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12.50 KB
- 文档页数:7
教育漫谈三十九:法国现代教育制度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法国,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所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中。
一、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一些进步的社会人士和教师组成了“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新大学同志会”强调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主教育;二是择优录取。
民主教育是废除双轨制而实行统一学校,所有儿童毫无区别地在统一开设的小学中接受同样的基础教育,一直到14岁。
择优录取是在学生进行初等教育之后,再根据儿童智力不同,让不同的儿童进入不同的中学。
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才能,而不是家庭出身、父母职业或社会地位。
以“新大学同志会”的活动为先导,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1923年法国政府对小学的课程进行了修改,规定不论是公立小学还是中学预备班,都必须遵循同样的教学大纲,开设同样的课程;所有6~13岁的儿童,不管在何种学校里读书,原则上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
1925年初步实行了小学阶段的统一学校运动;1930年国立、市立学校教育一律免费。
1933年,政府颁布了设立中学入学统一考试的命令,进一步加强了初等学校的统一性质。
二、《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47年,法国教育改革计划委员会在物理学家郎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研究的基础上,向议会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案。
要求教育打破旧的传统,与社会结构的迅速改变相适应,在经济科技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实施了完整的教育改革。
本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准则,包括社会公正:儿童不分出身、种族和社会地位,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学科价值平等:一切手工的、技术的、艺术的、以及学术的工作有同样的尊严,它们物质价值、道德价值和技术价值都是平等的;方向指导:为尊重与正确发展每个人的才能,要对在校学生首先进行一般方向指导,然后给以职业方向的指导。
法国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以下是法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 罗马帝国时期至中世纪:教育主要由教堂和修道院提供,受到宗教的影响较深。
- 1804年至1815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在此之后展开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其首要目的是通过教育对更多的中产阶级人士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国家民事和军事领域的领袖。
- 1808年:以“帝国大学”为思想的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形成。
- 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法》实施,法国高等教育模式不断演化。
- 2013年:《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正式赋予大学自主权,使大学更富于学院式治理的民主。
法国教育发展【引言】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在教育领域历史悠久、风气薪火相传。
本文将着重探讨法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教育体系特点、教育改革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法国教育发展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历史概述】法国的教育体系可以追溯至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起初教育主要是由教会进行传授。
近代早期,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教育体系开始加强国家干预和管控。
在19世纪,法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1882年,通过了普遍义务教育法案。
这一法案规定了6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20世纪,法国教育改革不断进行,1967年,法国实行全面的中学教育改革,确立了12岁到16岁义务教育,允许更多学生接受中等教育。
20世纪后半叶,法国的大学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着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二、教育体系特点】法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在基础教育方面,法国实行着九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学生从6岁开始接受教育,至15岁完成义务教育。
法国的中等教育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学科选择和学术发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
法国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语言教育,英语在法国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至少一门外语。
【三、教育改革】在21世纪,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主要目的是提升教育的质量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其中包括对课程设置的调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学生一体化发展。
法国也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积极鼓励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还推进了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体化的数字教育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性。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法国的教育体系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
法国教育的演变与现状法国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教育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的教育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法国教育的历史和演变、现代法国的教育制度、法国教育的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法国教育的历史和演变法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只有部分贵族和教士才能接受教育。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开始改善教育状况,并于179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法案》。
这部法案规定了法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教育分级和教育机会平等等。
二十世纪初,法国开始实现全面义务教育,但仍有很大的差别,穷人和贫民区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1960年代,法国政府进行了重大的教育改革,将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统一,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平等,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优秀的人才,法国的大学开始崛起。
二、现代法国的教育制度现代法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
直到十岁之前,所有的学生都接受相同的基础教育,没有分任何科目,只是学习基本的数学和语文等。
之后,学生将进入初中,开始分类学习。
初中的课程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体育和人文社会等方面。
高中则是注重深入学习各自所选择的学科。
法国的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记忆。
法国的大学排名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以其理论研究和教学质量而闻名。
法国的大学还分为公立和私立,在学习上,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三、法国教育的优缺点法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深度,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考的教育环境。
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法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学校的课程过于繁忙,大多数学生工作量十分巨大。
同时,法国的教育体系比较保守,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而且法国的教育公平度不够高,许多社会较低的阶层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教育机会。
总的来说,法国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始终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的公正性。
一、封建教育体系在中世纪,法国教育体系以教会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以宗教教义、神学、哲学和拉丁文为主。
当时,法国的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 初等教育:主要在教会学校进行,以传授宗教知识和基本读写能力为主。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胡格诺派在法国部分地区推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改革,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
2. 高等教育:以大学为主,以培养僧侣、贵族和教会人士为主。
17世纪中叶,法国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开始培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二、近现代教育制度1. 法国大革命后的教育改革: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府开始推行世俗化教育政策,取消了教会学校的垄断地位,建立了国家教育体系。
