,进而理解网站的组织方式,理解建网站时一些步骤的意义。
2.演示建立站点的步骤(1)建立好相关文件夹(2)进入“站点定义为”对话框,设置相关选项3.对操作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再次强调【教师活动】先强调网站的架构方式,再演示用DW建立网站的步骤【学生活动】观察,理解,识记【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强化:1.站点名称和实际的文件夹名称需要相同吗?2. 站点名称和实际的文件夹名称可以用中文吗?【学生活动】操作,讨论→回答【教师活动】对以上的两个问题进行总结,以强化。
课程设计三栏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代数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1.知识目标:–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相关问题;–能够根据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3.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以及如何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
第一课时:代数表达式第二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第四课时: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五课时:函数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解题方法等;2.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年级版;2.参考书:相关代数与方程的辅导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器、白板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