1808年,拿破仑颁布了《教育法》,规定国家设立公立学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规定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 19世纪的教育改革:19世纪,法国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1833年,法国实行了普及初等教育,并设立了中学。
此后,法国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3. 20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法国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1929年,法国实行了义务教育,规定所有6-14岁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1975年,法国实行了职业教育改革,设立了职业教育学校,以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
4. 当代教育制度:目前,法国教育体系包括以下层次:(1)初等教育:6-11岁儿童接受基础教育,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2)中等教育:11-18岁学生接受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学、技术中学和职业中学。
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3)高等教育:大学教育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
此外,法国还设立了高等专业学校(Grandes Ecoles),培养精英人才。
三、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1. 重视基础教育:法国教育制度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 重视职业教育:法国教育制度重视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后的时期。
以下是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概述:
19世纪初:
1802年,《拿破仑法典》发布,其中包括了对教育制度的规定,确立了教育的普及性和义务性原则,并创立了一系列学校和大学。
19世纪中期:
1833年,建立了中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监督中等教育,推动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1850年,建立了普通小学教育,从而开始了普及初等教育的
工作。
1879年,通过了“费尔巴斯法案”,将小学教育变为义务教育,并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监督。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902年,通过了“康布法案”,重新组织了中等教育,包括普
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1905年,法国实行了教育与宗教分离政策,开始了政教分离
的进程。
20世纪中叶:
1959年,推行了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改革,实行了3年初中和3年高中的教育模式。
1975年,通过了《杰兹热法案》,进一步扩大了义务教育的范围,并提出了“同一的国民学校”理念,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1985年,实行了大学自治制度的改革,使法国大学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
21世纪:
2005年,通过了“美凯龙法”,确立了法国的初级教育目标,加强了初等教育的质量保障。
2013年,进行了教育改革,重点关注基础教育,增加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近年来,法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教育国际化合作等。
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的教育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如组织性强,国家和政府对教育实施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教育始终处于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的重要地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存在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解析不断变革中的法国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法国教育发展历程法国从中世纪开始出现了僧侣学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等教会学校,教会通过宗教文化、宗教文学和宗教教育,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使民众成为教会的精神奴隶。
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七艺”,对儿童和青年男子教以礼拜仪式的各种基本要领,“传播福音”,使其养成宗教人格。
虽然进行文法、拉丁文、音乐、天文学等内容的教育,但这些是为了更好地为宗教教育服务。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追求自由和平等,崇尚知识,主张科学,提倡教育民主,反对王权和神权,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希望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人。
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法国近千年的封建制度,提出了实施新的国民教育制度,将“公共教育和政治与道德教育的监管权交给世俗政权”,从而使法国的教育从中世纪以来首次力图摆脱教会的控制,为取消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和发展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
但是,第二帝国时期耶稣会教士法鲁担任教育部长,提出《法鲁教育法案》,重新规定学校完全服从教会,初等教育接受地方祭祀监督:僧侣有充任教师的优先权。
这种教育状况,不仅严重阻碍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法国的教育正在为反共和国的教会培养传教士。
新生的共和国亟待教育的改革。
从19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费里法案》的提出和实施揭开了法国教育改革的帷幕,到20世纪80 年代,历经百年,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法国教育快速发展,成就显著。
1、《费里法案》的实施法国著名的共和派领导人茹尔?费里,从1879到1885年,两次出任法国内阁总理和教育部长,率先高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
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
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新教: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
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
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
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
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
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
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
法国茹尔费里的初等教育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是2013年由时任教育部长吕西安·费弗尔(Lucas Faverge)提出的茹尔费里(Jouffroy)初等教育改革。
此改革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公平性,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对法国的初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之后,法国的教育系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公平的缺失,城市和乡村、富裕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
许多教师反映,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往往无法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
重新定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整课程设置: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技能和跨学科知识。
同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增强教育公平:通过“教育优先区”政策,加大对贫困和乡村地区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缩小城乡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
推行“终身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在学校、社区、网络等不同场所进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茹尔费里初等教育改革在法国引起了广泛和讨论。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伙伴,这使得教师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但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增强了教育的公平性:通过“教育优先区”政策和资源均衡分配,缩小了城乡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对法国社会的影响:这一改革使法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加强了学校与社区、企业的,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法国人。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历次重大改革刘冰(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4)02-0008-02摘要对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体系进行介绍,回顾几世纪来法国进行的几次高等教育重大改革,着重分析每次改革所解决的问题以及所遗留的不足。
关键词法国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On Several Major Reforms of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Liu BingAbstract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its major reforms during centuries,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ach reform resolved and its deficiency.Key words French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法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雏形始于启蒙运动,崛起于拿破仑的第一帝国时期,18世纪下叶至19世纪上叶是法国高等教育的巅峰时期,高峰过后法国的高等教育历经曲折,但今天仍处于世界前列。
法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经历了六个关键时期:1启蒙运动时期:法兰西学院的成立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兴起18世纪的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在教育方面,启蒙思想家们反对教会垄断教育,批判教会教育强行灌输宗教信条,主张按照新兴资产阶级的目标改革教育,培养资产阶级需要的新人。
作为启蒙运动中心的法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备受重视。
16至17世纪,一批新兴的教育研究机构成立,其中路易十四时期创建的法兰西科学院对后世影响深远。
科学院由国家直接资助,在此工作的科学家在进入之前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科学院内部行使督导或秘书职责的杰出人物把握着科学院的行驶方向;科学院大力保护科学研究,吸引海内人才,奖励国内外的科学成果,力图保持科学的探索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在初等教育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 提高内在质量:法国政府开始重视提升初等教育的内在质量,包括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以及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如项目学习法和跨学科学习,鼓励创新和学生参与式学习。
2. 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为了减少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法国实施了多项补偿性政策和计划,支持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学校建设,同时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支持,比如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财政援助。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措施还包括对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以确保教师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4. 课程体系调整:修订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公民素养。
5. 评估体系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转向更加全面、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再过分依赖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和进步的唯一标准。
6. 增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提倡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7. 推广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幼儿园和托儿所服务范围,为儿童提供更早的学习和社会化机会,为初等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改革措施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所调整和深
化,并且各地执行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近二十年来法国的课程改革:特点、问题及启示摘要:二十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法国的课程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也存在课程政策的清晰度和连贯性、不同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课程内部学科分配、跨学科师资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
同时也启示我们:课程改革要体现时代性、民主性;课程的基本取向应该结合学科中心课程与经验中心课程的优势,走中间道路;课程改革应该加大各学科间的整合度;课程内容应该兼顾民族文化的继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评价类型应该多样化。
关键词:法国课改特点问题启示1990年,法国成立了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CNP,又译国家课程委员会);1994年9月,CNP 教育部长提交“在初中学习什么”的报告和《为初中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1997 年,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提出了“参考教科书”的计划,阐明各个学科的最基本的侧面,明确表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种真实的“横向联系”;1998年4月28日——29日,法国教育部在里昂举办以“高中应当教授哪些知识”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2004年,法国政府颁布《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提出了“共同基础”核心概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提高;2005 年颁布《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体现了扩大地方学校自主权的思想。
深入研究法国课程改革的特点及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意义重大。
一、二十年来法国课程改革的特点(一)课程理念的改革1. 构建“共同基石”1990年,法国成立了由费里(Luc Ferry)领导的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CNP,又译国家课程委员会)。
1994年9月,CNP在应教育部长要求而提交的“在初中学习什么”的报告中认为,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石”,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而初中课程应立足于“共同基石”的概念。
所以, CNP在《为初中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初中应该围绕学科极,即指向某一主题的几门学科组合,来组织“共同基石”,并对原有的初中教学大纲进行修改。
法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基本经验
法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更新:法国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持续不断,从学科
知识到教育技巧,一直致力于保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更新。
2. 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法国国家教育部门与地方教育部门共
同负责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机构、课程和培训模式也得到了大幅改进
和完善。
在教师培训内容上,法国鼓励教学生动化、创新化、国际化、互动化等教学方式的应用。
3. 鼓励教育创新:法国国家教育部门注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
多的支持、资源和技术,鼓励他们进行教育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法
国教师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研讨会和教研活动共享教育
教学经验,从而推进教育创新。
4. 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法国加大了对学校
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材和信息技术等方面
的投入,以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法国在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值得注意
的是,法国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注重教师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教
育改革的基石。
第二节19世纪法国教育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开始在法国建立。
大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些教育改革方案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它们对19世纪的法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19世纪期间,法国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政权更迭频繁,先后出现了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第三共和国。
法国的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
19世纪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教育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执政府,并任第一执政。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皇帝,开始了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上台后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巩固专制统治和服务国家的工具,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推行教育改革。
他在教育领域的最突出的贡献是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拿破仑的教育改革包括许多方面,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其整个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为此,他先后颁布了《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2年)、《创办帝国大学令》(1806年)和《帝国大学组织条例》(1808年)。
在《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中,政府重申,教育是免费的、公办的;通过严格审查的公民可以开办学校。
至于帝国大学,它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高等院校,而是负责管理帝国公共教育事务的全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
帝国大学的大校长为全国教育界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
帝国大学的办事机构为大学评议会。
另设有若干名总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工作。
帝国大学负责管理全国所有学校的审批,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任免等作出统一规定,并监督执行。
根据法令,全国被分为27个大学区。
每区设一个学区长,下设学区评议会,管理各区教育事宜。
帝国的所有教师均为国家公务员,享受政府俸禄。
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在法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